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13日机构重点推荐“牛股”大扫描

  银行业:稳健增长大行为王一(银河证券)

  行业繁荣主线。近年来,银行业总资产和净资产不断扩张、存贷款迅速增长、资产质量持续优化、盈利加速增长,形成了以规模、资产质量、利润为三大主线的行业发展路径。

  行业盈利模式。
贷款规模和净息差水平仍然是推动业绩增长最根本的原因;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相对不大,但正在迅速提升;成本收入比、有效税率、减值准备这三项因素由于更加接近利润终端而对利润影响短期较大,但长期来看,这三项因素进一步推动利润增长的后劲有限。

  行业盈利动因。贷款规模增长和利差扩大是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加息等流动性收缩措施的持续出台将对贷款规模增长施加向下压力,从长期看,银行利差也面临收窄趋势,但我们看好中国经济增长下的巨大金融需求,以及未来业务转型,尤其是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加速推动作用。

  "大行为王"的投资策略。我们维持"推荐"的行业投资评级,看好具有规模效应和中间业务优势的大行在紧缩调控下抵御行业风险、保持稳健增长的能力,强烈推荐工商银行,推荐交通银行,建议关注即将上市的建设银行。

  近期个股推荐。工商银行(强烈推荐)交通银行(推荐)

  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是银行业发展的"黄金年",今年上半年行业整体利润增长更是超出市场预期,但年内央行已经实施四次加息、七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紧缩信号越来越强烈,银行业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行业目前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在目前的环境下,什么样的银行更具有投资价值?

  近年行业繁荣的三大主线行业规模快速扩张,存贷款迅速增长近三年来,通过经营积累、上市及发债、兼并扩张、国资注入等方式,银行业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主要体现在总资产和净资产的不断扩张,存贷款的迅速增长。

  资产快速扩张,资产安全性提升。2007年1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规模接近46万亿元,是3年前行业总资产规模的1.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89%,银行业净资产规模达到2.4万亿元,是3年前行业净资产规模的2.2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13%,净资产扩张速度明显快于总资产,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总体资产安全性进一步提高。2006年底,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有100家,达标银行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77.4%,而2003年底仅有8家商业银行达标,资产占比为0.6%。

  存贷款余额迅速增长,行业流动性越加充裕。2007年1季度末,银行存款余额为35.42万亿元,是3年前银行存款余额的1.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17.08%,贷款余额为23.96万亿元,是3年前银行贷款余额的1.4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70%,贷存比持续下降,自2004年1季度的75.92%下降至2007年1季度的67.63%,存贷款增长迅速,行业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

  行业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不良贷款结构改善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持续优化,2007年1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25万亿元,较2003年底下降0.8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63%,较2003年底下降11.2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损失类和可疑类不良贷款占比下降较快,与2003年底水平相比,2007年1季度两类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3.22和6.65个百分点。

  上市银行盈利加速增长,利润增长快于收入增长2004年-2006年12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总利润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52%、17.99%、25.49%、29.99%、39.65%,2007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1041亿元,同比增长60.90%。

  上半年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利润分解和敏感性分析

  2007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润快速增长仍然主要来自于信贷业务扩张带来的利息收入增长,但中间业务收入迅速增长、成本收入比和有效税率的下降以及拨备转回对利润增长有明显的加速作用。目前上市银行的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决定了贷款规模和净息差水平仍然是推动业绩增长最根本的原因;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相对不大,但正在迅速提升;成本收入比、有效税率、减值准备这三项因素由于更加接近利润终端而对利润影响短期较大,但长期来看,这三项因素进一步推动利润增长的后劲有限。

  利息收入仍居主导,中间业务收入影响提升。截至2007年6月30日,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收入比例为83.64%,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8.66%,较去年分别下降4.23个百分点、上升1.76个百分点。银行的收入中绝大部分仍为信贷业务带来的利息收入,但中间业务占比明显提升,对利润的贡献度逐年加大,中间业务以外的其他非利息收入占比逐年下降。

  信贷规模扩张和存贷利差扩大促进利息收入增长。银行体系相对充裕的流动性蕴含着较强的信贷扩张冲动,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和投资需求,上半年主要受益于零售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银行贷款余额实现了较快的增长,12家上市银行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1.59%。上半年为了收缩过剩的流动性,央行加息两次,紧缩效果目前还不明显,但直接导致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存贷利差的扩大。两项因素促进了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大幅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35.21%。

  三项支出类因素助推利润增长成本收入比下降。受益于业务模式转变、内部运行效率提升等因素,2007年上半年各家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较去年全年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成本收入比下降幅度最大,费用支出因素对利润加速作用明显。

  "两税合一"降低有效税率,递延税项调回影响不一。2008年开始"两税合一",企业所得税率由原来的33%降低到25%,同时扩大了税前扣除项的范围,减少了税基。这将从明年开始有效降低各家银行的有效税率。但由于采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各家银行将于今年将一次性调整递延税款,对今年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2006年底,除了工行递延税项为负债外,其余上市银行递延税项均为资产,在所得税率下降情况下,调回递延资产将减少净利润。我们根据2006年底数据,测算所得税率变动和递延资产调整,对各家银行净利润的累积影响。双重调整下,10家上市银行的利润增加幅度受到了影响,浦发、深发展甚至净利润略微下降。在上市银行中,中信银行最收益于税率降低,其次是浦发银行,但是考虑了递延税项调整的影响后,工行净利润增加比例最大,浦发银行和深发展净利润甚至下降。双重调整下,工行有效税率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兴业银行有效税率最低,浦发银行和深发展的有效税率有所上升。2008年以后,受益于"两税合一"和工资税前抵扣优惠,各家银行的有效税率都将明显降低。

  拨备转回成为利润释放手段。2007年上半年,12家上市银行拨备支出326.65亿元,占拨备前利润的17.19%,较2006年全年水平下降12.45个百分点。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拨备压力逐渐减轻,对利润的负面影响也明显下降。

  未来行业盈利动因分析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行业的相对稀缺性和垄断性

  我们看好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人口红利效应"的放大下,各类微观主体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成几何级数增长,而由于相对稀缺性以及垄断性,银行将是最受益的行业之一。一方面从未来金融需求规模和服务客户群体来看,金融服务和产品仍然相对稀缺,而另一方面,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银行业的相对垄断特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行业整体利润空间仍然相对较大,尤其是超大型的国有银行,将成为宏观经济持续快增的最大受益者。

  已有的加息扩大存贷利差,未来净息差趋于收窄7月份,CPI同比增长5.6%,1月至7月累计CPI同比上涨3.5%,而今年央行已经四次加息,累计提高1年期存款利率1.08个百分点,提高1年期贷款利率0.9个百分点,仅提高活期存款利率0.09个百分点。已实施的加息,虽然缩小了基准存贷利差,但由于银行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上市银行贷款平均收益率上升幅度较大,而存款平均成本上升较少,存贷利差有较为明显的扩大,成为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快速增长因而净利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考虑到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仍然严峻,未来紧缩性货币政策持续出台的可能性较大,而为了更加有效地收缩流动性,尤其收紧银行信贷资金,不排除只提升存款利率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国内银行无法持续享受高利差,从长期来看,存贷利差和净息差面临收窄的趋势,而只有规模较大或者资产结构匹配较好的银行受到影响可能会较少。

  贷款投放驱动利润增长,但紧缩效果将逐渐释放,贷款增长将放缓从目前银行的盈利模式来看,贷款规模扩张仍是推动银行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通过上市和发债等方式,银行补充了大量资金,上半年大部分上市银行贷款投放加快,增速均超过存款增长。但随着调控政策持续出台,以及之前紧缩政策效果的逐渐释放,预计全年贷款增速将被四季度所拖累,贷款增长放缓也将对银行业绩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在紧缩性环境下,存贷比相对较低,资金流动性相对充裕的银行将更可能保持稳健的长期增长。

  资本市场分流银行资金,但同时促成中间业务爆发式增长短期内贷款规模扩张面临向下压力,长期看银行业面临基准利差收窄的趋势,单纯的利差盈利模式将无法维持银行业绩快速增长,而中间业务收入正在逐渐成为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间业务收入占上市银行营业收入的18.66%,贡献度明显提升。增加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息收入,转向多元盈利模式,是银行目前战略经营转型的核心内容,中间业务收入成为了利润增长的加速器。近年来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银行资金,吸引企业更多采用直接融资方式,给银行盈利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随着银行积极业务转型、拓宽业务渠道、积极产品创新等方式,资产市场也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带来了代理托管、顾问咨询等新兴产品的崛起,也有力推动了结算、清算等传统业务的发展。我们看好规模大、渠道广、创新能力强的银行所拥有的综合金融平台,比如工行,其中间业务在收入占比和规模增长上都具有无法复制的优势。

  业务转型效果显现,历史包袱逐渐消化面对资本市场带来"脱媒"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大多数上市银行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内部转型,倾斜发展收益率较高的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贷款以及资本消耗较少的中间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务转型的主要方向,而简化业务流程,加强公司治理,提升管理能力,则促进了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的总体下降,资产质量优化、历史包袱消化带来的拨备支出减少,费用、拨备、税收等因素短期内明显加速了银行利润增长,而长期来看对利润影响可能将减少。

  银行业投资策略:稳健增长,大行为王

  维持"推荐"的行业评级

  虽然面临长期利差收窄、年内贷款增长放缓等不利因素,我们仍然看好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下银行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尤其是转型带来的新业务和新机会,中间业务增长将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的加速器,行业基本面仍然向好,维持"推荐"的行业评级。

  投资主题:抵御行业风险,凸显大行价值

  2007年9月6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2.5%,这是本年第七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今年央行已经四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管理层收紧货币流动性的倾向已相当明显,全年信贷规模增长将会压缩到15%左右,对信贷资产收益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加速上半年利润增长的营业费用、所得税率、拨备支出等指标下降不具有持续性,或者空间不大。因此,我们判断,下半年整个银行业业绩增速将会慢于上半年。但是,信贷规模增长放缓与利差持续收窄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银行业绩增速下降短期内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也将会是一个长周期的反映。

  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货币政策调整中,国有银行由于资产规模大、存贷比低、资本金充裕等,未来信贷规模释放与利差调节的弹性更大,其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也更强,紧缩环境下,大行价值凸显,稳健增长优势体现。此外,无法复制的渠道优势和强大的综合金融平台赋予国有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先发优势和后发潜力,大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高,规模较大,对未来利润的影响和推动也较大。

  投资思路和个股推荐我们看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升值背景下银行业的长期向好趋势,银行股无疑应是长期关注的投资主线与重点配制的投资品种,但短期内我们的观点是谨慎乐观,而不是盲目乐观,操作策略上,是长线持续看好,短期内调整持仓品种。

  基于以上原因以及目前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我们强烈推荐工商银行,建议关注交通银行,以及即将上市的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601398,强烈推荐)

  投资价值分析

  工商银行具有强烈的规模效应,存贷比低而资本充足率高,流动性相对充裕,在紧缩性宏观调控下,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较强,强大的综合金融平台和庞大的机构网络,给予中间业务发展巨大的空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高,并保持平稳增长,在银行全面转型过程具有无法复制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

  规模增长平稳,资产结构优化,应对行业风险的能力较强上半年公司规模持续扩张,2007年中期公司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0.55%,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83%。公司加大力度发展收益较高的个人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同时压缩票据贴现占比,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与年初相比,个人贷款余额增长14.24%,占比提升了0.96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票据贴现占比下降了2.6个百分点,上半年个人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占新增贷款的46.50%;同时,公司负债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受益于第三方存管业务迅速开展等因素,付息成本较低的公司存款增速大于个人存款增速,同时活期存款比例进一步提升至52%。由于公司具有充裕的流动性和良好的资产结构,预计下半年公司的信贷业务受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际影响较小,贷款增长仍将保持平稳态势,信贷结构优化趋势持续可期。

  受益于较优的资产结构,加息对存贷利差和净息差影响为正受益于积极的资产结构优化措施,在加息周期中,公司的存款付息率上升有限,而贷款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明显提升,与去年全年水平相比,存贷利差提升0.35个百分点到4.12%,净息差提升0.25个百分点到2.65%,提升幅度在居于同业领先;非重组类债券平均期限1.78年,收益率上升0.43个百分点至3.27%,较好实现了收益和风险的平衡。

  网络优势和综合金融平台支持中间业务快速增长作为中国最大的银行,公司具有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同时拥有实际控股的基金公司和投资银行,强大的综合金融平台有力地支持了公司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上半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48.68亿元,同比增长89%,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自去年同期的9.19%提升至12.76%,已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实际推动力量,其中,理财业务和资产托管业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10.46%、118.24%,成为拉动中间业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银行卡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也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成本控制效果释放上半年公司核销不良贷款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至3.29%,拨备覆盖率上升81.25%,预计公司将保持现行的不良贷款清收和核销政策,未来不良贷款率将继续稳步下降。受益于资产结构调整和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上半年公司的成本收入比较去年全年水平下降5.2个百分点到31.10%,成为推动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预计今年全年成本收入比也将低于去年。

  信息技术业内领先,在网络渠道上具有绝对优势公司具有一流的信息技术系统,保障日常超大规模的数据运行和安全,在电子渠道、产品开发、业务支持、风险管理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凭借领先的信息技术,公司渠道网络优势进一步强化,电子银行发展迅速,电子银行交易额占全行业务总量比例自年初上升了3.4个百分点到33.5%,网络分层优化,客户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财富管理中心、贵宾理财中心、个人理财中心、金融便利店以及原有的分支行网点服务不同客户的不同层次需求。

  估值区间8.6元-9.4元,维持"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我们看好由于特有的渠道优势和规模效应等因素给公司带来的长期稳健增长和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预计2007年、2008年、2009年EPS分别为0.22元/股、0.31元/股、0.40元/股,BVPS分别为1.60元、1.88元、2.23元,我们认为,按照2008年每股净资产,公司的合理动态市净率范围为4.6X-5.0X,估值区间为8.6元-9.4元,维持"强烈推荐"的长期投资评级。

  交通银行(601328,推荐)

  投资价值分析

  交通银行兼具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特点,既有稳健成长的规模优势,又有积极转型的特点,我们看好流动性和资产规模优势给公司带来的抵御行业风险能力,以及综合金融平台下的业务转型增长潜力。

