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4-5日,第二届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分析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峰会在北京举行,搜狐财经对此次活动做了全程报道。
夏斌:
大家下午好!
我想讲的是流动性问题,流动性问题现在媒体也好,方方面面各种场合都在议论,从最高的领导到老百姓都在讲流动性,关于流动性问题,我在上个月初发表了一篇中国流动性报告,近两万字。对此业界感觉还可以,但是也有不同意见。所以我今天重点谈几个问题。
第一,还是关于流动性概念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流动性就是指的一种资产转化为支付手段和购买手段的这样一种难易的程度、可能性。就是讲的成本的分析。股票也好,债券也好,都是流动性,都可以转化,他转化都需要分行情好行情不好的成本问题。还有时候流动性到底怎么用,说法很多。
在经济学概念背景之下,我们更多的领导和市场人士关心的流动性,谈论的流动性,实际上更多的是讲货币多,货币少。
我们不管怎么定义,最后讨论到什么结果,我们必须从可测量,可统计的角度,来分析,来研究流动性。这样在操作层面,不管对决策层也好,市场人士也好,有参考的东西。
从可操作,可统计的角度来说什么是流动性,就是资产转换为现金的难易程度,是一种可能性,是成本分析由于不同资产流动性高与低,意味着它转换时候成本高与低,意味着对整个金融市场选择的影响,进而影响中央银行金融市场上的决策。
我个人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的流动性有三个层次:
1、全国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帐上放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大家知道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不能动的,银行吸收存款按照规定放法定存款准备金,目前是11.5,因此100块钱,有11.5元放在银行帐户不能动。因此在中央银行帐上还有一部分超额存款准备金,这部分钱是商业银行随时可以用的。也就是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是超额存款准备金,不是比例,是额度。
2、相对实体经济而言,我们说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货币多,经济长,货币少,经济萎缩。这个意义上货币是什么,广义的货币比较合适。什么是广义的货币?很简单,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全国的企业,全国的老百姓在银行帐的活期存款,加定期存款,加你、我口袋里,柜子里的现金,这是银行统计的货币指标。货币少了,经济就下来了,控制不恰当国家就下跌,虽然大家没有看到这个状况,实际上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一两年之内都有。是担心全国贷款一年以后怎么也达不到一万亿。那时候我们担心是怎么把银行贷款放出去。
3、按照格林斯潘讲的很简单,全部的金融资产,既然流动性资产是资产转换为现金的难易程度,我们有些市场上的衍生工具本身是一种合约,是一种赌博,因此你说这个会转化为现金和支付手段,这个意义上讲又不是。所以我们讲广义的金融资产都是流动性。
这里面要澄清几个概念,比如说大家都在说,贷存差,包括很多专家都说流动性多,其中一条理由贷存比太大,流动性太多了,不能这么说。我们说第一个概念,这个钱没有闲着,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它的资产绝对不会闲着,哪怕放在中央银行还要赚利息。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化,我们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除了贷款,现在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债券,国债,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等,这是市场深化的必然。不能说贷存差是本身流动性多与少,这是一个严密的金融学概念。
资产为什么存在,我们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四大银行不一样,它没有网点。它的负债方就是发债,发债筹集资金搞项目。它发债的对象就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买它的债券,当然通过其他基金产品转到老百姓手上。所以你说这个贷存比,存款多就意味着流动性多,好象这么说是不科学的。当然还有一种,比如说在风险货币流通速度的时候,用M1除以M2的比例叫做流动性,讲这个概念,跟社会上领导都讲的流动性概念不是一个概念。它不是讲资产转化的难易程度,是讲货币流通速度内部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不能现在所讨论的流动概念。
