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券商 > 行业研究

商务地产:前景可期高端无忧 增持投资评级

  城市化步入新阶段。我国城市化速度的拐点已经出现,未来将由增变减,城市化将经历由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的演变。区域内城市分工格局的深化与城市内部格局的细分,意味着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务地产、二三线城市的中低端商务地产,仍将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看好北京、上海,看淡广州、深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的发展,将以核心城市+功能型城市+劳动力腹地的模式进行,而三大区域的核心城市,分别是上海、香港、北京。就商务地产的长远发展而言,我们看淡广州、深圳。

  机遇大于挑战。就整体而言,全国商务地产市场仍是供过于求,但供求比正逐步改善。上海最为乐观;北京供求关系有较大改观,但因前期的过度投资,吸纳闲置物业的压力仍很大;广州仍将供过于求,但略有改观;而深圳则最为悲观。

  发展模式之辩。商务地产行业正由起步期向发展期过渡,多年来的过度供应,加之竞争的加剧,使得相关企业面临发展模式的转型。我们根据行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将相关企业分为六大类,多数企业仍为综合运作类,但面临转型,未来专注于物业持有或商务地产开发,是其不错的选择。

  REIT:曙光初现,前景无限。我国商务地产交易市场尚欠发达,销售或者持有,是商务地产类公司面临的两难选择,REIT将为其提供解决之道,极大的拓宽其融资渠道。内地物业赴香港、新加坡发行REIT,已有成功案例。随着对REIT的认识日渐加深,尤其值得关注北辰实业、中国国贸、金融街等公司。

  重点子行业:关注高端。对于写字楼市场而言,无论是全国,还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供求关系正逐步改善。未来两年,我们仍最为看好上海,北京将因奥运而对相关建设的控制而维持供求平衡,广州与深圳仍将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

  我们最为看好上海的高端写字楼市场,北京次之。对于酒店市场而言,中国的旅游大国地位已经确立,而奥运将是最明显的短期刺激因素。就星级酒店市场而言,中档相对过剩,低端空间巨大,而高档基本平衡。一线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速毫不逊色于二线城市,这决定了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空间,并不会因较高的基础而增长乏力。上海的高端商业地产,为全国最佳,未来仍将巩固这一地位。

  估值建议。纯物业持有类公司,其PE可参考美国的REIT市场,并给予一定折扣,在35-40倍之间;而开发类公司,可参考香港同类企业,可给予20倍左右的PE。多数商务地产类企业,介于开发与物业持有之间,具体视其比例而定。

  投资要点

  支持我们投资评级的关键性理由

  我国城市化步入新阶段,城市化速度由增变减。就全国而言,城市化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过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商务地产的最重要推动力量。

  区域内城市分工格局的深化与城市内部格局的细分,意味着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务地产、二三线城市的中低端商务地产,仍将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就整体而言,全国商务地产市场仍是供过于求,但供求比正逐步改善。

  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务地产较为健康。尤其是上海的写字楼、商业地产;而北京的酒店市场,将受益于奥运的短期刺激;至于北京的高端写字楼市场,因奥运而对相关建设的控制,两年内将保持健康态势。商务地产类上市公司的项目多在上海、北京,因此前景看好。

  作为北京的地标,中国国贸所持有的项目,其租金水平仍有上涨空间,而写字楼、商场、公寓的空置率分别为1.13%、0.97%、19.49%。金融街未来将与CBD并驾齐驱,随着区域配套的逐步成熟,租金水平上涨空间较大,而空置率将快速下降。

  内地物业赴香港、新加坡发行REIT已有成功案例,随着对REIT认识的加深,REIT将为上市公司所持物业的快速变现带来可能,极大的拓展其融资渠道。

  不确定因素对商务地产行业来说:

  行业供过于求的态势在逐步好转,供求比逐年下降,但部分城市吸纳存量的压力仍很大。

  从区域内城市格局的演变来看,我们不看好广州、深圳。

  北京的商务地产市场,供求比改善明显,正处于快速消化存量的阶段,但在2009年后,供应将再次加大。

  对金融街而言:

  商务地产的交易市场尚欠发达,相关项目的销售进度较难确定,可能会影响到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测。