  规模优势和稳健增长并重近年来,交行在原有规模基础上,实现了资产、贷款、存款的全面增长,2006年贷款规模为9262亿元,占银行业全部贷款余额的3.89%,存款规模达到14136亿元,占银行业全部存款余额的4.06%。近三年资产和贷款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6%、19.9%,均超过银行业(包括未上市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公司的资产质量逐年优化,2006年不良贷款率为2.01%,位于行业较优水平,拨备覆盖率达到115%,基本达到了管理层风险管理的预期效果。

  净利差在国有银行中居于较优水平在紧缩性宏观经济环境下,交行三年来净利差和净息差明显上升,2006年净息差为2.71%,领先与其他国有银行,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国际化综合金融平台初具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交行分销网络包括分布于全国143个城市的91家分行、2304家支行及232家营业网点外,还在境外6处设有分行或代表处,另外提供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作为网点的补充,基本实现了多渠道全国覆盖,并延伸至境外。交行通过参股控股方式,介入基金、信托、证券、保险、贸易等业务领域,旗下的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和中国银联在业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以产品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及零售银行业务转型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要,交行在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领域各自拥有一系列品牌和产品,尤其是近年来,公司在中小企业和零售银行业务领域进行了积极的产品创新,实施向高收益资产转型的发展战略。如中小企业贷款的"交银展业通"以"生产经营一站通"、"贸易融资一站通"、"工程建设一站通"和"结算理财一站通"四个产品系列,满足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借助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上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了较全面的零售业务平台,构建了储蓄类、个人贷款类、银行卡类、个人理财类、外汇交易类、人民币交易类、贸易服务类7条产品线,涉及21种具体业务,22个大类产品,94个细项产品。2006年,交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占比为11.52%,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5.2%,其中个人贷款在贷款总额和总收入占比逐年上升,2006年分别为13.6%和11.52%。

  携手汇丰,全方位开展业务合作2004年8月,交行引入汇丰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持股19.90%,成为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股东,双方在沟通机制、公司治理、技术支持和协作、业务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入和全方位的合作。

  给予"推荐"的长期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交通银行未来3年的业绩为:2007年、2008年、200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7元/股、0.55元/股、0.75元/股,每股净资产为2.58元/股、2.97元/股、3.50元/股,给予"推荐"的长期投资评级。

  银行业:央行三种武器严控流动性增持评级(国海证券)

  事件点评:

  9月4日,央行第一次以特别国债为质押,进行了10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我们预计央行未来会继续利用特别国债作为抵押品进行正回购操作,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9月6日,央行宣布发行1510亿元的"惩罚性"定向央行票据,发行规模远远超过前几次,同时发行面也较广,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涉及部分商业银行。在目前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为了控制流动性,央行还会继续使用发行定向央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9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2.5%,离历史最高水平的13%只差0.5个百分点。

  本次央行的"三种武器"对银行股整体影响偏负,但幅度不大,初步统计对银行业整体的净利润有0.6%左右的负面影响,不会影响今年的银行的业绩(各家银行中报公布的净利润平均增长70%左右)。长期来看,也不会影响银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依然看好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持续高增长的能力,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我们对整个银行业给予"增持"评级。对深发展银行给予"买入"投资评级,对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给予"增持"评级。

  一、事件内容

  9月4日,央行在8月29日从财政部手中买入首批6000亿元特别国债之后,第一次以特别国债为质押,进行了10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

  9月6日,央行宣布发行1510亿元的"惩罚性"定向央行票据,发行规模远远超过前几次,发行对象仍然为商业银行。

  9月6日晚,为了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9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2.5%。

  二、事件解读

  我们在2007年8月24日的《银行保险业7月动态点评:宏观政策效果开始体现,行业增长潜力逐渐释放》中已有分析,目前流动性依然过剩,M1增速仍高于M2增速,但随着国家紧缩政策的不断出台,二者差距正在减小。央行频繁的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等紧缩性政策效果已逐渐体现出来,5月份金融机构存款增速达到近期最低点14.63%后,已经开始回升。在不断加息的背景下,一部分资金正逐渐开始回流银行体系。

  针对流动性依然过剩、银行放贷速度不减的问题,央行频繁使用货币工具,又几乎是同时出动了"三种武器",对控制市场流动性的力度较为迅猛。考虑到近期新股发行的密集度,我们认为这对市场的流动性会有较大影响。

  1.央行在8月29日从财政部购入6000亿元的特别国债后,在9月4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首次以特别国债为抵押券,招标发行人民币100亿元6个月期的正回购操作,这是央行自今年7月19日以来的第三次正回购操作。我们预计央行未来会继续利用特别国债作为抵押品进行正回购操作,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2.此次定向央票的期限为3年,收益率为3.71%,略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3.60%,大大低于银行三年期存款利率4.95%,在目不断加息的情况下没有吸引力;发行的规模是之前发行的1.5倍左右,同时发行面也较广,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涉及部分商业银行。从现在到4季度末,到期的央票将达到1.26亿元,在目前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为了控制流动性,央行还会继续使用发行定向央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

  3.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宽松的情况,央行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进行对冲。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央行自去年以来已经上调了10次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到12.5%,距离1988年创下的13%的历史最高水平只差0.5个百分点。但虑及中国现在较高的流动性过剩水平,我们认为央行还会继续使用这项货币政策工具(4季度至少还会上调一次),超过历史最高的13%水平指日可待。

  以7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1万亿元为基准,上调准备金率0.5%将可回收约1855亿元的流动性。如果央行下一步继续运用此货币手段,将大大降低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当前货币供应量依然不断增高,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抽走银行资金,减少放贷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国有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水平近几个月以来基本持平,而股份制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我们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份制银行影响小于对国有银行的影响。综合来讲,中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存贷差依然较大,使其有较大的放贷冲动,客观上抵消了银行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效用。此外,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仍然较高,虽然央行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事实上,以往超额准备金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本来就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以,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影响不大。

  本次央行的"三种武器"对银行股整体影响偏负,但幅度不大,初步统计对银行业整体的净利润有0.6%左右的负面影响,不会影响今年的银行的业绩(各家银行中报公布的净利润平均增长70%左右)。长期来看,也不会影响银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依然看好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持续高增长的能力,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

  但我们也要看到,未来伴随着央行的不断加息及准备金率的上调等紧缩性政策的不断出台,对银行的影响将逐步扩大。

  三、投资评级

  尽管央行不断出台各项金融调控政策,但股份制银行在未来的3年中,仍能保持4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速度,国有银行能保持在25%左右的净利润增长。对比国际上银行业的估值水平,国内银行整体平均估值尽管稍高,07年PE为34.76倍,PB为5倍(南京、宁波两家新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估值偏高),但考虑到我国银行的高成长性,08年两税合一、混业经营趋势、中间业务发展等,这个估值可以接受。

  我们对整个银行业给予"增持"评级。对深发展银行给予"买入"投资评级,对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给予"增持"评级。

  来源: 中财网


  电子元件:下半年行业有望走强推荐6只龙头股(西南证券)

  投资摘要:

  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受库存及降价影响增速减缓,但综合分析市场各项预测指标,我们认为下半年全球市场走势将好于上半年。

  受益于内需缺口和产业转移,上半年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依旧保持了高于全球水平的增速。

  预计下半年增速仍将超过上半年。

  上半年电子元器件板块走势略强于大市,整个板块的盈利能力、费用控制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半导体行业仍然增长最快,其次为磁性材料行业、PCB行业、其它电子元器件行业;显示器件行业仍未摆脱低迷。

  基于对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下半年增长趋势的判断,我们给予该板块"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主要上市公司中,我们建议增持"生益科技"、"航天电器",持有"法拉电子"、"超声电子"和"华微电子"。

  一、全球半导体市场上半年增速减缓,下半年有望回升

  上半年全球销售额仅比去年同期增长2.107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速下降明显,市场普遍预期上半年将比06年下半年下降3%,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2%左右(来源:SIA),其原因主要在于06年及07年初半导体超额库存维持在高位以及主要产品如NAND、DRAM等价格出现急速下滑,影响了产品销售收入实现。

  目前,各大市场研究机构已分别调低当年的增长预测,其中SIA及ICInsight最为悲观,其预测全年增长率仅为1.8%和2%,而Isuppli和IDC则保持乐观,认为07年仍将保持6%和4.8%的增长。但总体来看,0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下滑趋势已经确立,将低于06年全年8%以上的增长率。

  由于上半年市场增长已经超过了部分机构2%的预期,且下半年市场增速加快的迹象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全球半导体市场全年增长在4%左右还是有支撑的,即下半年增速在6%左右。

  下半年增速回升迹象已经显现在调低全年市场预测的同时,各机构均表示上半年增速下滑超乎预期是此次调整的主要原因,并一致认为市场增长势头已面临逆转,下半年有望持续稳定增长,只是在回升势头的强弱上有所分歧。

  半导体超额库存见顶回落。继20072Q全球半导体库存达到66亿美元的新高后,Isuppli最新预测显示,20073Q超额库存将下降10%,到60亿美元。虽然库存量仍保持在高位,但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供应商为下半年需求扩张所作的准备,预计下半年库存将持续呈下降趋势。

  二、国内持续增长,下半年有望加速

  上半年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虽然也受到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乏力的影响,但受益于大中华地区的需求、国内投保持高速增长及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等有利因素的支撑,全行业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增速始终高于全球水平。1-7月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共实现主营收入6828.7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19.5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56%和12.20%。其中电子元件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3.42亿元,电子器件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5.30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10%和17.40%。

  半导体市场受全球影响增速减缓受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减缓的影响,1-7月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增速也出现下滑,销售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4.0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元件行业增速下滑12.78个百分点,电子器件行业增速下滑15.93个百分点。子行业中,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受影响最大。1-7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达229.4亿块,同比增长15.6%,但主营收入仅增长15.3%,与去年同期的44.7%相比增幅明显回落,下降29.4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随着二季度新开工项目的增加及外商投资的一定回升,电子元件行业投资增速逐步回升。1-6月,电子元件行业累计完成投资263.7亿元,同比增长13.6%,较1-2月明显好转;电子器件行业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同比增长55.7%,增幅比去年提高23.8个百分点,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新开工项目中,至6月底,电子元件行业共有新开项目47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6个;电子器件行业新开工项目193个,较去年增加了17个。电子元器件行业仍是新开工项目最为集中的领域,其增长势头可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电子元器件行业下半年投资策略下半年电子元器件板块有望走强我们认为下半年电子元器件板块走势将"强于大市",理由如下:

  1.虽然全球半导体市场上半年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先行数据显示,下半年市场将好于上半年。

  2.受益于内地强大的供需缺口及大规模产业转移,近年来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增速一直快于全球市场,即便下半年全球市场增速低于预期,内地市场受波及程度也将有限。

  3.与全球半导体景气周期相比,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存在一定意义上的短周期。即从历史角度看,与上半年相比下半年一般为传统的销售旺季,因此下半年市场增长至少与上半年持平。

  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及评估1.人民币升值风险。由于当前全球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及内地企业的不断壮大,电子元器件板块中许多上市公司出口或转场出口均占相当的比例,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但从历年数据来看,在升值幅度低于5%的情况下,还不会改变板块内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

  2.原材料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上涨的风险。日前,石油价格已攀升至76美元/桶。由于国际政治和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敏感性较强的石油价格一直大幅波动。而元器件行业所用原材料中的玻纤、环氧树脂和引线框架价格与油价均存在一定关联,因此石油价格的波动可能对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虽然目前铜价已较前一阶段小幅回落,但其一直是有色金属中比较活跃的品种,因此也不排除下半年会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由于铜在电子元器件行业原材料中的重要地位,其价格的波动也有可能影响行业的盈利构成。

  生益科技(600183)

  亮点:下游PCB需求旺盛导致公司上半年产品出现供不应求,顺应市场提价后公司盈利能力提高更快,加之下半年松山湖二期项目将部分投产,产能瓶颈将得以消除,下半年及明年业绩增长预期乐观。

  风险:环氧树脂及玻纤等原材料价格可能上浮,同时由于政策技术问题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公司在出口退税方面会产生一定损失。

  法拉电子(600563)

  亮点:公司海沧新厂区建设已接近尾声,落成后可容公司产能再提高50%以上。同时公司拟自筹资金投入新的技改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应已建成,预计可为公司增加5亿只/年新型薄膜电容器的生产能力。

  风险:公司出口占比较大,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也相应增加。

  长电科技(600584)

  亮点:上半年公司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用于投资两个扩产项目。日前公司股东大会又批准了一个新扩产项目的建设实施。截至目前,公司共有近8个在建扩产项目,下半年及后续年份产能将得到大幅扩张。另外,下半年国家可能出台与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风险:在建项目的增加可能对公司资金运转带来压力,同时公司所处的封测行业是产业链的下游,技术壁垒不高,新产品如不适应市场将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

  火箭股份(600879)

  亮点:公司上半年成功通过增发收购了大股东部分优质资产,同时投入了部分新项目的建设。

  继上半年贡献少量利润后,预计公司新收购资产下半年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将会更大,并且具备长期增长的潜力。

  风险:公司军转民的转型战略实施顺利,但民用产品盈利能力要弱于军工产品,因此公司可能要承受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也不排除公司在转型过程中会遭遇一定市场困难。

  华微电子(600360)

  亮点: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扩张产能并提升技术。下半年公司仍有三至四个扩产项目正在建设中,产能释放速度将逐步加快。芯片销售占比正逐步提高,说明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收效良好。公司同样为半导体行业,有望受惠于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

  风险:毛利率下降风险同样困扰着公司。


  食品制造:乳品行业在调整中成长中性评级(中信建投)

  中国人喝多少奶合适?

  在乳品消费方面,饮食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两大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在确定乳品消费增长目标时,以日本为参照物可行性更大。未来中国国民乳品消费折合成原奶的目标定位是60千克/年左右。与目前的25.3千克/年相比还有1.37倍的增长空间。当奶产量达到7797万吨时,乳品行业将达到顶峰。相对于2006年3245万吨,中国乳品行业依然处于成长期,且发展空间巨大。

  未来几年乳品消费的增长点在哪里?