第二,我的报告发表以后,有很多的专家在网上有批评的文章,其基本点,你的文章说这个好象不必然带来流动性的过剩。我说国际收支失衡,并没有必然像有的人所说引起基础货币的大投放,引起流动性过剩。通俗的讲,确实当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很严重,顺差增长速度很快,外汇增长速度很快。这样一种背景之下,贸易多,赚的外汇多,外汇多卖给央行,央行供应货币多,这个逻辑是对的。但是并不是有的人随随便便就说中央银行供应货币多,就意味着基础货币多,没有。基础货币并没有供应很多。我们在近几年,基础货币的供应量,中央银行经过对冲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准备金。我们基础货币的供应量是直线下降。
长期以来,03年都是13%的基础货币供应增长水平,到了06年最低的月份,降到7%,大部分月份在9点几,中央银行做了大量的工作,把基础货币降下来了。除了去年11月份,12月份之外,去年12月份基础货币月增长量达到20%,很怪,社会上专家都没有发现。我说央行是有难言之隐,还是央行又有判断失误,怎么会形成基础货币大投放。
什么叫基础货币?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负债方中间,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现金,因为社会上现金,央行是发出去的。这三个加起来叫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增长快,一般情况之下,乘数不变,M2就多,基础货币增长慢,M2就少。我们的货币供应量流动性多,并不是因为基础货币的原因。基础货币到2006年11月之前,我认为中央银行的调控非常到位。基础货币是直线下降,没有上涨。
因此并不存在像有些专家笼笼统统的说,对外收支失衡,基础货币大投放,流动性过剩,这个逻辑太粗了。
我再补充一句,我说不是因为国际收支失衡把基础货币供应很快,没有,基础货币下降了。我反复申明讲流动性问题,我的报告中间重点不是分析国际收支失衡,或者说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内外经济失衡,是经济结构的原因。消费不高,储蓄多。根源是经济结构失衡,内外失衡,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从这里面总结一些中央银行调控中间有没有问题,我的立足点是这个角度。我知道货币的创造有内存性,货币创造不是光央行创造,是企业在创造,老百姓在创造,商业机构在创造,这是货币内存性,是派生的原因。
在已知流动性过剩,是由国际收支失衡,内外失衡造成的,我们在研究央行调控有没有提高的可能性。央行有没有发现这几年改革深化之后,货币传导机制上和过去相比有没有变化。从这个着眼点思考问题。
在座可能知道,货币供应的M2是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我们这几年的货币乘数在不断的提高。原来是三点几,四倍,现在是五倍。原来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贷款给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放在另外一个银行存款,交给了存款准备金之后,又向另外一个银行贷款,在这个过程中间信用创造了。
我们说这一两年有很大的变化,我们货币创造的原因不仅仅是由贷款者推动,贷款占存款的比例越来越低。货币创造的原因,过去主要是靠商业银行贷款推动,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这样了,因为商业银行资产方贷款比较在下降,非资产贷款比例大大提高,这对货币创造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第三,在讲明这个情况之下,我们讲第三点,基础货币没有增长很快,货币成数增长很快,引起了货币供应量增长很快。货币乘数为什么增长很快?商业银行不理大量的不良资产,没有必要放很多的钱准备维持经营,流动性加快。大量的支付体系,我把钱打个你,你在深圳,我在北京,我把钱打给你,通过工行,跨行到了深圳的商业银行,全国6万多个金融分支机构,资金的往来是相当之快,原来是三天,现在根本用不着。跨行之间不知道,在座同行之间我们都很清楚,夫人在工行,我也在工行开户,我打给她钱,当天就可以了,商业银行不占用你的钱。什么道理呢?就是公共汽车原理,前门上,后门下,一站一站有上有下,总是有人在车上。现在支付体系加快以后,货币乘数就提高了。现在商业银行和过去的商业银行不一样了,名正言顺就是赚钱,所以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有时候甚至媒体出现同样是副部级的领导主持的商业银行与宏观政策是不一致的。这个在改革过程中间非常有进展,因此追求利润的情况之下,货币存储加快。从货币银行学出发,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现金漏手率。过去现金漏手率是16%,2006年已经降到8%,这个速度是百分之百的变化。这点大家多能理解,网上银行,网上支付,刷卡,手机银行等等,各种各样的IT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全社会用不着那么多现金。我们1993年朱镕基当中央银行行长的时候,那时候央行工作目标还是要调控现金。现金超过一千亿,两千亿,可能国家要上涨,现在没有人谈到现金。现金比例大大减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上钱会减少。大家手上都有卡,没有钱还可以透支,这都是钱。
