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研究报告 > 行业研究

医药行业:医疗改革背景下 行业整合加速

  新医疗改革致力于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公共卫生的国家投入,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以药补医”的历史问题将逐渐解决,长期来看,医药行业面临着市场扩大和竞争环境改善的机遇,评级为“优于大市”。

  我国原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着国家投入不足、医疗服务体系以药补医、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严重不足、药品生产和流通体系竞争混乱等诸多问题,严重压制了民众的医疗需求,新一轮改革箭在弦上。


  新医疗改革以增加国家投入为着眼点,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虽然系统方案尚未出台,但国家已经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同时加大对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投入。

  新医疗改革将对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医保扩容和国家投入的加大将会扩大药品的总需求量;另一方面,以药补医制度的逐渐消除,将从根本上改善医药企业的竞争环境,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

  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投资主题众多,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疫苗和诊断试剂生产商、创新型处方药生产企业、大型低价品牌普药生产商、品牌中成药和有资产注入预期的医药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在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大趋势下,其中的优势企业值得关注。

  我们已覆盖的上市公司中,恒瑞医药是我们西药的首选,东阿阿胶和广州药业是中成药的首选,同时我们维持对天士力、云南白药和同仁堂科技优于大市的评级,以及对同仁堂同步大市的评级。

  投资摘要

  医药行业与医疗服务机构、医疗保障体系共同构成医疗卫生的基础框架。医疗卫生改革就是对这三个体系不断调整的过程。

  我国原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着国家投入不足、医疗服务体系以药补医、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严重不足、药品生产和流通体系竞争混乱的问题,导致民众看病难、看病贵。

  新医疗改革以增加国家投入为着眼点,目标是至2010年,建立一个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卫生体系。虽然医疗改革的方案尚未正式出台,但国家已经开始了实质行动:医疗保障体系向低收入人群覆盖,同时加强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未来,医疗改革方案还将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公共卫生投入制度和医保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制度等进行全方位的制度设计。.

  虽然政府对新医疗改革的决心巨大,但我们认为,医疗改革是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将是一个不断尝试、改进、螺旋式推进的过程。同时,国家投入也是逐渐增加,以药补医制度的消除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医疗改革将对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医保制度的健全和国家投入的加大将会释放民众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的需求,扩大药品总需求量;另一方面,以药补医制度的逐渐消除,将会从根本上改善医药企业的竞争环境,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和竞争环境将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优势日增。

  在此大背景下,我们认为,五大类型的企业将受益于新医改。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必将以基础设施和基本医疗设备的建设先行,因此,医疗器械企业将迎来一个采购高峰期。此类企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企业规模也较小,如万东医疗、新华医疗。

  2.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是新医改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保障供给网络,国家将选择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作为地区的主要配送商,如上市公司中的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南京医药、广州药业和一致药业。

  3.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类企业:疫苗生产企业将受益于国家计划免疫范围的扩大。此类上市公司有天坛生物、科华生物和达安基因等。

  4.在治疗型药品领域,面向不同终端市场的企业出现分化:.

  a)高端处方药——各大医院:创新型企业将胜出。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今后将以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为主。在此领域,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是企业的竞争之道。我们预计这个领域是以外资企业和国内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相关上市公司有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和天士力等。

  b)低端处方药——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大型低价品牌普药企业将主导。医疗改革将促使低价品牌普药的使用大大增加。在此领域,竞争的关键是品牌和低价,我们预计将以大型国有企业和少数民营企业占主导。

  相关上市公司有中国制药、白云山、双鹤药业和广州药业等。

  c)非处方药——连锁药店渠道:品牌中成药企业将胜出。在这个领域,品牌和产品的定价能力十分关键。

  我们预计品牌中成药企业,尤其是具备向药用消费品和保健品领域拓展的品牌中药企业,将在这个市场胜出。相关上市公司有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和同仁堂等。5.具有资产注入预期的企业。新政策环境将加速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化的进程。医药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资产注入成为趋势,医药类上市公司中具有资产注入预期的有恒瑞医药、天坛生物、现代制药、双鹤药业、同仁堂等。