  对中国国贸而言:

  三期工程能否按期竣工,是影响其2009年后盈利预期的关键所在。

  行业篇

  1.城市化步入新阶段工业化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也催生了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在内的商务地产。

  在工业化早期,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但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城市化水平会由加速转为减速,将经历由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的演变,而其主要推动力将由工业转换为以金融、贸易、咨询等产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之相对应,商务地产将迎来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发展阶段。

  1.1城市化速度的拐点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轫于民国,加速于建国之后,期间历经多次起伏;在1995年后,城市化速度罕见地维持在1%以上的高水平,截至2006年底,城市化水平达到43.9%。(图1)根据Logistic模型(UnitedNations1980,NijkampP&ReggianiA1998),城市化速度会经历一个先增后减的过程,其顶峰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应为饱和值的一半。

  从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来看,1860和1870年代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5.4%和44.2%,达到其理论饱和值的一半,而其平均城市化速度分别为0.94%和0.88%。如图2所示,之后其城市化速度逐步降低,直至现在的停滞水平。(图2)

  根据Logistic模型测算,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饱和值应为80%左右。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从2003年1.44%的顶点逐步降低,2010年将为0.90%,2030和2050年将分别为0.65%和0.34%。与之相对应,我们预测2010、2030和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分别为47.53%、63.44%和73.34%。

  按照发达国家相应的历史经验,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同步,不同的城市化水平对应着不同的工业化阶段。在工业化的早期、中期与晚期,其主导产业分别是轻工业、重化工业与重加工工业。与此同时,传统服务业逐步向现代服务业过渡,并将带来商务地产的发展。(表1)

  在从改革开放至今的28年间,在经济结构方面,工业及建筑业虽然仍占据着半壁江山,但中国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出服务业对农业的替代。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47.88%到2006年的48.71%,期间并无变化;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7.94%下降到2006年的11.80%,下降趋势明显;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4.19%到2006年的39.49%,增长迅猛。(图3)

  的确,因为曾经的赶超式工业发展战略、“上山下乡”等政策,及延续至今的户籍制度,使得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自1978年以来,城市化水平平均落后非农化率达到13.8%。

  尽管如此,但从就业结构的变化看,仍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对农业的替代。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从1978年的17.3%到2006年的23.1%,增长了5.8%;第一产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70.5%下降到2006年的42.6%,减少了27.9%;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12.2%上升到2006年的34.3%,增长了令人惊诧的22.1%。这意味着服务业吸纳了近80%的农业转移就业人口与新增就业人口。(图4)

  1.2一线城市已近饱和,二三线城市仍有空间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至今,未来的城市化速度由增变减,城市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具体而言,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一线城市已近饱和。虽然各地统计手段可能存在差异,但很明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饱和,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表2)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深圳市的官方数据,其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99%以上。

  我们认为,对一线城市而言,其城市化的外延式增长阶段已经结束,内涵式增长阶段已经开始并将深化。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的功能差异化将进一步加强,高端商务地产的需求巨大。

  (2)二三线城市空间较大,但部分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5%的城市,其城市化速度将降低,但考虑到城市化速度的较高基数,其城市化水平仍将有较大空间,城市化进程仍处于外延式增长阶段,而中低端商务地产仍将有较大需求。

  (3)伴随着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各城市之间的城市定位将逐步深化,一体化推动差异化,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1.3城市分工格局深化

  毋庸置疑,分别兴起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及现在的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湾区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极。虽然发展程度各异,但三大经济圈内部的一体化,已经成为现实,并将继续深化。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与差异化,只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而已。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三大经济圈内的各个城市,其功能定位将各有区别。而其模式,已经并将继续是:核心城市+功能型城市+劳动力腹地。核心城市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且只会有一个;功能型城市以制造业为主,各个城市的主导产业有所差异。

  核心城市的功能,在于作为所在经济圈与外部经济的“中介”,为区域内功能型城市的生产企业提供金融、法律、财务、咨询、贸易、物流等服务,并作为国内大型企业总部、跨国企业区域总部的所在地。相比功能型城市,核心城市的特征有三点: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更高;行业部类更广,几乎囊括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所有方面;行业分工更细,尤其是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

