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健健
    沈阳被誉为中国的“机床之乡”——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第一台卧式数控车床、第一台摇臂钻床、第一台卧式镗床和第一台自动车床。
    如今,当记者进入沈阳机床的新厂区时,与想象中的重工业基地不同,一眼望不到头的新厂区绿草茵茵,整洁、美丽,奶白色的电瓶车灵活地穿行于偌大的厂区中,新落成的研发楼矗立其中,分外惹眼。
    “技术”与“流程”这两个词,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被屡屡提及。孙恺说:“此次搬迁绝不是简单的地理迁移。”的确,技术改造升级、企业结构重组、业务流程再造、全面信息化建设,沈阳机床借助此次搬迁,实现的是一次实质性的提升。新厂区不仅表现为“硬件新”,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制度、标准、理念、管理方式等等全新的“软件”概念。
    技术,是制造业企业的核心,沈阳机床“产品的优势在于研发”。公司目前有约6000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约1000名,近六分之一的人奋战在技术线上。目前,公司很多产品都达到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在制造业领域,核心技术决定定价权,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与他国产品竞争时,并不是靠的低价策略,有的甚至比国外产品价格还要高。
    “制造”与“智造”,仅一字之差,但是安上了凝聚技术与管理的智力核心,“智造”型的制造企业势必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沈机集团近年来出口情况的变化即为鲜明引证。多年来,沈机集团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始终在500万美元左右徘徊,2004年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2005年一举突破5000万美元,2006年达到1亿美元。量的变化不是根本,质的突破更为人所关注。
    2003年以前,沈机集团海外市场销售的产品几乎全部是普通机床,2005年数控机床产品占比达到46%,2006年这一比例提升到60%。技术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了海外市场产品结构转向以数控机床为主的本质改变。在市场结构方面,近年来,欧洲市场跃升为沈机集团海外市场营业额首位,尤其是数控机床,目前已开始批量进入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此前的东南亚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导沈机集团出口市场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作为沈机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沈阳机床的出口额一直在沈机集团的出口总额中占到相当比重。2005年沈阳机床出口额约为2.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逾200%;2006年,公司出口收入超过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超过50%。
    不过,差距仍然客观存在。有些重大型机床,由于其所要求的技术条件、工艺标准严格而复杂,国内机床生产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还难以达到。进口机床也还占据着国内中高档数控机床的相当市场。
    差距就是动力。走出沈阳机床,开发区路两边悬挂的彩旗写着“加强建设设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中国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的确,只有时刻勉以“智”造之心,才能始终在竞争激烈的制造业中占得先机,也才能最终筑就先进的制造基地。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