  目前,我们覆盖了7家医药类上市公司。

  恒瑞医药,创新型肿瘤药物生产龙头,我们看好肿瘤药物市场的增长和公司向仿创药企业的研究升级,首次评级为优于大市。

  东阿阿胶,几乎垄断阿胶的生产,具有突出的品牌和资源优势,管理层调整策略,着力发展复方制剂的阿胶药品和阿胶保健品两大业务,品牌资源的潜力逐渐释放,上调评级为优于大市。天士力,现代中药的领军企业,拥有连续多年列国内销售额榜首的重磅产品复方丹参滴丸,新产品中药粉针系列今年开始陆续上市,生物制药引入外资合作,公司有望进入第二轮快速成长。维持优于大市的评级。

  广州药业,拥有众多独家中成药品种,王老吉凉茶业务发展迅猛,其它中成药业务稳健增长,医药商业在引入外资后将有质的提升,疫苗业务也将在明年进入收获期,维持优于大市的评级。

  云南白药,在止血活血、骨伤科市场拥有独一无二的品牌资源,在现代化营销理念和实践方面也明显优于同行,我们看好公司向药用消费品领域的产品线延伸,维持优于大市的评级。

  同仁堂,中成药第一品牌,品牌和产品资源是业内翘楚。但老字号需要新思路,主导产品增长放慢和毛利下滑是公司面临的难题,公司正在努力通过以营销改革为中心的企业内部改革探寻新的发展思路。看好该公司的长远发展能力,短期维持同步大市的评级。

  同仁堂科技,同仁堂股份的子公司,双方以生产不同的产品来避开竞争。与母公司共同拥有着品牌资源,也面临类似的经营压力,公司正努力通过营销改革探寻新的发展思路。看好长期发展趋势,维持优于大市的评级。

  医药行业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一环

  医药行业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一环,它与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共同构成了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框架。

  其中,以各级医院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是医疗服务的供应方,它的经营效率、公平性和可及性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医疗满意度;同时,由于医疗服务的行业特点,医生是处方药使用的决定者,医疗服务体系在医药产业链上是药品的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它的运作方式决定了医药企业的竞争环境。

  医疗保障体系是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主要支付方之一(另两个支付方是国家投入和患者个人现金支出),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的承受能力。同时,通过影响入选医保目录的医疗服务和药品品种、价格,它还发挥着监督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方的作用。

  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正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这三个体系的过程。因此,面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医改,我们有必要站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新一轮医改中这三个体系的变革分析,探寻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在此趋势之下的行业投资机会。

  原有医疗卫生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突出矛盾:民众医疗需求旺盛,医疗满意度低迷

  蓬勃发展的经济、民众逐渐增强的健康意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共同推高了我国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自1991年以来快速攀升,2005年达8,668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18%,超出同时期GDP的增长速度。

  然而,民众医疗满意度却非常低迷,看病难、看病贵成为阻碍患者就诊的拦路虎,民众患病大都选择自行买药治疗,医患关系紧张,反映居民就医满意度的指标之一——就诊率同期出现持续的下降。

  2005年7月,在社会舆论关于医改方向正确与否的讨论愈演愈烈之时,国务院研究中心撰文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医疗改革不成功,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医改方向作了总结批评。

  新医改前夕,社会各界关于原有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根源已基本达成共识:国家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导致医疗费用、药品价格飞涨;医疗保障覆盖严重不足导致患者,特别是低收入人群,个人医疗负担沉重;监管部门政出各门,缺乏统一协调。

  医疗服务体系——国家投入不足,医院以药补医医疗卫生具有社会公益性,政府投入是主要支付来源之一。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证明了一点: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总费用中国家和社会统筹的支出比例越高。而我国却与世界趋势背道而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中国家支出的比例逐年递减,至2000年达到最低谷15.5%。2003年,在非典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冲击下,我国政府的投入力度明显增强,国家支出的比例逐年递增,200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8%,加上社会统筹支出,公共支出比例达47.8%,但与他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较低的国家投入使得医疗机构不得不依赖于药品的经营收入。