  北京等大城市的乳品人均消费已经超过40千克/年。二三线城市奶品消费习惯也基本形成。在人均收入不足日本1/5的情况下,城镇居民乳品消费量已经占到日本42%。我们认为乳品消费已经出现阶段性过剩。尽管农村市场广阔,但饮食习惯和收入水平在农村都极薄弱。乳品企业今后还将以城镇为市场重点。而要继续提高城镇乳品消费数量,增加消费支出,就必需改善乳品消费结构,积极推进酸奶、奶粉、冰淇淋、奶酪、奶油等干乳制品的消费。农村市场目前处于导入阶段,快速增长将在2009年以后。

  行业积极调整,竞争优势继续向大品牌企业倾斜乳品企业以往的"奶源竞争、品牌竞争"将过渡到"科研实力和产品开发实力竞争、产品结构优化竞争"等等多方面。大型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较以前更加突出。行业集中度还将提高。

  乳品行业增长方式将发生改变,行业进入成长中期"十五"期间,乳品处于发展初期,特征是产量、收入和利润同步高速增长。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量、收入不减速的同时利润率却不断下降。今后几年乳品行业利润增长仍将低于收入增长,收入增长高于产量增长。增长结构不很理想。

  行业投资评级:鉴于目前乳业进入调整阶段,投资建议为中性

  伊利最适应行业调整的公司,建议增持

  伊利是乳品行业产品线最全的企业,液态奶、酸奶、冰淇淋以及奶粉市场占有率都在行业前列,伊利品牌的综合使用效应最高。这是其他大型企业所不具备的。而未来乳品消费趋势以及行业产品的调整对伊利非常有利。伊利要比其他企业更少支出新产品培育成本。公司2006年开工各项目全面达产后,液态奶以外的乳制品产量将大幅度增长。公司收入和利润结构将更加优化。保持中长期的超越行业的持续增长。建议继续增持。

  中国乳品工业概述

  乳品工业是以新鲜动物奶为原料,经过不同工艺加工制造成各类乳制品,并且完成销售的工业,属于食品制造业范畴。在国家统计局的行业数据统计的号码是144。2006年,液态奶与乳制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074亿元,占全部食品饮料制造业的比重是4.98%。

  我国乳品工业目前主要产品为液态奶(包括白奶、花色奶、酸奶、乳饮料)、冰淇淋、奶粉、奶酪、奶油、乳清制品以及其他干乳制品。既包括终端消费产品,也包括中间产品,比如工业奶粉,为食品制造业提供乳类原料。但以终端消费产品为主。乳清蛋白类产品,中国尚未有生产,需要进口。

  与液态奶产品性质接近的有主食类的粮食和油脂,与酸奶、益生菌乳品、乳饮料以及冰淇淋产品性质接近的有软饮料以及休闲食品。相关行业有粮油加工业和食用油工业,软饮料工业和休闲食品业。从食品消费支出水平看,乳品作为营养丰富的"普惠性食品",还有较大消费增长空间。

  目前中国95%的动物奶为牛奶。由于鲜牛奶具有易腐性和不易运输的特点,需要"就地养殖奶牛、就地挤奶、就地加工"。因此乳品工业与上游奶牛养殖业具有天然紧密的衔接。研究乳品工业不能回避上游养殖环节情况。养殖环节属于农业范畴的畜牧业。中国奶牛养殖受到农业部门的管辖。农业政策以及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对养殖行业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奶牛养殖分布全国各地,但以长江以北地区为主。内蒙古、黑龙江等前五个省原奶产量占全国总量66.96%。这也使我国乳品工业的集中度较高,9家大型企业中有6家出自北方地区。按照乳品产品市场分布是区域化还是全国化来划分,乳品企业划分为"基地型"乳品公司与"城市型"乳品公司。后者的原奶供应地分布在中心城市周边,产品多数以保质期较短的低温产品为主,销售半径也限于城市周边地区。十五期间,基地型乳品公司的发展显然好于城市型乳品公司。主要是这些公司受益于低廉而丰富的原奶供应,以及无需冷链,购买便利,迎合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现实,因而得到迅猛发展。

  以进口产品划分有液态奶和干乳制品两大类,2006年进口总额达到55820万美元。其中干乳制品为55131万美元,占98.76%。液态奶进口689万美元,占1.24%。干乳制品当中又以奶粉最多,占金额52.49%。

  由于中国乳品行业快速发展,对进口乳品依赖性下降,从2004年至今,进口干乳制品数量略为下降。以奶粉为例,数量由2004年的144930吨下降到2006年的139170吨。奶粉以大包装奶粉为主,且77.17%来自新西兰。

  中国乳业的快速发展,使外资的直接产品竞争优势并不突出,因此外商开始通过资本渗透来分享中国乳品行业快速发展的成果。乳清粉分食品级和饲料级。食品级用于冷饮,配方奶粉,烘陪食品的制造;饲料级乳清粉主要用于乳猪饲料。由于用途广泛,国内目前不能生产,乳清粉一直是我国进口数量最大的乳制品类别,自2001-2006年以来乳清粉的进口量一直呈稳步上升状态。2005年进口金额达到1.58亿美元,11.69亿人民币。

  中国乳业产品线以液态奶为主,2006年液态奶产量1244万吨,占牛奶产量的38.3%。液态奶中又以白奶产量占多数。白奶的57%为高温灭菌的UHT奶。UHT奶基本上采取利乐砖和利乐枕的包装形式。而利乐包装生产线和包材全部出自瑞典利乐公司。利乐公司通过出售加工设备,附带提供包材的形式包揽了大型企业液态奶生产线。包装物的单一性造成供应商的垄断性,也使得乳品加工企业在包装供应方面谈判能力不强。包装成本居高不下,对在低收入地区与人群中进一步普及白奶消费构成一定障碍。

  结论:中国乳业处在产品结构调整阶段,行业集中度较高,品牌优势突出。产品结构调整要以消费结构转型为目标。

  中国乳品工业依然处于成长期

  1、中国乳品消费水平的国际地位还很低

  "九五"和"十五"期间中国乳品工业实现的超速发展,连续多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是中国食品制造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截至2006年底,行业总产值已经占到食品制造业23.02%。企业数量、加工能力、设备水平都有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中国乳品工业依然是朝阳产业,行业发展远没有到顶峰,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主要理由是:中国目前奶类产量已经增加到3245万吨/年,是全球继印度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产奶国。

  但人均乳品消费依然较低,是同等发展程度的印度的1/4。与日本、韩国、台湾等饮食结构相近的国家相比也很低。中国乳品消费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其人口数量极不相称。

  2、奶业占中国农业产值比重还过低,属于发展中状态

  2006年中国的畜牧业总产值已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但奶业在农业的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2%,即使在畜牧业的单项总产值中也仅占5%。而发达国家奶业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0%。

  3、城乡人均乳品消费存在巨大落差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乳制品消费支出方面相差48倍,在鲜奶购买量上相差14.69倍。巨大的消费差距来自经济水平差距。乳品消费水平也是经济实力的一种体现,二元经济造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差3倍多。农村居民因为收入低而舍不得喝奶是很现实的情况。由于收入水平低带来的奶消费量低是一种"被动不消费"。而饮食习惯带来的不消费属于"主动性不消费"。目前农村居民饮奶量过低,主动的和被动的因素都存在,但被动因素起的作用更大。这一点与城镇居民当初不饮奶到饮奶是同样的过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被动性不饮奶将逐步减少。而同样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居民主动不饮奶情况。但在具体品种上,可能乳饮料与奶粉会最先打开农村市场。这更符合中国居民口味和优先孩子的传统。

  4、乳品种类过少,乳品消费水平较低中国人喝多少奶合适?

  目前中国国民乳品还比较单一,以白奶为主,乳饮料、酸奶、奶酪、奶油以及益生菌乳制品和奶粉消费数量较少。而发达国家不但人均白奶消费量大,其他乳品种类非常多,特别是乳品作为原料用于食品制造业。如焙烤产品(糕点、面包、饼干)、糖果和休闲食品等使用牛奶为原料的很多。这大大增加了乳品消费空间以及消费频率。

  2006年中国人均液态奶消费量为9.65千克/年。而经济发展水平在欧洲处于较低水平的波兰2004年为55.1千克/年,亚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日本2003年为38.5千克/年。乳饮料和发酵乳人均消费量指标方面,2006年中国人均消费量为2.61千克/年(仅为酸奶),而波兰为11.9千克/年。奶油人均消费量方面,波兰为4千克/年,日本为0.7千克/年,而中国消费基本可以忽略。干酪人均消费方面,波兰为10.4千克/年,日本为1.8千克/年,中国消费同样可以忽略。

  可见在饮食习惯和经济发展对乳品消费的影响方面,当经济影响因素下降时,饮食习惯更重要。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千克的人均年消费量对中国人并不适用。我们认为未来中国乳品消费的数量增长可能以日本为目标更为合理。液态奶加上干乳制品及其他乳品消耗折合成原奶,日本人乳品消费水平应该是59.5千克/年。我国未来国民乳品消费水平目标也应该以此为参照。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奶产量将达到7797万吨,再考虑中国人口未来会比13亿要多地话,人均消费60千克/年,奶产量有望达到8000万吨。相比2006年的3245万吨。至少还有1.37倍的增长空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明确指出,2010年城乡居民奶类发展目标是:城市居民人均奶类消费32千克,农村居民人均7千克。城乡乳品消费差距缩小到4.57倍。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2010年之后奶类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因此中国乳品行业在今后较长时期都将处于不断增长阶段。

  结论:确定中国乳品的终极发展目标非常重要。以亚洲发达国家消费为目标更切合中国居民饮食习惯。

  快跑后的休息

  1、乳品消费出现阶段性过剩

  尽管乳品消费增长空间巨大,乳品行业依然处于成长期。但乳品消费已经出现滞胀。2007年上半年消费统计显示,城镇乳品消费中,白奶和奶粉消费量均小幅下降,只有酸奶保持增长。消费滞胀既有城镇乳品消费量相对于收入水平来说已经较高的因素;也有乳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到日本的1/5,但乳品消费数量已经达到日本的41.66%。因此乳品消费增长对价格的敏感度在不断加大。今年上半年乳品价格普遍上涨。致使乳品消费量下降。未来乳品价格将进一步上涨,还将对乳品消费产生负面影响。

  2、养殖环节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

  在中国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不相匹配,体现在乳品工业上就是乳品加工设备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加工能力增长很快。但上游养殖环节奶牛存栏量无计划增长,经营一直处于粗放式状态。不仅养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经营模式上也很落后,农户散养依然占到全国养殖的绝大多数,以河北为例,养殖头数在20头以下的农户所产鲜奶占全省鲜奶总产量的66.32%,存栏千头以上的牧场所产鲜奶占总量比重仅为2.41%。这为防疫、良种推广,统一原奶品质等各方面都造成障碍。养殖落后对乳品加工业发展的制约作用随着加工环节发展到一定水平越发显现出来。原奶整体质量水平不高,养殖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差。去年开始不堪饲料、人工、能源价格上涨重负,各地方奶农宰牛卖牛现象不断出现。但另一方面是大型养殖农场又在纷纷建立。规模养殖越来越多。

  我们认为养殖环节正在经历由粗放式养殖到科学化养殖的转型。预计未来几年养殖环节将发生较大变化,一些新型经营模式将出现。奶联社方式将促使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产生,将不会缺少加工企业的参与。过去加工环节的话语权较大,今后要保护养殖环节利润,原奶价格将由养殖户、奶协和加工企业共同制定。加工环节的稳定利润将逐步转化为养殖环节的稳定利润。因此企业可能会在原料奶以及奶源基地建设方面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自建牧场数量将增加。这样奶源质量得到保证,但养殖风险也要自我承担。

  结论:中国乳品结构处在关键转型期,乳品企业经营模式出现调整,粗放式养殖状态面临挑战。

  行业调整步伐

  在加快前面提到,我国乳品消费质量不高其中一条就是白奶以外的干乳制品消费量过低,乳品消费结构很不均衡。

  未来这种状况将逐步改善。干乳制品消费量、酸奶消费量年增幅都将超过30%。而液态奶结束前几年高增长态势,增幅下降。乳品加工企业正在积极调整战略,应对这种消费潮流的变化。

  1、液态奶市场最大亮点是高端奶的纷纷问世

  蒙牛特伦苏、伊利金典、光明优培以及三元的极致。蒙牛特伦苏销量已经达到10万吨,伊利还推出营养舒化奶针对乳糖不耐的消费人群。伊利有机奶在一线城市推出,获得不错的销售业绩。

  2、奶粉以及奶酪等干乳制品将是品牌企业利润增长亮点

  由于国际市场奶粉进口价格几乎翻了一倍,导致进口下降35%。这为国内大品牌奶粉企业创造了商机。不仅国内销售量有望增长,替代进口。同时出口量也有一定增加。已就有产品的伊利、光明和三元企业加大干乳制品产量。

  3、为下游食品制造业提供乳品中间原料产品也是大型乳品企业发展重点

  蒙牛已经将其奶粉事业部更名为乳品原料事业部。未来产品将由单纯终端产品扩大到终端产品与中间产品相结合;既面向渠道消费者,也面向生产厂家。

  结论:从各家公司产品基础以及调整力度情况看,伊利的产品线最全,并且每种产品都已经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可以说伊利的品牌延伸价值量是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在应对未来乳品消费潮流来看,伊利无疑是优势最突出的。

  调整后的乳品行业进入良性增长

  1、收入和利润平稳增长

  中国奶业协会2005年6月发布《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表明,中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增长速度与人均GD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约为0.93。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的收入需求弹性系数为0.674,也就是说收入每增长1%,乳制品消费就会增长0.674%。我们假设农村居民系数略低为0.4。2007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为17%,则乳品消增长将达到11.46%,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为13%,则乳品消费增长预期为5.2%,按照农村和城镇人口6:4计算,综合起来乳品消费理论增长应为8.22%。2006年乳品消费增长幅度8.57%,说明我们的推论是合理的。https://www.

