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地观察、采访浙商行,基于两大原因:从地理位置看,右有宁波银行、上有南京银行,紧邻杭州商业银行,这几家城商行均已完成上市或处于上市准备中。浙商银行却按兵不动。
这家改制三年、资产总额为533亿元、存款余额为391亿元、贷款余额为280亿元且有全国牌照的股份制银行,相对于那些大搞"资本扩张运动"创新型城市商业银行而言,相对于人均GDP居全国首位的江浙商业圈而言,它是否"慢" 了?或许这正是中国金融业急剧膨胀、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下的一个特殊样本。
此外,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是一位脱胎于央行系统的"金融官员",他以三年历练,进入到股份制银行的"银行家"序列,其转身姿态及经验对考察中国银行( 5.46,0.15,2.82%)家的"软环境",具有一定实务价值。
7月24日上午10时,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放下手头工作,用了两个多小时,与记者畅谈了浙商银行三年历程。其谈话风格别具一格,措辞严谨,顾忌颇多,话题从艰涩渐入顺畅,而触及浙商银行在同业中率先实施的"经济资本管理"模块时,龚方乐则神采飞扬,语速高亢。
浙商银行的资产总额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已经增加了四倍,从2004年末的103亿元到今年6月末的533亿元,净增430亿元。三年以来,浙商银行号称"只有不良资产、没有不良贷款",引来同业颇多争论。
"当然也有运气成分,不过,我们三年没有一笔不良贷款,对此我非常欣慰。"龚方乐如是说,"但银行是一个长期经营的机构,不能以一时论英雄。更何况,我们还没有经过'中考'和'大考'。"龚方乐表示,作为一家中小银行,浙商银行成立之初就提出一个基本理念,凡是符合现代银行发展方向的,"我们看准之后,能实行尽早实行,能做的尽量早去做,这样就与别人缩小了差距,某种意义上,这些方面还能领先"。三年来,浙商银行在"资本、规模、质量、效率"四轮驱动下的协调发展,已走出特色路径。
没有急于"全国布局"
<21世纪>:看到截至今年6月末的经营指标,这些是否在你的预期范围之内?
龚方乐:总体而言,目前的经营指标都超出了我们原来的设计。当然,我们设计的时候是留有一定的余地。就资产规模而言,我们预计是到2010年达到1000亿资产规模。现在看来,我们的进展还是快的。资产质量上,我们现在没有不良贷款,原来浙江商业银行遗留下来的少量不良资产清收也比预想的好。另外,效益也比我们预想的好,2006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6.80%。
<21世纪>:当时浙商银行在拿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牌照之后,并没有急于布局全国,而是先在浙江做,这是什么原因?
龚方乐:银行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内控的问题,银行不是发展越快越好,这一点尤为重要。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银行是有偿性的周转过程,银行贷款贷出去还必须要能收回来,而且还要增值地收回来。银行的难点就在这个地方,水平也体现在这方面。而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内控管理,包括体系、制度、人才等等,如此才能做到良好的内控。
<21世纪>:浙商银行可谓白手起家,当初,你认为浙商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
龚方乐:实际上,银行的生存主要取决于风险控制。假如风险控制能力好,生存没问题,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而且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也是不错的。那么,银行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业务品牌。这两个因素构成了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对此,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重点培育具有良好发展潜力而目前国内同业又较为薄弱的小企业、投资银行、公司财富管理等特色业务。因为在中高端个人客户和大企业业务方面,我们均存在网点、知名度和资金等劣势。
<21世纪>:作为银监会小企业业务的试点行之一,浙商银行的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如何?
龚方乐:针对小企业的特点,我们探索专业化经营,即专门经营机构、专门客户经理队伍和培训体系、专门创新组织和产品设计,同时配备专门的考核机制。
截至2007年6月末,全行共有144名小企业业务客户经理,占当期全行全部授信客户经理的41%;小企业授信客户数1533家,占全行授信客户总数的52%;授信余额75.28亿元,占全行的27.51%;贷款质量优良,不良贷款余额为0。
"三年无不良贷款"背后
<21世纪>:我们注意到,从浙商银行第一家分行——宁波分行开业之后,总行就开始向分支行委派风险监控官,这是否与国内外一些大型银行实施的首席风险官制度比较类似?
