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即使加大调控力度,今年物价指数或仍在3%以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8月2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作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表示,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达到3.5%,同比扩大2.3个百分点。
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7月当月的物价指数已经到了5.6%,即使现在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今年的物价指数也还有可能在3%以上。
马凯说,前7个月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多,涨幅达8.6%,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个百分点,特别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4.2%。他表示,必须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深层次矛盾的解决。
对此,苏宁也表示,关于通货膨胀问题,人民银行一直很关注。从去年12月以来,物价上涨有增加的趋势,今年一季度CPI是2.7%,二季度则增至3.6%。如果从单月来看,6月份到达4.4%,7月份到达了5.6%。
苏宁指出,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由食品类价格上涨引起的。分析今年1―7月份,食品价格上涨8.6%,占到整个物价上涨的80%左右,非食品价格上涨只占到20%。也就是说,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导致了整个物价的上涨。有关部门和人民银行都在高度关注当前物价上涨的情况,并且在积极地采取措施抑制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就目前情况来看,已经有了一些成效。
同时人民银行将继续关注物价上涨的情况,及时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来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中国的CPI是整体CPI,而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所关注的、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CPI是核心CPI。整体CPI中包括了食品和燃料等容易发生随机波动的商品的价格。人民银行难以根据这些价格的变化采取调控措施。如果以核心CPI来衡量,由于中国的非食品价格的价格增长幅度相当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是比较低的。
余永定指出,在过去数年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固定资产投资而不是消费。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因而,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有了维持更高的增长速度、而不导致通货膨胀的能力。在通货膨胀过程中,首先受损害的是低收入阶层。猪肉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对高收入阶层可能无足轻重,但对于低收入阶层会影响较大。关键问题是,不要让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向其他产品进一步传递,不要因此而造成通货膨胀恶化的预期。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