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身后还有很多等待回归的大盘蓝筹股新华/路透图刘建平制图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上周日表示,应推动更多优秀企业本土上市,增加A股市场有效供应。话音刚落,建设银行的A股招股说明书草案9月3日便挂上了证监会网站。
至此,A股的扩容大幕重新拉开。作为管理层高位平抑A股的调控手段,保守估计,短期内A股扩容规模就将达千亿元。
回归之门重新打开 9月3日晚,证监会发审委正式宣布将于本周五审核建设银行首发不超过90亿股A股的申请。
据估算,建设银行此次A股IPO的募资总额将超400亿元,并有望成为超过工商银行的A股第一大IPO。
分析人士指出,建设银行即将上会意味着紧闭的回归之门重新打开。因为,作为众多海外上市蓝筹股中的一员,建设银行身后还有更多等待回归的“兄弟”。
数据显示,继中国人寿、中国远洋等6家H股公司上半年回归后,除建设银行外,中石油、中国神华、中国电信等也已获准回归,中海油、中国电信等红筹股公司也在排队等待。业内人士估算,建设银行与中石油的募资金额均有望超过400亿元,加上其他融资事项,短期内,A股就将面临千亿元的扩容压力。最终,包括工商银行等在内,海外蓝筹股的回归将有望给A股市场增加约4000亿美元市值。
“我们已经表达了强烈的回归愿望。”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日前的表态多少代表了目前回归脚步相对滞后的红筹公司的态度。在分析人士看来,一旦红筹股回归障碍彻底扫除,A股扩容将“如鱼得水”。据联合证券估算,按《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点办法(草案)》筛选,符合回归条件的公司为14家,总市值约3万亿元。
市场资金面临考验 海外蓝筹股的回归只是管理层重启A股扩容之门的一个侧面。事实上,随着大盘一路攀升,7月以来的新股审核速度已明显加快。七八月间,发审委审核的拟上市公司家数达27家,足足比五六月间多出20家。
此外,其他形式的A股再融资审核也有松动迹象。统计显示,7月以来获准的上市公司增发预案达25宗,比五六月间多出一倍。昨天,刚刚上市不久的大盘股中国远洋又在建设银行上会消息公布的次日正式宣布了增发计划,拟定向增发12.97亿股用于收购集团资产。同日,海通证券也宣布拟增发募资260亿元。
与此同时,即将到来的九十月还是股改以来最大的一波“大小非”解禁高峰。期间,A股限售股解禁规模达268亿股,按昨日收盘价计算,对应市值为3312亿元。
在市场人士看来,种种迹象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即为持续高温的A股市场降温。而与此前的突加印花税不同,这种扩容的市场化调控手段不仅容易为人接受,也更能起到实质效果。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纪鹏在内的多位专家认为,改善供给平衡,才是A股调控的“正道”。
不过,也正是这种市场化调控的有效性增加了人们对大盘的忧虑,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增加供给是真正能够降温牛市的“猛药”。花旗银行私人银行部董事高级产品经理陈佑俊表示:“大扩容与红筹回归,将进一步降低流动性,对A股市场整体有调整压力。”
并非“洪水猛兽” 尽管大扩容的到来可能对A股走势构成压力,但面对管理层的市场化调控手段,多数专家仍报以掌声。他们认为,把优质企业留在内地资本市场,能够让内地投资者分享它们所创造的财富,并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近日表示,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必须要有强大的市场体系,海外蓝筹股的回归才能使中国资本市场实现强大的发展。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上周末更是公开为IPO的“松绑”叫好。他表示,大量蓝筹股和创新企业的发行证明市场化的发行体制具有强大生命力。在他看来,市场化的发行机制是一个成熟资本市场的必备条件。
因此,分析人士表示,尽管短期内扩容可能对A股有所影响,但长远来看,优质公司的回归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目前问题的症结是,扩容不应仅仅是一种调控手段,市场化的发行应该形成长效机制。只有这样,A股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形成能够自我更新的“活水”,使市场具备长期活力。这是从根本上长期稳定市场信心,保证A股像美国等成熟市场在震荡中稳步突破一个又一个千点的重要因素。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