  跨国企业中国各个城市的行业分布,很好的印证了我们的观点。以北京为例,根据仲量联行前期的一项调查,传统工业只占跨国企业在北京所有投资行业的14%;而南京的比例,则为37%。如果将高科技通讯行业考虑在内,北京的比例为47%,而南京的比例则高达74%。(图5、图6)

  很显然,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的核心城市,分别是香港、上海、北京。随着北京、上海的崛起,香港虽已不再是中国与外部交流的唯一中介,但在珠三角区域,其核心地位是广州、深圳所无法取代的;香港如能加快融入珠三角的步伐,虽然会经历价格全面降低的阵痛,但无疑更有助于其长远发展。在环渤海区域,天津将成为未来的制造与物流中心,但北京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的地位仍不会改变。至于上海,更是如此,长三角无城市能出其右。

  跨国企业在华的布局,正反映了这一特征。根据仲量联行的调查,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的公司在北京开设了代表处,上海的数据是78%,而广州和深圳,则分别只有52%和36%。(图7)

  具体到商务地产的长期发展空间,我们看好北京、上海,看淡广州、深圳。从各城市写字楼、商业用房(酒店、商场)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看,正印证了这一观点。(图8、图9)2006年,北京和上海的写字楼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是23.48%和13.46%;而广州和深圳的数据,则分别只有7.91%和3.30%。2006年,在商业用房(酒店、商场)领域,北京和上海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是9.63%和6.61%;而广州和深圳的数据,则分别只有2.35%和2.83%。

  2.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的商务地产,起步于1990年代,加速于2000年之后。从2000年至2006年,中国商务地产的投资额从840亿元增加到3269亿元;而销售额也毫不逊色,从2000年的579亿元上升至2006年的3207亿元。(图10)在这七年间,投资额与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5.40%和33.03%。这样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与高歌猛进的住宅产业相比,也不遑多让。(图11)

  令人惊诧的是,从2000年至2006年,中国商务地产的整体平均价格从3510元/平方米增加到6895元/平方米,其复合增长率只有9.14%。

  我们预计,中国的商务地产在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正如上文所述,在城市化速度由增变减后,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务地产,二三线城市的中低端商务地产,将有较大需求。

  就具体城市而言,2000年以来,受2001年申奥成功刺激的北京,其商务地产的发展无疑最为突出,上海也有不俗的表现,而广州、深圳两地,则较为一般。

  在供应方面,2006年北京商务地产的投资额是2000年的5.8倍,而上海的数据是3.1倍,至于广州、深圳的数据,则分别只有2.1倍、2.7倍。(图12、图13、图14、图15)

  在需求方面,从2000至2006年,北京商务地产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44.77%,上海的数据是37.51%,至于广州、深圳的数据,则分别只有25.15%、16.82%。

  在价格方面,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0至2006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的商务地产价格温和增长,分别为2.80%、4.75%、2.89%、6.46%,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14%。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大城市的价格相差甚远,可能是因为各个城市的统计样本存在很大差异,使得绝对值的比较失去意义,而只能考虑其相对增长。

  2.1逐步改善的供求比

  无限的未来,因为朦胧,总是容易让人过度冲动,商务地产的开发商们同样如此。

  从2000年至2006年,全国商务地产的竣工面积一直高于销售面积,而新开工面积又远高于竣工面积。这意味着六年来商务地产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而未来两至三年之后的供应仍将快速增加。(图16)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这七年间,共有37612万平方米的商务地产竣工,而销售面积是23821万平方米,这意味着有37.69%竣工的商务地产无法在二级市场实现销售。

  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城市的数据,分别是52.93%、23.88%、45.24%、59.18%。(表3)上海的比例最为乐观;至于北京如此严峻的局面,可能主要是因为开发商对奥运机遇的过分乐观所致。

  当然,部分开发商会选择将竣工后的物业自己持有,或者自己使用,或者直接租赁,这部分没有具体数据,但我们将在下面通过一定的假设可以进行估算。

  在建面积与竣工面积之比,表征着未来一至两年相比现在的供应变化。可以看出,未来一至两年内,广州供应将大幅增加,而上海、深圳则较为一般;至于北京,因为奥运前后对相关建设的控制,未来供应增幅将是四大城市最低的,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图17)

