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研究_证券频道 > 行业研究_证券研究_证券频道

跨国公司本土采购考验中国供应商实力


  跨国公司本土化凸显商机

  
  据中国企业家协会的统计数据,至2006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有约480家在华投资,其中30余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设立了地区总部。

  跨国企业不断深入的“本土化”策略背后,是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商务部的统计数字,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设在我国的采购机构已达500家左右,在我国的年采购金额达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增速惊人,比如,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2004年在中国的采购额为六亿美元,去年年底已增长一倍达到了12亿美元左右的规模。

  众多跨国企业的有关负责人不约而同表示,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本土化”策略成功与否,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市场上的供应商。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彭德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博世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这显然已成为巩固博世在中国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博世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建立本土采购渠道,将采购重点逐渐转移到中国市场。集团已开始在中国寻找合适的零部件提供商,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目前博世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采购比例约为18%。而到2013年,集团希望超过80%的原材料能来自中国本土的供应商。

  博世集团董事兼亚太地区业务负责人孔陆德博士(Dr.RudolfColm)介绍说,跨国公司在不同的国家都有活动,他们最希望把全球最好的资源用最佳的方式组合成企业优势。在区域性市场上,采购成本高低、采购效率、当地市场能提供的原材料水平等都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

  基于发展需要,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采购进程惊人。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餐厅,98%的原材料已实现在中国市场的本土采购。麦当劳公司副总裁迪克·克洛福德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能力较强,也有较好的劳动力基础,公司迫切希望能在中部地区寻找到可靠、合适的供应商。

  “我们对中国供应商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一批供应商企业能迅速成长壮大,与我们的发展配套开展合作。”伊莱克斯集团中国区制造总监庄清吉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伊莱克斯在中国生产的冰箱中,约95%的原材料采购已实现在中国市场完成,厨电产品也有超过60%的采购量控制在中国市场内。

  
  本土供应商应对无力失“先机”

  
  不能忽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尽管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量十分巨大,绝大部分跨国企业集团的 “一级”供应商仍然是跟随商机迁移到中国的国外企业。目前中国本土供应商企业仍没能进入其全球采购链条中的核心位置,大多数中国企业仍处于整个采购链条中的“底部”位置,提供基础、薄利的“低端”服务。

  麦当劳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除了中国餐厅员工的服装外,其面包、薯条、肉类等绝大部分原料的供应至今仍然被国外企业垄断。为麦当劳的中国餐厅供应面包的供应商是一家美国独资公司,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设立了生产厂。这家公司对外宣称的经营原则是,采用中国国内的原材料和引进美国先进的面包生产线及管理模式为麦当劳提供制作汉堡、巨无霸的面包。这家公司的员工还必须参加美国烘焙协会开办的《食品加工卫生学》函授课程。

  博世(长沙)有限公司总经理博汉德(HaraldBuehren)承认,目前中国本土企业中能达到博世要求的供应商企业还十分有限。博世集团不得不组织一支特别的团队专门培训中国本土供应商。尽管本土供应商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与吸引力,但其现有的管理、标准、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他们短期内确实难以进入博世集团的“一级”供应商梯队。

  目前跨国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其在国外的固定供应商跟随来到中国市场。二是一些大型供应商企业开始选择一些中国公司合作。跨国公司比过去更专注核心竞争力,而将供应链上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合作伙伴。比如,伊莱克斯在中国采购,就是由其最大供应商德国巴斯夫(BASF),与中国企业合作完成主要原料供给。只有玻璃等少量高科技产品,因中国工厂的管理、技术等标准达不到要求,只能从国外市场采购。

  
  供应商企业应抓紧机遇“强身健体”

  
  跨国企业“本土化”采购,对中国生产企业来说,不仅是商机,也是挑战。如何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直是热点话题。而即使在国内市场上的“供应竞争”中,本土供应商仍居于劣势地位的现状更值得深思。

  跨国企业“本土化”带来市场的背后,是严格的技术标准、管理甚至文化要求。记者发现多位跨国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本土供应商企业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标准化程度、管理水平、服务理念、技术水平等四个方面。麦当劳公司副总裁迪克·克洛福德认为,中国本土企业的供应能力如何与跨国企业的发展、要求联系起来,是更关键的问题。中国供应商需要更加定位于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服务,而不是一味“埋头苦干”。

  中国本土企业标准化程度低已成为其顺利进入跨国公司采购链的一个主要障碍之一。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年年底提供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这个省的18000多个主导产品中采用国际标准的仅占4.95%。而中国供应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其采用或能达到国际标准的比率甚至更低于这个数据。目前,我国技术标准总体水平较低,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差和缺乏竞争力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国家标准“超期服役”的现象严重,相当部分的技术标准还落后于国际标准,国际市场认可的中国技术标准也为数不多。这不但对政府部门提出了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技术标准战略体系建设,企业也应及时跟进国际标准要求,了解采购商采购程序和质量控制标准的过程,将企业本身的供应能力与跨国企业的发展、要求对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克洛 | 迪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