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研究报告 > 行业研究

最新行业研报:机构一致买入2只龙头股

  本文精彩导读

  1、航空行业:并购中场暂停 维持“推荐”评级

  2、零售行业:收入和净利润比翼双飞 买入2只股

  3、房地产:具有长期稳定发展能力 推荐5只龙头股

  4、电力行业:供需平衡利润大幅增长 关注3只股

  电力行业:资产注入是股价催化剂 推荐2只股

  5、建材行业:投资机会依旧存在 推荐5只龙头股

  6、港口水运:四季度重点关注公司 推荐2只股

  7、软件行业:第四季度策略 重点关注2只龙头股

  8、旅游业:步入旅游大国崛起的征途 推荐3只股

  航空行业:并购中场暂停 维持“推荐”评级

  事项:

  针对相关媒体“国航和国泰收购东航股份”的有关报道,中国国航和国泰航空25日同时发布公告。
国泰航空称:

  国泰航空有限公司与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建议收购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股份的行动现时将不会继续进行。中国国航称:经与控股股东中国航空集团确认,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和国泰航空曾一起筹划过购买东航的股份,但目前并且在未来三个月内不会有与该等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和协议等。

  评论:

  双方措辞显示确有其事,只是暂不进行

  中国国航和国泰航空如此措辞,相当于承认确有其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暂时不予进行。投资者上周的强烈预期暂时落空,继续下跌在情理之中。但是,中国航空业的并购重组远未结束,未来必将出现具备世界竞争力的超级承运人。此次国航和国泰航空联手小试锋芒,虽然暂时未有成果,但未来还存在继续收购的变数。国航2004年发行H股、2006年发行A股、对国泰航空定向增发H股,聚集了雄厚的资本实力,目前仍然具备增发再融资的可能,但是国航的运力扩张较为温和,内生增长速度与资本实力明显脱节,借助并购实现外延式规模扩张是必然选择。

  下一个最有可能被收购的是哪一个?上海航空!

  三大航空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要跨越很多的障碍,例如政治障碍、政策障碍、债务障碍、人员负担障碍等等,虽然并购可能有利于双方利益,但是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相比之下,上海航空资产干净、市场价值、航线价值突出,无论被谁收购都能更好的体现出正效应;目前国航的PS(市销率)已经在8.0左右,上海航空仅有2.0左右,假如上航被国航或者其他公司收购,其PS能够达到5.0的水平,相应的股价应该在50元以上。尽管收购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是结果是肯定的。我们坚定看好上海航空的被并购价值。

  航空作为趋势投资,四季度更应关注风险

  在人民币升值及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航空业的投资机会会是基于行业长期快速增长的、行业盈利拐点出现和行业整合带来的价值投资机会,我们认为未来三年航空股仍然具有一倍以上的上涨空间。但从短期看,10月份客座率和票价数据将会环比明显下滑,11月份更低,12月份达全年最低;同时由于国内外油价差价继续加大,未来半年上调油价的预期更加强烈,且四季度油价向票价传导的能力将大大减弱;虽然有升值加快的预期,但整体趋势已经不如三季度那么强烈向好。作为趋势投资品种,四季度应关注航空业整体面临的短期趋势改变的风险。

  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我们维持对航空业“推荐”评级。对于有明确业绩支撑和奥运利好的中国国航、有明确被收购价值的上海航空维持“推荐”评级。下调南航、东航的投资评级至“谨慎推荐”。(李树荣国信证券)

  零售行业:收入和净利润比翼双飞 买入2只股

  共 9 页 1 末页

   零售行业:收入和净利润比翼双飞 买入2只股

  温和通胀推动零售企业收入和净利润比翼双飞对零售行业而言,温和通胀将推动居民消费持续增长,而居民消费持续增长有利于提高商业企业的收入和盈利。按细分行业来看,物价的温和上涨对于百货行业最为有利。对于超市行业来说,影响中性。

  行业主营增速和盈利能力创新高07年中期全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9.67%,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态势。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由一季度的46.26%下降至22.10%。中期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略有提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略有下降,应是资产负债率略升的主要原因。同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幅提升,大量公司业绩通过重组或者管理改善是业绩改善的主要动因。管理改善主要体现在行业的存货周转率连年提升。重点公司虽然在在07年一季度出现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幅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但在中期重点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幅与行业平均水平拉开了差距。这表明在谈季经营中,重点公司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

  投资策略:低迷之后又逢春按照整体法计算行业07年和08年PE分别为55倍和41倍,我们认为与目前市场整体市盈率比较,以零售企业明确的成长性而言,整体板块相对目前市场水平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投资价值。零售企业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通常二三季度为全年的淡季。但在三季度之后,零售企业又将迎来传统的销售旺季,我们预计我们重点跟踪的零售企业全年可维持5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率。同时,基于我们对于零售企业将在温和通胀中受益的判断,我们提高行业评级至买入。对于企业选择,我们强烈推荐行业中自有物业比重较高的百货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议价能力的其他连锁企业。在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我们重点推荐王府井、南京中商、新华百货以及香港上市的百盛集团和金鹰商贸,同时大型综合超市继续看好武汉中百和香港上市的物美商业,专业连锁看好苏宁电器。

  粮油类增长44.0%、肉禽蛋类增长45.2%、汽车类增长42.3%,增幅均在40%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0.0%,家具类增长29.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1%,化妆品类增长23.7%,日用品类增长26.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9.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2%,通讯器材类增长5.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4%。

  投资主题:受益于温和通胀的零售行业经济步入温和通胀周期据发展研究中心策略研究员武幼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温和通胀周期。理由有二,首先是领先的M1、M2和CRB指数均保持在高位并有所上扬,而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OECD经济的强劲增长和美国的经济的逐渐恢复;其次是下半年翘尾因素依然较高;最后是在居民收入增加、内需逐渐启动之后,城乡居民对于商品需求增加,这有利于一些企业对产品顺利的涨价。

