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思思陶文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在社保基金投资运用时,世界各国管理者都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公益性原则寻找最佳的投资途径,使基金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我国社保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却收益率偏低。虽然近几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维持在2.25%以上,但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际投资收益率偏低,2004年甚至为负值。综观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行情况,可以发现总的运营偏向保守,注重安全胜于收益,究其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投资工具有限,影响了投资收益。目前投资工具主要局限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一样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实际收益率一直在2%-3%之间徘徊,而英国养老保险金1997-2006年平均实际收益率为5.7%,其中1999年和2005年的实际收益率分别为18.6%和16.8%。据世界银行披露,1980-1990年间美国、荷兰的养老基金投资实际收益率分别为8%和6.7%。
其次,资产规模小,面临严重的支付缺口。2005年,美国保险基金的资产规模就已达到123480亿美元,而中国仅为272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474倍。据当时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美国人口约2.96亿,而中国人口总数为13.3亿,中国是美国的4.5倍,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保支付压力是非常大的。
除上述因素之外,社保基金还存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制衡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因素的制约,如果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到2010年以后,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将更加严重。
社保基金入市的问题与机遇
世界各国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和方式很多,除了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外,还有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房地产投资、抵押贷款、指数期货、投资基金、实业投资等。目前,资本市场成为了社保基金投资的主要场所。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逐步放开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不可避免的选择。不过,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资本市场规模和流动性小、效率低,交易手段单一。这限制了社保基金资产组合的弹性,难以根据经济周期波动和利率波动灵活调整资产组合;交易手段单一、交易工具形态落后使社保基金不能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如利率期货、期权等现代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第二,证券市场仍具有政策市特点,系统风险大。社保基金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有可能遭遇系统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
第三,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建立避险和对冲机制。主要用于对冲的股指期货还没推出,避险工具缺乏,加大了市场风险,社保基金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后保证本金安全性的概率很低。
第四,资本市场仍不规范。其中最重要是市场主体的规范化,即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大部分上市公司不仅盈利能力不强,而且分红派现少,市盈率偏高,行为不规范,缺乏可持续成长性,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渗透缺乏稳固的微观基础。社保基金之所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关键在于这些国家的上市公司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规范的机构投资者,这也给中国的社保基金发展带来了机遇。
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与“双赢”
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以多种方式投资于有价证券,这既是社保基金自身保值增值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契机。
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狭窄,既限制其资金运用,也影响了收益率。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践看,保险监管部门在逐步放宽对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限制。在目前国民经济整体形势一向好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为社保基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资产保值增值的领域。
虽然目前资本市场上可供投资的品种并不是很丰富,但比起单纯的银行与债券来说,可供选择的余地要更大些。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可选择多种投资工具,并把不同期限、不同性质、不同风险和收益的投资工具进行组合,在保证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又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形成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社保基金的加入可以促进上市公司改善质量。社保基金从投资角度来说是一个纯粹的投资者,它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运用既注重股价在市场上的成长空间,又注重公司每年的分红派现能力,上市公司只有不断改善质量,才能吸引社保基金为其投资。
此外,拥有长期稳定资金来源的社保基金,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为一级市场发行量和二级市场交易量的扩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多的养老基金涉足证券市场,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养老基金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已经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者之一,成为证券市场上主要的稳定力量。
社保基金入市还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产品创新。管理社保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投资中提高收益率、回避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实现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等方面的需求,是资本市场产品创新的重要源泉。以美国资本市场为例,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创新产品,包括零附息债券、附属抵押债务、担保投资契约的出现和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以养老金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
社保基金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长期、稳健的投资风格,有助于培养大众投资者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社保基金入市使得社保基金成为继证券公司、基金和境外合格投资者之后机构投资者的又一生力军。作为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相比,拥有更强的信息收集和识别能力,能够对所投资的企业形成更强的外部监督,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综上,社保基金入市不但给其提供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机遇,而且也是提升综合经营实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与“双赢”。
主动防范入市风险
社保基金入市,可以实现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的“双赢”,但又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如控制不当,不仅不能提高保险投资收益率,反而会遭受更巨大的损失。因此,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入市风险。
第一,规范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社保基金入市投资运营的收益和安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应积极借鉴国外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综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最大力度降低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
第二,建立健全系统化的社保基金投资监管体系。首先,强化社保基金监管机构的职能,包括加强资格监管和道德风险监管;其次,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职责;再次,以安全为核心设计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三,健全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社会保障基本法》和《社会保障(险)基金管理法》等法规的制定,对基本的基金管理问题进行规范;根据不同类型社保基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单行法,并制定专业的社保基金管理条例。
第四,完善和规范现有信息披露制度。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市场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通过公开透明、纲目兼备、层次清晰、易于操作、公平执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减少风险隐患。
第五,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领域,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分散投资是降低社保基金入市风险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适度放宽社保基金的投资领域,比如允许社保基金委托银行贷款、开办社会保险银行等;加快社保基金QDII步伐,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来实现保值增值。同时加快金融工具创新,为社保基金入市投资提供避险工具。
社保基金在保证足够的偿付能力下,将闲置的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降低风险、增加利润、有效地实现保值和增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我国机构投资者的队伍,稳定资本市场,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当然,社保基金入市也要注意防范其可能的潜在风险。因此,应大力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环境,适时地逐步放开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政策管制,真正实现资本市场和社保基金的“双赢”格局。
(责任编辑: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