  以卫生部门综合性医院2006年的收入构成为例,国家各级财政补助收入仅占医院全部收入的6%左右,而药品收入达到了42%,医疗服务收入占49%。而如果从利润率的角度来看,药品对医院的意义更加重大,承担着弥补医疗服务业务亏损的重任。在这样现实面前,医药分家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医疗服务机构的利益驱动,使得医疗费用节节攀升,1990-2004年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5%和17.0%,远远超出同期城镇和农村平均家庭收入的增长,看病贵的问题愈演愈烈。

  同时,由于历年的政府财政投入向大医院倾斜、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间缺少转诊制度,我国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城市内的大小医院之间分配不均,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基层医疗机构闲置与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同时出现,造成看病难。

  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不足,个人负担沉重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大多数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市中以国有企业的劳保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为主,农村以集体所有制下的合作医疗保险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崛起,城市医疗保险的空白地带越来越多,1998年,国务院推出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取代原来国有企业的劳保制度。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则随着集体所有制经济的萎缩而逐渐瓦解。200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约70%的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市人口这一比例为45%,农村人口这一比例高达79%。

  医疗保障的不足使得居民就诊时不得不以大量的个人现金来支付医疗费用,直接导致居民沉重的医疗负担。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医疗费用中个人现金支出比例高达56%,仅次于印度和新加坡。

  药品生产、流通体系——创新不足,集中度低下

  受益于不断增长的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据IMSHealth的统计数据,自2000-2006年间,我国医药行业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6%,远快于同期10%的世界药品市场增速。2005年,我国药品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速为20%,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当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约为117亿美元,在世界药品市场上,紧跟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和加拿大之后,位列第九。

  IMS进一步预测,未来北美、欧洲等成熟药品市场的增速将放缓,与世界药品市场整体销售额增速一起约为5-8%,日本市场只有3-6%;而同期新兴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南美州约为7-10%,中国市场增速约为14-16%。200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七大药品市场。

  虽然行业整体增速可观,但微观企业的竞争情况却不容乐观。

  企业的创新能力欠缺。出于对民族医药产业的保护,我国不保护1993年前的化合物专利,仅仅保护其生产工艺专利。国内企业通过避工艺专利仿制国外药品,申报成为新药。不过这种仿制还是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的,更轻松的新药开发是对现有的药品进行简单的剂型和包装改造,获得新药证书,重新定价上市销售。

  在这样的轻视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我国的制药企业热衷于剂型改造等技术含量低的“短平快”的科研开发,轻视耗时耗力、风险大的真正意义的新药研发,导致我国药企陷入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红海。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医院终端的以药补医。在医疗服务体系国家投入不足、医院必须以药补医的背景下,各个药企在医院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基于药品质量和价格的纯市场化的竞争,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凭借出众的产品和质量在医院进行学术推广式的营销,而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满足医院利益的程度成为竞争最强有力的武器。在强大的医院终端面前,制药企业各显神通,或学术推广、或带金销售、或外包给药品居间人,行业内正常的市场化导向的整合迟迟不见进展。

  在此大环境下的医药企业,一方面挣扎于缺乏创新带来的同质化竞争红海,一方面承担着由于体制问题带来的以药补医的负担,同时,还承受着国家为控制医药费用发起的一次次包括药品降价的政策调控,处境艰难。

  新医改大幕徐徐拉开

  过往医疗改革失败的根源在于偏离政府主导的方向

  对于每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来说,改革都是常态,它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我国最早从1979年开始,从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机构管理和医药生产流通制度三方面不断调整,以改变医疗服务机构效率低下、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医药企业分、小、散、乱的竞争局面。然而,事与愿违,随着医改的不断进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反而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新医疗改革——政府职能的回归

  医改大方向明确

  2006年我国通过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最高形式确定了新医改的大方向:重申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政府于其中的职能。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一个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在医疗服务和保障的高端市场,鼓励非政府资金的投入和发展,建立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

  虽然新医改的具体方案仍在设计中,各个方案在细节上各执一词,但重申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在医疗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是一致的。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建立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国家将增加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建立覆盖全国的医疗服务体系,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在高端医疗服务领域,国家鼓励民营营利性医院的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就医需求。同时,通过双向转诊等制度引导患者就医先从社区服务机构开始,公共保健、小病和常见病、术后康复由社区医疗机构承担,大病和疑难杂症转诊入大医院,从而实现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2.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通过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这两项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障投入,和原有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共同组成“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时发展各种类型的商业保险,满足高端的医疗保障需求。