  温和通胀推动零售企业收入和净利润比翼双飞通货膨胀对企业的业绩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增强,会推动企业业绩增长;对于下游消费品行业,我们的结论是消费品增速与商品零售价格呈正比。我们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减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得到社会消费品的真实增速。社会消费品真实增速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高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时期往往也是经济较景气的时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往往较高,从而带动消费的增长。

  具体到零售行业而言,居民消费持续增长有利于提高商业企业的收入和盈利。按细分行业来看,物价的温和上涨对于百货行业最为有利。因为国内百货业普遍采用厂商联营模式,物价整体上涨也带来高档服装、化妆品等“奢侈品”价格的温和上涨,体现在百货公司财务中就是销售收入增加,毛利提升。而对于超市行业来说,影响中性。超市企业以进销差价为主要盈利,因此进货价格的上涨可以通过提高出售价格向下传导。超市经营的产品主要为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消费需求刚性,消费者对于价格的上涨敏感性不是很高。

  按企业来看,我们认为销售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强和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其巨大的销售规模和提升的毛利率可以使得企业盈利增长更快。

  零售行业中期业绩回顾行业主营增速和盈利能力创造新高07年中期全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9.67%,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态势。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由一季度的46.26%下降至22.10%。

  中期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略有提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略有下降,应是资产负债率略升的主要原因。同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幅提升,大量公司业绩通过重组或者管理改善是业绩改善的主要动因。管理改善主要体现在行业的存货周转率连年提升,表明行业管理水平有显著改善。

  龙头公司业绩亮丽,维持快速增长态势我们重点跟踪的公司包括王府井、苏宁电器、武汉中百、新华百货、广州友谊、南京中商、华联综超、银座股份、大商股份、百联股份、友谊股份、重庆百货、东百集团、中兴商业。重点公司虽然在在07年一季度出现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幅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但在中期重点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幅与行业平均水平拉开了差距。毛利率达到历史新高,主要是因为新的会计准则中,将其他业务收入直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体现原因。龙头公司的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逐年提高,07年分别较06年增加了0.46和1.82个百分点,表明龙头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明显优于行业其他公司。

  投资策略:低迷之后又逢春估值水平回落,投资价值凸显按照整体法计算行业07年和08年PE分别为55倍和41倍,我们认为与目前市场整体市盈率比较,以零售企业明确的成长性而言,整体板块相对目前市场水平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投资价值。零售企业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通常二三季度为全年的淡季。但在三季度之后,零售企业又将迎来传统的销售旺季,我们预计我们重点跟踪的零售企业全年可维持5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率。同时,基于我们对于零售企业将在温和通胀中受益的判断,我们提高行业评级至买入。对于企业选择,我们强烈推荐行业中自有物业比重较高的百货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议价能力的其他连锁企业。在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我们重点推荐王府井、南京中商、新华百货以及香港上市的百盛集团和金鹰商贸,同时大型综合超市继续看好武汉中百和香港上市的物美商业,专业连锁看好苏宁电器。

  重点零售公司评述王府井2007年中期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277万元,同比增长40.97%;主营业务利润78014万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11373.7万元,同比增长57.77%。在上半年仅增加一家新店的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表明公司内生增长能力非常突出。公司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环比则上升了0.09个百分点,表明在温和通胀情况下,公司毛利率呈上升趋势。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了0.25和0.28个百分点。

  公司奥运商品销售情况也非常突出,各门店奥运商品的销售额均加速增长。如截至到7月16日,双安商场奥运专柜累计实现销售1004.21万元,提前完成了2007年全年986万元的销售任务,同比上升91.76%。预计奥运特许商品全年可贡献约1亿元的销售额。同时公司仅仅围绕管理年,参考了部分国内合资服务企业的制度案例,和麦肯锡公司的调研方式,确定《王府井总部管理手册》的基本框架。为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我们认为在温和通胀中,管理能力成为零售企业能否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能力,而王府井在管理能力上的投入,将进一步提高王府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预计公司下半年可完成2家新门店的开业,其中包括包头和成都同城门店。我们维持公司07-09年每股收益为0.53、0.88和1.22,复合增长率为75%,对应的08PEG为0.64,低于行业平均值;市销率为2.34,低于行业平均值2.58。基于此,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显著受益于奥运的中国第一百货,仍然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我们提高公司目标价格至64元,对应的08年市销率为2.43。

  南京中商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221.37万元,同比增长13.86%,主营业务利润32550万元,同比增长24.8%;净利润2,698.86万元,同比增长2.89%。公司综合毛利率持续上升较同期增加0.07个百分点。公司管理费用率同比0.67个百分点,营业费用率同比下降了0.49个百分点。其中,公司总店中央商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14亿元,同比增长19%,对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5.1%;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4.18%和14.28%,表明异地门店的经营仍然未有重大起色,同时上半年开业的淄博店和启动的淮安购物中心使得管理费用增加较多,影响了公司经营绩效。

  但我们认为公司公司所有百货门店均处于当地核心商圈,尽管部分门店仍处于亏损期,但优质物业和公司对连锁经营体制的逐步理顺,使得公司部分开业在2-3年间的门店扭亏为盈成为可能。同时公司较高的自有物业比例,使得公司更加适应温和通胀下的经营环境。

  另外,公司商业地产项目的逐步结转使得公司在09年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07-09年EPS为0.46、0.60和0.90元。我们给予08年40倍PE,对应的合理目标价为24元,同时较低的市销率使PAGE92007-09-24行业跟踪分析报告得公司的估值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基于此,我们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后续我们将对此公司给予重点关注。

  新华百货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9亿元,同比增长16.92%,其中,商业零售收入10.85亿元,同比增长21.13%,夏进乳业(只并表1~5月份数据)实现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7.06%;实现净利润5682.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2.54%。

  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来自06年初开业的东方红广场的扭亏为盈以及转让夏进乳业实现的投资收益。同时新华百货总店等三家门店保持了较高的内生性增长;连锁超市实现了收入和营业利润双双快速增长,其中收入同比增长27.83%,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17.35%,基本符合我们年初对公司超市业务加速发展的判断。我们认为随着物美在香港复牌,新华百货在西北地区进行超市业务发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我们仍然维持公司公司07-09年EPS分别为0.67、0.93和1.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6%,以公司在银川地区的垄断经营优势和未来在西北地区的发展前景,我们给予公司08年40倍PE,提高公司目标价至37元,建议积极买入。(欧亚菲广发证券)

