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中外资银行纷纷开设或宣布即将成立私人银行,势如雨后春笋,几近“乱花渐欲迷人眼”。可以说,中国富裕阶层的爆炸式增长给私人银行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基础,但其长远发展,还需要放开监管限制、设立流畅稳定的IT系统,以及培养适合私人银行业务的投资人才等“三驾马车”推动。
私人银行的产品最为复杂、广泛、个性化,私人银行部门不仅要提供种类齐全的投资、税务筹划、授信及各种规划服务,并且产品的开发要确实迎合富豪的个性化需求,具有最强的针对性。但根据规定,商业银行进行代客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时,其资本账户上的人民币不能自如地转换为外币、国外汇入汇款以及外币兑换人民币有额度限制、推出带境外投资成分的产品时,需要QDII许可证等等。此外,我国所采取分业监管模式也不利于各项产品的推广。
其次,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评估和操作与银行其他部门并不相同,因此,拥有一个良好、稳定的IT系统亦是其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中资银行已对业务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和改造,建立了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但是,离真正实现高效安全运作,集信息收集、处理、查询系统建设,分析产品和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为一身的技术平台还有很长的距离。
第三,“以人为本”的私人银行,人员招聘则是一大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即使对具备全球经营经验的外资银行来说,其亚洲的专业人才也大多分布于香港、台湾等地,引进人才所需成本巨大。私人银行家需要证券、保险、债券、汇率等全方位的金融功底和法律知识,目前国内这样的人才几乎难寻,不少银行只好在每个投资领域分别招聘一位客户经理,以解捉襟见肘之难。有分析师建议,对于私人业务急需的专业人才,或可通过外聘方式予以解决。然而,虽然每家商业银行都在私人银行部门有着巨大的野心,但其究竟肯放出多大投入,还是个未知数。
无论如何,私人银行是个“新事物”,其配套政策、设施一时难以填补也属正常。相信商业银行实现转型的道路上,对中间业务特别是财富管理将更加倚重;而监管层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限制的放宽亦趋势难挡,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保险、证券、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领域都将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丰富的产品资源。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