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券商 > 行业研究

航天军工:集尖端性与战略性 推荐1只龙头股

  投资要点:

  卫星应用产业外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尤其是卫星运营服务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全球卫星运营业占整个卫星产业总收入的比重,由1996年的41.6%升至2004年的62.5%,地面设备制造业由25.5%略降至24%,而卫星制造业和卫星发射服务业的比例持续下降。


  预计到2010年前后,卫星产业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卫星应用产业(包括卫星运营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的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美元,市场容量十分巨大。

  从全球的发展经历来看,由于卫星通信在安全性、覆盖面积等方面是其它通信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军事领域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主要国家把卫星通信的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此外卫星直播电视市场空间巨大。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在战争中的举足轻重,改变了现代战争的方式。

  民用领域中,汽车导航是目前最重要的应用领域,预计2008到年前后,GPS市场将达到220亿美元。个人位置服务等新的应用领域也将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遥感卫星是继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后,有望进入商业市场的另一大卫星领域。由于遥感卫星具有公用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其商业化历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政府的大力支持将是十分关键的。

  从我国的发展情况看,卫星通信广播的商业化虽然潜力巨大,但目前的发展环境较为不利,尤其是卫星直播电视的快速发展有待于相关政策的扶持。

  我国的汽车导航业务起步较晚,但近两年来发展很快,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同时个人位置服务等新的应用领域将成为卫星导航业的持续增长点。

  我国的卫星遥感应用已经涵盖了气象、海洋等领域,在许多业务运行系统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未来随着公共管理的加强和政府加大投入,卫星遥感产业将保持长期增长。

  上市公司中,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卫星,公司在收购航天五院的卫星应用资产后,将成为国内卫星应用行业的领先者,依托五院在卫星领域的绝对优势,公司的卫星应用业务将持续高速增长。此外航天晨光和中卫国脉和即将发行上市的北斗星通也值得关注。

  一、卫星应用产业基本情况

  1、卫星应用处于卫星产业链中前端

  卫星应用,是指将卫星技术的成果及其开发的太空资源在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的应用。

  卫星应用是整个卫星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卫星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运营服务业,其中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运营服务业两个环节属于卫星应用产业的范畴。

  在卫星产业的4个环节中,卫星发射服务、卫星制造和地面设备制造都是源于军用,逐步进入民用,是服务于军、民两个市场的军民结合型行业。卫星运营是卫星产业军转民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并伴随着民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而迅速发展壮大。总体来看,卫星应用产业是以民用市场为主要发展方向。

  与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相比,卫星应用产业外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尤其是卫星运营服务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卫星应用产业面临的市场空间将十分巨大。

  我们认为,卫星应用技术是卫星产业实现和扩大其使用价值的基础,与卫星制造技术拥有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卫星应用的产业化发展是航天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已大大超过卫星制造产业本身,因此,卫星应用产业在航天技术和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

  2、卫星应用产业的分类

  按技术领域和服务的方式,卫星应用目前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其中卫星遥感又具体分为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测绘、卫星环境与卫星监察等。

  按所服务的对象,卫星应用可分为军用、民用两大类。军用方面,卫星已经成为军事侦察、预警、通信、导航和气象观测不可缺少的工具。如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航天司令部统一指挥的卫星数量均在50颗以上,支援陆、海、空作战,对部队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民用卫星中,广播和通信卫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和移动通信等上百种服务,卫星导航在民用市场上的快速增长成为近年来卫星应用产业增长的最大亮点,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潜力也在迅速增长。

  总体来看,卫星应用与信息、电视、广播、气象、海洋、环保、测绘、交通、航运、农业、林业等涉及国家安全、社会进步的重点领域紧密相关,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3、卫星应用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近十几年以来,全球卫星产业持续高速增长,2005年全球卫星产业的市场规模高达1100亿美元。

  在卫星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与卫星应用相关的卫星运营和地面设备行业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卫星制造业和发射行业,在整个卫星产业链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

  以1996年-2004年期间的数据来看,全球卫星运营业占整个卫星产业总收入的比重,由1996年的41.6%升至2004年的62.5%,地面设备制造业由25.5%略降至24%,而卫星制造业由21.8%降至10.5%,卫星发射服务业由11.1%降至3%。卫星产业收入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卫星运营业已经成为卫星产业中的骨干行业,其重要性和作用在整修产业链中不断提升,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

