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到中国鞋类产品出口半壁江山包括生产“达芙妮”品牌的永恩集团等诸多台资鞋企,在“东鞋西移”中不甘寂寞,也加入到大迁移的行列。
但与国内鞋企不同的是,江西、安徽、湖南等中部省份以地理位置靠近台资鞋厂在广东、福建的大本营成为考察、投资的焦点。
调查显示,目前已经迁往中部省份的企业,由于新工厂新开工不久,多方磨合之下,收回投资成本尚需时日;而留守企业则面临成本水涨船高的窘境。
大川鞋业样本:每月仍在亏损
再过一两个月,台湾永恩集团在江西黎川县投资的江西大川鞋业公司二期工程就要竣工投产。公司副理蔡丽珠介绍:“加上已经投产的一期工程,两期共投资5000万元。如果生产顺利,公司将考虑把达芙妮鞋子的所有工序都建在江西黎川。”
永恩集团是成立于1987年的台资企业,旗下最为著名的女鞋品牌莫过于“达芙妮”。
据蔡丽珠介绍,自1988年在福建莆田设厂以来,永恩集团在大陆共有12个工厂,9个设在上海、福建等沿海城市,其余3个工厂分布在中部省份江西、安徽、河南。其中,江西是离永恩福建工厂最近的地方。
蔡丽珠介绍,由于受到东南沿海地区招工难、成本高、土地饱和等问题的困扰,公司近年来一直都有前往中部地区建厂的规划。去年9月,在经过短短三、四个月的考察之后,永恩最终将厂房放在了离福银高速公路较近的江西黎川县。
今年年初,江西大川鞋业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对于“东鞋西移”的效果,蔡丽珠深有感触:在人工成本方面,与沿海地区很难招到人相比,中部地区更容易招到人,工资成本也相对低。这也是他们把工厂建到中部来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20%左右。
由于当地政府承诺帮忙解决人员问题,目前大川鞋业的人工比较充裕,工资也比沿海地区便宜,平均为800-900元一个月,而福建等沿海地区工人平均工资为1000-1050元。
江西的电费也比沿海地区便宜,大约为0.65元/度,而福建等沿海地区大约为0.8元/度。
而在增加的费用中,包括物流成本,每月的开支比过去增加了5万-6万元。
蔡丽珠表示,由于生产线刚刚投产,工人熟练程度不高,生产量还未跟上,因此扣除各类成本,到目前为止,工厂仍处于亏损状态,大约每个月要亏10万到20万,但她同时估计随着产量上升,半年之后将会产生盈余,但要全部收回投资成本,还是一个“慢慢来”的过程。
尽管眼下存在亏损,蔡丽珠仍觉得中部地区对于沿海的台资企业具有吸引力,“人工、电费、土地、税收等要素的价格低于沿海地区,这些优势蛮有吸引力的;其中,主要是人员充分,好开工,这里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但不可避免将来工人的工资会往上涨。”
另一家台资企业遇到的问题也颇有代表性。
位于江西上高县的上高裕盛工业有限公司是台湾宝成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主要生产耐克、阿迪达斯等各类世界著名运动鞋。上高裕盛公司首期投资7000万美元,去年3月开工投产以来,共有12条生产线正式生产。据该公司负责业务的一位经理表示,现在月产鞋达到60万双左右。
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约有1万名员工左右,由当地劳动就业机构帮忙招聘,但新员工1-2个月内的离职率较高,有的时候甚至达到了30%-40%左右。这可能是因为上高县城虽然不大,但也有不少公司在此设厂。如同一园区的还有台资企业旺旺等。工人经过一定的培训后,可能觉得其他公司的待遇更好,便跳槽过去,原公司不得不重新招人、重新培训。
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他们平均每个月可以招到1000个左右的新人,而花在每个新人身上的培训费大约有150元。照此计算每月上高裕盛光花在培训上的费用,就达到15万元。
而上述负责业务的经理表示,从去年3月开工投产以来,公司已经调整过两次工资,累计增加了100多块钱,现在的工资是700-800元。虽然仍比沿海公司1100-1200元的工资要低,但如果按照该厂1万人的规模计算,该公司每月人力成本的支出就达到700万-800万。
尽管该经理未透露该公司目前的盈亏情况,但他也表示,在中部地区的发展也需要过程。
西迁动力:工资、土地及电费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用“被逼无奈”来形容台资企业在中部地区的建厂。他表示,现在广东鞋企招工很困难,往往1000人的工厂只招得到三五百人,限制了鞋企的生产,一些坚持不下去的工厂只能关门大吉。招到工人的工厂也为工人成本持续升高所累,前几年,工人工资还只有八九百块,可现在很多都超过一千元。
另外,围绕工人成本的上升,其他各类成本也在上升,比如为了留住工人,一些广东的鞋企不得不提高宿舍环境质量,比如装备空调等,管理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除此之外,李鹏表示,在东莞,现在已经没有空余的土地来为这些企业扩大生产建立厂房,现有的地价也非常昂贵,甚至可以达到50万-60万元一亩的高价。
而中部城市则不同,比如江西各地的人工成本平均可以比广东便宜200元,且劳动力比沿海地区相对好找,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也纷纷在合同中承诺为前来建厂的公司提供人力保证。
