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泡沫论”警示:基金亟待建立风险回避机制
证券时报记者付建利
由“蓝筹泡沫”演化到“基金泡沫”,实际上给基金业提了个醒,在流动性泛滥的单边市场机制下,基金不仅要带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回避机制。
面对市场步入5000点大关后的继续疯狂,基金经理们大多认为,推动此轮行情的蓝筹股整体上出现了泡沫。由此衍生了一个新的命题:由基金重仓的蓝筹股泡沫催生出了新的基金泡沫。然而,在国内A股的单边机制下,只有股价上涨才能赚钱的基金,面对的则是一个终究有一天会大幅回调的市场,基金业内人士指出,建立有效的风险回避机制,成为基金在“贪婪与恐惧”的市场中求得持续发展的稳定剂。
就在上周五,大盘在各种利空传言的打击下暴挫116.48点,这与以前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后大盘低开高走的惯性走法截然不同。在目前的市场上,存款准备金率接近历史高位、加息、特别国债发行、港股直通车、还有各种利空传言纷至沓来,大盘在一路攻克3000点、4000点、5000点大关后尚无一次像样的中期调整,而随着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完毕,中报行情已渐行渐远,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大幅增长显然难以为继,于是,诸如整体上市、资产整合的“讲故事”手法近期又横行市场,各种题材股重新活跃。
“在泡沫没有破灭之前,谁也不知道是否存在泡沫。”无论基金泡沫论是否真有其事,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经理表示,在目前股民转基民的浪潮中,基金面对汹涌而来的资金,无论是按照基金合同上的仓位规定,还是应付短期业绩排名的压力,短期内将股票仓位打到高位成为基金的不二选择。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认为,在负利率时代,居民通过基金投资股票,从而推动蓝筹股和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断上升,实际上是投资理财意识觉醒和趋于成熟的表现。
但基金研究人士同时指出,尽管基金目前资金充足,由基金主导的资金推动型行情仍将继续,但股票市场总会有回调的那一天,即使目前市场还有不少“估值洼地”,但相对于基金的需求来说仍然是远远不够的,当资产整合的故事难以继续大张旗鼓地讲下去的时候,巨大的赎回压力对基金业来说也许是一场灾难,2006年货币基金赎回带来的后果就是近期最有说服力的一个案例。
上述人士表示,由“蓝筹泡沫”演化到“基金泡沫”,实际上给基金业提了个醒,在流动性泛滥的单边市场机制下,基金不仅要带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回避机制。如股指期货的推出,各种套利机制的建立,基金公司不同风格产品线的完善等。
(来源:证券时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