  可以看出,2004到年卫星应用占卫星产业的比例已经达到86%以上,未来随着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卫星应用产业的规模和所覆盖的领域将继续大幅扩张。预计2010到年例示卫星产业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按80%的比例,卫星应用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美元,市场容量十分巨大。

  二、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地球站之间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的通信。目前用来转发信号的通信卫星大多数是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静止卫星,也有应用低轨和中轨卫星实现存储转发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的业务类型包括数据传输、视频/音频广播、互联网接入等。卫星通信有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等特点。

  1、卫星通信在民用市场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工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方式的需求正在向高效率和高技师的方向发展。“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简称5A)进行通信成为通信行业和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正是由于其满足了人们对于通信方式的个性化需求。

  卫星通信与现在常用的电缆通信、微波通信等相比,具有传播距离远、容量大、通信质量好等优点。

  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7、80年代美国构建的铱系统,一个由66颗低轨卫星组成的卫星通信星座系统。铱系统于90年代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但是由于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的强势发展,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的覆盖率提高很快,而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不可能成为消费的主体,这使得铱系统在民用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铱星公司的教训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定位的错误。铱星最能发挥优势的地方正是其没有市场的致命之处(即地面蜂窝系统到达不了的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那儿的用户买不起卫星手机,也承受不了过高的话费,而地面蜂窝系统占领的正是用户众多的城市及附近地区,其手机和话费之便宜,卫星根本无法相比。

  从民用通信未来的发展看,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主干网络的建设以及基站的覆盖程度严重制约了人们通信的活动区域,而且其网络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是下分脆弱的。因此从长期的发展看无线蜂窝移动通信不是我们实现5A的最佳选择。

  主要航天大国虽然已经清楚的意识到,卫星通信在民用市场目前还看不到较大的空间,但由于卫星通信在安全性、覆盖面积等方面是其它通信方式无法替代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主要国家把卫星通信的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2、卫星通信在军事通信领域举足轻重

  由于卫星通信在系统一体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地面网络系统与卫星通信网络的一体化,以及不同的卫星通信网络的一体化。对于军事通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来说,这一优势是其它通信方式无法相比的。

  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陆续研制出解决舰载机与舰艇间通信、引导的卫星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舰船之间、舰船与飞机之间、舰队与岸上指挥机构之间的情报交换的系统等。

  90年代开始使用双向、高速、保密、抗干扰数据链,用于美三军及北约各国军队的通信联络。可以看出,未来军事通信的发展趋势将是地面网络标准逐渐与卫星网络标准相融合,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和不同性质的空间支持系统,应用于用户终端上,完成对用户终端的支持,组成互补的、缺一不可的通信体系。

  3、卫星直播电视市场巨大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发射站、卫星及星载转发器、测控站、地球接收站。发射站把节目制作中心送来的信号加以处理,经过调制,上变频和高功率放大,通过定向天线向卫星发射上行C、Ku波段信号;同时也接收由卫星下行转发的微弱的微波信号,监测卫星转播节目的质量。星载转发器用于接收地面上行站送来的上行微波信号并将它放大、变频、再放大后,发射到地面服务区内。因此,星载转发器实际上是起一个空间中继站的作用,它应以最低附加噪声和失真传送电视广播信号。地面接收站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下变频为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过调频、解调后得到基带信号,分别送到视频恢复电路和伴音解调电路,重新得到正常的视频信号和伴音信号,直接送到电视监视器或电视机,重现彩色图像和重放伴音,也可以重新调制到电视频道上传送给用户。

  20世纪60年代开始,卫星开始应用于全球广播电视业,不过由于模拟信号的成本高昂,卫星电视的大规模化面临制约。90年代,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高压缩比的视音频信号传输成为可能。1993年美国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数字压缩技术的电视直播卫星系统,用户只需要安装0.45m口径的卫星接收天线,就可以收看上百套节目。卫星第一次真正有可能直接面向个人用户开展业务。并且,由于带有加密和扰频技术,有条件接收和付费收看成为必然。成本的降低和收入的打开,使卫星直播到户的商业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国际市场上,卫星电视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2005年的第一季度,英国和美国的三大直播卫星运营商巨头的订户总数已经超过3250万户。在英国,数字直播卫星在家庭市场中的份额已上升到29%,在美国为22.6%。日本的两大运营商传送170多套卫星数字电视和100多套数字广播节目,成为全球卫星直播频道覆盖密度最高的国家。

