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财经要闻 ·创历史次高 8 月我国贸易顺差近250 亿美元
8 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249.74 亿美元,较上月增加6.24亿美元,同时创下顺差水平的历史次高。至此,前8个月,我国贸易顺差共达到1617.58 亿美元。
海关总署昨日公布进出口数据显示,8月份进出口总值为1977.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出口1113.55 亿美元,增长22.7%,比上月降低11.5个百分点;进口863.81亿美元,增长20.1%,比上月降低6.8 个百分 点。
点评: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以及前期的政策调整生效,使得8月出口有所放缓。出口环比增长率大幅下滑,与7月份出口异常加速有关。实际上7—8月份的出口增长平均为28%,与此前出口增长水平一致。这表明,未来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基本面仍没有发生变化。
·1-8 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94%3
中国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11日说,今年前8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困难人员再就业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94%、73%和99%。
点评: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对改进民生的重视,以及《就业促进法》即将出台,中国的就业问题正逐步得到改善。这个数据不仅对就业市场,而且对整个宏观数据来说,都是个重大利好。因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是收入分配失衡,而就业的改善显然有助于缓解这种失衡状况。
·拉紧CPI 缰绳货币政策全力以赴对抗通胀风险
月CPI同比上涨6.5%,再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为了抑制通胀风险升级,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频率和力度也都创下历史记录。综合分析人士的观点,无论是动用加息、升值等价格工具,还是祭出公开市场、准备金率等数量工具,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紧缩货币政策还会频繁亮相,力度也可能加大。
点评:如果以8 月份CPI 上涨6.5%衡量,目前实际负利率为-3.08%;如果以1-8月CPI累计涨幅3.9%衡量,实际负利率为-0.48%。持续的负利率将扭曲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增长。因此,为了对抗通胀,央行的可能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加息的力度,尽快缓解严重负利率的状况,二是加大力度抑制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是通货膨胀的源头,因此,不排除央行会在对冲流动性和升值方面也会加大动作。
市场动态 ·A 股就此构筑拐点的可能性不大
信息:受新公布的8 月份CPI畸高,市场再次担心国家可能出台更进一步的包括加息措施在内等新宏观紧缩政策影响,本周二,A股市场遭遇“另类9
·11”。当日沪深300指数与上证综指收盘跌幅分别高达约4.7%与4.5%,为7月5日股指展开新一轮上攻行情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同时也是2007年上证综指第八次单日收盘跌幅超过4%,单日跌幅位居年内第六位。
点评:周二股指出现的大幅下挫行情,是近两个月股指累计上涨幅度过大后市场本身存在技术调整要求、近期消息面偏空因素过多、部分投资者甚至担忧我国存在恶性通胀风险等综合因素所引发的。
我们认同目前A股估值明显偏高的观点,并不排除短线市场存在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但是,我们认为,A股市场就此展开阶段性的持续大幅调整行情、并构筑中期顶部的可能性并不大,首先,虽然本月中国人民银行存在再次宣布加息的较充足理由,但这依然暂时难以改变国内实际利率为负数的现状,且只要我国此轮CPI上涨不演变为恶性通胀性质,则居民储蓄“搬家”的趋势还将可能延续;其次,根据海外市场经验,牛市中推出股指期货往往会放大牛市效应,鉴于我国年内剩余时间依然存在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预计,在股指期货具体推出时间未明朗之前,机构普遍大幅减持股票的可能性不大;最后,在目前股指处高估值点位区域阶段,我们认为,影响当前股指运行趋势、尤其是可能成为引发股指构筑拐点的最关键因素,应是资金供求关系,而根据我们对我国历年货币供应量增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的周期基本为4年,且此轮M1增速上升趋势很可能要到今年第四季度才会形成拐点,由上行转为下行,这预示着市场资金面供过于求的格局还将可能延续数个月时间。因此,我们认为,虽然短线市场存在进一步回调的可能性,但预计股指存在再度企稳、并重续创新高行情的较大可能性,建议投资者重点配置拥有相对估值优势、且具备较高成长预期的安全边际较高的大盘蓝筹股。
行业公司 ·风神股份(600469)拟要约收购点评
·黄金价格持续上涨 黄金企业业绩继续看好
·WTI 油价周二创出收盘新高
基金、债券和衍生产品 ·认沽权证集体上涨 权证市场溢价率上升
·首只QDII 基金今日首发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 ·行业公司:特变电工_跟踪报告
·行业公司:星新材料_跟踪报告
·策略研究:半年报研究_深度报告
·宏观研究:次级债影响_深度报告
·行业公司:承德钒钛_调研报告(买入,首次
新近推荐买入个股一览 ·承德钒钛、*ST 北巴、天马股份、鑫茂科技、昆明机床、安徽合力、八一钢铁、广汇股份、方圆支承、苏州高新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