所以我们要看到货币供应量还在增加,更多还要看货币乘数。你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还是按照基础货币调控,我们的调控肯定失败。我看到了货币乘数在提高,如果货币供应量是15%,我原来货币乘数是多少,可以调控。我现在货币供应量目标是一定的,你要调控这个目标,必须把指数降到更低,必须把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和现金降的更低才能达到目标。如果达不到,说明你判断失误了。情况起了变化。另外的因素起了变化。
第四,我们在传统的金融学,宏观经济学里面, 分析央行里面体系内的流动性多不多,就是我前面讲的第一层次,看超额存款准备金多不多,多的话,商业银行随时要花的,下个月,下半年经济平衡发展,调整到一定水平,要降下来。我们原来教科书讲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就是讲商业银行在帐上的存款。在西方成熟的金融市场上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发行央行票据。我们是因为对外失衡,汇率还是由管理的浮动汇率,因此大量的贸易顺差,产生了大量的外汇,给了央行,央行发了大量的货币,然后不断的对冲,再把货币收回来,手段之一,是央行发行了大量的央行票据。说穿了了,就是央行发行了债券,把债券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钱收到中央银行。通过这样的对冲操作使得社会流动性减少了。尽管现在还没到位,但是这几年通过大量的对冲减少市场流动性。
我们知道央行的票据是什么?这种央行的票据到了三个月、六个月期限,到了商业银行手中,变成了它的一种资产。有的是发的定向票据,现在具体我不去考究。原来四大银行贷款太多了,我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要求四大银行必须买我的票据,不让你贷款,现在也发展到股份制银行定向发行,哪个银行控制不好,必须要买我的票据。
我当时还在想,现在股份制银行大股东都是中国人,如果都是外资银行,你就不能这么干,非要让我买你的东西,但是现在是维护宏观大局,这种调控必须这么干。
拿了这些票据,这些票据大多数可流通,现在的商业银行,你们的领导,没有把这个央行票据卖出去,是因为你们手上还有钱,不着急。而这个票据本身是可流通的,像债券股票一样,我需要钱,卖给另外一家银行,把钱收回来。因此从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的性质来说,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超额存款准备金,这个钱也是可以用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自主权可以用,央行票据也可以卖,也可以用。所以我说实际上也是一种超额存款准备金性质的存款。从央行来说,无非是通过债券的发行,把现在的流动性,现在的信用往后推,发三个月,三个月之内不能用,三月之后才能用,把问题往后推而已。
我们如果认清了央行不断发票据,央行的票据本质上也是一种超额存款准备金,因此我们中央银行要分析宏观调控,不是口口声声要前瞻性,我比企业,比社会要前瞻性调控下一步的经济平衡发展。现在通货膨胀,我想办法收缩银根,这叫前瞻性,既然是前瞻性,就知道哪些渠道变成支付手段。商业票据也可以变成支付手段,信用水平最高是央行票据。从这个意义来上,我们前瞻性的调控,分析银行体系内流动性多,分析超额储备,就应该加上这块钱,一起来算。
根据这么一算,我给大家算算,央行持有的票据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比例,03年6.8亿,04年8.8亿,05年11.26亿,06年12.41,所以可以定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并没有减少。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多,就意味着完全可以转换为社会上的流通手段,它只要把风险控制好,找到好项目就敢用。在今后的流动性增加的压力,是在明显上升。
我们分析流动性,特别是分析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看超额存款准备金,可能要结合中国国情,不能仅仅看超额存款准备金,特别是为前瞻市场的流动性,更需要关注可流通央行票据的动态。现在没有变成现实的流动性,没有变成现实的购买和支付手段,是因为银行还没有到把央行票据不要了,抛售换钱的时候。我曾经问过银行搞战略资金的负责人,我说为什么你们不卖,他说还是资金不紧,还是有钱,没有钱自然而然会把票据卖了,说明流动性还是多。不要理论上说这个说那个,就是你有没有钱,他认为是有钱的,才不把票据卖出去。