  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卫星电视直播业务,付费卫星直播频道超过3000个,通过有线电视网转发的卫星频道还有3000多个。全球卫星直播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了500亿美元左右,成为卫星应用产业中规模最大的领域。

  三、卫星定位导航

  1、卫星定位导航的发展卫星导航技术是传统地基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高稳定度的无线电信号,地面接收机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导航卫星的信号,通过测量卫星信号计算出接收机的时间、位置、速度实现定位与导航。

  卫星导航应用起源于美国。1964年美国建成了“子午仪”号卫星导航系统,为核潜艇和水面舰艇等导航定位,1967年起开放民用。1973年美国军方始研制性能更优越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军事领域和民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的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由导航卫星、地面台站和用户定位设备三个部分组成。导航卫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部分,由多颗导航卫星构成空间导航网。地面台站通常包括跟踪站、遥测站、计算中心、注入站及时间统一系统等部分,用于跟踪、测量、计算及预报卫星轨道并对星上设备的工作进行控制管理。用户定位设备通常由接收机、定时器、数据预处理机、计算机和显示器等组成。它接收卫星发来的微弱信号,从中解调并译出卫星轨道参数和定时信息等,同时测出导航参数,再由计算机算出用户的位置坐标和速度矢量分量。用户定位设备分为单人(如手持GPS接收机)、车载、舰载、机载、弹载和星载等多种类型。

  GPS系统操作原理为:每一颗卫星不断发射包含其位置和精确到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的数字无线电信号。GPS的接收装置接收到来自于四颗卫星的信号,然后计算出在地球上的位置,误差仅为几百英尺。接收装置将接收时间与卫星发射的时间进行比较,通过二者之差计算出远离卫星的距离(光线的速度为每秒186,000英里,假如卫星发射时间比接收时间晚千分之一秒,那么接受装置离卫星的距离就为186英里)。通过比较这个时间与其他三个已知位置的卫星的时间,接收装置便能够确定经纬度及海拔高度。

  目前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除了美国的GPS系统以外,还有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中国的“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也在加快发展。

  美国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3颗备用),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上,高度约2万公里,已广泛用于军事。GPS的测速精度高于0.l米/秒,授时精度优于1微秒。

  欧洲的伽利略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将是一个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第一颗试验卫星已于2005年发射,第二颗试验卫星将于2007年发射。到2008年将由4颗星组成第一个环地球星座,2011年开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

  伽利略系统将有5大业务:面向大众的普通业务;面向专业客户的商业业务;安全领域业务;搜寻和营救业务;公共业务。

  在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和经营方面,欧盟已与中国、印度、以色列和乌克兰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未来的伽利略系统将是一人定位于全球卫星导航市场、多国共同参与的系统,将成为美国GPS的重要竞争对手。

  同时,随着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恢复完善和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未来将形成多种卫星导航系统(GNSS)兼容应用的格局。

  2、军事应用

  卫星导航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卫星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军事战争的空间、作战方式以及相应的战略布署等。以美国的GPS为例,GPS已广泛用于以下军事领域:

  车辆、坦克、火炮和步兵定位;引导海上舰队的会合、进出港领航与登陆;给反潜、布雷、扫雷、搜索、营救和发射导弹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飞机精确投弹,发射导弹,照相侦察,实施空中支援以及空中交通管制等;战略导弹精确制导,提高命中精度;低轨道侦察和监视卫星对目标精确定位和测图,以及为战略防御计划的战场管理、通信、指挥和控制提供统一的坐标系统等。

  在美国近年来的对外战争中,GPS得到了广泛的、有效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美军的战斗力。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有80%以上使用了GPS制导,GPS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关键和保证。阿富汗战争和第二次海湾战争时,美军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和炸弹的比例比第一次海湾战争增加了近100倍,而它们基本上都全部或部分依靠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进行目标引导。地面部队单兵也广泛装备了GPS接收机。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于特种作战也具有极大的意义。由于它具备全天候地连续、隐蔽定位的优点,尤其是一次定位时间仅需几秒到十几秒,并且使用者不需发射任何电磁信号、只要接受卫星导航信号即可,总体上来看,卫星导航的军事应用虽然所占市场较小,但却是卫星导航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最直接动力,其对于未来军事的发展和战争形式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3、民用市场

  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军转民”的推进,卫星导航应用在民用市场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带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相关产品持续保持高增长。卫星导航的应用领域主要在于汽车导航和个人消费。

