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财政收入高增长 折射经济过热顽疾

  邱林

  当前我国经济过热的势头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有明显加速的倾向,这表明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发挥的实际作用还不大。经济增长最理想的状态是,国民收入与GDP一起增长,如果财政收入远远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那么,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就在所难免

  从2002年中国财政收入不足2万亿元,到2006年全年接近4万亿元,再到今年上半年突破2.6万亿元,短短5年间中国国家财政收入一直在高速增长。
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6117.84亿元,同比增长30.6%,完成预算的59.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收额创近几年同期最高。

  今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可以说是继2006年全年财政收入突破4万亿元大关后的又一个惊人数据。但有经济学家表示,这些“喜人”的数据背后明确显示出了目前的经济过热现象,如产能过剩、房价飞涨等。有统计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为113.3点,与6月持平,再度逼近“趋热”警戒线。在预警指数的10项构成指标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业生产指数处于“值得警惕的黄灯区”;而财政收入则处于“明显过热的红灯区”。

  由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各级政府手中可支配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背离,局部地区的“圈地运动”、全行业的“大炼钢铁”、遍地开花的“汽车城”项目纷纷上演。这些行业的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盲目、无序和重复的现象。政府也因此开始担心它们可能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并开始着手这些行业的结构调整。这说明,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容易刺激投资过多,投资过多又会造成经济过热。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专家认为,目前在我国的税收当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增值税。正因为如此,在现行税制下,地方政府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更容易萌发投资冲动。我们不难发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背后,暴露出地方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政府财政成为官员追求GDP账面增长的工具。

  这样的例子已并非罕见:某个地方政府大力扩展城市规模,周边的土地全部征用为住房建设用地,以每亩4万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买断,然后以每亩80万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房地产商。从中该地方政府赚得了巨大的差价,地方财政收入高了,地方官员的“政绩”好看了。但他们完全不顾风险、效率、成本和嗷嗷待哺的教育、卫生、社保,却将财政资源投向规模浩大的开发项目、各式各样的“支柱产业”、桀骜不驯的垄断企业以及民怨载道的政绩工程,以财政的一路飘红换取漂亮的GDP数字。

  其实,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只是表象,而造成经济过热的体制顽疾才是最需要担心的。例如,自从3月18日央行开始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储备金利率之后,到目前已连续上调了3次。然而经济过热现象依旧明显。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飞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为近几年同期最高,一些地区超越现实条件搞投资、上项目的加速扩张冲动依然难以遏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更是增速发展。这表明不仅宏观经济调控形势严峻,而且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形势也十分严峻。

  因此,面对2.6亿元的财政收入,人们担心的是经济过热问题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当前我国经济过热的势头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有明显加速的倾向。这表明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发挥的实际作用还不大,预示着政府必须出台新政、新招防止经济过快、过热,必须坚决将这种势头遏制下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分析人士指出,经济增长最理想的状态是,国民收入与GDP一起增长,如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远远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那么,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就在所难免。

  (10G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王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