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审计署官方网站的领导介绍中排序已发生变化,在5名副审计长中排名第二的刘家义名字已被挪至第一位置,并同时担任审计署党组书记,现审计署长李金华不再兼任党组书记。
熟悉刘家义的人士指出,他非常重视 "效益审计",其所分管的审计署派出审计局已经在工作中率先实践效益审计。
地方工作经验丰富
刘家义的个人履历资料表明,其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省审计厅工作,先后在业务处和综合处任职。
在进入四川省审计厅工作之前,刘家义还曾担任过重庆开县某村支部书记,后在四川省财政厅监察处任职。在组建四川省审计厅时,刘家义调任该厅综合处副处长,主要负责审计厅组建工作。
审计署组建成都特派办时,刘家义调任审计署成都办综合处处长,一边组建特派办,一边工作。期间,其经办的四川省电力调度大楼超标修建案引起了强烈关注。
随后,刘家义上调到审计署任经贸司司长。不久,由司长提拔为副审计长,时年39岁,为当时最年轻的副审计长。
既有地方审计部门工作经验,又有审计署特派办领导工作经验是刘家义在业务开展上具有"多面手"的优势。
"刘在任特派员期间,既能和地方政府沟通好,又能查办大案要案,被认为是实干型领导。"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说,很多比较大的审计项目上,都是刘家义亲自带队去审计。
刘家义目前分管行政事业司、外事司、派出审计局等单位。一位负责某中央部门的派出局局长在2006年时曾提出从热点出发,查该中央部门后勤上的财务资料的意见,随即被刘家义否定。
刘家义认为,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审计署驻中央部门的25个派出审计局一直处于人手少、任务重的境地,最多的派出审计局不过十多人,最少的只有七八个人,如此少的人手每年要审计几千亿的中央预算资金,工作量极大。
刘家义分管派出局以后,一方面在审计署的统一布置下,派出局新招聘了很多大学毕业生,成为派出审计局发展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采取从业务能力强的特派办每年抽调一部分人员到派出审计局交流的办法,来补充派出审计局的力量。
一位研究国家审计的专家说,人员交流制度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特派办和派出局力量分配不均的情况,更使京内外审计人员业务互相交流,从每年上报人大的审计报告来看,派出审计局查出的案件和提出的整改建议越来越占分量。
为了缓解人手紧张的压力,刘家义也一直十分重视在派出审计局推行计算机联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力推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是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提出的一个工作重点,按照审计署的五年发展规划,到2007年,审计署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要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例如,效益审计的标准比较模糊,内容更加宽泛,目标要求较高,手段十分复杂,工作量也很大,这对审计人员、设施、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审计署内部,刘家义一直竭力推动效益审计的发展。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外,提高效益审计的比重,不仅要关注财务收支的合规合法性,要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效益情况,即推行"3E"审计。
2004年,刘家义在被聘为南京审计学院荣誉教授时,在其所做的报告中透露,我国今后将逐步推开效益审计,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因盲目决策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单纯追求速度而片面提供优惠政策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受到重大损害等三大领域将成为效益审计的重点。
刘家义提出,今后,我国的效益审计将沿着公共资金使用效能和环境资源效益两条主线有重点地进行。
在其所分管的25个主要负责各部委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派出审计局,也是审计署最早实践效益审计的部门之一。据记者了解,自2006年开始,几乎每个派出审计局每年都要有效益审计试点项目。
他提出,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要围绕"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完善法制、制约权力、提高效益"这个目标开展工作。
(责任编辑: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