龚方乐:这与首席风险官制度还不一样。浙商银行的情况是,风险监控官由总行委派,实行垂直管理,对总行负责,主管派驻分支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行使授信否决权和风险监督权,但无审批权,只行使否决权,而审批权交给分支行。如果是按照国外银行的做法,首席风险官有审批权。
我们这样做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因为分支机构是业务导向型的,风险管理放在第二位,其次是因为中国的情况和西方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环境区别——许多企业财务的信息不透明,以及一些中介机构的缺乏严肃性。由于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在此情况下,真正谁了解企业?从普遍意义上讲,一线的客户经理和分支银行的负责人才是真正了解企业的。
基于分支行具有业务导向和熟悉企业信息的双重特点,我们规定,分支行行长在授权范围内,对风险监控官未否决的授信,行使否决或批准权,一经批准,分支行行长为风险的第一责任人,风险监控官为第二责任人,因为分支行行长更加了解情况;对风险监控官否决的授信,分支行行长不具有审批权。如此一来,实现了分支行与风险管理的对立统一关系,将二者捆绑起来。
<21世纪>:类似这种风险垂直管理方式在别的业务条线上有没有?
龚方乐:有的。纵向是分支行,横向上也已经向两个部门委派了风险监控官,分别是总行资金部和信息科技部,强化横向的风险统一管理。
<21世纪>:浙商银行开业三年以来,未发生一笔不良贷款,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龚方乐:原因包括多个方面,第一是环境因素,我行是新银行且所处经营环境相对较好。二是机制保证,包括风险监控官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三是政策引导,年度授信政策和适时的授信政策调整。四是有效管理,对风险事件的有效化解和举一反三。此外,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当然,我们还没有经过"大考"。
细剖经济资本管理
<21世纪>:目前,在全国主要商业银行中,浙商银行的贷款收益率位居前列,这是否与你们的考核机制有关?你们现在还会给分支机构下达存贷款各项任务吗?
龚方乐:对分支行、经营单位的考核,我们不再沿用传统的存贷款任务考核等做法,没有直接的存款任务、贷款任务和利润任务。从2006年开始,浙商银行在同业中率先全面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
<21世纪>:你们是如何计算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并与考核挂钩?
龚方乐:经济增加值是指经营单位创造的收益(账面利润),要和它占用的资本来比较。如果一个经营单位今年做了3亿元利润,而它的风险资产是100亿元(风险资产是各项业务与对应的风险系数折算而成,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系数是50%),按照10%的资本占用率来计算,这个经营单位占用了10亿元的资本;再按照10%的经济资本成本率,它的经济资本成本是1亿元,则经济增加值=经营利润—经济资本成本,结果为2亿元(3亿—1亿),而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资本占用(2亿/10亿),即20%。
假如说它这个3亿利润是500亿风险资产做出来的,那么500亿的风险资产要占用50亿的资本,50亿的资本成本是5亿,结果它还亏了2亿元。
而总行给分支行的费用(包括营销费用等)就与经济增加值挂钩,这样就真正带来银行集约化经营的概念。在这种理念之下,银行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优质企业不一定是我们的优质客户,有的甚至不能成为我们的客户。因为优质企业的要价太高,比如说要开1亿元的保函,银行收企业20万的手续费,但1亿元保函将占用1000万的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的成本就达到100万,即使不考虑人工成本,这笔业务还要亏80万。此外,优质客户的利率还要下浮等等,这些都不一定合算。
<21世纪>: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后,浙商银行的经营管理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龚方乐:表现为,存贷利差有所扩大,抵押担保率有所提高。而抵押担保率提高,风险度就会降低,对我们的风险管理也非常有利。反之,风险度越高,风险资产越大,资本占用越多,单位资本回报就低。
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后,2007年上半年全行存贷款利差4.44%,较实施前的2005年提高0.61个百分点;2007年6月末,表内外资产敞口占比31.69%,较2005年末下降2.40个百分点,其中,表外资产敞口占比13.26%,比2005年末下降12.71个百分点;今年6月末抵押率45.35%,较2005年末提高15.2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也明显提升。
面临"中考"
<21世纪>:刚才你提到,浙商银行还没经过"大考",但现在开始遇到"中考"。"中考"和"大考"分别是指什么?
