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首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首航近两年半后,民营航空公司审批的闸门再度“关闭”。日前,民航总局宣布,到2010年前暂停受理设立新航空公司的申请,并对设立新航空公司增加更加严格的审批条件。
民航总局日前下发《民航总局关于调控航班总量、航空运输市场准入和运力增长的通知》。
');
}
}
showTurnAD12(intTurnAD12);
}catch(e){}
|
|
|
根据该《通知》,2010年之前,民航总局将原则上暂停受理设立新航空公司的申请,并对2010年后设立新航空公司增加更加严格的审批条件。“这主要是为了抑制航空运输发展过快的趋势。”民航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O5年2月国内首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非公经济36条”出台,为民营企业进入航空领域提供了政策平台。当年3月11日,奥凯航空正式开航,被业界视为民营资本打破航空业国有垄断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多家民营航空公司相继获批。截至目前,开航的民营航空公司已达7家。此外,根据民航总局统计,近年中国航空运输事业发展迅速,保持了16%以上的年均增长。特别是2007年以来,航空运输总周转量累计同比增长19.6%。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空域资源和机场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对于此次停批政策,相关民航业专家认为是“民航总局对内地航空市场提高了准入门槛,这意味着民营资本在未来3年时间里如果想要飞上蓝天,难上加难。
此外,根据该《通知》,民航总局在控制行业运力增长方面,明确了7项严格监管的条件:严格控制新成立航空公司运力增长,严格控制人机比,严格控制飞行员超时飞行,严格控制借人飞行,严格老龄航空器的安全监管,严格机务维修人员的工时管理,严格飞机置换的监管。这些限制令已“上天”的新建航空公司颇感“进退两难”
一位民营航空公司发言人表示:航空公可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才能实现大额的盈利,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引进飞机。如果限制运力增长,那新增加的飞机没有航线飞,就只能摆放到机场了!
分析人士指出,3年内停止申办新公司,如果确实如期望那样补足民营航空的“短板”,当然很好。不过,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个市场正因为竞争不足而带来更大的问题。专家认为,停止新公司审批之后,并不表示那些市场中的老公司没有能力扩张;而由于民营公司刚刚进入市场不久,也许未来他们将面对更大的压力。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