  3.制定规则,全面监管:政府将组织制定医疗服务机构、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运行规则和相互间对接规则,并实施全面监管,保障体系顺畅运行。由于医疗改革涉及面广,为此国务院集中了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十四部委,整体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初期举措

  1.补供方——重点在建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村医疗服务机构。

  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中关于医疗卫生的投入达到313亿元,同比增长了86.8%,是同比增幅最大的一个领域,体现出新一届政府对新医疗改革的决心。

  2007年上半年,中央财政已分别拨付了地方2007年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和2007年城市社区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分别为93.96亿元和10.33亿元。

  2007年国家将安排十二亿元人民币专项投资,用于支持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采购,以改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2.补需方——重点在推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国务院2007年7月10日决定,从2007年开始试点,用三年时间逐步在全国城镇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今年已选择不包括京、津、沪的七十九个城市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对试点城市,国家将给予参保人以适当的政府财政补贴(一般约为50元/人),并对老人和残疾人给予更多优惠,人均缴纳保费约在150-200元/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003年我国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此制度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参保农民各出资10元,共计30元/年缴纳保费。

  2006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20元,保费的年缴纳标准上升到50元/人/年。同时,参保人群得到扩大。截至2006年底,参合农民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6%。

  2007年国务院明确要求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0%,为2010年全面覆盖农村人口做准备。

  3.药品生产与流通的配套政策。

  为了保障社区和乡村医疗服务机构的用药,国家分别于2006年6月和2007年2月版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定点生产的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目录的通知》和《关于公布第一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名单的通知》,对价格低廉的基础药品拟实施定点生产,统一价格与标识,统一配送,并于某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基础药品零差率的试点。

  ..社区医院发展较好的北京市决定在2006年投入4.25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专项资金4亿元,继续用于城乡社区医院的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以及对社区医院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信息监管”的管理,降低药价。https://.

  新医改还需全方位制度设计,改革将是渐进式

  新医改方案出台前,国家针对基础医疗服务机构和基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医改的推进还需要全方位的制度设计,配套制度包括: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医保基金管理制度、卫生筹资制度等等。

  以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为例,目前仅有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目录。而针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虽然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定点生产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目录,指定了27种基本药品,但完整用药目录尚未推出。

  而不同保险的价格承受能力差异很大,如现在新农合每人每年筹资五十元人民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每人每年平均一千二百元左右。为此,国家还需尽快制定适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以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新医改方案即将出台,初稿倾向购买医疗服务

  2007年初,国家委托了六个机构分别提出中国医疗卫生改革方案,六家研究机构分别是政府背景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两所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时包括三家海外独立机构—

  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知名的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https://.

  随后,医改的方案又增加到第七、第八套。

  各个机构在“医保筹资必须由政府主导”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在如何投入方面差异较大:

  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大为代表的方案主张“补供方”,即通过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从而保障大众从公益性医院中获得免费或低费用的基本医疗服务。

  但更多方案还是倾向于“补需方”。此种观点认为,医疗服务不应该完全依靠公共卫生机构,而要由市场定价,以此引导医疗机构为赢得“客户”而进行竞争,从而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价格。

  卫生部发言人近期称,医改方案

  目前已基本完成,正上报国务院,随后将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民意,再试点推行。方案初稿采纳了市场化的思路:国家财政向医保倾斜,即“财政补需方”;由医保部门代表参保人员向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促使其合理控制成本,逐步解决看病贵问题;逐步在医疗机构之间引入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解决看病难问题。新医改方案比较倾向于对医疗机构施行“总额预付制”的支付方式,以此取代现在较为常见的医保支付方式:即按患者人数或病种及医疗项目的数量支付。卫生部规划财务司也正在着手研究“总额预付制”下的收费价格体系。