  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是最为重要的两个供求指标,前者反映现在的供求关系,而后者则反映未来的供求关系。我们以现实为依据,做出如下假设:

  (1)商务地产(含写字楼、酒店、商场)的平均建设周期为2.5年,且建设项目在时间序列上是平均分布的;(2)未来需求决定于过去需求。我们选取2000年至2006年的数据,取其复合增长率来计算未来需求;(3)自持物业(自用或直接出租)占开发商所有竣工物业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以2000年为基准,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0%,而四大城市则为20%,在2004年之后比重有所上升;(4)政府关于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各项标准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很显然,如图18、图19所示,从调整后的供求比看,全国平均及四大城市的商务地产,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深圳、北京略有隐忧,上海表现最好。未来一至两年内,上海的商务地产将供不应求;北京供求关系有较大改观,但因前期的过度投资,吸纳闲置物业的压力仍很大;广州仍将供过于求,但略有改观;而深圳则最为悲观。

  2.2竞争催生企业分化

  商务地产市场多年来的供过于求,使得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企业分化速度加快。在商务地产市场,国际化企业成为主角,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

  优质项目投资巨大,市场进入门槛极高。随着土地市场逐渐规范,招拍挂方式全面实施,优质商务地产项目的土地价格也大幅提高。高昂的土地成本与投资额,让多数企业望而却步。

  以上海市陆家嘴竹园商贸区2-3、2-4地块为例,由和记黄埔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土地出让总价约为45.6亿元,楼面地价达到了12000元/平方米。而中信泰富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上海船厂地块,分三期开发,总投资额预计将突破210亿港元,而中信泰富至少共需投入100亿港元。

  交易市场仍欠发达,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以中国国贸的三期工程为例,其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4万平方米;其中,A阶段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投资额约为人民币47.46亿元,而项目回收期则长达14.26年。而交易市场仍欠发达,极大的影响了开发商回收投资的速度。这点将在后面做进一步分析。

  国际巨头的饕餮盛宴。考虑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加之商务地产的稳定收益,众多国际巨头纷至沓来,或以合作形式,或者单独投资,尤其青睐于中国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务地产,如和记黄埔、新鸿基、ING、凯德置地等,甚至连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也投身其中。

  产业链条逐渐细化,发展模式面临考验。面对如此的竞争,由初期的综合运作逐步过渡到专业经营,成为内地企业的必然选择,发展模式的转型或者升级成为关键。

  2.3发展模式之辩

  竞争的加剧,已经促使商务地产类企业开始分化。企业现在的盈利模式究竟怎样,未来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将深刻的影响其长远发展。

  根据产业链价值增值方式的不同,房地产企业的盈利模式各有区别,我们进而可以将相关企业划分为六大类:综合运作类,地产开发类,房产开发类,物业持有类,整合营销类,金融投资类。在商务地产领域,综合运作类的代表,如金融街、陆家嘴等;物业持有类企业,如中国国贸;当然,单纯的地产开发类或房产开发类企业,非常少见;整合营销类企业,在内地也很少,国际级企业如世邦魏理仕、仲量联行等;金融投资类企业,在国内更是尚付阙如,国际级企业有ING、凯德置地等。

  在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发展模式各有不同。对于一个房地产企业而言,选择何种盈利模式,既取决于其核心资源运作能力,也取决于房地产开发的整体环境。

  在行业起步期,市场并不完善,关系运作和投机现象较多,在良好的需求形势下,只要能获得资源,就有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企业倾向于独立运作,综合运作模式占主导地位。

  在行业发展期,房地产发展进入到相对稳定阶段,随着房地产周期的来临和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加大,为抵御风险,企业开始专注于核心资源运作,逐步走向专业经营的道路。

