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孙轲
9月24日,劳动社会保障部(下称"劳社部")将正式受理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资格的申报,来自中信银行(601998.SH)的近400页申报材料将在这一天递交劳社部。
这是中信集团企业年金管理资格"全牌照"的最后一跃。
中信牌照"三缺一"
2005年8月,在首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评审中,现中信集团旗下法人机构一举拿下三张"牌照":中信证券(600030.SH)和华夏基金获投资管理人资格,中信信托获受托人资格和账户管理人资格。但由于没有托管人资格,中信集团的企业年金业务犹如少了一个轮子,限制了这驾马车的奔跑速度。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虽然目前中信证券、中信信托和华夏基金在企业年金市场开发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少集团内托管人的配合,市场份额仍难以占据绝对优势。
中信银行将完成中信集团"全牌照"的最后一跃。
三个月前,中信银行总行托管部已升格为托管中心,内设的所有二级部门中都有相应的企业年金岗位。"如果我们拿到托管人资格,将专门成立一个企业年金中心。" 9月19日,中信银行总行托管中心总经理刘勇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称,企业年金托管业务将是中信银行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
截至2007年8月31日,中信银行托管各项资产规模达860.98亿元,托管规模居国内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含交通银行)第二位,为2006年底托管规模的7倍。今年前8个月,其实现的托管业务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的4倍多,托管产品涵盖证券投资基金、信托资产、券商集合及定向资产、QDII、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PE(私募)股权基金等多个领域。
中信集团以中信银行来谋求年金全牌照的最大因素,还在于中信银行在公司银行业务方面的优势和庞大的企业客户规模。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7 年6 月30 日,中信银行公司存款及贷款余额在国内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均排名第一位。
中信银行内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信银行拥有208871家对公存款客户,其中82.81%的分布在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拥有11666家对公贷款客户,其中80.53%的客户位于国内发达地区。
此外,中信银行并不乏企业年金托管的经验——早在2004年,该行就开始在中信集团内部试水这项业务。
1999年,中信集团成为首批劳社部认可的企业年金试点单位。2004年,随着劳社部23号令的出台,中信集团将集团补充养老保险规范为企业年金基金,中信银行接手进行中信集团的企业年金基金托管。目前参加该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近17000人,截至2007年8月底,累计企业年金基金资产余额近7亿元。
此外,中信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西班牙对外银行(下称"BBVA")还是拉美地区最主要的私营养老金运营机构,在拉美地区管理着500万客户资产,资产总额超过500亿美元,占强制养老金计划25%的市场份额。
根据刘勇的介绍,在企业年金托管方面,中信银行计划2年内达到盈亏平衡,2007年底达到托管规模10亿元,2008年达到60亿元,托管客户数100个。
"全牌照"之辩
但能否在第二批海选中脱颖而出,仍是中信银行面临的重大挑战。
8月底劳社部发布通知称,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中,拟认定的托管人将控制在4家左右。
一家商业银行托管部知情人士透露,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兴业、华夏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亦正积极争取托管人资格。这意味着,该资格的竞争可能是6选4,甚至比例更小。
各银行为此不乏心思——兴业银行早在2005年便成立了企业年金中心;民生银行也以与知名大学合办企业年金论坛的形式,强化其市场影响力。
而对于中信银行,更大的悬念在于——能否发出企业年金市场上的首个"全牌照",劳社部目前尚未做出明确表态。
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效率与风险控制问题上,业内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社科院企业年金专家郑秉文表示,"在当前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不健全和监管力量较弱的情况下,应该发挥托管人在监管上的补充和替代作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企业年金治理准则明确规定,托管人可以随时就发现的问题直接向监管当局进行汇报。
"4个角色完全分离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折中的做法是先采取'2+2'或'3+1'的模式,试运行两三年。毕竟以目前的情况,三个角色捆绑在一起已经足以大幅度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 郑秉文称,但国外全捆绑模式运行的模式,目前来看也未出现过问题。
除了此前已有的"2+2"模式,"3+1"模式也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
9月19日,保监会发布公告,同意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和长江养老保险公司向劳社部申请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账管人和投资管理人资格,同意泰康养老保险公司向劳社部申请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资格。此前,泰康人寿已获得账管人资格,而泰康资产管理公司也将在本次申请了投资管理人资格。
深圳平安银行副行长冯杰曾表示,对于申请企业年金托管行的资格,平安银行一直在做准备。加上平安养老正在申请的账户管理人资格及此前已获得的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资格,平安集团也正在努力谋求企业年金的全牌照。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认为,由于集团内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都有独立的资产负债表,因此拿到全牌照并不存在风险问题,并且集团内全牌照的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此前还没出现过发生风险的案例。
"如果这次我们能够获得托管人资格,就可以在中信集团金融控股平台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还可以提供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一站式金融服务,从而使本行与其他托管人相比,具有成本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上的优势。"刘勇表示。
他续称,中信集团的企业年金管理各角色,将具备统一的品牌、提供统一的产品和报价,通过缩短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间的信息交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信息交流环节,提高基金管理效率。此外,可以提供企业年金各角色服务的打包优惠,更具竞争力。
(本报记者吴雨珊对本文亦有贡献)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