  房地产:具有长期稳定发展能力 推荐5只龙头股

  共 9 页首页 2 末页

   旅游业:步入旅游大国崛起的征途 推荐3只股

  报告要点:

  我国旅游行业景气度空前,成长性良好

  入境游将维持长期持续增长;三大子行业不同程度受益

  人数增长+旅游消费结构升级,国内游量变与质变同行

  三大子行业收入上涨,各有关键看点

  自然景区类子行业收入快速增长;把握三大看点,关注“内外兼修”型公司

  高星级酒店可受益奥运;长期看好经济型连锁酒店..旅游综合业:整合不可避免,行业龙头将担当提高行业集中度的重任

  “游客人数增加+提价预期+绩效改善”;把握三条线索搜寻最具发展潜力的景区类上市公司。看好峨眉山A、黄山旅游、丽江旅游。

  “受益奥运+经济型连锁酒店业务”;看好中国第一酒店管理品牌锦江股份、大力发展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华天酒店。

  旅行社行业整合的中坚力量-中青旅;将参与中国旅游业的大国崛起。

  风险提示

  行业增长的关键不确定性因素:旅游行业的系统风险

  行业目前面临一定程度的高估风险。

  07年旅游行业展望:借力奥运景气度空前,旅游消费升级迹象明显

  一、入境游规模稳步扩张,借力奥运打造国际旅游强国

  据国家旅游局公布数据,2006年我国的入境游人数达到了1.25亿人,同比增长3.87%,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4991.34万人次,增长了6.63%。从地域上看,亚洲区人数同比增长8.71%,美洲区人数增长12.12%,欧洲区增幅达10.18%,大洋洲增长11.33%;几个主要区域的入境游增幅均达到了两位数。

  在入境游人数增长的同时,06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39.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8%,超入境游人数增速。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我国所在的东亚区将是未来15~20年间跨区域旅游最为活跃的地带。

  预计到2020年,东亚地区将超越美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的旅游市场。东亚、太平洋地区作为目前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其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中国,正是该区域国际旅游快速成长的最大受益国。

  入境游市场在未来五年间快速扩大,奥运的历史契机将助力中国成就国际旅游大国地位。

  随着北京奥运以及上海世博的临近,中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越来越多地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中国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合作,于2003年举办了法国中国年;2006英国中国年;2007西班牙中国年和俄罗斯中国年。此外,各省还纷纷带着自己的旅游产品,到欧洲、美洲的国家举办中国年,以便更好地分享奥运涟漪效应。

  从过去奥运会对东道国入境游的影响情况来看,从奥运前一年到奥运之后,东道国入境游人数将实现超速增长。1986年-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筹备与举行期间,入境游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而1988年奥运会举办当年,该增长率高达25%。尽管奥运会增速会下降,但1986年-1990年,韩国入境游人数的复合增长率依然保持在15%以上。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当年,澳大利亚的入境游人数增长了11%,澳大利亚成功塑造了旅游目的地形象。WTO调查显示,奥运会结束4年后,澳大利亚的游客中依然有30%是因为“奥运因素”前来旅游度假。2001年,悉尼在国际会议市场上的排名由10名以外升至第2位。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第四大的旅游客源国。从1995年到2020年,中国的入境游增速将在8%左右,是前十大旅游目的国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二、国内游持续升温,量变与质变

  齐行量变:人均出游率持续增长

  随着人均GDP的稳步增长和中国人旅游休闲意识的不断增强,2000-2006年,我国人均出游率持续增长(除开2003年非典的特殊因素)。04~06年人均出游率更是增长提速。2006年该指标是首次超过100%,达106%;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国人在06年至少出游一次。而发达国家人均出游率在300%以上,美国、法国的人均出游率保持在400%以上。我国13亿人口的大基数水平为旅游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出游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国内游多了130万人左右的市场空间。

  质变:旅游消费结构升级

  国际成熟旅游市场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方式将由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以当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计算,2006年我国人均GDP为1970美元。

  我国将经历中长期的旅游消费升级,旅游行业发展从人数增长引致的收入增加,逐渐发展为依靠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旅游收入增长。

  三、旅游行业景气度空前,十一五期间将超GDP增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中国旅游业规划发展目标为:2010年,实现国际旅游收入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12700亿元,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截至2006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339.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6230亿元;也就是2007-2010年国际与国内旅游收入分别有190.5亿美元、2270亿元的增长空间,对应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78%、8.1%。

  国际旅游市场上,中国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国内游市场上,旅游消费结构升级迹象明显,整个行业迎来了全民旅游的大发展与休闲游启动的双重发展机遇。我们认为中国旅游行业将在未来10年间发展成熟,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国外成熟的旅游行业为参照,其行业总收入应占GDP的8%~10%,以中国2020年GDP为基准,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4.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超越GDP平均增速,行业享受前所未有的高景气度。

  三大子行业运行数据与关键看点分析

  一、景区行业:看好自然资源类公司;把握未来增长的三大看点

  1、自然资源类公司收入保持高速增长目前主要景区类上市公司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自然资源类和人工景点类。总体而言,自然资源类上市公司由于拥有垄断资源,其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优势明显,人数与收入增长均保持较高水平。而人工景点类公司则由于同业竞争激烈,人数和收入增长乏力。

  在自然资源类景区上市公司中,峨眉山A与丽江旅游05年中期增长率为负主要原因是不可控因素。峨眉山景区05年中期黄金周期间发展大面积塌方,直接导致人数减少;丽江旅游则由于主要收入来源,玉龙雪山索道由于雪崩被迫关闭一个月。