第五,我个人判断,我们到现在流动性收的比较紧,但还没有到位。前一阵子,我们流动性过多,没有控制住,我认为可能和央行对央行现有的利率评价的理论误区。这个话,实际上我是猜测他们,外贸顺差多,外汇多,压力很大,然后我们的汇率又是缓慢的升值,而中国的经济又非常看好,资产价格,房地产股票,什么都在涨,所以热钱想尽办法往里涌,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的,在海外学习、工作的人,都想涌进来,所以央行压力很大。我认为恰恰可能是这样的一种指导思想,使得央行的宏观调控很难到位。使得央行以前出台的一些宏观调控措施,由于受这样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往往是措施效果得到了打折。
其实我们在座的,或者通过同学、朋友,和互相关联的企业,都能了解到,现在外国人进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套利差吗?从理论上可以,实际上大家接触的人群可以感觉,人家看重的是20%,30%,甚至50%的回报。都在赌你人民币升值,资产重组不断的上升,外国人在赌这个东西。外国人进来是这个目的,而不是赌两到三个点的利差。
我们想说的有热钱进来,挡不住,我们首先要管,要挡,要抓。我们资金通过向下进来的很多,因为我们人民币资本没有开放,不能随便炒股票。所以实际上进来的小头,进来的成本很高,冒法律风险的。这些国际大投行,像摩根士丹利,不敢违规进来的。我们恰恰是怕个别有人借钱进来,所以把利差控制在一定水平。使得我们的公开市场操作提高超额存款准备金,发行央行票据也好,往往出现提高准备金以后,利率还会下降。
我的助手给我找了一些数据,我们由于单向市场利率的上升,央行压缩了市场利率,结果就影响了央行本身的收汇流动性的目的和效果。现在由于它一边提高存款准备金,一边又通过调控,在公开市场调控人为的把市场利率压低。这样就冲荡和抵消央行政策的效应。而且每当提高准备金以后,从理论上这是非常有紧缩效益的手段。一旦采取,市场利率马上上升。中国不是这样,往往提高存款准备金,有的时候市场利率没有任何反应。比如说2006年7月5号,对利率没有反应。2006年8月5日,2007年2月5号,利率马上就下来。在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比例明显提高的情况之下,流动性的数量指标,和流动性的价格指标,是一枚货币的两面,你如果刻意压低价格指标,压低市场利率,只能付出流动性过多的代价,这就是央行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做好的一点。如果你有这个想法往下压,现在很容易解释清楚,为什么流动性过多,就是政策出发点有问题。
从这个逻辑推,我们现在控制流动性,尽快把市场利率推高。推到什么地步,你要使得银行对你的一项政策措施非常敏感,一动它就跳,产生这样的边际效应,就必须要出现央行的票据开始要卖,要去换钱。没有这个地步,说明央行调控不到位。这是我的判断。
第六,讲讲M2,为什么央行很辛苦,不断进行调控,我们的流动性还多,我前面讲一个因素是它对利率评价的误区,要把市场利率压低,防止热钱进来太多,出发点是好的。而恰恰我认为,你把市场利率提高了,有助于抑制热钱进来。其理论逻辑 是,利率提高了,房地产、股票就不会过热,不会过热,外面的钱进来冲动力就不大了。这有利于外面的热钱进来。
另一方面,我想讲的,央行一定要认识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同一个经济增长水平,对于货币供应的要求已经不一样了。一定要看到这个,如果看不到这个,就陷入经验主义的错误。
说白了,过去某一个时段,经济增长是10%,货币供应量25%,才能维持物价不涨。到了今天,如果我保持经济增长10%,我可能货币供应15%就够了。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在改革,金融市场在深化,我们很多因素起了变化。当然我讲这个话都是概念到概念,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我查了一下1985年我们没有货币供应量的概念,我从1985年到2006年,21年间我们来看GDP的增长和M2比例关系。20多年中间,GDP增长都是如果为10%左右的年份,20年中间,货币供应量增长最高的达到了37.3%,那是1993年,通货膨胀的时候。CPI,PPI都在涨。现在我们每个月都关注央行公布的数据,比方说16.6,去年是16.3%,增长零点几,流动性多。1993年是37.3%,今年货币比去年货币一下增长三分之一。最低的同样是10%的GDP增长,货币增长是12.3%。货币供应量是12.3%的增长,就是2000年。
我想说的是结论是什么?我们这20多年一看,我们货币供应量上面很粗糙的,几乎没有规律可以循。2003年到2006年这一轮经济周期,大家看到非典之后不断往上涨。这四年和历史上相同年份相比,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我们的95年、96年、97年,这三年的GDP也是10%以上,10.9,10,10.3。我们看这三年的货币供应量和最近四年货币供应量。95到97年三年,M2平均增长24.8%,最近的四年,M2的平均增长是17.2%,也差七个百分点左右。这是比较近的年份,也差7个点左右。