  但未来,增长幅度还将低于理论上这个数字,主要是城镇居民消费乳品水平相对于收入来说已经不低。在食品价格全面上涨的情况,乳品消费就会受到抑制。从上半年情况看,乳品消费几乎无增长,主要原因是从今年开始乳品价格上涨比较明显,消费者需要一段时间去理解、消化和接受。短期会使消费出现下降。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消费又会起来。

  价格上涨使行业收入增长将超过产量增长。今年1-2月份,乳品行业收入增长25%。进入夏季是乳品消费淡季,预计全年增长20%左右。行业利润率提高因素包括:取消捆绑销售,提高毛利率、渠道消费费用有所下降;但妨碍因素包括:制造成本继续上升,产量增幅缓慢。总体上看利润率会小幅度提高,但低于收入增长。

  2、乳品加工行业利润率有望提高

  2003年开始,乳品行业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就处于下降通道。一是成本上涨,二是终端竞争过于激烈,价格战成为常态,侵蚀利润正常增长。2007年《南京宣言》使市场竞争局势进入转折点,乳品行业利润率有望提高。由于取消捆绑销售,超市中大量促销人员不见了。乳品不再拼促销,而是拼品牌。

  取消搭赠和捆绑销售,意味着加工企业毛利率会有所提高。行业利润率有望得到一定恢复。2007年1-2月份,乳品行业利润率为5.44%,比2006年5.28%略有提高。

  3、还将以城镇为市场重点

  农村市场乳品消费的真正普及需要三个方面条件:一是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二是饮奶习惯推广收到效果;三是现代商业渠道和零售网络的建立。首先国家补贴政策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和进城务工人员增加,收入会稳步提高;但饮奶习惯普及需要政府和社会舆论的共同推动。我国政府层面上推动饮奶习惯方面做的并不好,城市的学生奶计划至今进展不顺利。上个世纪初,印度教民还将牛奶作为饮食禁忌,但印度政府坚持多年实施"白色革命",才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产奶国。在推动喝奶方面,单单依靠企业的宣传是不够的,必须有政府、公益宣传共同推动才能有效果。我们认为未来乳品农村市场的启动主要在不需要冷链的乳饮料和奶粉上。这符合国人消费上优先儿童的习惯。而农民收入继续提高后,UHT将扮演喝奶先锋队角色。

  结论:城镇为乳品行业发展的初级市场,农村市场的消费普及一个过程。www.

  乳品价格处于上升通道1、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国内牛奶养殖业成本在不断上升,尽管加工企业对原奶的控制力比较强,但鲜奶价格还是在不断上升。乳品制造的原料成本不断走高,而终端产品不涨价,加工企业利润已经很薄,终端产品涨价是必然的。2007年6月21日,中国奶业协会年会上,14家乳品企业共同形成并发布的"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简称"南京宣言"),约定:将取消所有涉及产品的捆绑、搭赠(包括其他产品或礼品)销售行为;禁止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行为,取消特价、降价销售;对于特殊的临逾期(已超过二分之一保质期)产品,其销售价也不得低于成本价,鼓励优质优价。此次南京宣言的推出有望打破牛奶市场上长期存在的"乳业价格战",取消搭售和捆绑就意味着乳品价格相对上升。主要是白奶和酸奶的价格上升最为明显。

  2、奶牛存栏量持续下降,奶源减少进一步加大了乳品涨价的压力

  养殖奶牛是整个乳业风险承受能力最差的环节。养牛成本不断上涨而收奶价格多年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行业调查,目前全国养殖户40%亏损。不堪重负的奶农杀牛、卖牛成风。2006年底全国奶牛共有1300万头,比前年增长3%(已包括进口的),低于正常自然增长率8%(已剔除老弱病残牛),证明奶农宰牛现象严重。奶牛存栏量的恢复周期起码要三年,因此预计今年全国奶牛存栏增长率还会和去年持平,如果情况持续得不到改善,明后年整个乳品行业的压力会大大增加。

  国内乳业面临奶源"寒冬"。而奶源的减少必将改变原奶供应与需求格局,致使中端乳品价格上涨。

  3、全球乳品涨价殃及国内市场

  国际方面,同样由于成本上涨原因,乳制品库存下降,导致全球性乳品价格全面上涨。进口奶粉价格几乎增长一倍。这一方面抑制国内企业采用进口奶粉做原料,转而用国内鲜奶,提高国内鲜奶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国际买家到价格相对稳定的中国寻找乳品,这样就会抬高中国乳品价格。2007年上半年,国内奶粉出口空前增加。

  业绩预测

  1、2007年行业产量几乎无增长,未来两年消费会出现恢复性增长

  根据奶业周刊统计数据:2007年1~2月,全国乳制品产量累计254.48万吨,同比增长0.17%。乳制品产量前五位的地区依次是:内蒙古、河北、黑龙江、山东、甘肃;同比增长最快的是甘肃,增幅0.3%。2007年1~2月,全国液体奶产量累计200.90万吨,同比增长0.19%。液体奶产量前五位的地区依次是:内蒙古、河北、山东、黑龙江、辽宁;辽宁液体奶产量增幅为1.07%。

  前两个月是液态奶消费旺季,但几乎无增长的事实再一次提示我们消费滞胀的事实。7月份液态奶开始涨价,更会影响消费量。预期全年液态奶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为1250万吨。

  2008年奥运会会掀动一轮消费高潮。乳品消费量会比今年略高,达到理论上应该达到的8.22%左右。特别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消费者会逐步接受价格上涨得事实,消费会出现恢复性增长。而如果经济一直保持目前的水平,到2009年农村乳品消费市场有所启动,将加大消费增长幅度。

  2、产品结构调整保持行业收入继续增长,但利润增长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2007年前2个月,乳品行业收入增长25%。在产量几乎无增长的情况下,行业收入却出现较高增长,我们认为与乳品价格上涨有一定关系。而这种上涨又是由于产品结构调整提升整体乳品价格而形成的。我们判断,2007年乳品行收入增长在18%左右,收入将达到1228.38亿元,利润总额预期达到66.82亿元。

  相关上市公司对比分析

  A股市场共有乳品公司3家,伊利集团、光明乳业、三元股份;有乳品业务的公司有多家,但乳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公司只有维维股份和新希望。按照梯队划分伊利和蒙牛属于第一梯队,日加工能力已经超过10000吨;光明属于第二梯队,而其他企业属于第三梯队。

  三元股份:丰富产品线,并做产能整合初步建成了以生产巴氏奶和干酪为主的北京基地、以生产奶粉为主的海拉尔基地、以生产常温奶为主的迁安基地,为公司实现战略转移、优化结构布局、降低经营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具现代化水平、规模最大的契达干酪生产线,并推出了凸显三元奶源优质、公司科研实力的极致ESL奶、TIME凝固型酸奶、马苏里拉干酪、淡奶油等高档产品,以提高公司盈利水平。三元产品结构是:高中低端巴氏奶;UHT奶、高端UHT奶、酸奶、奶酪奶油等干乳制品。

  伊利股份:无需支付转换成本,产品结构优势

  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增长伊利产品线齐全,且都在行业占领先地位,这一点是其它乳品公司所不具备的。除液态奶外,伊利的奶粉和冰淇淋市场占有率都是行业第一;奶酪和奶油产品也都有生产。在未来乳品行业的增长要依靠产品调整来实现,伊利的优势就日益突出。实际上,伊利不再需要付出任何产品转换成本。伊利2006年以及2007年将实施的大项目几乎都围绕产品结构调整来进行。液态奶仅增长17%。而奶粉、冰淇淋和酸奶增幅都在50-70%。未来伊利的收入结构和利润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利润率将逐步走高。伊利产品结构将是:高中低端白奶、乳饮料、酸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奶油等干乳制品。

  伊利产品线丰富,开发实力强的特点在目前行业环境中越来越显示出优势。过去几年伊利在与蒙牛的竞争中主要拼液态奶。在冰淇淋和奶粉的竞争中伊利的优势很明显,但由于收入所占份额较小,对业绩贡献不大。

  因此不能很好转化为优势,也不能很好转化为效益。未来行业趋势对伊利越来越有利。

  蒙牛加紧完善产品线,但短期以开发高端液态奶为主

  蒙牛以白奶起家,目前液态奶依然占公司销售收入绝大多数。其中最为成功的乳酸饮料。近几年蒙牛在酸奶方面进步不小,但与伊利、光明以及三元的竞争中优势并不突出;冰淇淋的销售额也一直没有超过伊利,没有拳头产品是蒙牛冰淇淋始终没有起色的重要原因。在奶粉方面蒙牛进展一直不大,缺乏品牌效应。不久前蒙牛将其奶粉事业部更名为乳品原料事业部。将进军乳品原料领域,为下游食品制造业生产含乳原料产品。这也是蒙牛完善产品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未来蒙牛将继续其在液态奶方面的强大优势,积极推进特伦苏系列产品以及高端益生菌产品,来实现利润的较高增长。蒙牛产品主要构成将是:白奶及白奶高端产品(特伦苏系列)、益生菌奶品系列、乳饮料系列、以及冰淇淋。在干乳制品方面略有起色。

  光明除固守巴氏鲜奶以及酸奶产品,积极开发奶酪不久前达能与蒙牛在酸奶方面的牵手,无疑给光明酸奶发展蒙上阴影。但光明具有生产酸奶悠久的历史,酸奶新品开发一向是光明的强项。因此我们相信光明在酸奶方面的优势还将保持。公司从2005年起调整其战略,继续突出其巴氏奶的特色,巩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并相应开发了优培高端UHT奶。在冰淇淋和奶粉方面没有战略部署。光明产品结构将是:巴士奶系列奶、UHT奶、UHT高端产品;酸奶、奶酪和奶油等干乳制品。

  此外像三鹿和完达山的奶粉和液态奶优势较为突出,但在其他乳品方面产品线也不够齐备。

  投资评价和建议

  在食品饮料制造业的众多子行业中,乳品行业的调整最为明显。乳品的这种调整是对前一阶段乳品高速增长一种主动矫正。经过连续多年的高增长,乳品行业依靠扩大产量实现增长的经营方式已经日益受到原料成本上涨,原料质量不高,产业链利润部分不合理以及终端消费停滞的制约。利润率不断走低,市场竞争环境恶化。

  因此乳品行业必须进行调整,改变其依靠扩张实现利润增长的方式。我们认为经过调整的乳业整体竞争力将提高,乳品产品结构将更加完善。对提高国民乳品消费水平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对行业提高利润率水平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比之下,饮料行业无论是增长速度、增长结构都优于乳品行业。今年上半年白酒、黄酒、葡萄酒的增长都在20%以上,啤酒业也实现超预期增长。酒类行业收入增长高于产量增长,利润增长又超过收入增长。现实较好的增长结构。行业盈利能力较以前明显增强。因此在今年年初我们的2007年食品行业投资策略报告中就指出,2007年投资重点依然放在酒精饮料板块。

  乳品行业评级为中性。

  结论:尽管行业评级不高,但我们依然维持对伊利的增持建议。 来源: 中财网


  石油化工:气田开发提高气源保障程度(国信证券)

  事项:

  中国石油四川龙岗气田预计储量超过中国石化的普光气田,龙岗试采工程天然气净化厂预计08年建成投产,日处理天然气量600万立方米。

  评论:

  龙岗气田储量大于普光气田储量中国石油龙岗气田位于四川中部的仪陇县,今年5月份外界流传的储量达到7000亿立方米。龙岗气田目前处于勘探评价阶段,气田的地质结构复杂,储量大小还没有最后确定,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中国石油一直没有对外宣布的主要原因。据内部人士透露,龙岗气田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储量大于中国石化的普光气田(普光气田经国土资源部评价的储量为3651亿立方米),这一点没有疑问。至于储量到底多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勘探和打更多的评价井。

  全面开发达产时间还不确定油气田勘探开发一般要经历如下四个阶段:地质勘探阶段(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评价阶段(通过打评价井估计油气田的油气储量及丰度)、开发阶段(开发井)、生产阶段。由于地下情况的不确定性很大,因此龙岗气田勘探评价阶段所需的时间无法确定。从开发阶段计算到气田完全达产,预计需要3年时间(包括气田开发以及天然气管线建设)。

  目前龙岗气田处于勘探评价阶段,由于在此阶段气田的储量还没有最终确定,因此气田的开发规划(包括开发速度、开发井数量、气田生产年限等)还无法确定,在气田天然气产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天然气长输管线还无法进入项目规划阶段。但考虑到龙岗气田的储量巨大,而中石化川气东送管线将只能满足中石化外输天然气的需要,四川本地无法消化龙岗气田的天然气,因此我们预计开发阶段中国石油可能会扩充现有忠武线以及西气东输管线的输气能力(忠武线和西气东输一线、二线连接),或者建设新的天然气长输管线。

  尽管开发阶段所需时间较为确定,但由于勘探评价阶段所需时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龙岗气田最终全面建成投产还没有时间表。我们参照普光气田的勘探开发经验估计,龙岗气田全面建成投产应在2011年以后。

  08年开始外供少量天然气目前龙岗气田已经打了1#、2#、3#共3口井,其中1#井日产天然气120万立方米,日处理天然气量600万立方米的龙岗试采工程天然气净化厂也已经开工建设,预计08年建成投产,在天然气净化厂投产前,龙岗气田不可能对外供气。根据上述信息,我们估计08年起,龙岗气田会有少量天然气外供,外供天然气量的多少取决于天然气净化厂的投产时间。

  泸天化、川化股份等购买天然气的价格不会因为龙岗气田而下降工业天然气用户如泸天化、川化股份等购买天然气的价格不会因为龙岗气田而下降,原因如下:

  天然气田的开发有这么一个特点,即天然气产能建设和天然气输送管线建设一定要配套,在大多数情况下,天然气是按照输送能力的大小来进行生产计划安排。因此,在龙岗气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会出现天然气产能和管输能力不匹配的问题。

  即使在龙岗气田开发过程中,短暂出现天然气产能和出川管输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但由于四川现有天然气管输网络大约5000公里,随着天然消费市场的不断培育,在龙岗气田开发过程中,四川天然气管网将能轻易消化龙岗气田多余的天然气。

  天然气的价格构成包括井口价和管输费,井口价和管输费都由发改委制定。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市场化,并且,天然气用户的价格谈判能力远小于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

