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入股变数
“GE是否需要继续入股深发展,这要GE自行作出商业判断。”8月16日,深发展董事长纽曼在半年报发布会上如是说。
根据深发展2005 年9 月与GE(通用电气金融国际金融公司)签署的《股份认购协议》,GE拟用1亿美元受让深发展7.3%股份(定向增发形式完成)。
| ||
深发展半年报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末的公司资本充足率为3.8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3.86%。虽然尚未达到监管标准,但股改通过及3.13亿份认购权证的发行,将为深发展筹集约60亿元的核心资本。其中,2007年年底的一次行权将筹集20亿元,使得深发展资本充足率超过8%,2008年中的一次行权将筹集40亿元,使得资本充足率超过9%。
不仅如此,深发展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还批准发行总共不超过160亿元的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计划。这意味着即使3.13亿份认购权证得不到全部行权,以及业务增长对资本消耗的因素,深发展仍可通过发债令资本金问题在本年底达到监管标准要求。
而新的技术问题在于,年余牛市大势之下,深发展股票也从当初的5元多涨至目前的35元左右,按照监管政策规定,GE必须至少以目前市场价的90%购买,这意味着GE或许要多支付6倍的价格认购深发展7.3%股权。
纽曼称,“与GE签署的认股协议目前仍然有效。但是,在入股价格提高后,是否入股则要看GE的商业判断。另外,双方均可单方或共同中止认购协议。”
金融巨头估值增仓
深发展半年报显示,在其前10 名无限售条件持股股东中,位于第二位的是国际金融-汇丰-JPMORGAN CHASE BANK,NATIONAL ASSOCIATION(摩根大通银行),持有37,692,788股,持股比例为1.81%,该报告期内增持15,959,490股。位于第五位的是高华-汇丰-GOLDMAN,SACHS & CO(美国高盛公司),持有18,602,447股,持股比例为0.89%,报告期内增持15,434,923股。位于第十位的是国际金融-汇丰-MORGAN STANLEY & CO.INTERNATIONAL LIMITED (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持有16,099,460股。另有CREDIT SUISSE(HONG KONG)LIMITED(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LIMITED(花旗集团)则成为2007年三季度杀入的深发展大流通股东。
一个历史性的背景开始让股民关注。就是摩根士丹利、高盛公司、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四家美国金融巨头曾于2001年介入印度股市一家小银行(Oriental Bank of commerce),至2005年退出,该银行股价整整翻了70倍!成了印度股市的大牛股。也因为此,擅长跟风的中国中小股民开始热捧深发展。
热捧从6月份就已开始。6月20日,深发展股改成功后第一交易日,该日深圳交易所公布的深发展交易信息显示,当日一机构席位买入4.2亿元,建仓1300多万股深发展。深发展的价值概念开始被无限放大,诸如独生子概念(深交所主板唯一银行股)、定向增发概念(即将引入GE)、美国团队概念、深厚人脉概念(董事长纽曼曾为美国前次财长、格林斯潘副手)、外资控股概念等,深发展进入股价攀升期。
7月,上市银行中期业绩预增公告更让股民看到了狂热。这些预增公告包括:工行、浦发预增50%,民生预增60%,中信预增80%,兴业预增90%,招行预增100%,深发展预增125%-145%。深发展一股民称,从预增来看,深发展增势最为强劲,与浦发、兴业不相上下,但其增长势头强于浦发、兴业,股本扩张力也强于浦发、兴业,故其定位估值理应高于浦发、兴业。“深发展合理价格应至少高出兴业5元以上,并有恢复银行第一股的士气。”
7月17日,高盛公司也以少有的姿态发表了深发展股票投资报告,吹响了外资机构拉抬深发展的号角。至7月19日宁波银行(002142)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以及随后可能的一批城商行上市,其上市之初的高开高走,又令股民认为深发展已进入封跌空间,未来走势充满遐想。
深发展半年报的公布坐实了这一点。半年报显示,2007年上半年,按照新会计准则的深发展净利润为11.24亿元,与2006年上半年根据当时适用会计准则公告的净利润4.64亿元相比,增长142%。如在一致的会计准则基础上比较,则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17%。按新股数20.86亿计算,每股收益0.54元,同比增长 117.05%;每股净资产3.69元,年化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1.4%。
虽然在10余家银行股中,深发展相对拥有较多的概念题材和事件由头,但是否就可以说,它就可以回冲到银行第一股了,剔除市场力量炒作外,言判为之尚早。
新桥时代下的两大业务拐点
首先的问题是美国新桥投资在深发展的时间。根据当初协议,美国新桥投资持有深发展期限为5年,至2009年底到期。近年不间断地出现一些金融机构拟转换美国新桥投资所持深发展股份的传闻,单以时间来看,美国新桥投资入主深发展3年来,框架调整和系统改革仍未完全到位。
其次,深发展在业务层面上为客户称道的一是公司银行层面的供应链金融,一是零售银行层面的房贷营销。但前者开始遭遇整个银行业的市场争夺,后者除市场争夺外,还附加了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因此深发展在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两大层面均需作出新的战略部署。
深发展公司银行转型于2005年中开始实施,从广州分行行长任上调任总行副行长的胡跃飞主导了这一改革。其转型重点就是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初以票据业务赢得市场,但在股改相持阶段,考虑资本约束因素和票据业务利润空间低的特点,深发展开始压缩票据业务,短期可看作是减缓公司业务增长速度的信号之一。
与此同时,其他完成股改的股份制银行甚至是四大银行都开始将公司银行转移到贸易融资上来,深发展开始挑战市场压力。深发展半年报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末,深发展票据贴现分别较2006年12月末、2006年6月末减少30%、58%;一般性公司贷款分别增长13%、20%;总贷款(不含贴现)分别增长18%、32%。相对市场而言,这一增长幅度只能说是中等水平。
深发展零售银行转型于2006年初开始,GE根据2005 年9 月与深发展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参与了这一转型改革,并在深发展零售银行委员会中担任重要角色。初期发展重点就是房贷,由于底子较薄,2006年取得了90%的规模增长。但从2006年2月启动的“双周供”房贷产品开始,深发展就以理财功能下的高让利刺激了同业的市场神经,并引发了一定程度的争议。
虽然随后迭出的房贷产品让深发展赚足了风头,但2007年的房市泡沫和过热的通货膨胀开始让包括深发展在内的银行业捏了把冷汗。或许考虑及此,深发展于2007年7月启动了“天玑财富”贵宾理财品牌,并试图成为零售银行转型的另一业务增长点。但由于其理财门槛(20万元)、理财师队伍完善尚需要时日,在理财市场成长有年的背景下,不仅规模和效益暂难短期奏效,要想独树一帜、实现长远发展尚需观望。
可以说,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和房贷都已进入新的拐点,需要新的谋篇布局。唯一幸运的是,深发展即将拥有丰厚的资本金,这是展现其成长价值的基础。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