  07年中期,各景区均无突发事件,自然资源类景区的收入增长率趋于一致,集中在20~25%的高速增长区域。

  在人工景点类公司中,华侨城07年中期旅游业务的收入增速为13.9%,主要原因是北京华侨城于06年下半年开业,贡献了大额收益;而大连圣亚的哈尔滨极地世界项目未能如期为公司带来良好收益,07年中期公司收入增速放缓至6.8%,由于极地主题公园和水族馆主题公司的运营费用较高,公司07年中期持续亏损。

  我们认为,自然资源类景区上市公司具备无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游仍以观光游为主的时期,可望保持高速增长。而人工景点类公司则由于同质竞争激烈,在景点数量增加的前提下,收入增长仍难令人满意。

  2、内外兼修,景区子行业的三大看点:人数增长+提价预期+管理效率提高

  景区盈利模式相对比较简单,基本可总结为“人数×票价”模式。其中,票价包括门票价格、景区设施票价(索道价、游船价)。

  根据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参考美国黄石公园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景区发展主要有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两种方式。外延式增长方式主要依靠人数增长和进场价格的提高;而内涵式增长则主要通过开发深度旅游产品,提高单个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以促进景区收入增长。

  目前我国景区的收入增长均为外延式增长。即依靠人数增长与票价提升的增长方式。在这样的增长模式下,我们关注三个方面:景区的交通状况、景点的营销强度、各景点提价预期。

  但外延式增长毕竟难以持续,在我国旅游行业经历由观光游到度假游的消费升级背景下,我们认为景区通过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以内涵式增长保证收入增速大于人数增速,这样的增长方式更为健康和持久,将是未来景区发展的方向。我们选取期间费用率指标来粗略衡量内涵式增长,其效果可以通过人数增速和收入增速之间的关系来考察。

  景区类上市公司的交通状况与未来通达预期

  景区交通状况对于提高景区旅游人数具有决定性影响。以黄山为例,2006年12月徽杭高速的通车,直接拉动黄山景区07年一季度(淡季)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7%;交通对于游客人数的影响可见一斑。

  景区类上市公司的门票价格与相关设施提价

  预期发改委政策规定,列入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游览景点门票价格两次提价的时间间隔不得短于三年。单从时间限制来看,主要景区类公司的景点价格从最近一次提价至2007年,均已达到发改委的要求。

  把握宏观形势,淡化提价预期:

  在“人数×票价”的景区盈利模式下,市场对于景区提价一向甚为关注。但通过与景区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以及对国家宏观政策走势的分析,我们认为景区提价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景区提高长期收益的关键因素。进入2007年来CPI一路高企,国家对于价格控制力度加大,尤其在黄金周等敏感时期;包括峨眉山景区在内的提价呼声较高的景点,均未能如期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时实现提价。

  我们认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形势下,各景区类公司需充分考虑提价带来的社会效益,市场也应适当淡化景点提价预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企业营销能力与管理绩效上。

  景区营销与人数增长明显正相关,年内各景区企业的营销举措2006年,峨眉山景区通过“金顶开光”等大型佛教活动,在全国各地进行集中宣传,06全年公司营销费用由05年的50万猛增至121万。高强度营销的效果非常明显,在四川省内其他景点保持平稳发展的情况下,06年峨眉山人数增幅达24.4%,超越地区人数增幅。

  随着景区数量的增加,各景区类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旅游目的地营销。我们认为,在景点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的营销力度对于景区人数增长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景区管理效益提高,关注具有管理层激励预期的企业

  如前所述,景区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将倚重于内生式增长。我们认为可以将企业相关费用率的降低视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效果之一,也从中窥得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内在因素,而景区类上市公司收入和人数增速的表现则是增长模式转变的外在表现。

  下图显示,自然景区类公司的期间费用率以及管理费用率在05~07年间下降趋势明显。其中,黄山旅游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和管理层激励后,05、06年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使净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而人工景点类公司中,华侨城由于2007年中期一次性计提北京华侨城的开办费,导致07年中期期间费用率大幅增长;大连圣亚则由于哈尔滨极地圣亚的开业导致期间费用率上升。

  对于景点类企业而言,目前可以衡量的内涵式增长表现方式,就是人数增速与收入增速的对比。我们整理了主要自然景区类企业的人数增速与收入增速如下:

  上图表明,主要自然景区类上市公司近三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均大于对应的接待游客增幅(仅06年桂林旅游为例外),这意味着代表国内景区市场化管理较高水平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向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其中黄山旅游连续3年收入增速大超人数增速,内涵式增长模式最为清晰;丽江旅游06年通过对大索道的强力营销,引导游客从云杉坪索道和牦牛坪索道到票价最高的大索道进行消费,从而使收入增速大幅超越人数增速;而峨眉山A收入增速与人数增速之间的差距则逐年缩小。

  我们认为,开发深度旅游产品,提高单个游客消费水平的内涵式增长是未来景区发展的方向。在景区由外延式增长步入内涵式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已经完成管理层激励的黄山旅游,预计其未来将有更优异的表现;同时,正在设计激励方案的峨眉山未来业绩也有大幅增长的空间。

  二、酒店业:高星级酒店受益于08年奥运,长期看好经济型酒店

  1、奥运刺激:高星级酒店高报价是否可持续?

  2007年上半年,首旅股份旗下的京伦和民族酒店入住率已达90%以上,作为奥组委签约的两家酒店,其08年的房间已经全部预定出,某些套房的房价则为平时的4~5倍。奥运对酒店行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可见一斑。

  除了高星级酒店,奥运对于经济型酒店也有促进作用。北京如家的工作人员告知,08年如家北京店目前已经预定过半,平均房价在800元/天,高于平日价格近4倍。

  我们认为,奥运因素可保证酒店房价和出租率双升,08年北京地区酒店受益最多,其次是其他拥有奥运比赛场地的地区,如上海、青岛等地的酒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雅典、等奥运举办国,由于奥运前期酒店增量过大,在奥运一次性机遇过去之后,这些国家的酒店供过于求,导致入住率和房价下跌,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以雅典为例,由于2004年雅典高星级酒店房价过高,平均报价在800~1000美元(以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6000元~8000元),平均增幅达5倍以上,冷却了国际旅游市场和雅典国内奥运旅游的热情。据希腊酒店行业联盟数据,2004年一季度,希腊酒店入住率竟同比下降10%左右;奥运期间有所回升,但并未达到理想程度。

