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上涨、利率上调,寿险业遭遇“退保”高峰考验。随着上半年上海保险市场运行情况简报的发布,近半年来困扰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的难题,又一次摆在了人们眼前。
今年上半年,上海寿险业的退保率达到23.27%。
其中,分红险和传统普通寿险退保率最高,分别达到30.06%和27.29%。各家寿险公司退保金支出近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
那么,面对“退保”高峰,寿险业该如何选择?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保险业专家、保险公司负责人。大部分被访者给出的答案是:“分红险收益率应该适当提高,传统寿险预定利率肯定会变。”
分红收益亟待提高 “毋庸置疑,分红险出现较大规模"退保"与资本市场红火密切相关。”上海保监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情况下,各类投资产品的收益普遍上涨,惟独分红险的收益率却没有很大提高,使得很多投资者选择“退保”。
受此影响,分红险上半年销售也出现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上海分红险保费收入79.71亿元,同比减少3.69%。为此,有保险专家建议,寿险公司在设计分红险产品时,应更多考虑保障功能,“并适当地调高收益率”。
记者从多几家保险公司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一些分红险产品在设计时突出了保险产品不可替代的保障功能,为消费者提供高额的身价保障。也有一些公司提出了“保额递增”的概念。
理财专家指出,保险金额随消费者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由于通货膨胀和生活费用的上涨带来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寿险业只有做强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即保险保障功能,才能重新占有市场”。
此外,对于分红险收益率与其他投资理财产品相比差距较大。业内人士分析,分红险产品的性质决定,其收益率不可能像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那么高,“但是,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可以适当地提高收益率”。
以新华保险即将于8月18日推出的“吉利相伴A款两全保险(分红型)”为例,该产品沿用新华公司核心的“保额分红”产品特色,基本保额保底,年度红利安全保值,终了红利有效增值,实现保障与理财兼顾的双重功用。
新华保险产品管理中心市场开发部高级专员韦祎告诉记者,“保额分红”即“英式分红”,是分红保险产品的一种红利分配方式。这种分红方式将保险公司可能产生利润的来源全部参与分配,并采用“年度分红”和“终了分红”双重红利计算: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末将可分配盈余的70%进行分配,形成“年度分红”,并以增加保险金额的方式分配给客户;在客户的保单合同发生终止时,公司将当时的未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形成“终了分红”。
“"保额分红"这种类似"复利"的计算模式,其实也是提高分红险产品的收益率的一种方式。”一位资深保险业人士分析道。
预定利率肯定上调 如果说分红险因为收益率较低而遭到消费者“冷眼”,那么传统普通寿险产品遭遇的是“腹背受敌”。
按刚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3.33%和5%的利息税水平,一年期存款利率实际已突破寿险业通行的2.5%预定利率上限,比后者高出0.6635%。这是自现行寿险预定利率制定以来,第一次预定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现象。一边是红红火火的股市,一边是进入升息通道的银行储蓄,传统普通寿险业务始终“萎靡不振”。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传统普通寿险业务同比减少15.7%,退保率更是高达27.29%。为此,许多保险公司高管和行业相关人士在采访中都表示,希望监管部门能够提高预定利率,以缓解储蓄型险种的销售压力。
上海保监局有关人士向记者证实,目前,中国保监会正在考虑适当调整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可能会参照长期利率产品进行制订,“传统寿险预定利率近期肯定会变”。
而根据中国保监会近期一次内部研讨会透露出的消息显示,本月内对于如何调整寿险预定利率将有明确说法。那么保监会将以什么方式调整预定利率,幅度又会多大呢?
该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保监会应该会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预定利率的调整可能会造成个别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重估”,因此,即使进行调整,幅度也不会非常明显。1997年、1998年的时候,保险公司寿险的预定利率高达8%左右,为了应对连续降息的压力,保监会设定了2.5%的统一预定利率,当时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我认为此次保监会的决定会十分谨慎。”
事实上,一些保险公司已经采取了试探性动作。比如,中国人保健康险推出的护理险打出了“汇率联动”的旗号。公司通过“满期客户奖励金”的方式与利率挂钩,最终的奖励金除初始值外,还会加上一定比例的保险期间内每次利率上升额之和。
对此,保险专家分析认为,保险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还有很多,比如提高保额或是提高给付,用扩大保障的方法来吸引客户,其中,收益与利率挂钩是规避利率上调的最简单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让投保人获得更多利益,让他们更加信任保险公司、信任保险产品。”
此外,一次性提高预定利率也并非保险公司的惟一选择。生命人寿总经理李钢此前曾公开表示,寿险利率改革可以参照香港联系汇率制,即在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加上20%的方式,以保证保险产品的优势。
当然,对于这种跟着利率跑的方式,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不同观点。一位保险专家在采访中指出,预定利率跟着银行利率走的确是一种办法,但银行利率随行就市,变化比较快,“如果紧跟,只会让保险业越走越窄。而且修改预定利率,必然会增大保险公司的管理成本。”
《国际金融报》(2007-08-15第06版)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