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冯晓芳、万一)互联网诞生以来,就被贴上了自由、互动、免费、匿名、低成本等“标签”。然而,当互联网以远远超出人们预料的速度发展,并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后,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日益突出,如何监管这个虚拟世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6日闭幕的“2007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治理互联网是为了发展互联网”成为政府、企业和网民的共识。
9月25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左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右一)在“诚信”宣言上加盖“@”和“e”印章。当日,由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互联网协会等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大会绿色网络文化建设论坛在江苏昆山开幕,来自政府、学界、业界的200余名代表共同发布《诚信网络宣言》,倡导绿色、安全、健康的国际互联网环境。新华社记者凌军辉摄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已达到1.62亿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900万人,增长率达到31.7%。
快速聚集人气的互联网,成了年轻一代的创业基地和创新场所。垂直门户、个人网站迅速成长,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电子政务、远程教育和医疗、移动信息、在线数字内容等网上各类信息越来越丰富,以WEB2.0为特征的博客、分类信息等更使互联网向个性化和互动性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良莠不齐和部分网民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网络环境,网络犯罪、黑客与病毒攻击、网络侵权、青少年网瘾以及色情音像等不良信息传播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了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互联网相关市场规范整治力度,围绕文明健康主题,不断将阳光、绿色的网络环境建设推向深入。针对24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网民人数一半左右的情况,国家相关部委加强了对网吧、网络游戏的管理,组织开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还配合全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活动、青少年网络工程等,打击了互联网上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净化了互联网环境。
应该看到,治理互联网所需要的创造能力,绝不亚于创造互联网需要的创造能力。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扩大,我国互联网治理正从网络和信息安全,向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个人隐私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传统文化与道德冲突等领域扩展。国家相关部门应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行业组织、企业和互联网用户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全方位规范网络秩序,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
2007中国互联网大会24日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大会发来贺信。曾培炎指出,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新手段和新工具,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曾培炎强调,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技术业务创新,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