  我们认为由于我国高星级酒店基价较低,且中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依然比较新鲜,吸引力较希腊这样的成熟旅游地强。从07年一季度北京地区星级酒店预定情况来看,高星级酒店的高报价并未影响酒店的入住率,我们相信奥运期间高房价可以持续。

  尽管酒店行业可享受明年奥运盛宴,但奥运前酒店增量较大,08年后酒店行业是否供过于求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据北京旅游局数据,截至奥运前,北京地区的星级酒店可达780家,共计提供客房12万间,客房数稍少于北京奥组委“800家星级酒店和13万间客房”的承诺。

  政府充分考虑了奥运后旅游人数大幅回落给酒店业的负面影响。对于目前出现的接待缺口,北京市政府打算主要通过社会旅馆改造解决。

  北京市政府于2006年6月出台了针对非星级住宿单位(社会旅馆)的地方标准《住宿业服务质量标准与评定》。在目前北京市已有的4023家社会旅馆中,有253家被评定为奥运达标旅馆。为减轻奥运期间北京住宿压力,预计今年将力争使达标社会旅馆达到600家,2008年奥运会召开时达到1000家,填补5万多个客房。

  我们认为,目前北京乃至全国酒店行业的对奥运的高房价报价将可持续。奥运后,高星级酒店房价将有所回落,但入境游的持续增长、中国将成为国际商务旅游的热门目的地等因素,将支撑高星级酒店的出租率至少维持07年水平。

  2、需求旺盛+大存量社会旅馆改造+资本助力=经济型酒店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中国经济型酒店数量在2004~2006年间三年翻三番,尽管入住率在供应量大增的前提下有所下降(由85%降至80%左右),但依然远远高于价格相近的低星级酒店平均60%的出租率。

  目前市场有关于“经济型酒店投资是否过热,是否已经供大于需求”有所担忧。但从如家、锦江之星等品牌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出租率状况来看,经济型酒店出租率依然维持在80%左右的高位;房价稳定在200元左右。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型酒店远未饱和。按欧美国家酒店发展状况,城市中的星级酒店与经济型酒店比例为1:4。假设07年后我国星级酒店规模不再增长,以此比例计算,中国城市还能容纳近5万家经济型酒店。而根据《2007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绿皮书》,截至2006年,中国已开业的经济型酒店大概在1000家左右。我们认为,经济型酒店的定价和“有限服务”理念迎合了市场需求,经济型酒店行业还远未饱和,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经济型酒店的快速扩张并非源自自建店面,更多的是通过品牌输出,与物业拥有者合作经营。分析我国住宿单位数量与收入比例,我们发现个体户住宿单位的数量占据整体住宿市场的82%左右,而营业额比例仅为13%左右。个体住宿单位存量大而经营状况不佳,根据北京对奥运期间酒店达标的整改措施,将这类单位升级改造至经济型酒店是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这也为经济型酒店通过连锁加盟实现快速扩张提供绝佳机遇。

  投入少、回收期短、扩张快是经济型酒店投资的普遍特征。05年以前,经济型酒店单店的年回报率平均在30%以上,如家等品牌连锁店的回报率可达到50%。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普通单店的回报率也稳定在20%~30%,远高于星级酒店的投资回报率。

  资金对于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巨大商机甚为青睐。如家连锁酒店、锦江之星、7天酒店等品牌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受到热捧,国内的华天酒店、中青旅等业内品牌也高调进入经济型酒店行业。

  2、行业对外对内全面开放,竞争进一步加剧

  按照入世承诺,自今年7月起,我国将对外资旅行社实行国民待遇,取消对其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但是外资旅行社仍不被允许经营最有优势,也是利润最为丰厚的出境游业务。

  外资旅行社在旅游产品研发创新、服务质量等方面,较之国内旅行社均有明显优势。行业开放对中小旅行社冲击最为巨大,业界普遍认为,对于一些小型的或专业的旅行社来说,由于无力继续扩张,也无品牌优势,外资旅行社的进入将会抢走一批客源,可能导致其最终离开市场;如果其能够生存下来,或许会变成大型旅行社的“零售商”。

  从今年2月1日起,全面取消对内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该限制的取消将有利于中青旅、国旅、中旅此类大型旅行社利用自身在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于全国范围内铺设网点,降低对地区地接团的依赖,提高竞争力。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行业全面开放必将对原本挣扎在盈亏边缘的旅行社带来冲击,但长期而言,行业开放有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要应对外资旅行社的挑战,国内旅行社市场的整合势在必行。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从国外成熟旅行社市场来看,美国旅行社业也主要由中小旅行社构成,大规模旅行社数量仅占13%,但营业收入却占行业总额的46%;英国四大旅行社销售收入占整个市场的76%。而截至2006年,中国国内最大的三家旅行社-国旅、中旅、中青旅的市场份额尚不足20%;中国旅行社行业的CR4值仅为16,远低于国际成熟旅游市场36的平均水平(CR4=30是竞争与垄断的分界线)。

  从发达国家旅行社行业状况来看,大旅行社应负责整合旅游产业链,包括前向整合航空业,后向整合酒店行业,为普通消费者提供整套旅游产品,这样的产品通常较为成熟,价格优惠;而中小旅行社则主攻差异化旅游产品,通过开发高端、新颖的产品获得利润。尽管中小型旅行社销售额远远不如大型旅行社,利润率却很高。大小旅行社之间有所分工,使整个旅行社业的格局由寡头垄断与差异化竞争并存,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也使价格战出现的几率较小。

  美国的运通旅行社、英国汤姆森旅行社,均通过横向兼并大量旅游零售商,纵向收购航空公司(或与航空公司合作,经营某航线),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最终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旅行社行业走出低谷,行业整合力度将在未来数年间有所加大。中青旅这样的国内旅行社领军企业很有可能担当行业整合的重任,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