  汽车导航汽车导航是卫星定位技术在民用市场上的重要应用领域。汽车导航系统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空间卫星、地面监控和用户接收等三大部分)的定位功能,通过GPS信号接收器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汽车自动导航系统根据GPS接收机提供的车辆当前位置和用户输入的车辆目的地、参照电子地图计算的行驶路线,并在行驶中将信息提供给驾车者。

  汽车导航系统可以显示车辆当前所在位置并将运行中有关道路图、停车设施、道路属性(道路名称、单向交通路段、禁止转弯路段、载重限制及净空限制等)和其他有用的服务信息直观地呈现在驾驶员面前,协助驾驶员在陌生的交通道路环境中,准确掌握前往目的地的道路,当驾驶员将目的地输入车中电脑,提出要求,电脑便能根据市内道路情况、红绿灯数、速度限制等选出最佳行驶路线,并显示在荧屏上。它不仅指示车辆避开拥挤阻塞的路线,还帮助疏散车辆。另外,它还有修改功能例如车主不小心错过路口、没有走该系统推荐的最佳路线、车辆位置偏离最佳路线200m以上,该系统会根据所在新位置重新为车主设计最佳路线。

  汽车导航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尤其是发达国家将导航终端产品作为汽车的标准配置,是拉动车载导航系统与终端产品增长的主要因素。目前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这三个地区,2004年美国市场的规模大约为40万台。近两年来,我国的车载GPS发展迅猛,2006年全年卖出车载GPS约30万台。

  根据GPS在各国快速发展的趋势,和目前基数较小的现状,预计未来3-5年内,车载GPS仍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国际机构预计,2008年全球GPS市场总值将达220亿美元,GPS将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汽车使用情况跟踪和汽车在收费路段自动缴费等,汽车和物流将成为GPS市场收入的重要来源,

  个人消费

  除车载GPS外,GPS产品已逐渐演变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其应用的范围已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通信、PDA、个人定位信息等,GPS正在向大众化的后端增值服务方向发展。

  以手机为代表的个人消费产品一旦嵌入定位导航组件,成为通信与导航定位和应急救援相结合的产品,这将会使导航接收机产品的主体市场将会从车载终端产品扩展到个人消费品市场(包括个人休闲、娱乐用品),导航定位与通信的相互集成与融合,将给位置信息服务(LBS)带来蓬勃发展的机会。

  ABI研究表明,在卫星定位应用产业中,个人定位和手机应用的增长比率最高,明显高过整体市场的增长速度。位置信息服务(LBS)市场规模增长如下:

  结合汽车导航和个人消费的情况看,卫星定位导航产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美国联邦航空局预计,随着卫星定位及导航应用的日渐广泛,该行业的销售规模在未来两到三年中还将再翻一番。

  欧盟的一项研究结果估计,发展“伽利略”卫星定位及导航技术仅在欧洲就可创造约14万个就业岗位,每年创造的经济收益将高达90亿欧元。仅出售航空和航海终端设备一项,就可在2008年到2020年收入150亿欧元。预计到2020年,“伽利略”计划的经济收益将达740亿欧元。

  4、各国卫星导航应用的发展情况

  美国

  美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正式运营GPS系统,2000年GPS从“军用为主”走向“军民并重”。以此为基础,美国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WAAS广域增强系统。目前,GPS系统正在进行完善和提高的建设工作,未来将在导航定位性能指标、抗干扰、抗摧毁性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美国GPS系统奠定了全球卫星定位导航产业的基础,其民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庞大的导航应用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和技术的持续发展。GPS目前正在向LBS、3S等增值服务方向发展,成为基础信息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GPS应用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是重视军用技术的发展。目前美军武器装备中大多装备了GPS,尤其是打击武器的精确导航制导。

  二是民用技术发展迅速,后来居上。目前热点是LBS技术(集成到手机中),正在进入大众消费领域。

  俄罗斯

  俄罗斯也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展进行GLONASS系统的研究,至九十年代中期GLONASS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来由于经济原因GLONASS系统难以维持,基本丧失了全运行能力。目前GLONASS正在进行系统恢复和升级。

  GLONASS的应用主要限于俄方军用,其民用技术开展较少,而且主要是西方国家(如JAVAD公司)开展GPS/GLONASS组合应用。因此,GLONASS应用技术开发不成熟,未形成市场规模和产业效益。