如果在座的说扣的再细一点,今年实证分析表明,M2有滞后一年的时差影响,所以把今年的M2和去年同期相比,我们这四年M2增长也是17点几。尽管如此,前三年有滞后一年的因素也是达到30%,而现在是17%。所以我说这里面很难寻找到规律。而且现在大家都在说流动性过剩,尽管采取各种手段,都在叫流动性过剩,市场利率还涨不上去,国家有压力,股票、房地产资产价格上涨速度比较快,以及经济增长今年11%一点都没有问题,而环保、能源等瓶颈现象这么突出,这种情况下还抑制不住。国家对人民下达的M2货币供应的指标要进行调整。已经到了调整的时候了,在中国的今天,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国家的稳定,我们用不着16%左右的货币供应量,我个人认为14%到15,甚至更低都可以。我提出到底多少,这个东西做模型很难,所以我说用试错的方法来探索今后几年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应该在14%到15,甚至更低的水平作为目标来进行调控。
讲到M2的问题,与此同时,最近有一些专家提出M3,M3统计,M4统计,我也弄不清白是什么。咱们不说这个,我想根据现在这个情况,适当修正,怎么修正,央行要有技术,适当修正M2的口径。就是说和活期存款相对应的资产很多,你比如说企业开出的未兑现的商业票据,这个是随时可以流通的,银行承兑的。这个应该放在M2统计里面。现在随着形势的发展,M2的统计要进行调整。如果M2统计进行了调整,马上可以看的很清楚,我们M2这两年变化动态。就是我说的放大了一些内容之后,我们M2增长速度可能不是现在这个,年与年份之间的差别,哪一年比较热,哪一年比较冷,哪一年比较松,哪一年比较紧,可能看的更清楚。
第七,针对当前央行又加息,大家没有想到又马上提高了存款准备金,8月5号执行12%,还要提高,如果控制不住,手段还要不断的出,不存在教科书讲的准备金多紧缩的问题。前一阵媒体上说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已经降到很低了,意味着中国的流动性出现了拐点。我不认同,我前面讲的逻辑,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降的很低,商业银行可流动的资产很多很多。
商业银行的资产中间,贷款资产的比例在逐步下降,非信贷资产比例在提高。而且商业银行中间,持有的央行票据份额越来越大,10万亿。如果说什么是流动性开始紧的拐点,一个是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一直在动的,最近好象动了一下,但是幅度还不够。动完以后,央行政策出来以后,报纸上很多采访商业银行的首席分析师,他们说还是松,资金还是多。什么是拐点?在座有很多搞市场分析人士的,我个人认为,当出现商业银行开始票抛售央行票据的时候,这个流动性变化出现拐点。现在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下降,本来就是调控的目标,就是让它降,降了它还没有动作,说明它还不痛。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比例下降,仅意味着中央银行操作目标的变化,而不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的变化。央行调控为了对经济起反映,央行的手段到经济的反映中间有好几个环节,先是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再就是操作手段层次的,这个变化以后跟货币供应量有变化,然后对经济有变化。现在操作比例下降,本来就是调控目标之一。但是超额存款准备金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下降。所以借用拐点这样的词来表达,什么是中国的流动性出现拐点,我说商业银行开始票抛售央行票据为拐点,央行发票利率还要涨,央行对冲成本还要提高,这是人民银行财政的问题。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
夏所长的演讲,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专业的问题,银行工作的同志可能理解深刻一点。所以媒体报道的时候,涉及到一些专业问题,还是要斟酌再三,否则容易报道有偏差。
下面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问。
提问:
夏所长,我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您刚才讲了货币创造和现金流动性有一个矛盾,现在现金流动性多也不利于货币创造,目前我们农村金融支付体系不健全,也就意味着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有效的扶持三农,这个问题怎么能解决。