  2000至2006年,旅游类上市公司总收入的复合增幅达17.14%;主营业务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达29.37%,均超过了旅游行业平均水平。我们预计旅游行业将持续以超越GDP增速的速度发展,而作为中国旅游行业优质资源代表的旅游类上市公司,成长性更为良好。

  投资建议:

  一、景区子行业选股线索:“游客人数增加+提价预期+绩效改善”

  综合前文观点,我们认为景区子行业中,具有优质垄断资源的自然景区类上市公司最具投资价值。以游客人数增加、相关景点及设施提价和公司经营管理绩效提高三个因素作为选股出发点,我们看好黄山旅游、峨眉山、丽江旅游。

  二、酒店子行业选股线索:“受益奥运+经济型酒店投资”

  在酒店子行业中,我们看好能直接受益于08年奥运的首旅股份、锦江股份;长期看好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业务的华天酒店集团、万好万家。

  风险提示:

  旅游行业系统风险:旅游行业对于特殊事件敏感性很高。如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中国非典疫情都给旅游业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

  高估风险:在剔除负值后,以2006年每股盈余为基础,截至07年7月2日,旅游板块的平均市盈率为73倍,高于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整体估值水平偏高。(刘璐丹兴业证券)

  共 9 页首页 9

  (来源:中金在线/股票编辑部)

   房地产:具有长期稳定发展能力 推荐5只龙头股

  1.美联储降息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进一步增加中国房产、地产的投资吸引力;我国央行加息和紧缩银根,对于房地产市场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分开来看,加息影响有限,而提高首付比例的政策力度应该也有限。

  2.房地产相关政策比较明朗的方向是保障性住房政府管,商品住宅市场管,决定房地产开发公司命运的还会是市场供需关系。

  3.市场表现方面,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依然较高,我们认为,住宅、商业地产、工业地产都仍然有旺盛的投资和自用需求,各类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可能远大于下降的可能。商品住宅、商业地产开发企业更容易受益于市场景气。

  4.近期房地产板块走势弱于大盘,除了前期上涨较大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降低。

  我们认为,目前已知的各种因素仍将推动中国的房价、地价上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可以持续,一旦这种预期得到证实,市场将重拾对行业的信心。

  5.我们对于房地产板块依然给予“增持”评级,上市公司中,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万科A,区域强者中华企业、金地集团,商业地产龙头金融界、陆家嘴,经营状况良好且相对具有估值优势的深振业A、深长城、苏州高新,以及大股东背景深厚、资产注入预期较强的中粮地产、保利地产,我们给予“增持”评级,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把握市场机遇。

  一、行业运行情况

  1.近一季度(6月19日-9月19日),上证综指上涨26.4%,申万房地产指数上涨25.1%,其中前两个月由于中报显示业绩大幅增长的刺激房地产板块明显强于大盘,后一个月由于之前涨幅较大以及政府房地产相关政策的出台降低市场信心,房地产板块走势弱于大盘。

  2.季度内,中国人民银行三次加息,5年以上期贷款利率达到7.83%,三次提高准备金率,9月25日后达到12.5%;9月18日,美联储四年来首次降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4.75%,联储贴现率降至5.25%。

  3.8月13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指出,保障类住房收益群体由“最低收入”扩大到“低收入”,面积限定在50-60平方米,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廉租房建设的比例由5%提高到10%;8月24日召开的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决定全国要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重申城市新开工住房建设中,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必须达到70%以上,廉租房、经适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量不得低于70%。9月12日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规定土地闲置费原则上将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进行征收。

  4.8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4.48,比7月份上升0.48点,同比上升1.17点;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增长35.1%,其中利用外资增长65.9%,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开发面积增长15.3%,全国房屋施工面积增长22.7%,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下降2.0%,其中空置商品住宅下降9.3%。从去年3月到今年8月的走势来看,房地产景气度稳中有升,但是土地开发面积持续减少,同时商品房空置面积持续增加。

  5.在公布中报的申万房地产板块10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主营业务利润总额、净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47%、52%、71%,明显高于全体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0%以上的有29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的有30家,毛利率增长10%以上的有41家。但同时,申万房地产板块07年平均动态PE已达到61.5倍,也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二、我们的评论

  1.宏观经济层面,GDP和贸易顺差持续高速增长,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于房地产市场是有利因素,这些因素在未来至少两至三年的时间内会一直存在。

  近来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对美国甚至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国际股市的震荡和美国房价的下跌,也引起国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担忧。我们认为,这次危机不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直接影响。美国房价已经开始下跌是事实,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是否会出现全面衰退并不确定,中国经济的增长出现拐点的可能更小,因此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不会直接影响对中国房地产的需求,相反美联储降息造成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却能更直接地推动中国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无疑是利好因素。

  2.房地产政策层面,政策导向可以概括为引导合理需求,防止价格过快上涨。国务院24号文件和全国住房工作会议定调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保障性住房供应,也就是赋予商品住宅市场足够的自由,允许市场依靠自身调节机制发展。

  对市场影响较大的是政府引导小户型住房开发,我们认为这种导向的影响是深远的。分阶段来看,最初由于市场供应不足而需求强烈,这种小户型供应肯定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因此并不一定导致开发商毛利率的降低;之后随着供应量的增加,市场竞争加剧,有可能引起产业集中度提高;最终随着供应结构的改变,居民购房习惯会产生改变,我们认为这符合城市化发展规律,开发商的利益并不会因为这种转变而受损。相对来讲,我们更看好实力强大,竞争能力强,抗风险能力高的龙头企业。

  政府对于土地调控力度加大,主要表现在对开发上“囤地”行为的治理,这一方面能够促进市场供应的增加,缓解供求矛盾,另一方面对于一过高价格购入大量土地但没有足够能力尽快开发的企业会造成较大压力。总的来看,这种规范市场秩序的政策对于市场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银行紧缩银根对于房地产市场是不利影响,但影响有限。一方面贷款利率提高会增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但当前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资金来源较多,所受影响并不大;另一方面如果全面提高而二手房甚至新房贷款首付比例对住宅需求的打击会比较大,但目前来看最可能出现的是二手房首付比例提高至40%,按此力度执行市场仍然可以接受。

