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能否站到第四制高点?
本报记者:董鸿乐
人逢喜事精神爽。9月20日,在宣布了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计划的同一天,SOHO中国创办人之一、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潘石屹在其博客中抒发了自己对SOHO中国未来的希望:SOHO中国的策略就是在市场中抢占制高点,而不是盲目地去“跑马圈地”。
SOHO中国如同一个12岁的孩子,正在迎接着他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将要步入他生命的成熟期。今天的上市是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是去占据市场的下一个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后,相当于鹰的翅膀有了风的助力,SOHO中国会飞的更快更高。
冲刺中国首富?
据悉,此次SOHO中国在香港挂牌上市,计划全球共发售约15.5亿股,每股定价区间6.3至8.3港币,如不行使超额配股权并以发售价上限定价,募集资金最多可达128.6亿港币。
SOHO中国将把大部分集资款用作:1、收购未来的前门项目的资金,该项目正在按正常程序等待政府审批;2、为开发长城脚下的公社项目、建设光华路SOHO、三里屯SOHO项目提供资金及偿还债务;3、为可能收购前门项目的11块地块提供资金;4、为未来购买新项目提供资金;5、运营资金。
SOHO中国在内地开发商中一直以高赢利能力、专注商业地产、专注北京中心优质地段开发而著称。有关资料显示,SOHO中国从销售收入和开发面积计算,都是北京CBD最大的开发商,截止2006年12月27日,SOHO中国在北京CBD内项目的销售收入已占到整个北京CBD累计销售收入约39%,销售额在2005及2006年均为北京之冠。
此次SOHO中国若成功在香港上市,拥有SOHO中国95%股份的潘石屹夫妇将身价暴增,有评估机构测算其“纸面财富”可达到360亿元,而2006年胡润百富榜上,首富张茵则为270亿元。
圈钱、圈地、怪圈?
选择上市的地产公司并不仅仅是SOHO中国一家。中远地产、广州恒大、奥园地产等多家房地产巨头也都公布了上市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地产公司上市主要目的是融资,然后用来“圈地”或项目建设。我国内地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开发商筹措资金,然后依次是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取得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房产建设、销售以回笼资金取得利润、继续下一个开发循环。随着房企上市公司的逐渐增多,其新的开发扩张模式成为: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高价拿地——股票上涨——再融资——再拿地。
依照这样的逻辑,土地储备愈多,股市估值就越高,从股市圈钱就愈多;而低成本融资愈多,买地冲动就更大,囤地就更多。而房企这种囤地的冲动加之其上市融资后的资金实力,在实际买地中促使地价越拍越高。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若要支撑自身“炒制”的高地价,房价“必须”保持比地价更高速的增长。
潘石屹对这样的“钱地怪圈”也表示出担心:“土地银行”不可靠房地产业要居安思危。招拍挂发展到现在,已经由价高者得转向价优者得,可是其中的“优者”仍然是从几个“高者”中选出来了。最近在北京密云县3万平方米居住项目用地,竟然经过172轮竞价。全国各地地王一个接一个地诞生,而制造地王的,除了土地本身以外,就是地王背后的本钱。资金仍然是拿地的基础。无论是“现金为王”还是“土地为王”,其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地产商们的资金链越绷越紧。
SOHO的小尾巴
赴港上市有机会让SOHO中国将自己的发展历史掀开新的一页。然而一项以专注品牌自居的SOHO中国在即将成为公众公司之际也难免有一些自己的小尾巴。
经过12年的发展,SOHO中国甩开竞争对手,成功从住宅转向商业地产,然而,从商业地产的标准衡量,SOHO中国在CBD的项目还略显粗制滥造。日前,租住建外SOHO11号楼某物业的田先生告诉记者,“这里的环境很不错,地段也很好,惟一的瑕疵是大部分物业虽然都是公司租住,但建造还是按照住宅风格,很不方面;另外,这里的上网费等费用也不够合理,小公司在这里还可以,发展大了就需要挪地方。”
宏源证券分析师认为,从发达国家房地产企业发展路径来看,房地产公司受区域、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影响,更新换代比较快,品牌化程度不高,难有百年老店,像万科、SOHO中国等公司能走到今天已实属不易,想要打造一流品牌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