  欧洲

  欧洲的卫星导航应用早期主要是依托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进行的,建立了EGNOS天基广域增强系统,重视卫星导航在航空、陆上交通领域的应用。目前,欧洲正在建设GALILEO民用导航系统。

  欧洲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是智能交通系统是欧洲GNSS导航应用的发展热点。

  二是GALILEO系统以民用为主,其全方位民用技术正在进行先期开发。

  日本

  日本的导航应用是依托美国的GPS系统开展的,建立了覆盖日本全国的广域增强系统。日本是导航应用产业化开展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主要优势领域是车载自主导航系统,形成了庞大的国内市场。目前,日本正在进军LBS领域(如LBSGPSASIC芯片)。

  四、卫星遥感

  1、卫星遥感的应用领域遥感技术是指以摄影方式或以非摄影方式获得被探测目标的图像或数据的技术。卫星遥感为航天遥感的组成部分,指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遥感平台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测。https://

  卫星遥感可应用于农业、林业、地矿、地理、海洋、水利和环保等领域。如全球变化、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与估产、防灾减灾、地质矿产调查、海洋监测、环境保护与考古、城镇规划与发展、测绘制图与军事等。

  农业方面,主要应用于作物估产与长势监测、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监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水资源与渔业资源调查、某些作物的病虫害调查与监测等。

  林业方面,主要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荒漠化监测、森林灾害监测、森林生态调查与监测评估等方面。

  水利方面,主要应用于洪涝灾害监测评估、水资源监测评估、水环境监测、水土流失调查、大型工程选址和环境效益调查以及河口、河道、湖泊、水库泥沙淤积调查等方面。

  由于军事应用和经济政策的关系,遥感类卫星进入市场较晚,市场开发限制多,阻力大。而且遥感卫星有效载荷本身种类繁多,应用门类复杂,领域广阔,遥感数据处理麻烦,用户分散,一系列不利因素对卫星遥感的快速发展产生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市场开发。因此卫星遥感应用的市场化进程相比之下落后于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

  影响卫星遥感商业化的不利因素如下:

  应用面广,成本高。遥感卫星用户面虽宽,但需求数量并不大,因此遥感卫星还基本上处于单件研制水平,卫星建设的基础平台差异很大。这使得遥感卫星的制造成成明显高于其他卫星。一颗工作寿命为3年的中型遥感卫星的制造与发射费用大约为3~5亿美元,先进一些的遥感卫星甚至需要10亿多美元。

  产品单一,收益低。经营遥感卫星的公司主要依靠出售其接收的卫星遥感图片来回收资金。即使每张卫星遥感图片的售价按2万美元计,3年内需要售出高达2万到3万张的图片,才有可能达到收支平衡。政府及公益部门对这些图片的需求有限,社会上其它主体对这些图片基本上没有需求,所以,运营主体的盈利能力较差。

  从市场规模上看,近十年以来,卫星遥感的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10年,国际遥感卫星应用的销售收入达到60亿美元。

  总体上看,我们认为遥感卫星是继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后,有望进入商业市场的另一大卫星领域。但由于遥感卫星具有公用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其商业化历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政府的大力支持将是十分关键的,从各国的发展看,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大力支持遥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通过政府补贴、放松行业监管政策促进空间遥感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2)通过政府采购,拉动遥感产业市场需求。

  3)建立信息共享、分发的机制、标准及网络,保证数据共享。

  2、各国卫星遥感应用情况从全球范围内看,目前卫星遥感比较成功的国家有美国、法国、以色列。

  美国

  美国自1972年开始发射Landsat(陆地卫星)系列卫星,进行卫星遥感观测。1999年发射了Landsat-7卫星,由美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运营。分布于6大洲的20多个地面站和在SOUTHDAKOTA的信息中心都可以接收“陆地卫星”数据。“陆地卫星”不断地改进,提高了分辨率和图像精度,增加了新的光谱段,扩大了应用范围,使用户受益非浅,这为遥感数据的商业化打下了基础。

  美国政府在1984年颁布了《陆地遥感商业化条例》,明确了卫星遥感的商业化方向。

  1988年,NASA开始实施《地球观测商业化应用计划》,该计划由美国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涉及到森林管理、渔业管理、粮食产量预测、海洋数据服务、市场预测用城市建设制图、管道监测与管理、灾难预测、农业制图、地表水管理等领域。政府的支持使美国卫星遥感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