  在行业成熟期,市场运作完全专业化,相关金融市场趋于成熟,一些企业开始从单纯的房地产开发中脱离出来,专注于房地产资产运作,金融投资的模式开始逐步形成。

  我们认为,商务地产市场正处于由起步期向发展期过渡的阶段。与之对应,相关企业的发展模式,由综合运作类型占主导地位,正向专业经营方向过渡。无论是地产开发、房产开发,还是物业持有、整合营销,相关企业必须选择其中一类作为转型方向。考虑到商务地产行业离成熟期还为时尚远,而资本市场仍待完善,向金融投资类企业发展,暂时不会成为相关企业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就现有上市公司而言,中国国贸已经发展成为纯粹的物业持有类企业;而金融街正从原来的综合运作类企业逐步转型,房产开发类或者物业持有类,是其可行的两种选择;而陆家嘴也同样处于转型期,地产开发类或者房产开发类,是其可行的两种选择。

  2.4两难选择:销售或持有

  销售还是持有,永远是以商务地产为主要业务的房地产公司所面临的两难选择。竣工后即刻销售,意味着短期可观的利润、良好的业绩表现;而持有经营,则需要在持有期间逐步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利。

  公司对未来租金、空置率的判断,是影响其销售或持有某项物业的关键因素。市场的各个主体会根据区域历史数据、可类比物业的相关数据及区域的未来发展,各自形成关于区域及该项物业未来的租金、空置率水平的预期,销售的成交价格往往反映了市场预期的平均水平。显然,供应方如果预期未来租金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空置率低于平均水平,则会倾向于销售;反之,则会倾向于持有。

  其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预期现金流等财务因素,也影响到如何选择。

  最后,公司现有及预期未来可获得的土地储备数量,是影响开发商选择销售或持有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获得优质土地资源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上述因素,选择销售,在获得一次性现金流入的同时,意味着未来现金流入的不可预测,进而造成其业绩潜在的波动性较大;而选择销售,则能保证未来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入。以中国国贸和金融街为例,这种区别非常明显。(图23)

  最重要的是,国内商务地产的交易市场仍欠发达,这造成商务地产的交易费时较长,交易成本高昂。商务地产以整栋销售为主,单笔交易金额很大,对买方的资金要求较高,普通个人投资者一般无法涉足。以酒店为例,全球酒店交易市场的买卖双方,绝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图24、图25)很显然,国内暂时缺乏如此众多且较为成熟的商务地产机构投资者。

  对于商务地产的开发类公司而言,市场交易的欠发达,既容易加大其业绩波动,也使其开发的物业在未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而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资金的门槛过高,往往使其难以直接进入商务地产投资领域。

  2.5REIT:曙光初现,前景无限

  国内商务地产市场尚欠发达,而如前所述,对以商务地产的开发与经营为主的地产公司而言,永远面临着两难选择:销售或者持有。REIT应时而生,正成为破解这一窘境的可行选择,将极大的拓展相关公司的融资渠道。

  对于开发商而言,REIT并不遥远,将所持内地物业在香港、新加坡发行REIT已经成为现实,成功案例如香港的越秀REIT、新加坡的CRCT(凯德中国商业信托投资基金)、香港的RREEF(睿富中国商业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至于在内地创立REIT市场,已经成为相关机构的研究重点,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有望成为现实。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REIT”)是一种以发行信托基金的方式募集资金,由专业投资机构负责进行房地产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比例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基金信托产品。REIT起源于美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房地产领域最为重要的投融资产品,其市值已经远远超过通常意义上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图26)

  作为一项专注于房地产领域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REIT可为中小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不动产投资组合,具有标准化、流动性强、收益稳定等诸多优点。

  REIT可看做信托、股权关系、基金的三位一体。在REIT的一般结构中,发起人、REIT单位持有人、资产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是必不可少的主体;当然,在契约型REIT中,信托公司为REIT持有的物业提供信托服务,以规避发起人及资产管理公司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图27)

  对于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而言,之所以投资REIT,是因为它具有:

  (1)稳定的收入。按照FTSENAREITREITs指数及FTSENAREITEquity显示,1987-2006年间,美国所有REIT的平均收益为12.47%,而权益型REIT的平均收益为14.08%,与众多证券指数表现基本持平。至于波动性方面,REIT表现突出,比多数证券指数更为稳定。(图28、图29)

  (2)潜在的资本收益。付给REIT持有人的应纳税收入可免缴企业所得税,是REIT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原因。