  未来天然气的价格趋势是上涨,而不是下降。

  龙岗气田的开发将有助于泸天化、川化股份、赤天化、云天化的气源保障,生产装置的开工率提高随着龙岗气田的开发,资源所在地的地方利益会得到,在天然气各省分配计划中,资源所在地的合理用气需求将会得到满足。泸天化、川化股份的气源将得到保障,装置的开工率将提高。同样随着龙岗气田的开发,天然气供应增加,处于同一天然气管网内的赤天化、云天化的天然气供应量也将增加,其生产装置的开工率也将提高。来源:中财网

  证券行业:中金公司行业月报07年08月(中金公司)

  要点:

  我们维持对证券行业2007年全年的业绩看好的观点。从2007年1~7月的情况来看,证券行业全年的业绩高于我们之前预测水平的可能性较大。我们维持全年日均股票交易额1800亿元的预测,对应的全年股基权证交易额为50.54万亿元。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2007年8月日均股票交易额为2376亿元,进入9月份后日均股票交易额始终维持在2000亿元以上,预计下半年日均股票交易额低于1600亿元的可能性较小。但是股票市场最近几天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调整,股基权证交易额有可能随之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2)2007年8月新增开户数出现急速回升并创出历史新高,而且进入9月以来新增开户数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我们预计未来开户数将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内;(3)我们继续坚持已经提出的目前股票市场交易以个人投资者为交易主体,由于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的不成熟使得股票市场波动性较高。但是上市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使得基本面对股票市场的支撑较强,因此我们认为交易额维持在1700~1900亿元区间内的几率较大。

  我们继续坚持在4月报中提出的观点:由于目前证券公司的业绩高度依赖于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而经纪业务的折旧摊销费用相对较为稳定、自营业务的营业费用主要是人力资源费用,因此人力资源费用是在牛市行情下导致营业费用增加的最主要因素,预计很多在人力资源费用控制上较紧的证券公司2007年业绩增长将远远超出预期,拥有较高的短期投资价值;但是从长期来看,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各项业务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且风险控制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证券公司业绩拥有可持续性,因此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中信证券8月23日发布公开增发意向书,并于9月3日完成了公开增发,增发价格74.91元,公开增发3.34亿股,募集资金250亿元,我们据此对盈利预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2007年和2008年营业收入分别从223.67亿元和220.78亿元上调到233.56亿元和269亿元。由于本次募集的250亿元资金在9月初才完全到位,因此将很难大量投资于二级市场,我们预测本次募集资金在2007年余下4个月的主要投向为存放同业和申购新股,因此将2007年利息净收入和投资净收益调高9.32亿元。本次募集资金在2008年将完全可以用于自营业务,加上中信证券(香港)业务的逐步拓展,因此将2008年净利息收入和投资净收益调高47.96亿元。调整后中信证券07年和08年每股盈利和每股净资产分别为2.78元、3.44元和13.85元、16.6元。9月11日,中信证券公告直接投资业务业务试点资格获批。东北证券借壳S锦六陆正式完成,8月27日S锦六陆正式更名为东北证券。

  我们建议继续持有中信证券(600030),密切关注建银投资整合旗下证券公司给宏源证券(000562)带来的影响、积极关注国元证券借壳S*ST化二(000728)复牌后的股价表现。

  证券业:PE业务试点获批行业持有评级(国金证券)

  投资要点

  中信证券公告,公司1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公司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的无异议函》,公司已取得直接投资业务试点资格。根据该函,公司现出资8.31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专业子公司金时投资有限公司,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金时投资的业务范围限定为股权投资,以自有资金开展直接投资业务;

  据了解,此次与中信证券同时获取PE业务资格的还有中金公司。对于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获取PE业务资格,我们认为可以从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来看待;

  首先看行业层面。中信证券于上月23日提出PE业务申请,在很快的时间内获得批准,表明管理层对支持券商开展这项新业务的态度比较明确。创新业务开展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影响证券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认为,管理层对于推出创新业务是持支持态度的,关键在于许多新业务受到市场、配套法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管理层需要等待一个有利时机。由于PE业务近期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且推出后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很小,因此管理层放行该业务的速度非常快。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对券商未来可能开展的创新业务,按推出的难易程度进行了一个排序:股权投资业务(PE)、公司债承销业务、新型资产管理业务、股指期货业务(包括IB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备兑权证创设业务、融资融券业务。

  再来看公司层面。首先,券商PE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联系紧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在项目资源上是相互交叉的,不同之处在于所处的环节不同。对于投资银行业务上具有传统优势的券商,它们往往有较多的优质客户,项目储备丰富,且拥有较好的市场声誉和市场定价能力,这些券商在开展PE业务时,往往比竞争对手有更好的优势;其次,券商在PE业务上投入的资金受到净资本一定比例的限制,这对于资本实力雄厚的券商,意味着可以分享更多的蛋糕;再有,管理层为了防范风险,对于创新业务会逐步试点推广。对于优先获得试点资格的优质券商,将获得时差优势,优先对手一步进入市场并占领市场。从以上几点来看,我们认为投行实力雄厚的公司,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资本实力雄厚的公司,如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包括近期打算上市融资的公司,如国信证券、华泰证券等,都有望在PE业务上取得较好的业绩;..从PE业务的特点来看,PE业务可能成为券商平滑业绩的一项重要手段。

  券商在Pre-IPO阶段购入股权,上市前可能计入长期股权投资项下,而上市后则可以计入可供出售项下,卖出前都不需要在当期利润中反映。当券商投入的公司上市后,券商仍可持有这部分股权一段时间。券商可能通过选择卖出股权的时机,来平滑公司业绩。


  番茄加工:番茄加工产业灾情影响已计提(东方证券)

  灾情发生在一个月以前:在我们8月初组织的世界番茄酱大会联合调研中,内蒙灾情就是我们了解的重点之一,我们也在8月27日报告中进行了分析,盈利预测已经较充分的反映了灾情对2007榨季的影响。因此,对机构投资者而言,两家公司最近的公告早已是已知的变量。

  灾情的负面影响是一次性的、有限的:加工番茄产业的魅力,就在于其资源不仅是稀缺的(反映在苛刻的气候条件),而且是可再生的。今年内蒙的灾情之所以造成50%以上的减产,暴雨只是诱因,缺乏应对晚疫病经验才是关键。经过此次大灾,内蒙产区的番茄种植水平将在痛苦中得到质的提升。

  灾情对屯河的影响:中粮屯河原预计内蒙产区的鲜番茄收购量在60万吨左右,现在调降到30万吨,折合36/38番茄酱在4吨左右。由于新疆产区今年的气候较好,番茄收购量计划210万吨左右,两边合计,我们预计公司本榨季鲜番茄收购量230万吨左右。

  灾情对中基的影响:新中基原预计内蒙产区的鲜番茄收购量在60万吨左右,现在调降到30万吨,折合36/38番茄酱在4吨左右。由于新疆产区今年的气候较好,公司番茄收购量计划160万吨左右,两边合计,我们预计公司本榨季鲜番茄收购量180万吨左右。

  盈利预测和评级维持不变:由于我们在8月27日的打报告中,盈利预测模型已经对此次灾情做了充分的计提,因此仍然维持对中粮屯河2007、2008年EPS0.18、0.38元的预测,新中基2007、2008年EPS0.41、0.61元的预测。对两家公司仍然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来源:中财网

  机床行业:政策支持和下游需求推动发展(齐鲁证券)

  投资要点

  政策因素是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取决于我国的机床发展水平",温总理的讲话将机床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关乎我国装备制造业能否振兴这一战略发展的角度。

  下游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机床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对机床行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未来几年,我国机床产业的发展将保持在30%以上。

  大而不强,这是我国机床行业的真实写照。我国的机床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机床的高速、高效和精密上,数控化率低等方面。

  机床行业重点公司的估值水平基本到位。在目前估值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寻找高成长的个股无疑是比较安全的方法,而机床行业未来的高成长性无疑赋予了该行业重点公司较高的安全边际。

  重点关注:沈阳机床、秦川发展、昆明机床和青海华鼎

  风险提示:国家宏观紧缩政策、产能释放

  一、机床行业的产业政策分析

  机床行业在整个装备制造业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水平高低和拥有量是衡量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标志。国家从政策上不断加大对机床行业的扶持力度,机床行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政策因素将是我国机床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辽宁省视察期间召开的企业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取决于我国的机床发展水平。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我们要大力发展国产数控机床"。温总理的讲话概括了机床行业作为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重要地位。

  随后,国家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都将数控机床作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对象,国家将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尤其是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振兴装备制造业,将重点支持大力发展16项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这必然对机床工业提出高水平产品的强烈需求。

  另外,国家还制定了《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该规划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支持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提高数控机床的研发能力,其目标:到2010年,国产数控机床将占国内市场需求的50%以上;功能部件配套齐全,自给率达60%;关键功能部件将实现产业化;高精度数字化测量仪器和数控刀具将得到发展,为中高级数控机床配套;2010年国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占数控机床总产量的75%;在国产数控机床销售额中,经济型数控机床约占50%,普及型数控机床约占45%,高级型数控机床约占5%。

  同时一系列支持政策将对机床行业形成实质性利好,包括下列内容: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企业所开发生产的新产品和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增值税返还政策;用户购买国产数控机床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加大机床行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幅度,鼓励企业研发;取消对国外机床进口的免税政策,增加出口机床的出口退税率……。2006年12月,《关于数控机床产品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对列入本通知附件的数控机床企业生产销售的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先按征收规定征收增值税,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退还50%的办法。按此一项,07-09年,沈阳机床预计每年返还税款4000万元左右。

  二、机床行业的需求分析

  正如前边温总理所说,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我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需要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现代化的改进,因而对机械装备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机械行业的细分行业,例如汽车、工程机械、军工等都离不开机床,机床在机械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机床行业的需求也主要来自于下游的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具体来讲:

  汽车及汽车配件行业: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汽车及汽车配件业务仍将保持增长势头,我国的汽车市场本身就潜力巨大,再加上未来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以及汽车配件参与到国际采购体系,这些都会构成对机床行业的巨大需求。

  机械行业:我国现在处于工业化阶段,而且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对装备制造业的16个重点领域进行扶持,而这些领域对数控机床都有非常大、高水平的需求。

  航空航天行业:随着航空民用客机的转包生产的规模和品种的进一步扩大,航空工业的能力建设项目将全面实施,该领域将采购一大批高速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和五轴高速龙门铣床等关键设备。

  船舶行业:造船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今后几年将加速发展,出口量也显著增加。船舶工业里需求量最大的是柴油机,但现在整机和零件大量依赖进口。当前国家决定在国内生产高水平的柴油机和配套零件,所以就需要大量的高档机床。

  农田水利等行业:随着农业机械行业的扩大和农村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农村对普通机床、中低档机床也有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农村城镇化力度的不断加强,对机床也有较大的需求。另外铁路行业,"十一五"将修建9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包括客运和货运在内,这对机床行业来说,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特别是内燃机和大型机械压力机的需求量将增长。

  我国汽车、航天航空、船舶、一般机械、铁路机车车辆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为数控机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又不断对数控机床在数量、质量和水平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由需求所导致的数控机床产品升级换代的现象将愈加明显,国产数控机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进口替代现象也会愈加明显。

  从需求结构上看,我国机床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以下特点:规格上大型、重型多,中小型少;水平上高档、数控机床多,普通机床少。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加大力度实现自主床新,这更为国产数控机床高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十五"期间我国机床消费连创记录,连续4年成为世界机床第一消费大国和机床第一进口大国,机床消费和机床进口节节攀升,2005年机床产值达到了51亿美元,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三。到"十五"末,我国机床消费已接近110亿美元,其中机床进口约65亿美元。我国机床消费金额占全球机床销售总额的比重已达到20%。到2010年,国产数控机床将占国内市场需求的50%以上。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2%,要到2010年达到50%的市场占有率,这意味着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未来几年年均增速在30%以上。

  三、机床行业的现状

  国产数控机床近几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我国已经成为机床生产大国。

  2006年,我国机床消费131.1亿美元,进口72.4亿美元,出口11.9亿美元,机床产值70.6亿美元,占世界机床总产值的11.9%。我国继续保持了机床消费世界第一、进口第一、生产第三和出口第八的地位。

  除了在数量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国机床产业在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产品的数控化率不断提高,尤其是最近沈机集团联合各单位成功把国产的数控系统安装在数控机床上,更令人振奋。

  然而,我国仍不是机床强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

  产品水平、技术和品种:在产品水平上,我国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表现在机床的高速、高效和精密上;在产品品种上,国产的大多为经济型数控车床,约占总数的80%左右,多功能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产量较少,国外恰恰相反,产品多是多功能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还可提供适合高强度耐热合金加工和钛合金加工的大功率、高刚度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以及以车代磨的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而此类产品国内基本处于空白,在汽车行业和国防军工需要的很多高效数控机床和高档数控金切机床我国尚不能自给,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柔性生产线主要依靠进口;在加工技术方面,国外对高速加工、多轴加工等方面已有了系统研究并已经应用于实际,国内在这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

  制造技术:我国机床制造企业的制造技术在主轴的精磨加工、主轴箱精加工、导轨精加工等方面与国外相当,但总体制造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我国机床制造企业的设备数控化率仅占3%-5%,机床零部件的尺寸一致性主要靠人工保证,产品质量受人的影响较大,国外机场制造企业的制造设备大多数为数控机床,比较多采用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

  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偏低:数控机床代表一个国家的机床生产的技术水平,国外我国生产的数控机床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而高端数控机床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更低,仅4%左右。因此我国机床生产近几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技术水平和整体实力而言,在世界上仅处于第二梯队。我国虽然已跻身机床生产大国行列,但并不是强国,要实现"十一五"期末成为机床生产强国的目标仍任重道远。

  此外,我国机床业在生产规模、营业额、可靠性、交货期等方面也与国外差距明显。

  四、行业投资策略

  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下、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化进程等因素的推动下,我们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机床行业将会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国家支持机床行业的政策不断的出台、落实,机床行业必然会以此为契机,实现飞跃式的发展。

