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基金打开申购之后迅速达到规模控制上限,有的基金甚至一天后就再次关闭申购
□本报记者 江沂 深圳报道
本周对于基金销售人员来说,称得上是个“黄金周”,基金审批重新开闸之后,面市的新基金均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追捧,交银施罗德蓝筹、长城品牌价值等几个基金均提前达到募集上限。
基金警惕规模过大
在近期的基金营销中,有两只开放申购后又火速暂停的基金相当醒目。一个是东方精选基金,在7月31日打开申购,8月1日就重新结束了申购。一个是景顺长城资源垄断基金,在拆分后的几天内,达到目标规模100亿,随后关闭了申购。
从目前看,基金暂停申购的最普遍原因在于,份额已经达到目标,不希望规模进一步扩大。如益民基金公司昨日发布公告称,于2007年7月16日实施拆分的益民红利成长基金,受到广大投资者踊跃申购,于8月2日已接近此次规模控制目标40亿份,该公司决定自8月3日起暂停该基金的申购业务。
同一天,中邮核心优选也发布公告称,将暂停开办申购业务,该公司投资总监彭旭表示,二季度以来,核心优选基金受到投资者的普遍追捧,基金规模从40亿元一跃增至150亿,本着为投资者负责的原则,公司希望通过提高业绩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收益。
与此同时,在开放申购方面,有一些基金表现出独特的“顽固”,如今年业绩遥遥领先的华夏大盘基金。自一月份开始,就一直处于关闭申购状态,被行内戏称为“半封闭式基金”。
坚持不打开申购的华夏大盘基金,根据它的契约所规定的符合暂停申购的六种情况,最有可能解释这种行为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基金管理人认为市场缺乏合适的投资机会,继续接受申购可能对已有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产生损害;二是基金管理人认为会有损于已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其他申购”。关键在一点,也就是保护现有持有人的利益。而在暂停申购的五个多月间,规模一直得到很好控制的华夏大盘带来的丰厚收益也令持有人相当满意。或许这也是益民红利、中邮核心精选等今年以来收益率靠前的基金相继效仿的原因。
申购赎回切勿太盲目
从另一个角度看,与基民狂热的申购热情相对应的也许是盲目的赎回。
记者在一些基金论坛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些基金净值跌破一元之后,不少原来冲着低净值而来的基民反映难以承受,不少人宣称等净值重上一元,一定要赎回。而在近两周股市向好之后,的确有一些基民履行诺言,到银行赎回基金。与此同时,即便是净值跌破九毛钱,也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四出打听,这个基金什么时候能够打开申购。于是,在前一拨基民愤然撤出的时候,有为数不少的基民也英勇进入。不少基民仍然有“贪便宜”的心理——有人认为“都跌到九毛了,还能再跌么?”
从论坛上看,舆论的风向总是随着净值的迅速上升而转变。比如某基金,在净值跌到谷底的时候,不少基民表示出对基金经理操作风格的高度怀疑,而净值上涨之后,基民在二季报上得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尽管剑走偏锋,却有相当多的基民称赞基金经理“有性格”、“思路独特”。事实上,该基金的风格一直都没有改变,变的是基民功利的心情。据统计,基金的二季度报告显示,半年间偏股型基金的申购率(其中包含由于基金拆分导致的份额增加)和赎回率分别飙升至137%和83%。从赎回率看基金持有周期已缩短到7个月。7个月,对于一些新发、新扩募的基金来说,正是按部就班建仓的完成时间,在业绩上,未必能够领先同侪。但如果基民持有的心态不稳定,很有可能在建仓完毕的重开申购的时候,就贸然赎回,错失了分享收益的机会。
若这样的心态不变,那么未来在追逐基金拆分、基金重开申购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批又一批快进快出,却收益微弱的基民,基金的份额也经常发生毫无意义的剧烈变动。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