  新医疗改革给医药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医保扩容扩大药品需求,调整用药结构医疗保障的扩容提高了患者的支付能力,我们单纯从医疗保障的增量资金来计算对医药市场的影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将带来每年约400亿左右的新增药品市场,计算方式如下:50元(人均保费缴纳金额,包括各级政府补贴)*7.4亿(农民数量)/50%(报销比例约在50%)*50%(医疗总费用中药品约占50%)=370亿。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带来每年约600多亿的新增药品市场,计算方式如下:150元(人均交费金额,包括各级政府补贴)*(5.8-1.6)亿(城镇中享受职工医疗保险以外的人群数量)/50%(报销比例约在50%)*50%(医疗总费用中药品约占50%)=630亿。

  两项保险在全面覆盖后将带来约1,000亿的新增药品支付能力,约占2006年医院和药店终端纯销收入3,360亿的30%。如果考虑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各个地区的财政投入、个人缴费金额还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药品市场的扩容效应更加明显。

  有鉴于此,SFDA南方所8月份提高了对医药行业2007年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预测,达到18%。我们预计,在医保扩容的有利影响下,我国医药行业未来有望以18-20%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长。

  医保向低收入人群的全面覆盖,除了会增加总量外,也会引起用药结构的改变。目前,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病人自付的比例均在50%以上,考虑到低收入人群的价格承受能力,同一疾病的治疗药品中,中低价药品的需求将会提升。

  大病用药——国产品替代进口药:大病用药领域是外资专利药的竞争重地,医保向低收入人群的扩容,将使得在这个领域国产药的消费上升。

  常用药——低价品牌普药消费上升:常用药领域是外资专利过期原研药和国内仿制药的竞争领域,医保向低收入人群的扩容,将使得在这个领域国产药的消费上升。

  行业竞争环境改善,整合加速国家在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领域加大的投入将逐步减轻医药行业以药补医的压力,因此,对医药行业的政策调控也在发生转变,宏观政策将改变过去一味降价的做法,转变为加强监管、鼓励创新、促进集中度提升。

  这些可以从2006年出台的《医药产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和随后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医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调控政策看出端倪。

  新医改背景下的投资主题

  我们认为,医疗改革将对医药行业的各个领域产生影响,五大类型的企业将受益于新医改。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必将以基础设施和基本医疗设备的建设先行,因此,医疗器械企业将迎来一个采购高峰期。此类企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企业规模也较小,如万东医疗、新华医疗。

  2.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是新医改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保障供给网络,国家将选择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作为地区的主要配送商,政策倾斜将会促进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对地区中小型医药商业的兼并收购。如上市公司中的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南京医药、广州药业和一致药业。

  3.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类企业:疫苗生产企业将受益于国家计划免疫范围的扩大。此类上市公司有天坛生物、科华生物和达安基因等。

  4.在治疗型药品领域,面向不同终端市场的企业出现分化:

  a)高端处方药——各大医院:创新型企业将胜出。通过医院销售的药品以处方药为主。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今后将以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为主。因此,药品以肿瘤用药、手术用药等用于重大疾病治疗的药物为主。在此领域,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是企业的竞争之道。我们预计这个领域是以外资企业和国内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相关上市公司有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和天士力等。

  b)低端处方药——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大型低价品牌普药企业将主导。低价品牌药由于价格低,过去在大医院销量极低。医疗改革将促使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以社区和乡村等基层医疗机构为主,同时医疗保障将向低收入人群覆盖,因此,低价品牌普药的使用将大大增加。

  在此领域,竞争的关键是品牌和低价,我们预计将以大型国有企业和少数民营企业占主导。相关上市公司有中国制药、白云山、双鹤药业和广州药业等。

  c)非处方药——连锁药店渠道:品牌中成药企业将胜出。

  相对上述两个市场,OTC竞争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受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长远来看将受益于医改带来的保健需求的释放。在这个领域,品牌和产品的定价能力十分关键。我们预计品牌中成药企业,尤其是具备向药用消费品和保健品领域拓展的品牌中药企业,将在这个市场胜出。相关上市公司有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和同仁堂等。

  行业风险因素

  医疗改革政策执行力度。

  药品安全性风险。

  原材料涨价压力。

  原料药企业面临环保压力。

  西药企业可能面临专利纠纷。

  作者:胡文洲 中银国际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郭玉明)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