  另外,我们认为机床行业是个技术壁垒非常高的行业,而且下游客户的忠诚度非常高,新进入者进入比较困难。因而此轮行情盛宴将由业内的重点公司进行分享。

  目前,机床行业的估值水平基本到位。在目前估值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寻找高成长的个股无疑是比较安全的方法,而机床行业未来的高成长性无疑赋予了该行业重点公司较高的安全边际。我们非常看好国内机床行业的发展前景,给予机床行业评级为:推荐。

  五、重点上市公司分析

  目前,机床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沈阳机床(000410)、秦川发展(000837)、昆明机床(600806)、青海华鼎(600243)、S*ST通科(600862)和天马股份(002122)。其中的S*ST通科长期停牌,具有不确定性,天马股份控股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但主业是轴承。因而我们主要分析沈阳机床、秦川发展、昆明机床和青海华鼎。

  沈阳机床(000410):

  沈阳机床是我国最大的机床生产企业,产品种类齐全(数控机床占52%,其数控技术国内领先,在主要高端机床的研发上和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同步,但价格低于国外同类产品30%。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东北地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公司地处东北,又是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理应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次公司除了进行厂址搬迁,还把以前的四个主机厂和配套车间重组整合,划分为25个事业部,此举解决了制约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结构性障碍,有利于提高沈阳机床的整体竞争力。"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认为此次改组对公司的远期目标(2010年前进入全球前5名,数控比例提高到70%)具有重要意义。

  受厂址搬迁以及公司重组的影响,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8.11%。目前,公司手持订单比去年同期水平增长40%,预计下半年公司的业绩将会开始快速增长,08年公司业绩有望爆发,公司长期增长前景非常看好。

  秦川发展(000837):

  公司是国内磨齿机床的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拥有七大系列数百个品种规格的精密磨齿机产品,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与陕西机床厂合资组建格兰德有限公司,获得了市场前景广阔的外圆磨床业务。收购美国的UAI公司,获得了拉削工艺、拉刀、拉床、拉刀磨床的核心技术。公司还计划在美国组建"秦川美国工业公司",进一步开拓海外业务。

  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的成立,标志着陕西整合全省机床行业工程的开始。虽然目前集团公司仅组织旗下公司在原料上进行统一采购,但未来仍不能排除以秦川发展为融资平台,实现机床行业的纵横扩张。

  公司的木塑业务也是公司未来的利润亮点。07年上半年,公司对亏损的深圳秦众进行了剥离,深圳秦众将不再并表,有利于公司轻装上阵。

  昆明机床(600806):

  昆明机床是国内生产精密机床的骨干企业,主营业务产品为落地式镗铣床和卧式镗床等,数控化率已经超过了60%,相比国内同业优势明显。

  受下游需求的强劲需求的驱动,过去三年,公司主营业务年均增长超过了40%,目前,订单饱满。预计"十一五"期间,公司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

  07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4.38%和338.18%,毛利率上升、期间费用下降和增值税返还是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未来两年,我们认为该增长是可持续的。

  青海华鼎(600243):

  公司是国内数控大重型机床和加工中心的主要生产企业,部分产品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生产的数控重型卧式车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

  目前,公司订单充足,产能瓶颈比较突出。公司拟募集资金对重型卧式车床和高精数控机床方向进行技改以扩充产能。项目完成后,可增加销售收入5.98亿元,净利润增加5750万元。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16.23%,实现净利润1312万元,同比增长145.7%,其中有665.6万元来自于增值税返还。

  六、风险提示

  目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机床行业的景气状况直接取决于下游客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如果宏观调控出现紧缩,难免会对机床行业产生影响。

  目前,机床行业的产品瓶颈现象比较突出,但产能扩张过程的顺利程度将直接影响公司的未来业绩。 来源: 中财网

  房地产业:景气依然上升(上海证券报天信投资)

  全国房价的持续上涨正是房地产板块的最大看点,以万科A为首的地产股也一再上演屡创新高的好戏,虽然近期地产板块有所调整,但其受关注程度仍然较高。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六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创下自2005年7月起对房价进行月度调查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而且纳入统计范围的70个城市的房价已经呈现全部上涨、无一下跌的态势,这一点在长三角地区尤其明显。显而易见,在市场和中央政府的双重调节下,房地产行业依然处于景气延长阶段。行业研究员认为,虽然不排除下半年个别城市的房价有可能出现放慢或调整的走势,但是未来几年全国房价每年以10%-15%的速度上涨的可能性仍然相当之大,甚至分析师担心,由于供给方面的原因,实际涨幅还会超过这个幅度。由此,未来地产股获市场关注的可能性依然大增。

  房价的上涨与供求有关,亦与人民币升值等不无关系。在土地储备、房产供给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自住需求明显提高,显示出刚性的房产需求,另一方面,在实际利率为负的背景下,其抛弃储畜,通过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选择房产或股票作为流动性资产的替代品成为可能,以此寻求资产保值增值的机会,从而也增加了市场对房产的需求,促进了价格上涨。当然,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也是重要因素,9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7.5252元,再度刷新纪录,人民币资产的长期增值是趋势所在。

  行业研究员建议,操作上可关注两类房地产上市公司,一类是土地储备重估增值潜力大的品种,比如部分上市公司所拥有项目储备中绝大多数是两到三年以前拿到的土地,重估地价成本升值25%以上,或者是那些能够持续、大规模、低成本、其他人难以复制获得土地的拿地模式的上市公司,比如上实发展"海滩改造+地产"模式、张江高科的"高科园+地产"。还有一种就是具备大股东注入资产预期的上市公司,实力股东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在规模、成本各方面都将具有优势。来源:中财网

  造纸板块:林纸一体化发展重点关注一只龙头股(华鑫证券)

  周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CPI指标,6.5%的单月增幅再创新高,沪综指受此影响暴跌241点,两市一百余只个股跌停,恐慌情绪再次在市场中蔓延。在股指高位运行且恐惧心理加剧的情形下,寻找资金的避风港成为我们首要的目标,而从行业基本面利好、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及股价相对安全等角度分析,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造纸板块有深入挖掘的投资机会,其中的潜力品种无疑值得重点关注。

  政策扶持为行业发展铺平道路

  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召开全国造纸行业减排环保专项督察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同力协作,深化落实各项污染减排政策措施,开展全国造纸行业的专项整治督查,共同推进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工作。受此政策的影响,众多环保不达标的小纸厂纷纷关闭,造纸行业的供需状况有望出现逆转,企业利润有望得到迅速提升。

  人民币升值提升投资价值

  造纸行业是人民币升值的最大的受益行业之一,因为造纸行业是用汇大户,据统计,如果人民币升值5%,可直接节省成本约11亿元。总体来看,人民币升值可以从两个方面对造纸企业构成利好。一方面,我国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约60%以上是设备投资,而且多数都是进口设备。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造成进口设备价格相应下降,从而降低了造纸行业的进口设备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我国造纸业约有近80%的木浆依赖进口,尤其是铜版纸、轻涂纸、白卡纸等高档纸品的生产,所以人民币升值可以大幅度降低造纸行业的原料进口成本,同时使得以进口木浆和废纸为主要原材料的企业收益明显。

  林纸一体化发展铸就成长空间

  造纸行业是典型的资源约束型行业,从造纸工业产业链结构上看,木材和纸浆供应不足严重制约了纸行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种植的速生丰产林约20-42万公顷,仅是国家规划的5%左右,而实际上能用于制造纸浆的速生林更少。因此,国内规模较大的纸制品成产企业最近都把发展重点逐渐向林纸一体化项目转移,政府有关部门也对林纸一体化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造纸的原料主要为木浆、废纸浆和非木浆的,从造纸行业的成本结构来看,原材料的成本占比约为65%左右。目前,由于造纸行业的产能的迅速增长,我国对纸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只有掌握木浆原料资源才能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具备林纸一体化优势的企业将是较好的投资标的。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利好刺激下,造纸板块有望一路高歌,二级市场上必将掀起造纸板块价值重估的巨浪,而其中前景较好且尚未被市场充分重视、且掌控上游林业资源的品种更是值得重点关注。青山纸业(600103)是我国造纸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林业资源优势。依托福建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投资6.6亿元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同时,公司拟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进一步扩大营林基地建设规模,并通过引种速生优质纸材,提高营林技术等措施,促进营林基地的出材效率。二级市场的表现上,该股逆势拉升长阳,成功创下本轮行情新高,主力志在必得的强烈做多愿望已显露无疑,后市有望展开加速上攻的行情,可重点予以关注。来源:中财网


  煤炭行业:景气高位运行未来期待推荐5只股(安信证券)

  行业产销均衡、运量快速增长:2007年1-7月份,全国煤炭产量为130511万吨,增加9704万吨,同比增长8.03%,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共生产原煤70244万吨,增加5801万吨,同比增长9%。2007年1-7月份,全国共销售煤炭128423万吨,同比增长11.64%,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累计生产67931万吨,同比增长13.60%。山西省共销售煤炭16793万吨,同比增加3118万吨。从运输上来看,2007年1-7月铁路总运量为70617万吨,同比增加6950万吨,同比增长10.9%;1-7月份港口累计煤炭运输量为26713万吨,增加3928万吨,同比增长17.24%。铁路和港口运煤量快速增长导致的结果是煤炭库存上的变化,2007年7月份,煤炭社会库存为15849万吨,同比增长3.71%,属于正常范围的波动;而港口库存增加的幅度较大,7月份港口库存为1527万吨,同比增加192万吨,增幅为14.38%;而煤矿库存却出现了下降,7月份煤矿库存为4141万吨,同比下降了9.8%。

  下游行业产量快速增长、煤炭价格稳健上升:主要的耗煤行业电力、冶金、建材、化工行业产量保持快速增长,主要行业的产量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2007年1-7月份,电力行业共发电17849亿千瓦,同比增长16.5%;2007年1-7月份,钢铁行业共生产生铁26660.73万吨,同比增加16.5%,7月份共生产生铁3967万吨,同比增长13.2%;建材行业产量同样保持着高速增长,1-7月份全国水泥产量为73518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5.4%,7月份水泥产量为11748万吨,同比增长11.6%。受下游行业的需求拉动和煤炭行业成本的推动,2007年上半年价格呈现出稳健上涨的格局,1-7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重点煤矿商品煤综合售价为314.79,上涨13.96元/吨,涨幅为4.64%;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供发电用煤平均售价为228.07元/吨,同比上涨15.26元/吨,涨幅为7.2%。今年上半年,国内煤价风向标秦皇岛大同优质混煤的价格平均为每吨490元,同比上涨8.9%。山西优质混煤的价格平均为每吨451元,同比上涨7.9%。6月28日,国际煤价的风向标澳大利亚动力煤BJ指数为68.75美元/吨(离岸价),创下3年以来的新高。

  行业景气高位运行、未来仍然值得期待:2007年上半年,从季度环比的情况来看,第二季度,部分上市公司受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影响,毛利率环比出现了下降,同时受影响的包括净利润,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预计随着煤炭价格的稳步上升,上市公司增加的成本最终会被价格所覆盖,公司经营利润率得以提高。由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煤炭价格呈现出淡季不淡的局面,带动煤炭上市公司在2007年上半年的表现强于大势,预计随着价格进一步上涨、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加、四季度煤炭销售旺季来临,煤炭上市公司下半年的表现值得期待。受钢铁行业产量快速增长的拉动,对于焦炭和冶金用煤的需求增长较快,预计焦炭价格在9月份的提价将会逐渐被市场所接受,相关上市将会受益。

  我们给予煤炭行业"领先大市-A"的评级,主要推荐的公司包括:潞安环能、开滦股份、平煤天安、西山煤电、兖州煤业。

  1.行业产销均衡、运量快速增长行业景气高位运行,2007年1-7月份,全国煤炭产量为130511万吨,增加9704万吨,同比增长8.03%,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共生产原煤70244万吨,增加5801万吨,同比增长9%。分省市来看,其中山西省1-7月份累计生产原煤31798万吨,增加2778万吨,同比增长9.57%;内蒙原煤产量的增幅最大,1-7月份累计产量为11970万吨,增加3116万吨,同比增长35.20%。

  2.下游行业产量快速增长、煤炭价格稳健上升主要的耗煤行业电力、冶金、建材、化工行业产量保持快速增长,主要行业的产量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

  2007年1-7月份,电力行业共发电17849亿千瓦,同比增长16.5%;其中火电发电量为15230亿千瓦,同比增长18.6%;7月份电力行业发电量同比增幅为15.5%,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5.9%。

  2007年1-7月份,钢铁行业共生产生铁26660.73万吨,同比增加16.5%,7月份共生产生铁3967万吨,同比增长13.2%。

  建材行业产量同样保持着高速增长,1-7月份全国水泥产量为73518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5.4%,7月份水泥产量为11748万吨,同比增长11.6%,预计随着四季度施工速度的加快,水泥的产量全年的产量将会维持在15%的增幅。

  合成氨的产量增速较慢,1-7月份累计产量为2990万吨,同比增长6%,7月份产量为420万吨,同比增长4%左右。

  主要的行业产量增长累计增幅都保持在较高的位置,其中电力、钢铁、水泥的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煤炭行业产量增长幅度,显示了下游行业的良好景气将会继续提高对煤炭行业的需求。

  受下游行业的需求拉动和煤炭行业成本的推动,2007年上半年价格呈现出稳健上涨的格局,1-7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重点煤矿商品煤综合售价为314.79,上涨13.96元/吨,涨幅为4.64%;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供发电用煤平均售价为228.07元/吨,同比上涨15.26元/吨,涨幅为7.2%。

  今年上半年,国内煤价风向标秦皇岛大同优质混煤的价格平均为每吨490元,同比上涨8.9%。山西优质混煤的价格平均为每吨451元,同比上涨7.9%。6月28日,国际煤价的风向标澳大利亚动力煤BJ指数为68.75美元/吨(离岸价),创下3年以来的新高。

  其中,受钢铁行业产量的快速增长,炼焦煤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截止到9月初,山西炼焦煤价格(坑口不含税)为470元/吨,较上期上涨10元/吨,较去年年底上涨了110元/吨。