  1994年,美国政府颁布PDD-23号令,允许私营企业经营图像分辨率不优于1m的遥感卫星,并有条件地开放向国外提供卫星服务和出售卫星图像,商业遥感卫星公司的业务迈进了一大步。后来,美国政府进一步放宽了商业遥感图象分辨率的限制,允许出售0.5m级分辨率遥感图象。

  由于预算的紧缩和商业遥感产业的成熟发展,美国政府对商业遥感卫星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所拥有的卫星将主要用于商业遥感卫星无法触及的领域,政府要求在军事情报、外交、国土安全等诸多领域最大程度地利用国内商业遥感卫星拍摄的图像。通过对商业遥感业的支持,加强本国遥感工业,继而保护国家安全及外交政策利益。美国政府对遥感卫星支持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最大限度利用本国商业遥感系统有效载荷满足军事、情报、外交政策、本土安全和民用用户对空间成像以及地球空间系统的需求;二是在政府和商业遥感行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三是为商业遥感系统的运营许可和出口提供良好环境,使美国作为遥感工业服务提供商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

  法国法国将发展对地观测技术作为国家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政策出台,使对地观测成为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的强大支柱。CNES在对地观测领域的投资,得到了国家的连续支持,从而使法国对地观测领域颇的发展处于较为依靠的水平。

  1982年法国成立了SPOT图像公司(SpotImage),SPOT图像公司是一个半官方的商业公司,代理政府销售SPOT卫星的遥感图片。用户主要是政府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军事部门和科研机构。由于该公司不需要支付卫星制造与发射的巨额投资,因此其投入的成本不高。公司每年销售的图片数量虽不多,但还能勉强维持商业化所需达到的效费比。

  公司的运营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化运营。https://

  法国发展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总休体上看是成功的。由于SPOT卫星所提供的信息资料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使这一信息资源成为许多战略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再加上良好的服务质量,很快就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在美国、墨西哥、巴西、阿联酋、中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设有图像销售机构。

  近20年来,法国SPOT图像公司在国际遥感图像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着很好的销售业绩,在北美、亚洲、非洲等都有较大的销售收入,欧洲以外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60%以上。

  从应用市场分布看,根据90年代的经营数据,SPOT公司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地理信息系统、农业和林业等。

  SPOT图像公司占世界空间遥感图像市场的主导地位,为了进一步促进遥感卫星商业化的发展,该公司将大力发展为用户加工处理后的“增值产品”,以及归档的、可多次销售的现成品,以继续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

  五、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卫星应用产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卫星应用市场相比,我国的卫星应用产业在技术的成熟度、用户的广泛性等方面有明显的差距。但从发展速度上看,我国的卫星应用产业在近十几年以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速度,而且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客户接受程度的提高,我国的卫星应用产业正面临着未来飞跃式的发展。

  1、我国卫星通信广播-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发展受制约

  我国卫星通信广播发展情况目前的卫星通信广播应用中,卫星通信主要以军事应用为主,不是我们进行商业化研究的重点。卫星广播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卫星直播电视等。从未来的发展看,卫星直播电视仍将是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我国目前的卫星运营商包括: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两家国家公司,此外还有中资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亚洲卫星和亚太卫星两家上市公司。这4家卫星运营商在国内市场上的业务规模、实力差别不大,不过,两家国有的卫星运营商承担着服务于国家重点系统用户、保障国家空间通信设施的使命。

  卫星资源方面,我国用于国内用户公共通信、专用通信和广播传输服务的卫星资源主要有:亚洲-1、亚洲-2、亚洲-3S、亚洲-4、亚太-1、亚太-1A、亚太-2R、中卫-1和鑫诺-1卫星等。用于国际通信业务的主要有国际通信卫星、泛美通信卫星、银河-3R和热鸟-3通信卫星。卫星移动通信采用国外卫星资源,主要是国际移动卫星、铱星、全球星、轨道通信和亚洲蜂窝卫星公司的Garuda卫星系统等。

  由于卫星直播电视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卫星直播到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至2002年底,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3.34%和94.61%。

  1998年发射的的“鑫诺一号”卫星承担国家广播电视和亚太地区通信传输业务,是从国外购买的。2006年发射的“鑫诺2号”是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研制的首颗通信广播卫星,由我国的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星上载有二十二个大功率转发器,可同时支持两百余套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在中国全境范围内均可使用零点四五米天线接收到清晰的声音和图像。

  卫星通信广播市场受到制约我国拥有电视机近4亿台,其中有线用户1亿户,预计城镇家庭有至少2亿用户都是卫星直播电视的潜在市场。对于地形复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的广大地区,更是具有有线电视无法比拟的优势。