第二个问题,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设网点,而且成本比较高,去年推进的网点互联互通,我个人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网点也会设立更多的网点,这样不利于支持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互联互通结果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服务向广大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延伸,从而导致的结果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经营机构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也是部分农村合作经营机构亏损比较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夏斌:
这个是如何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经营体系的问题。要扶持农村,很多农村信用社要求他们之间联系非常麻烦,发展不利。这种背景下,要大力扩展支付体系,安全支付体系。这是一方面。
因为支付体系,资金流出来更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的时候,我说我们要解决农村问题,应该响亮的提出口号,就是让农村的资金回到农村去。这个话说起来就大了。
联社不愿意为农村服务,这就涉及到财政支持,涉及到农村信用社的改造,对于全国农村信用社的指导思想,我是反对全国一刀切的做法。我们知道在上海的郊区,北京的郊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联社,和交通不方便,文化落后,经济落后的青海、四川山里面,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不要动不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沿海的往洋方面走,山里往后退,农民喜欢什么样的金融工具,我们政府不仅不能禁止,还要扶持它。包括邮政储蓄,你用什么样的工具,让邮政储蓄愿意主动到农村放贷款。
比如说现在又成立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机构,一下子推了好几个。我想说的是,1997年11月第一次开中央金融会议,宣布把农村基金会全部取消。现在的机构和农村基金会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又要重新研究,又是金融体系完善中间的问题。
提问:
我是广州商业银行的。
夏所长,请您预测一下下半年CPI的走势怎么样,大家对物价走势比较关心。另外您觉得下半年央行的操作来讲,现在利率水平是不是已经到位了,或者说您觉得要到中性利率,还要加几次息。
夏斌:
我不愿意学习海外的大投行,他们动不动要预测,当然也可以,人家非要猜就去猜吧。我相信中央银行也没有加几次息的想法。
从当前流动性控制不住的情况来看,我相信还是要加,我个人的观点,不在于存贷款利息,我认为赶紧把市场利率推高,你们推高了以后,自然存贷款利率往上走。中国经济的发展,融通企业资金,中国企业的发展贷款分量在减少,理财产品,债券股票等等在增长。那块的市场价格是市场利率的水平,这块应该推高。推的结果自然而然把存贷款利率往上走。现在贷款利率是放开的,因为资金不紧,所以上不去,资金紧自然贷款利率就上去了。
大银行都意识到,中国这样发展下去,按照国际惯例,大企业贷款客户越来越少,贷款客户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少,原因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扩大,好企业,大企业国内上市,国外上市,靠银行比例越来越少,现在又是银行求大企业,看到这一点,银行也去抢中小企业。
我觉得会上走,我的建议是通过央行利率把市场利率推高,贷款利率放开。贷款利率已经没有上限了,浮动不上去。
关于物价问题,我相信范剑平已经说了。从中国目前的供给状况来说,从中国目前对外来资金控制程度来说,我认为当前食品等价格有上涨压力,但是从核心物价说,从趋势说,我们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我在这方面研究的不深,但是我基本判断通货膨胀压力不会很大。我们更多是外在的需求。
主持人:
我这有一个问题,有一个代表问,通过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使商业银行抛售手中的央行票据,从而降低流动性。
夏斌:
这个很简单,公开市场操作要看发了几期,几期到了,收的猛了,小商业银行资金马上紧了。我随便举个例子,面对现在流动性多,这个基本判断,比方说我应该收300亿,而下个月,外贸顺差引起的外汇多,流动性过多,又多了100亿,400亿。这时候央行票据到期有多少,我要对冲。这几个因素加起来,如果我提0.5个准备金是多少,要算帐。就是通过这几个手段收,还有一个加息,这个有一个过程,存款准备金,对冲,具体是多少,要算帐。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