  从各煤种市场交易煤的平均价格来看,2007年1-7月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焦肥煤的价格从1月份的678元/吨上涨到8月份的694元/吨。3.行业景气高位运行、未来仍然值得期待2007年上半年,在煤炭价格上涨的推动下,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季度环比的情况来看,2007年第二季度,部分上市公司受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影响,毛利率环比出现了下降,同时受影响的包括净利润,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预计随着煤炭价格的稳步上升,上市公司增加的成本最终会被价格所覆盖,公司经营利润率得以提高。

  2007年上半年,由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煤炭价格呈现出淡季不淡的局面,带动煤炭上市公司在2007年上半年的表现强于大势,预计随着价格进一步上涨、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加、四季度煤炭销售旺季来临,煤炭上市公司下半年的表现值得期待。

  受钢铁行业产量快速增长的拉动,对于焦炭和冶金用煤的需求增长较快,预计焦炭价格在9月份的提价将会逐渐被市场所接受,相关上市将会受益。来源:中财网

  钢铁行业:8月份钢铁出口环比下降符合预期(安信证券)

  报告摘要:8月份钢铁出口环比下降。8月份当月中国出口钢材538万吨,较上月减少56万吨,环比减少9.4%。出口钢坯34万吨,较上月减少56万吨,环比下降62%。

  8月份进口钢材146万吨,较7月份增加7万吨,增长5%。进口钢坯1万吨,与7月份基本持平。折合成粗钢计算,8月份共出口钢606万吨,环比下降16.0%。

  8月份净出口钢450万吨,环比下降21.5%。1-8月份中国累计净出口钢4118万吨,同比增加2368万吨,同比增长135.3%。

  钢铁出口环比下降是符合预期的。一方面的原因是2007年4-6月期间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抑制钢铁出口的政策,较大幅度的抬升了钢铁出口成本,这些政策的累积效应在第三季度得以体现。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国内钢价因为成本推动的上涨缩小了与国际钢价的差距,价差的缩小使得钢铁出口的套利空间缩小。

  钢铁出口被政策性压制是个短期扰动,不会在趋势上影响行业的景气程度。

  决定国内钢铁行业景气程度的越来越是国际钢铁的需求状况,而本分析员判断2008年上半年全球工业生产的加速将引发全球钢铁需求的加速,进而对钢铁价格产生正面影响,提升钢铁行业的景气程度。

  目前国内钢铁产品的盈利能力已经到达底部趋于,继续下跌的空间很小了。

  虽然钢价出现了上涨,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更大,钢价上涨的成本推动特点比较明显。

  本分析员认为钢铁股一方面相对估值优势依然存在,估值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行业景气程度的触底回升是可以预期的,继续给予钢铁行业"领先大市-B"的投资评级。

  外部成本内部化仍是需要关注的趋势,大钢铁的估值水平可以继续提升。基于此本分析员继续建议加仓大钢铁,宝钢股份(600019)和武钢股份(600005)仍是最优的选择。另外部分小钢铁可以作为差异化配置品种。来源:中财网


  通信设备:优势厂商持续快速增长推荐6只股(中信建投)

  不考虑纯终端企业国际市场拓展及国内竞争格局优化推动行业盈利改善

  剔除三家专门终端设备公司影响,上半年行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0%、35.1%。行业07H1延续了06年以来的增长趋势,而增速低于06年的主要原因是05年处于行业低谷使06年具有恢复性高增长的特点。在国内3G网络建设还未大规模启动的情况下,设备行业的平稳增长是部分优势上市公司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的表现。

  收入规模增长及子行业竞争格局改善推动(不含专门终端厂商)行业毛利率提升4.3个百分点,并相应推动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提升0.8、0.5个百分点,使净利润增幅远高于收入增幅。

  行业目前盈利水平的收入敏感性较高。

  子行业比较,综合设备和光纤光缆表现突出,而专门终端厂商延续大幅下滑趋势。

  行业展望:优势公司有望延续业绩持续快速增长通信设备行业经过前几年国内需求下滑带来的激烈竞争洗礼,行业开始出现结构性盈利快速增长的积极趋势,优势公司有望延续业绩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推动因素是:

  首先,部分公司在激烈竞争后开始成长为在国际范围内具有核心技术和/或规模优势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并顺势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开拓扩大了市场空间,也使设备厂商降低了对国内主导运营商的客户依赖度。

  其次,虽然一再推迟,但3G牌照终将在一两年内发放,并推动国内通信设备市场增长。

  最后,光纤光缆和部分配套设备子行业出现竞争格局改善趋势,行业市场份额开始向前几名的优势厂商集中。这将有利于在未来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并使行业盈利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重点上市公司业绩预测及评级

  简单按上半年净利润的2倍预测全年利润,通信设备行业(不含终端企业)的07年动态PE为80倍,剔除亏损企业的动态PE为75倍。由于通信设备行业季节性明显、下半年营收及利润会明显好于上半年,07全年的实际PE值会低于简单测算值,估计在60倍左右。但即使如此,行业整体估值仍偏高,我们对整个行业给予中性评级,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业绩增长基础扎实、具备核心技术和产品竞争力、能从国内通信网络升级和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趋势中受益的优势上市公司。

  部分重点上市评级:给予中兴通讯、亨通光电、东信和平增持评级,给予烽火通信、新海宜、中创信测中性评级。

  不考虑纯终端企业国际市场拓展及国内竞争格局优化推动行业盈利改善

  我们统计的24家通信及相关设备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收347.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分别为2401万、1.8亿元,同比下降93%、70%。24家公司中19家实现盈利,亏损企业5家,主要是专门通信终端子行业的夏新、波导、ST科健三家公司就巨亏6.1亿元,占行业公司亏损总和的95%。剔除三家专门终端设备公司的影响,则上半年行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0%、35.1%。可以看出,除专门终端厂商外,通信设备行业上半年的盈利增长较强劲。由于行业在过去一年内没有重大资产重组及注入事项,这一增长更能反映行业需求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改善的趋势,也更具有持续性。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专门通信终端设备厂商夏新、波导的业务下滑并不表明手机终端行业自身趋势向下,事实上中兴、华为等综合设备厂商上半年的手机终端业务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出现大幅增长。夏新、波导业绩的下滑更多反映了其业务模式难以适应目前终端设备行业的竞争趋势,终端行业作为移动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及收入仍处于稳步增长轨道中。下文中终端子行业都指的是夏新、波导这类专门终端设备厂商组成的细分行业。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行业收入增长、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变化的状况及其背后的趋势性因素。

  国内需求回升及国际市场拓展推动优势设备厂商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不含专门终端)行业收入增长11.0%,虽然这一增速较为温和,也低于06全年35.4%的营收增速,但我们认为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与05年行业负增长比较,上半年的增长延续了06年以来的增长趋势,而增速低于06年的重要原因是05年处于行业低谷使06年具有恢复性高增长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国内3G牌照一再推迟、3G网络建设还未大规模启动的情况下,设备行业保持平稳增长是相关上市公司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的表现。随着3G网络建设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逐步铺开,公司竞争力提升与国内需求的放量增长结合将推动优势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更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内增长呈现明显分化态势,不同子行业、优势公司与劣势公司之间增长差距明显。上半年营收增长达20%、30%以上的企业数量分别为8家、3家(不包括ST科健,其上半年收入增速达1538%的原因是06年中期收入仅59万,不具有可比性),这些公司的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速,主要是行业龙头中兴通讯及优势光纤光缆厂商和部分具有区域或细分产品竞争力的配套设备厂商。

  综合设备厂商中兴通讯上半年收入增幅达43.8%,与06全年6.7%及05年-4.9%的水平比较,公司出现明显收入增长拐点,主要动力是海外营收规模快速增长和国内中移动GSM网扩容、TD试验网建设带来无线业务快速增长。

  光纤光缆子行业上半年整体营收增长22.8%,与06、05年26.2%、-0.4%的增长比较,行业维持了06年以来的需求复苏态势。其中,优势光纤光缆厂商亨通光电及特种线缆龙头中天科技的收入增长分别达36.0%、86.4%,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增长,这表明光纤光缆行业在需求复苏和运营商集中采购的背景下,市场份额开始向前几位的优势厂商集合,行业出现良性的整合趋势。

  配套设备子行业增长较平缓,其中东信和平、新海宜、中创信测、三维通信表现较好。

  终端子行业延续了04年以来的收入负增长态势,且07上半年的收入下滑有加速趋势。我们认为,国内专门的手机厂商波导、夏新面临四个方面的竞争挤压,即正面是国外专业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的高端技术优势和中低端全球规模优势,两侧是国内消费电子类企业联想、康佳等凭借渠道和品牌优势对手机行业进行交叉渗透及华为、中兴等设备厂商凭借技术和运营商客户关系优势大举介入手机定制,后面则面临国产黑手机产业链的低成本和灵活反应竞争压力。如果波导、夏新等不能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并建立核心竞争力,其手机业务前景值得担忧。

  总体上看,通信设备行业收入快速增长公司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国内需求回升及国际市场开拓。

  国内通信设备需求的回升主要集中在移动通信和光通信领域,尤其是中移动05年以来新增用户屡创新高推动其不断增加2G网络扩容和升级投资,带动相关系统设备、配套设备和光纤光缆公司收入增长,这是国内设备需求近两年增长的主要原因。另外,固网运营商对宽带城域网的扩容投资也推动了光纤光缆需求的增加。从快速增长的公司基本上集中在移动通信(包括系统和配套设备)和光通信领域以及这些公司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中移动即可验证以上结论。

  虽然国内需求出现回升,但由于固网运营商资本开支受制于收入增长停滞、联通资本开支受制于提升盈利性考虑,整个国内的通信设备需求增长幅度较小。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成为国内优势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甚至最重要动力,这表明国内部分通信设备公司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提升。

  毛利率提升推动行业盈利能力改善,盈利增长敏感性高

  由于终端子行业上半年出现大幅亏损,我们在上部分中已经分析该子行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在下面对行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中剔除该子行业公司。

  (不含专门终端)通信设备行业上半年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分别比去年同期小幅提升0.8、0.5个百分点,达2.1%、2.6%。净利润率高于营业利润率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内部分公司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政策优惠,退税收入占净利润的比重较大。营业利润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提升,行业整体毛利率上半年为23.7%,比去年提升4.3个百分点。从附表6中可以看出,营业利润率增加明显低于毛利率提升的原因主要是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了2.3个百分点。

  我们判断,行业毛利率提升的原因是销售规模扩大及子行业产品价格趋稳(如光纤光缆),而销售费用率提升的原因是相关公司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如中兴通讯、东信和平)带来渠道和人员及运费增加。事实上,由于中兴通讯占行业收入规模比例大(占不含终端行业的49%),且毛利率及销售费用率远高于行业平均,其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提升和消费费用率增加对整个行业的变化有决定性影响。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行业整体收入仅同比增长11.0%的情况下,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分别增加了76.8%、35.1%,说明通信设备行业目前的盈利水平对收入规模增长非常敏感。原因是行业目前的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销售收入的增长和成本相对固定结合会推动利润大幅增长。

  虽然上半年通信设备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整体盈利水平仍较低,07上半年行业的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6%、2.9%。我们认为,通信设备行业的盈利仍未达到一般的行业合理水平,原因是主要设备厂商中兴通讯业务处于扩张期、费用率较高,部分公司缺乏核心技术竞争能力或业务过分依赖国内运营商使盈利能力受制约。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目前的低盈利水平也提供了未来高速增长的机会,原因一方面是国内3G网络建设必将在一两年内规模启动、部分公司加大了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都将推动行业收入规模增长;另一方面,行业经过前几年的淘汰性激烈竞争,部分子行业竞争格局有所改善。

  投资收益对不同子行业影响差异巨大,优势公司业绩增长基础扎实

  除终端子行业外,其它四个子行业07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均出现大幅度增长。其中,其它设备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达64%。但是从表3可以看出,由于其它设备行业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及投资收益同比增长高达137%、84%,该子行业的利润增长基本来源于投资收益增长,可持续性较差。相反,综合设备及配套设备行业由于投资收益占比很小,利润增长主要由主营业务增长或盈利能力改善推动,增长基础较扎实。光纤光缆行业中则约有一半的利润增长来自投资收益增加,但不同公司差异明显。

  就具体上市公司而言,中兴通讯、亨通光电、中天科技、东信和平、新海宜、三维通信等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在2%以下,业绩增长更具有持续性。

  行业展望:优势公司有望延续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我们认为,通信设备行业经过前几年国内需求下滑带来的激烈竞争洗礼,行业开始出现盈利快速增长的积极趋势,但这种趋势主要集中于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上市公司。盈利改善趋势的背后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部分公司在激烈竞争后开始成长为在国际范围内具有核心技术和/或规模优势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并顺势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开拓扩大了市场空间,也使设备厂商降低了对国内主导运营商的客户依赖度。

  其次,虽然一再推迟,但3G牌照终将在一两年内发放,并推动国内通信设备市场需求增长。

  最后,对于光纤光缆和配套设备子行业,激烈竞争过后出现竞争格局改善趋势,行业市场份额开始向前几名的优势厂商集中。这将有利于避免恶性价格竞争,使行业盈利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具体到07下半年及08年,我们对3G和海外市场因素的判断如下:

  3G方面,由中移动TD试验网开启的国内3G网络建设进程将推动运营商的CAPEX重启增长。预计中移动将在07年4季度开始TD终端招标和放号,并将在08年扩大TD网络覆盖范围;我们预计,晚于TD规模商用约1年时间,国内WCDMA和CDMA2000两种制式的3G网络建设可能将于08下半年开始。

  国际市场方面,综合设备厂商华为、中兴将继续凭借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性价比优势和海外渠道体系延伸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网络系统集成商的龙头拉动效应,带动国内光纤光缆和配套设备行业公司的产品出口。

  重点上市公司业绩预测及评级行业估值水平方面,简单按上半年净利润的2倍预测全年利润,通信设备行业(不含终端企业)的07年动态PE为80倍,剔除亏损企业的动态PE为75倍;以07上半年代表全年净利润增速,则不含终端的通信设备行业07年PEG值为2.27。我们认为,由于通信设备行业季节性明显、下半年营收及利润会明显好于上半年,07全年的实际PE值会低于简单测算值,估计在60倍左右。但即使如此,行业整体估值仍偏高,我们对整个行业给予中性评级,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业绩增长基础扎实、具备核心技术和产品竞争力、能从国内通信网络升级和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趋势中受益的相关公司。