  国外卫星直播行业的发展情况测算,当我国电视直播用户达到1000万户时,地面设备及系统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卫星及直播平台运营将达到80-120亿元人民币,从这个角度来看,考虑到我国具有庞大的电视人口,卫星直播的市场将具有巨大的潜力。

  不过,卫星直播电视的腾飞离不开国家在产业定位和相关政策上的支持,从目前的情况看,卫星直播电视的发展还面临一定的不利环境。我国于1993年出台的129号令,规定“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均实行许可制度,个人禁止自行接收卫星电视。”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针对家庭用户的卫星直播市场被停止了。

  从近些年的发展看,虽然卫星不能直接面对家庭用户,但依然在全国有线电视以及地方卫视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尤其是各地卫星电视如火如荼的大发展显示了卫星电视的巨大市场潜力。

  2、卫星导航应用: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高速增长将持续

  车辆定位导航等应用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卫星导航在车辆定位导航、个人定位服务、授时应用等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上述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的市场化条件日渐成熟,用户群体正在形在规模化,行业正在步入高速成长期。

  在公安、金融等部门对车辆的跟踪监控,车辆定位导航系统的用户利用特有的通信系统,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建成了金融运钞车、公安交警等车辆跟踪监控系统。近些年来,在公安、消防、物流、客运等行业先后建立了上百个车辆跟踪与监控系统网络,车载终端的容量达到20万台。

  在汽车导航方面,我国卫星导航市场一直呈现强劲增长的势头。在1998年之前,国内卫星导航定位市场处于导入期,1998年之后随着导航技术与产品的不断进步,以及客户成熟度的提高,导航市场的增长速度加快,每年保持50%-100%的增长速度。

  200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品的市场规模仅为3.8亿元,2006到年已经达到200亿元

  2006年,我国车载GPS卖出了大约30万台,比2005年有了大幅的增长。与720万辆的汽车年产量相比,我国车载GPS的发展潜力分巨大。根据《中国车载导航和远程通信市场调查》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导航市场将达到260万部的规模。按此估算,我国的我国车载导航产品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新增长点将持续涌现。

  根据国外的发展现状和市场研究,未来一段时期内除车载导航产品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以外,还将有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应用卫星导航定位的技术与产品,从而使卫星定位导航不断涌现出新的增长点。

  上述领域对于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基本上处于前期探索阶段,未来的市场容量预计将超过车辆导航市场。尤其是个人位置服务方面,在我国将近4亿手机用户的需求拉动下,通过将导航定位组件嵌入个人的移动终端并提供位置服务,具有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未来几年可能成为超越汽车导航成为卫星定位导航的最重要应用领域。

  3、卫星遥感及其应用

  我国的卫星遥感应用已经涵盖了气象、海洋两大领域,此外还有资源卫星、环境减灾卫星等陆地观测卫星。目前看,卫星遥感的应用主要是在公益领域方面,包括气象探测、海洋观测、土地规划,农林监测、环境及自然灾害监测等。遥感技术在上述领域运行系统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

  从未来发展看,凡是涉及地球科学的各学科和经济领域,遥感技术都能为它们提供信息,因此经济和商业领域对卫星遥感的需求将会大量出现。虽然由于遥感卫星还处于产业化初期,商业市场尚未形成规模,但随着未来技术的进步和商业化的推进,商业用户将成为用户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上,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共管理的加强和政府加大投入,以及商业用户的开发和壮大,卫星遥感事业的发展将有十分巨大的空间。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分为极轨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两大类。极轨卫星是围绕地球两极运行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可以获得全球气象信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运行在地球赤道上空3万6千公里的相对静止轨道,可以获得区域气象信息。

  我国已于1988年开始发射风云一号A气象卫星,后来又陆续发射风云一号B、C、D,以及风云二号系列卫星。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卫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极轨和静止业务系列卫星,其中风云1号C星和D星已纳入世界气象组织卫星观测网。

  “风云二号”D星是2006年12月8日发射升空的。该卫星拥有可见光、短波红外、水汽和两个长波红外等5个观测通道,主要业务功能包括: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和水汽云图;收集气象、海洋、水文等地面数据收集平台获取的观测数据;播发展宽数字图像、监测空间环境数据等。