  3.商品住宅方面,我们更看好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二线城市中的重庆、成都、长沙、武汉、西安等热点区域。其中北京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连续四个月保持9%以上的快速增长,上海房价再次进入上升通道并呈加速上升趋势,广州房价今年以来一直保持5%以上的增长,重庆房价明显开始加速上涨,成都、长沙连续保持6%以上的增长,武汉、西安都呈温和加速上升趋势。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区域中心,经济发展领先,居住条件各有相对明显的吸引力,并且房价的上升空间还比较大。一线城市中我们唯一持保留态度的是深圳市,由于今年以来该地区房价上涨幅度过大,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我们认为该地区的房价保持这种上涨势头的可能性不大,反而未来受到严厉调控的可能较大,相关上市公司今后一直两年在该地区项目依靠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增长不可过高期望。

  上市公司中,万科A拥有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土地储备,在上述各大城市拥有合计600多万平方米土地储备;金地集团近期过挂牌方式获得大量新增储备,在上述各城市的土地储备和未结算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30万平方米和150万平方米;中华企业在上海拥有590万平米的大规模土地储备,未结算项目建筑面积613万平方米。我们看好这些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

  4.商业地产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超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的商业地产因土地的稀缺性而具有更确定的升值预期。同时,商业地产由于其较好的流动性,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商业地产正在吸引包括外资在内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我们认为,相对于商品住宅,商业地产更具投资价值,且受到政策打压的可能性较小,在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商业地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上市公司中,金融街、陆家嘴分别占据北京、上海的金融中心区域,将直接受益于商业地产的升值。金融街立足北京黄金地带,展开全国商业地产布局,其中北京地区项目储备将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惠州约225万平方米,天津约57万平方米,南昌约32万平方米,上述项目储备中商业地产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陆家嘴位于上海的在建、拟建金融办公楼项目7个,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商业项目8个,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研发楼项目7个,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社区项目2个,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展馆及酒店项目3个,权益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我们看好这两家公司未来至少两至三年的发展。

  5.工业地产方面,中国正在进入重工业时代,世界制造中心加快向中国转移,而大型制造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面积的工厂,工业用地的需求将迎来新的增长。国家对于各地工业用地的审批和后期监督控制力度加强,使得工业用地的稀缺性日益明显。但是工业地产经营的一个特点是签约时间长,租金相对固定,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依靠地价上涨产生的内生性增长并不明显。

  上市公司中,建议长期关注张江高科、苏州高新、浦东金桥、海泰发展等,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主要开发高新技术开发区或工业园区为主,土地成本较低,受政府支持较大,具有长期稳定发展能力。

  三、投资建议

  1.房地产板块由于前期涨幅过大,目前已经进入休整期,截至9月21日板块07年整体市盈率仍达到60.3倍,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然而同时我们也看到,房地产板块整体业绩增长水平也高于市场平均,并且这种增长更多依赖房地产市场景气带来的主营收入增长,而非投资收益。基于对房地产行业未来景气的看好,我们认为该行业的持续成长预期不变,当市场对这种业绩成长恢复信心,板块内的优质公司会再次受到充沛资金的追捧,届时板块将经历好比从“金茂大厦”到“环球金融中心”的再次拔高。考虑到板块的调整已经进行一段时间,积蓄的力量很可能在四季度爆发,投资者应把握市场趋势,抓住机遇。我们对板块仍给予“增持”评级。

  2.对于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万科A,区域强者中华企业、金地集团,商业地产龙头金融界、陆家嘴,经营状况良好且相对具有估值优势的深振业A、深长城、苏州高新,以及大股东背景深厚、资产注入预期较强的中粮地产、保利地产给予中长期“增持”评级,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赵铎国海证券)

  电力行业:供需平衡利润大幅增长 关注3只股

  共 9 页首页 3 末页

   电力行业:供需平衡利润大幅增长 关注3只股

  今年上半年,受经济快速增长因素影响,电力消费增速加快。受益于发电装机大规模投产和频繁有效的跨区省电能交易,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受装机增速影响,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有所减缓。“上大关小”工作进展顺利,供电煤耗率有所下降。

  上半年电力行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在CPI持续高企,第三次煤电联动短期无望情况下,预计下半年煤炭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电力行业利润增长速度将有所下滑。

  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三类电力上市公司:

  受益于“上大关小”,小机组占比较少,平均单机容量较大的公司;有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清洁能源、具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公司。

  一、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1、今年上半年,受经济快速增长因素影响,电力消费增速加快。1-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8167.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8%。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48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9%;第二产业用电量13959.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3%;第三产业用电量1755.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965.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6%。第二产业用电贡献率(83.83%)持续提高,我国用电结构重型化日趋明显,其中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四大行业是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2、电力供应能力继续增强。1-7月份,全国电源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4730.42万千瓦。其中水电568.35万千瓦,火电3993.49万千瓦,核电106万千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7849.4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6.5%。其中,水电2240.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火电15230.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核电326.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3、局部缺电问题比较突出,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受益于发电装机大规模投产和频繁有效的跨区省电能交易,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缺电范围明显减少,缺电程度明显减轻,但局部缺电问题比较突出。全国共有京津唐、山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北、上海等12个省级电网出现短时紧张或拉限电情况,其中大部分是由于线路容量受限、机组检修或临时停运造成的短时电力紧张。随着下半年各种燃料供应和电力建设顺利投产后,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能够达到基本平衡。预计2007年全年投产装机规模将超过9000万千瓦,电力供应、输配电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除个别地区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可以满足迎峰度夏期间和下半年的强劲电力需求。

  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供电煤耗率有所下降

  1、受装机增速影响,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有所减缓。1-7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858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09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04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76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054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18小时。随着近期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今年汛期来水量增加,发电设备利用率下降幅度正逐渐减缓。

  2、“上大关小”工作进展顺利,供电煤耗率有所下降。截止7月底,我国今年关停小火电695万千瓦,完成年度关停计划1000万千瓦的69.5%,完成今年的关停任务已胜利在望。关停的695万千瓦中,五大发电集团占85%,其中华能关停163.2万千瓦、大唐关停130.7万千瓦、华电关停111.7万千瓦、国电关停91.5万千瓦、中电关停96.5万千瓦。

