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教育专区

《牛郎织女》不会把学生引向歧途

  9月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删去了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原因是有专家分析,“可能是编者担心娃娃会受到早恋影响”。

  笔者认为,在中国教育界,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

这是因为,无论在传统教育观念中,还是在现实的应试教育环境下,“爱情”一直就是敏感的“禁区”,老师不敢轻易地将有关爱情的文章讲给学生。然而,如果教材编选思想单一狭隘,课堂模式过于封闭,就会导致学生情感匮乏,不懂得爱。实际上,这已经使得一些大学生爱情观模糊和错位。同时,由于学校教育很少涉及爱情观的引导,学生中如果出现早恋问题,则被视为洪水猛兽。青少年本该得到的情感教育,因此被剥夺了;本该得到的科学引导,因为自设“禁区”而无从入手。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缺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关于爱情的场景、内容却随处可见,想回避也回避不了。比如,街头情侣的亲热,影视作品、广告中此类画面的渲染。因此,就算课本上没有了《牛郎织女》,孩子们照样可以从许多渠道受到“爱情感染”,而且这种从社会教育中受到的“感染”,更容易对孩子们的爱情观产生误导,并带来不良影响。

  其实,《牛郎织女》这篇文章,反映了劳动人民朴素健康的爱情观,它可以让孩子认识到,爱情应该是高尚的、忠诚的,是能够跨越时空的一种美好情感,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教育,大可不必因为担心早恋而舍弃这种正常的教育。事实证明这种教育并没有把学生引入歧途。据2004年9月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市初三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将主题定为“爱情如歌”,其中收录的全都是爱情名篇,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等,这些作品,让孩子领会到了“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的内涵。

  这充分说明,歌颂美好爱情的作品不但不会把学生引向歧途,反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和人格。如果我们的中小学教材都能体现出这种与时俱进的新观念,我们的学校教育便一定能给学生更多的营养。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