  “风云二号”D星,和正在轨运行的“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可根据需要,配合进行双星同步立体对地业务观测,确保中国建立长期稳定、连续运行的气象卫星业务应用系统。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卫星的图像定位技术被公认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气象卫星获得观测信息快,可以实现长期连续观测,因而应用非常广泛。https://

  未来几年内,我国还将陆续发射“风云二号”E星、F星、G星、H星,以及第一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气象卫星也将在“十一五”期间进入型号工程立项,计划于2012年以后发射。

  海洋卫星

  我国海洋卫星的发展相对较晚,第一颗海洋卫星为例,发射比美国滞后了约25年,总体技术水平差距大概有10-25年。2002年5月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A卫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的海洋卫星事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海洋一号A的主要目标是获取中国海及其海岸带环境变化数据;研究和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研究中尺度海洋动力环境变化;监测我国海岸带变化;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我国海洋空间探测(包括海洋观测项目和小卫星平台技术)积累经验,奠定科学技术基础。

  据国家海洋局统计,在“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运行的时间里,共实施了近2000次境内外探测,获取的环境数据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海洋环境保护与灾害预警、海洋科学研究及国际与地区间海洋合作等多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7年4月,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升空,进入距地球798公里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由于“海洋一号A”在2004年“海洋一号A”已经完成使命,“海洋一号B”的发射结束了我国近年来没有海洋卫星的局面,标志着我国以舰船、浮标、岸站和卫星为基础的海洋立体监测系统将迈上新台阶。

  “海洋一号B”卫星是“海洋一号A”卫星的接替星,同属海洋水色系列卫星。和“海洋一号A”比,1颗B星的海洋水色探测能力相当于3颗A星,探测能力大幅提升,重复观测周期大为缩短。

  “海洋一号B”卫星担负着海洋水色环境要素、海表温度、海洋污染物和近海海岸带环境探测等任务,其数据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监测和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

  从长期来看,我国海洋卫星的发展目标是建起一整套海洋卫星体系,包括三个卫星系列,分别海洋水色卫星系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系列、海洋监视监测卫星系列,将逐步形成以卫星为主导的立体海洋空间监测网。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系列“海洋二号”卫星工程目前已全面展开研制,并计划在2009年发射。

  六、相关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中,与卫星应用产业相关的公司目前有中国卫星、航天晨光、中卫国脉,此外,近期即将发行上市的北斗星通是较为典型的卫星应用产业。

  中国卫星公司的大股东航天五院是我国卫星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在卫星制造方面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在卫星应用领域也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中国卫星在国内小卫星研制领域处于垄断地位,2007年-2010年公司的小卫星制造业务将加速增长。

  公司在2007年5月公布了配股募集资金方案,根据方案,公司不但在小卫星制造方面的力量明显加强,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募集资金,公司将收购五院的卫星优质应用资产,从而确立公司在国内卫星应用方面的地位。

  公司收购五院及其下属单位的小卫星研制及卫星应用类相关资产如下:

  1)五院拥有的CAST968平台系列无形资产;2)五院持有的航天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5.76%的股份;3)五院下属的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503所)的卫星应用业务及相关资产。

  航天恒星主要业务包括卫星综合应用、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与图象传输及卫星通信与广播电视传输等业务。该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设计软件和测试设备,产品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和国防重点项目。该公司既是五院卫星应用的总体单位,承担背景型号天地一体化系统论证及地面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也是五院卫星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中心和市场拓展平台。2006年航天恒星(母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64万元,净利润1489万元。

  503所的主要产品和业务包括大型地面站系统集成、机动型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处理站、无人机信息链、星地大系统论证及演示验证、高动态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北斗系列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与仿真测试系统、遥感卫星信息处理系统及设备、卫星遥感业务运行管理产品、微波图象传输系统和卫星通信网络集成、微波通信部件等。2006年该所卫星应用业务及相关资产实现收入13593万元,净利润1248万元。

  此外公司的新投资项目中也包括卫星应用业务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①西安卫星应用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项目;②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产业化项目;③卫星广播电视传输与监测项目;④VSAT系统研制与产业化项目;⑤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地面设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⑥导航用户终端研制及产业化项目;⑦卫星导航ASIC专用芯片与模块研制及产业化项目;⑧数字化综合应用终端研制与产业化项目;

  我们预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公司将持续分享卫星应用产业高速增长的收益,公司经营业绩将保持快速扩张的态势。建议重点关注。

  作者:鞠厚林 银河证券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吴飞)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