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700多个社团正在经历角色的转型。
这些社团为行业协会之外的学术性、专业性、联合性社团。按照该市部署,在今年12月1日前,他们要与党政机关在利益、人员、办公场所、资产、职能等方面实现彻底的一次性分离。
重庆市民政局表示,此举旨在理顺党政机关与社团的关系,进一步推动独立办会,民间办会,并且发展不受行政影响和干预。
这项改革从今年2月起启动,计划于12月1日完成。改革分五个阶段完成:准备、社团自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和检查检收。目前正处于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阶段,此项工作将于8月底完成。
改革主要依据的文件是重庆市政府4月颁布的<党政机关与社会团体政社分离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由民政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财政局联合实施。
这次改革受到关注的地方,是它涉及到学术性、专业性、联合性社团。目前各地在进行的多针对行业协会的"去行政化",而重庆改革触及面更为广泛。
"这是还原社团民意化的本来之意。"重庆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李敏之说。
该市民政局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市有社团3699个,其中行业性959个,专业性、学术性、联合性社团2740个。重庆在2005年启动党政机关与行业协会"五脱钩"改革,于2006年基本完成。共有626个行业协会与397个主管机关,在人员、资产、办公场地、职能及利益方面分离,计有3289名党政机关公务员,辞去行业协会职务,同时,收回国有资产4925万元。
继行业协会"脱钩"之后,不断有建议和意见提出,其他类的学术性、专业性、联合性社团,亦应与党政机关分离,改革才显公平和彻底,这些观点最终得到采纳。
李敏之表示,这是基于两方面考虑,政社分离是改革的大方,另外,就党风廉政而言,应从根源加以杜绝利用社团牟取私利的不良现象。
按照改革方案,这些社团如行业协会一样,将与党政机关实现人员、办公场所、资产、职能、利益的分离。
但因与行业协会特点的差异,改革方式有所不同。如在人员方面,不像行业协会那般被视为公务员的禁区,而只是要求县处级以上官员,不得在社团中兼任会长、副会长,而过去经过合法审批的官员,可继续履行其在社团的职务。"这有个历史过程,但这以后都不会再批准了。"李敏之说。
此外,一些特殊社团,可能会特殊对待。如市文联主管的艺术类协会。过去政府出于文化事业的扶持,对这些社团都有一定的财政支持,而改革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这笔经费。
市杂技有70多个会员,其秘书长全毅有所担心,会员人均年交会费10元,加上文联每年拨付一二千元,仅够开一次茶话会,"我们不像音协,还可办班,组织考级,有经费来源,如果要分离改革,不知道该怎么运作。"李敏之表示,"这类社团完全分离确有问题,下一步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会有所对策。"
还有像法官协会、检察官协会这类社团,是否要参加分离改革,仍存有争论。该市民政局一位官员称,"它本身是司法系统对外交流的平台,另外专业性很强,业外人士担任会长也不适合。"
但总体而言,"改革的阻力不像行业协会那么大",李敏之说,"但依然有,协调会就开了好几次。"
有社团表示,对社团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去行政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政府对权利不放手,社团发展就难有空间。
如果认为这次分离只是一场简单改革,李敏之并不认可。他表示,"我们总的目标,是对现在民间组织进行改造、调整、重组,同时增育一批新兴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如公益性基金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公益类民间组织。同时,将逐步转化政府职能,将那些不宜由政府承担的服务性职能,依法交给社团,探索公共服务购买制度。"
"分离只是改革的步骤之一,总的来说,现在社会团体,行政惯力和趋势太严重,必须要分开来以后,才好办。"李敏之说。
(责任编辑: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