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9月20日刊登现任普华永道公司驻中国顾问的密歇根大学荣誉教授肯·德沃斯金的一篇文章,节选如下:
信誉的价值 在日本战后重建之初,其主要出口市场对其商品的质量评价也不高,当时日本政府即邀请了爱德华兹·德明传授质量管理的经验。
在德明1950年到访后,日本政府立即承诺要解决质量问题,并且就此进行了广泛宣传。在此后十年中,日本培训了两万名统计质量控制工程师。
日本政府的努力取得了切实的成效。“日本制造”被赋予了品质可靠的内涵,从而使得日本企业在照相机、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等高价值产品领域中赢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在最辉煌的时候,日本质量管理运动甚至将其生产系统、即著名的质量圈理论引向了世界舞台。不只是日本的产品,连日本企业的生产流程都成了世人艳羡的对象。
不“隐姓埋名” 日本企业主要以自有品牌出口产品,所以品牌质量所带来的市场溢价对它们的成功至关重要。相比之下,中国往往是根据海外企业的外包要求兴建出口生产基地,“隐姓埋名”地照单生产。
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谁来承担责任,以及谁是品牌质量声誉的受益人。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在扶植自有品牌,其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一过程进展缓慢,而且中国自有品牌在其出口业的大蛋糕中所占份额还很小。事实上,在截至2006年的十年中,外商投资公司在中国的出口比重已经增至60%左右。
在采购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一端是品牌拥有者以及分销和零售商,那一端是“替人做嫁衣”的生产商,他们之间距离遥远,彼此制约显然不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