在土地方面,中部城市也有很大的优惠,土地很便宜,一亩最多几万块,和沿海地区的地价差价达十到二十倍,有的甚至赠送给厂家。
那里的电费也偏低,据李鹏考察,比如江西,电费大约在0.4-0.75元/度不等,普遍为0.5-0.6元/度,相较于沿海地区接近1元/度的电费,便宜了将近一半左右。而1-2万人的制鞋企业每个月用电可达几百万,上千人的工厂每月也要几十万,电费的降低能为他们节省不少成本。
比较之下,鞋企将工厂建到各类成本低于沿海的中西部地区,以缓解用工荒、土地饱和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自是趋势所然。
李鹏说,以广东为例,现在外迁企业多为三千人以上的大型台资鞋企,占当地近五百家大型鞋企的五分之二,如华坚集团、宝成集团、海丰鞋业等均已在江西设厂。其余的或在考察中或因为产业链的问题不敢轻易迁移,但至少有占总数70%的鞋企已经到江西、湖南、安徽等中部省份考察,实际上外迁的地方不仅仅是内地,还有越南、印度、孟加拉、柬埔寨及坦桑尼亚等国。
他介绍说,现在能生存下来的台资鞋企,基本都在生产具有一定世界知名度的品牌,因为品牌鞋有高附加值,有稳定的订单和收入来源。这些鞋子大多出口到欧美。一些出口到欧盟去的鞋企为了规避反倾销税,外迁时对于印尼、印度等地就十分青睐。
李鹏预计,原来台资鞋企的大本营如广东东莞等地,将成为台资企业研发、人才培训、原材料的供应基地,而生产基地则会迁往中部城市。
不同声音:可能要花十年时间
和国内一些大型鞋企“东鞋西移”的路径、方式不同,台资企业并没有深入到西部地区如重庆、成都等地建厂,而大部分在中部地区买地、新建工厂作为生产基地。
大川鞋业的蔡丽珠表示,这和原材料的供给以及产业链的配套相关。“永恩集团在福建的工厂较多,产业链齐全,而江西的工厂只是一个生产基地,无法采购原材料,只能用交通工具运过去,这样一来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交通便利就很重要,因此我们在选址的时候,交通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如果仅是个别工厂深入到重庆等西部地区,补给非常不方便。”
她表示,至于是否需要进一步将产业链其他环节搬迁过来,还要视将来的发展而定。
上高裕盛的一位经理也表示,像宝成集团在大陆的工厂,有9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只有10%作为内销,因此沿海地区对于运输更为有利,越往内陆则越贵。
李鹏介绍,在台资鞋企中,95%以上做的是出口业务,在著名的国际运动鞋品牌中,起码有60%-70%的产品出自台资企业。对于他们来说,人力、电力、运输是考虑最多的三大因素。在出现各种不利条件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把厂房建到离沿海地区相近的中部地区,以规避劳动力短缺、厂房不够等方面的影响,保证生产。
实际上,对于台资鞋企西迁也有不同的声音。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确实出现了鞋企往江西、湖南等地发展的倾向,但大部分只是新建鞋厂作加工,并没有整厂搬迁,转移趋势并不明显。
张淑华表示,在东南沿海各鞋企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采购原料等也都方便,而中部各城市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起码要有7-8年时间。
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副会长许榕表示,他们也曾带着一些福建的鞋企到江西等中部城市考察,但真正表现出在当地建厂意向的企业很少,鞋商很大的顾虑在于物流怎么解决。
蔡丽珠也表示,如果物流建设完善,将有可能降低他们的物流成本。目前,她所在的江西黎川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组建物流公司。
除此之外,台商还有其他顾虑。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告诉记者,他本人不准备去中西部设厂。“因为对企业来说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比如虽然现在中西部地区在加工贸易政策方面有优惠,但说不定哪一天那里也要开始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也说不定哪一天劳动力等成本也会上升,企业可能会蒙受损失。”
另外,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建(王建博客,王建新闻,王建说吧)新表示,现在广东省内的鞋企倾向于在省内转移。因为广东省并不是全省都很富裕,粤东粤北仍有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与其将工厂建到其他省份,不如在广东省境内再找地方。
张淑华认为,鞋厂迁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要花上十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转移,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