  (3)投资组合多样化。与房地产公司相比,REIT持有物业的类型更为分散,投资组合的多样化,是其风险较低的主要原因。(图30)

  (4)较低的风险。如上所述,REIT兼有信托与基金的特点,REIT持有人作为信托人,将基金份额托付给信托公司等受托人,而资产管理公司则负责管理REIT所持有的物业。通用的以SPV(特定目的载体)购买物业资产组合是一种真实销售,在法律上不再与发起人的信用相联系,是一种有限或无追索权的销售活动。实现了破产隔离,即REIT在发起人破产时不作为清算资产,从而有效的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以房地产公司为主的发行者而言,REIT更是具有特别的吸引力。除了可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发售灵活、可获得管理费等优点外,REIT采取的信托方式,将REIT所属物业已与发起人其它资产分隔开来,不会影响到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表5)

  考虑到国内尚欠发达的商务地产交易市场,对于商务地产的开发类企业而言,REIT提供了一个快速回收其前期投资的渠道;另外,通过持有部分基金单位,可获得物业的部分租金收益,同时还可以获取一定的管理费。对于物业持有类企业而言,虽然租金收益较为稳定,但投资回收期很长,难以持续不断的增加持有物业;而发行REIT,不断将前期项目的投入部分变现,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为物业持有。

  与房地产公司相比,REIT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具有非常高的透明度,且风险较低。以香港为例,高达90%的派息率,保证了投资者能获得物业的大部分收益,而杠杠效应也较低,以规避潜在的投资风险。(表4)

  作为内地物业赴港发行REIT的先行者,越秀REIT在2005年12月份成功募集约17.93亿港元,再加上12.87亿港元的贷款,发起人越秀投资一次性变现约30.8亿港元,资产负债率由71%下降到64%。(图31)其发行后的具体结构如下:

  171号文件出台后,对外资投资房地产的限制提高,离岸直接购买并持有国内物业的方式已被禁止;外资如欲投资国内物业,必须在国内设立公司,并借此间接控制国内物业。而凯德中国商业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CRCT)的设立,正是通过这一方式合法规避了171号文件,这也是当前可行的途径。当然,相应的税费也有所增加。(图32)

  对于开发商而言,在香港、新加坡发起REIT,最大的挑战有以下三点:REIT需要明确的房地产所有权;现金汇出问题,在现在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一年中只能汇出租金1到2次,且外国公司不得持有人民币帐户;对特定目的载体(SPV)不太熟悉。房地产所有权的问题因物权法的出台已有较大改观,而对REIT及SPV的有限认识,或许是很多开发商亟待改善的问题。

  概而言之,对以商务地产开发类公司,REIT将为公司所开发的商务地产提供一个快速回收投资的渠道。对物业持有类公司而言,虽然会有稳定的收益,但投资回收期很长,难以持续不断的增加持有物业;而发行REIT,不断将前期项目的投入部分变现,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随着内地房地产上市公司对REIT认识的逐渐深入,不排除未来将所持物业发行REIT的可能,尤其是自持物业较多的相关企业,如北辰实业、中国国贸、金融街等。

  3.重点子行业分析

  对于商务地产而言,写字楼、酒店、商业地产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三者既有共性,高度区别于住宅;但也个性突出,三者互有不同。

  地段高于一切。商务地产的发展,对地段的要求要高于住宅。商务地产,特别是高端商务地产的兴起,一般都是集中式、成规模的发展,特别是在核心城市的特定地段,且往往经历了一个从单体项目到中央商务区的发展过程,如今日蔚为壮观的CBD即是从当年的国贸中心发展而来。

  对商务地产的经营者而言,保持整个物业产权的完整性尤为重要。若整个物业的产权较为分散,则很难保持租户定位的一致。

  在二级市场上,因为商务地产单体项目资金额度很大,买方多为机构投资者。最终需求方选择租赁的比例很高,在80%以上,而购买后自用的比例远低于住宅。

  三者显然都受惠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但具体则各有不同。写字楼市场取决于现代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如金融、法律、咨询等行业;酒店市场取决于旅游业及会议市场的发展;而商业地产则取决于批发零售业及餐饮业的发展。