龚方乐:"中考"有多种情况,主要是指基本面是好的,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形成明显的风险挑战。 而"大考"是发生在经济全面回落的时候,比如说以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考时,我们允许资产质量上出现个别的不良;而大考时,就要比别的银行尽可能少出现不良。
<21世纪>:面对"中考",你估计会给浙商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龚方乐:为什么说是"中考"而不是"大考"呢?因为目前是行业结构调整,而经济起伏不会太大,但行业的结构变化肯定是有影响的。结构调整首先是"两高"行业,这是一个很大的结构调整,大家不要轻视这个问题。第二是一些过剩行业。第三是出口,浙江的经济外向度较高,限制出口,出口退税减少,这对行业的影响很大,比如纺织行业。
所以,这次结构调整对我们银行的资产质量提出很大的考验。我们三年没有发生不良贷款,看看能不能经过"中考"的考验。
<21世纪>:目前,很多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很大,资金非常紧张,浙商银行有无这种情况?
龚方乐:存款是紧缺的,资金是宽松的。我国目前有存贷比管理,银行必须是有存款才能放贷款,而银行的资金如果是拆借的,就不能放贷款的,所以,对中小银行而言,存款的压力就大了,要放贷款,却没有存款。而资金压力不大,尤其是我们三年经营下来,其他银行对我们的授信越来越大,通过银行间的相互拆借,票据买卖和证券回购等,资金平衡已经不是问题。
<21世纪>:你们对存款紧张有没有针对性的措施?
龚方乐:没有特别的措施,只能渐进发展。逐步增加主动性负债,来保证我们业务的发展,如我们吸收邮储和保险公司的资金;另外,准备考虑发行金融债。
计划年内完成增资扩股
<21世纪>:第一个五年是打基础,那么,此后的五年,你们的是如何规划的?
龚方乐:打基础的五年之后,第二个五年重点就是如何发展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业务。还包括网络拓展。我们考虑,到2008年底到2009年初,基本做到有形网络能够覆盖全国的主要城市。其中,年内基本完成浙江省内机构布局。浙江省外,今年新设3家,天津分行将于8月8日开业,上海分行筹建申请也已获得批准,西安分行的筹建申请也已被监管部门受理。
<21世纪>:2006年末,浙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77%,今年6月末为9.47%,逐步逼近8%的监管标准,对此,如何解决资本约束问题?
龚方乐:我们今年的计划是增资扩股。增资对象可能主要是针对原有股东,规模也还没有最后确定,因为还在方案论证阶段。
<21世纪>:你们是不是有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想法?希望是哪种类型的战投?
龚方乐:我们自己正在论证引进战投的事情,目前一些投行也在帮助我们物色国际上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引进一个什么样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浙商银行会有比较好的帮助,如帮助我们做好中小企业业务,以及怎么解决今后一个同业竞争的问题。
<21世纪>:增资正在做方案,引进战投正在论证,那么,上市如何打算?
龚方乐:上市肯定是一个方向,但时间表还谈不上。因为,我们今年经营下来才达到三年连续盈利的上市基本要求,可以说,现在连基本的门槛还不具备。
<21世纪>:作为中小银行,浙商银行的专业化方向是什么?
龚方乐:今后,我们希望像一架飞机,发展"一体两翼",即"一个主体,两个业务",一个主体就是我们现在的公司业务,两翼,即小企业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我们希望不断地把"两翼"做大,主体的比重缩小,然后飞机的速度加快,如果原来是亚音速的,那么要逐步达到音速、超音速。
(本报记者郑小伶对此文亦有贡献)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