  我们对行业部分重点公司的分析如下:

  中兴通讯:在07下半年到08年仍将受到四个方面的强劲增长推动:1)TD技术和服务优势将使其在中移动3G网络建设中分享最大蛋糕。比照中移动2G网络中领先厂商爱立信的设备份额,我们预计中兴通讯在未来TD网络设备中的市场份额应在40%左右。2)成为中移动主要的TD设备供应商后,凭借客户关系和政策支持的双重优势,有望帮助公司在2G网络扩容市场获得更大份额(上半年在中移动350亿元2G扩容招标中获5.2%份额,远高于存量1%左右的份额);3)海外市场布局延伸,从新兴市场向发达市场跃进,增长空间获得拓展(上半年海外收入增长99%)。4)凭借运营商客户关系、技术和成本的综合优势继续推动手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尤其是国际市场增长动力强劲,预测全年手机出货量在2500-3000万部之间。

  亨通光电:光纤光缆行业需求回升、竞争格局改善及公司自身稳健的产能扩张和精细化管理将推动公司营收及利润成长。我们认为,06-07年国内光纤光缆行业需求增长主要来自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延伸覆盖和固网运营商的城域网扩容,未来的增长推动力是FTTH、3G及海外出口增长。

  东信和平:国内移动通信智能卡龙头,积极向海外市场和银行芯片卡产品拓展,07下半年及08年的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

  烽火通信:一体化光通信厂商,提供从光纤光缆到光传输、交换、接入的完整解决方案,面临运营商全光网络建设的美好前景,但受到专门光纤光缆厂商和综合系统设备厂商的竞争挤压,技术和市场优势尚未显现。

  三维通信:仍处于第二梯队的无线网络覆盖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收购杭州紫光网络后将大幅提升射频部件生产能力,预计07下半年增长延续上半年趋势,08年射频部件业务将贡献营收和利润增长。

  新海宜:07年上半年增长主要来自收购易思博软件带来的并表收入,预计下半年配线产品收入将同比增长。08年的增长动力是公司主导产品产能扩张及加大跨区域市场拓展力度、易思博软件收入进一步增长。来源:中财网


  电力行业:用电需求平稳增长重点关注4只股(上海证券)

  9月投资策略要点

  电力生产稳定增长。7月电力生产依旧延续了上半年的增长势头,电力生产稳定增长。

  其中火力发电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上半年来水较少、水力发电出力不足。

  电力需求高速增长。在高位运行的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带动下,07年7月全国电力需求依然强劲。电力需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电力行业利润高位运行。尽管上半年煤炭价格一路攀高,但旺盛的电力需求和第二次煤电联动的翘尾影响消化了企业部分煤炭成本的上升,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维持高位。

  电力行业整体表现优异,但仍落后于沪深300指数。2007年8月,电力行业指数增幅达到10.83%,但仍落后于沪深300指数。其中,具有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如国投电力)表现优异。

  大量机组投产运营,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预计07年全年累计投产9000万千瓦装机容量,新机组的投产势必会缓和供电紧张的局面,但也必然带来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滑。同时,大容量机组的投产也带来发电煤耗同比下降。

  风险提示:燃料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

  投资建议:综上所述,目前我们审慎地给予电力行业的投资评级为,未来十二个月内,有吸引力。

  07年1-7月电力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电力生产继续稳定增长,火力发电增长较快。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7849.4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6.5%。其中,水电2240.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火电15230.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核电326.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第二产业仍是用电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1-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8167.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8%。第一产业用电量48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9%;第二产业用电量13959.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3%;第三产业用电量1755.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965.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6%。1-7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为13789.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4%;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1.13%和18.58%。

  中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速高于东部地区。从各区域的用电量增长情况来看,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68%)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古(33.36%)、云南(22.87%)、宁夏(22.13%)、海南(21.45%)、山西(21.35%)、河北(19.12%)、河南(18.90%)、新疆(18.80%)、福建(17.30%)、广西(17.22%)、浙江(16.70%)、青海(16.56%)、湖南(15.96%)、江苏(15.80%)、以及安徽(15.72%)。可以看出,上半年用电量增速超过全国水平的地区大部分为中、西部地区。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滑,供电煤耗同比下降。1-7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858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09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04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76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054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18小时。同时,1-7月份,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55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10克/千瓦时。

  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因上半年电力需求强劲增长,电煤需求相应大幅增长。上半年全国发电年耗用原煤59078.55万吨,同比增长17.99%,供热耗用原煤6994.72万吨,同比增长17.05%。上半年电煤合同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9%。7月份以来,随着"迎峰度夏"期到来,煤炭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运行,部分地区动力煤和贫煤价格继续走高。7月份秦皇岛港口6000大卡/千克的大同优混和5500大卡/千克的山西优混平仓价分别比6月份上涨了5月/吨和10元/吨。

  电力行业利润总额增幅维持高位。07年1-5月,电力行业共实现利润总额359.16亿元,同比增长40.80%。其中,火力发电实现利润总额277.25亿元,同比增长55.36%;水力发电实现利润总额52.47亿元,同比增长5.82%。

  07年8月电力行业股票市场表现分析

  电力行业整体表现优异,但仍落后于沪深300指数。2007年8月,电力行业指数表现良好,指数增幅达到10.83%,但仍然落后于沪深300指数的增长。8月份电力行业重点公司大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其中粤电力A表现最为出众,主要原因是在建各项目机组大部分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投产,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另外,国电电力、国投电力等具有资产注入题材的股票也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华电国际、上海电力等却有小幅下降,主要原因一是今年电煤价格持续走高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高;二是新建机组大量投产导致公司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减少。

  07年9月电力行业运行趋势展望

  电力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自去年以来,电力需求已经持续12个月同比增速超过14%。

  进入07年二季度后,电力需求有加速的迹象,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长超过17%。

  这一方面是由于电力行业运行到了传统的负荷高峰期,更重要的原因是高位运行的宏观经济,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强力拉动。九月份仍是用电高峰期,预计九月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电煤价格平稳上涨。7月份以来,由于不少地方普降大雨或者暴雨,汛情对煤矿安全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暴雨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使煤炭运输形势严峻,从而影响煤炭供给。

  但随着"迎峰度夏"尾声的临近,煤炭市场也会呈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因此,在下个月内,电煤价格将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相对平稳上涨。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下滑。1-7月份,全国电源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4730.42万千瓦。其中水电568.35万千瓦,火电3993.49瓦千瓦,核电106万千瓦。据中电联估算,年底全国累计新投产装机规模将超过9000万千瓦。新建机组大量投产必将导致全国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一步下滑。

  07年9月电力行业重点公司投资建议

  维持电力行业投资评级为"有吸引力"。据中电联测算,今年平均煤价上涨9%,电煤价格上涨13%,合同煤价平均上涨30元/吨。但从电力生产企业公布的中报情况来看,全行业发电企业平均主营业务增长率22.87%,平均净利率增长率298.11%,煤炭价格的上升并未严重影响电力生产企业的利润。因此我们维持电力行业的评级为"有吸引力"。

  关注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绩优公司和发电装机容量有较大提升的公司。目前,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国投电力、广州控股07年的动态市盈率明显低于行业的平均动态市盈率,国电电力已经完成部分资产注入,国投电力具有明确的资产注入预期,故给与这些公司跑赢大市的评级。长江电力作为水电行业的龙头,发电量比较稳定、燃料价格上升对其影响很小,利润增长比较稳定,故仍给予跑赢大市的评级。来源:中财网


  传媒行业:奥运助推媒体景气高峰关注2只股(国泰君安)

  投资要点:

  CTR媒介智讯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广告市场同比上涨12%,而去年增幅为18%,其中电视广告市场以15%的增速和80%的市场占有率,将报纸、杂志、电台和户外等四大媒体远抛身后。

  2007年中期电视广告代理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中视传媒(70%)和电广传媒(16%),都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在奥运刺激下媒体逐渐进入景气高潮的趋势。

  根据群邑集团发布的报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促使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率在2008年达到29%,明显高于2001~2006年24%的媒体年复合平均增长率。2008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有望超过4000万。因奥运会带动的付费电视会带动整体ARPU值持续提升。预计未来3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的收入将保持25%以上增长。

  行业兴旺发展的形势对于依托强势媒体经营的上市公司来说是利好。但具体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贡献程度则取决于上市公司与媒体之间的关联交易契约条件。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谋求所持有股权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不排除其优化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条件的可能性。我们对此持相对乐观态度。

  继续推荐歌华有线、东方明珠、博瑞传播稳健组合和电广传媒、ST北巴激进组合。

  1. 07年上半年全国广告形势分析

  1.1. 07年上半年电视广告增速最快

  CTR媒介智讯发布的《2007上半年广告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广告市场同比上涨12%,而去年增幅为18%,我国广告市场保持着"克制性"增长。

  其中电视广告市场以15%的增速和80%的市场占有率,将报纸、杂志、电台和户外等四大媒体远抛身后。

  报告显示,除了杂志和电视外,报纸、电台和户外广告市场的增幅较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缓。其中报纸呈现负增长状态--市场增幅表现为-1%;电台增幅从去年的29%跌落到今年的13%;户外广告增幅则从去年的10%放缓至3%。

  化妆品/浴室用品在上半年的广告投放开始逐渐复苏,广告投放增幅为10%,在整体广告市场中所占比重为17%,成为最大的广告投放行业。而药品、食品、商业及服务性行业,以及饮料等行业的广告投放则依次以13%、12%、10%、8%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到第五的位置。在上半年广告花费TOP5行业中,只有商业及服务性行业广告投放量同比萎缩9%,其他行业均有10%以上的增幅。

  数据显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级别的品牌广告投放在上半年出现一波热潮,其总体广告投放金额居各个级别赞助商之首,增幅高达17%。而仅在今年第一季度,该级别的赞助商广告投放量仍低于北京2008合作伙伴广告总量。同时,外资赞助品牌纷纷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投放量最高的10大赞助品牌中,国内赞助品牌的广告投放量几乎都比去年同期萎缩。今年上半年奥运赞助商广告投放前五强分别是中国移动通信、可口可乐、强生、麦当劳和伊利。CTR分析指出,国际品牌在奥运营销方面的操作经验较丰富,通常提前一年左右在广告方面放大声势。

  1.2.主要上市公司广告代理业务发展参差不齐

  2007年中期,广电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电视广告代理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两家公司分别是中视传媒(70%)和电广传媒(16%),都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东方明珠和广电网络则增速较落后。东方明珠电视广告代理业务收益主要通过协议获取既定收益,因此较难以反映行业景气变化。广电网络代理的媒体相对弱势,因此增速慢亦在情理之中。中视传媒(70%)和电广传媒代理的都是相对强势的电视媒体的广告,其展现的强劲增速反映在奥运刺激下媒体逐渐进入景气高潮的趋势。

  2.奥运助推媒体广告行业增长提速

  根据群邑集团(GROUPM)发布的《今年,明年--中国媒体监测报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促使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率在2008年达到29%,明显高于2001~2006年24%的媒体年复合平均增长率。topcj.com

  群邑集团认为,围绕"奥运"主题的内容对广告主来说将极富吸引力,也将成为新广告中的主导。快速消费类产品,尤其是不断增长的饮料业,将成为电视广告的主流;汽车和手机产品也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而金融服务业上,中国加入WTO和对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解禁,更将刺激国内外的银行和保险业公司大幅提高广告预算。另一方面,新媒体形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及手机营销也将极大地推动北京2008奥运会。消费者会更愿意为奥运相关的内容埋单,从而带来更大的广告和订阅收入。

  在具体的媒体上,群邑集团认为,电视将继续主导中国媒体市场的投资,电视广告在总媒体投资中占70%的份额;报纸到2008年底将从目前15%的份额下降到11%;但杂志将受益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预期广告收入在2007年为22%,2008年达到28%--这也意味着,随着生活方式和休闲选择的多元化,拥有小量但忠诚读者群的出版物对于广告主构建品牌来说具有更大的价值。

  此外,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媒体的广告收入将在两年内增加一倍,从10.7亿美元增长到22亿美元。这一迅猛发展将反映在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上,相对于传统被动的收看行为,数字空间实现了浏览及媒介消费习惯的个性化。

  与此同时,群邑集团也指出,广告价格上涨的情形依然严重,2007年的总体上涨水平为15%,尽管业界对明年电视广告价格上涨的评估不尽相同,但群邑集团预测2008年的广告价格上涨幅度应该在25%~30%。

  我们认为,随着从2007年8月8日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开始。进入2008年,再到北京奥运倒计时100天,这几个节点将推动奥运浪潮高扬,带动12家TOP伙伴、11家北京2008伙伴、32家各级别的赞助商和供应商释放广告投放热情,推动媒体广告行业进入景气高峰。

  媒体广告行业兴旺发展的形势对于依托强势媒体经营的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利好。但具体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贡献程度则取决于上市公司与媒体之间的关联交易契约条件。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谋求所持有股权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不排除其优化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条件的可能性。我们对此持相对乐观态度。

  北京奥运赞助商一览:

  TOP赞助商12家:可口可乐、atosorigin、GE、强生、柯达、联想、Manulife、麦当劳、松下、OMEGA、三星、VISA信用卡;北京2008合作伙伴11家:中国银行、中国网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大众汽车、adidas、强生、国航、中国人保财险(PICC)、国家电网;赞助商10家:UPS、海尔、百威、搜狐、伊利、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必和必拓、恒源祥、统一方便面;独家供应商14家:长城葡萄酒、金龙鱼、北京歌华特玛捷票务有限公司、梦娜、贝发文具、帝华、亚都、士力架、千喜鹤食品、思念食品、皇朝家私、STAPLES、TECHNOGYM、SCHENKER;供应商8家:英孚教育、水晶数字科技、元培翻译、德尔地板、奥康、立白、普华永道、盟多2.1.奥运带动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易观国际研究表明,2007年第2季度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29万,在第2季度,由于许多地区的平移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整体平移速度快于第一季度,并且平移用户数量高于06年同期。2008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有望超过4000万。

  因奥运会带动的付费电视会带动整体ARPU值持续提升。预计未来3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的收入将保持25%以上增长。来源:中财网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铭心)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