  无论是对房地产行业,还是对资本市场而言,奥运正成为一种图腾。我们根据对以前举办奥运会城市(洛杉矶、首尔、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雅典)的研究表明,奥运会主要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间接、长期的影响,内容包括:城市改造,奥运村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因绿色奥运带来的环境保护,旅游业和会议市场的提高。

  就奥运会的影响而言,北京的酒店市场短期受益最大,商业地产则稍微逊色,而写字楼市场并不受太多影响,但因奥运而对相关建设的控制,未来两年依然健康。

  主办奥运会之类的大型运动会,对房地产的直接影响取决于当地市场规模和成熟度。

  市场越小、越不成熟,这些影响越大。

  至于写字楼、酒店、商业地产三个子行业的具体发展,以及奥运会对相关子行业的影响,我们有如下判断:

  3.1写字楼:关注高端

  对于中国写字楼整体市场而言,在2000-2006年间,其投资额、销售额与均价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1.11%、33.46%、10.67%,发展速度较快。但从其供求关系看,一直是供过于求;在2000-2006年间,累计有34.11%的写字楼没有在二级市场实现销售。(图33)

  从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的变化看,供过于求的局面在近年有所改善,从2000年的2.23降低至2006年的1.11;考虑到自持物业的存在,调整后的该比例由2000年的2.0降低至2006年的0.96。但考虑到2006年的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将分别达到2108.9万平方米、7366.3万平方米,而2006年的销售面积虽然剧增了48%,但也仅达到1205.5万平方米,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中国写字楼市场整体仍将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图34)

  对于北京写字楼市场而言,在2000-2006年间,其投资额、销售额与均价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9.81%、37.69%、1.27%。从供求关系看,一直是供过于求;在2000-2006年间,累计有41.96%的竣工写字楼没有在二级市场实现销售。

  从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的变化看,供过于求的局面在近年有所改善,从2000年的2.36降低至2006年的1.17;考虑到自持物业的存在,调整后的该比例由2000年的1.89降低至2006年的0.90。

  考虑到因奥运而对相关建设的控制,新增供应预计将大幅减少,2007、2008年的北京写字楼市场的供求比,将继续下降。而在奥运结束后的新开工项目,其上市时间平均将至少需要两年。因此,我们预计,未来一年的北京写字楼市场,整体将进入消化已有存量的阶段。

  2006年,北京写字楼的销售面积达到惊人的260.4万平方米;而2007年第一季度,也有不俗表现,销售了46.4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按此速度,如果不考虑新增供应,已有存量将在两年左右吸纳完毕。但考虑到2006年施工面积达到惊人的1245.8万平方米,这部分项目将很有可能在奥运结束后的两年之内入市。因此,我们认为,在2008年底之前,北京写字楼二级市场基本将保持供求平衡;而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将面临较为严峻的供过于求的挑战。(图35、图36)

  奥运会对最近几届主办城市的写字楼市场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于小型、不太成熟的市场最为显著。的确,奥运会可以作为主办城市绝好的宣传活动,但如果没有实际条件的改善,如改善的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充足的熟练劳动力,奥运会不会吸引到更多的国际资本。

  在巴塞罗那,1986-1990年间,以奥运会为动力,当地不太成熟的写字楼市场加速发展。少量前期项目的成功,刺激了过度开发,空置率从1989年的0.7%增加到1992年的10.4%。写字楼市场在1991年达到高峰,随着供应量不断增加,租金下降了接近50%。

  市场直到1994-1995年间才再次恢复平衡。在悉尼和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经济强劲增长,写字楼市场也大为改善。例如亚特兰大,在220万平方米中央商务区的写字楼存量中,仅奥运会相关活动就吸纳了大约2万平方米,而奥运会的间接影响,就更难以估计。

  对于写字楼市场而言,更长期的影响是交通运输与电信基础设施的改善。例如,奥运会促进了悉尼和亚特兰大的此类开发。为支持奥运会,这两个城市都改善或扩建了机场,建设了新的公路、铁路和电信系统,这些因素有利于吸引赛后的写字楼租户。

  而雅典属于较不成熟的写字楼市场,因此不太可能吸引到与悉尼、亚特兰大相同水平的国际写字楼租户。

  作者:帅虎 海通证券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吴飞)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