  1-7月份,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55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10克/千瓦时。全国发电厂用电率5.94%,其中水电0.42%,火电6.7%。线路损失率6.80%,与上年同期持平。

  三、电煤价格高位运行

  今年年初,电煤价格平均上涨30元/吨,上涨幅度8%。受“一金两费”的影响,山西省平均合同煤价格上涨40元/吨。从3月开始,由于取暖期结束,动力煤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调。5月份山西大同优质动力煤坑口价(不含税)为270元/吨,比1月份最高价295元/吨跌去25元,跌幅为8.4%,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35元/吨(或14.9%),比去年平均价格高出15元/吨(或5.9%)。进入6月,优质煤价格出现了小幅回升。随着用电旺季的到来,7、8月份大同动力煤坑口价格和秦皇岛煤价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年内最高价格。

  在国内经济继续强劲发展前提下,高耗能产业,钢铁、建材、电力等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对煤炭的需求;此外,小煤矿的治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煤炭企业的市场定价能力也随之提高。预计这些因素将支撑煤价下半年继续高位平稳运行,可能会有小幅上涨。

  四、上半年电力行业利润大幅增长

  上半年电力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4%,净利润同比增长45%;毛利率略有下降,同比下降了0.45个百分点。

  从表4可看出,上半年,宝新能源的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作为民营背景的新能源发电龙头企业公司,其准确进入国家鼓励的煤矸石发电、风电等领域,不但避开了与五大发电集团的直接竞争,同时由于属于国家鼓励的新能源发电,在上网电价和电量调度上都具有优势,其利用小时数相比其他发电机组更有保证。另外,其荷树园电厂一期项目的两台煤矸石发电机组因设备国产化而可享受05-09年间约2.2亿元的巨额所得税抵免。预计未来几年,其仍可持续保持较高毛利率水平。

  建投能源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年初定向增发收购5家发电企业,是资产注入效应的显现。而国投电力06年底增发收购的厦门华夏46.6%、国投北部湾55%以及淮北国安35%的股权、靖远三期2台机组也为公司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同时公司下属的华夏电厂一期项目设备折旧期满,从2007年起不再计提折旧,导致减少折旧费用1.3亿元,也是其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2、水电行业经营情况

  上半年,水电行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4.81%,净利润同比增长60.86%。

  作为国内第一水电蓝筹,长江电力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水电企业。其上半年收购了三峡总公司两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三峡发电机组,加上汛期长江上游来水量增加的原因,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此外,出售4亿股建设银行股份更是为公司贡献了11.81亿元的投资收益。而其报告期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购资产导致的成本和折旧增加。

  西昌电力上半年权益装机容量增长了20%,参股康西铜业、德昌铁合金等有色金属企业获得了丰厚的投资收益,加上当地政府将第二次煤电联动的电价提高推迟至2007年1月起执行,所以上半年业绩得以大幅增长。三峡水利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则主要是受益于同比费用率的减少。

  3、热电行业经营情况

  上半年,热电行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6.21%,净利润同比增长407.73%。

  受益于新机组的陆续投产和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金山股份上半年业绩出色。报告期内,金山股份运营总装机容量和权益容量分别同比增长86.05%和112.38%,加上上网电价同比上涨、公司根据气温变化采取循环水闭路循环等经济运行方式降低了热力成本,促使公司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综合而言,虽然受煤价高位运行影响,上半年热电、火电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增大,但受益于电力需求增长和去年煤电联动翘尾因素,火电、热电企业经营业绩依然大幅增长。水电企业由于受各区域自然来水量多少的影响,经营业绩差异相对较大。目前,火电在电力生产行业中所占比例依然很大,煤价持续高位运行,势必加大生产成本压力,在CPI连续高企,第三次煤电联动短期内无望的情况下,随着二次煤电联动翘尾因素的逐渐消失、预计下半年电力行业利润增长速度将减缓。

  五、电力行业投资建议

  结合上半年电力行业运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给予电力行业“短期观望,长期增持”的投资评级。

  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三类电力上市公司:

  1、受益于“上大关小”,小机组占比较少,平均单机容量较大的公司;如华能国际。

  华能国际(600011行情,资料,评论,搜索):作为火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短期较高的燃料成本压力影响,其上半年公司业绩并未实现高速增长,机组利用率水平也低于平均水平,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长电权证的投资收益。但随着“上大关小”的进一步推进,其未来机组利用率回升指日可待,而未来的第三次煤电联动更将大幅提升公司业绩。

  2、有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如国电电力、国投电力等;国电电力(600795行情,资料,评论,搜索):公司在6月1日已完成了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有限公司70%股权、国电石嘴山第一发电有限公司60%股权、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50%股权等6家电厂股权的收购。公司在国电集团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经成为集团整合发电资产的平台,在“上大压小”的过程中,公司有望获得集团给予的新建项目资源,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投电力(600886行情,资料,评论,搜索):作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电力业务板块唯一资本运作平台,国投公司承诺将不断将优质电力资产注入国投电力。国投公司目前拥有总装机容量2095万千瓦,是公司的3倍,资产注入空间巨大。

  3、清洁能源、具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公司,如长江电力,宝新能源等长江电力(600900行情,资料,评论,搜索):水力发电成本优势显著。其多年来毛利率水平一直保持高位,成本构成较为固定,波动不大。水电资源受政策支持,价值日益显现,从长期来看,未来上网电价仍有可能上调,水火电的价差有继续拉大可能,公司毛利率水平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宝新能源(000690行情,资料,评论,搜索):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是宝新能源最重要的两块业务规划,公司旗下陆丰市甲湖风电场是全国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公司准确的战略定位,未来高速的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将支撑公司高速成长。(黄凯国盛证券)

  电力行业:资产注入是股价催化剂 推荐2只股

  共 9 页首页 4 末页

   电力行业:资产注入是股价催化剂 推荐2只股

  投资要点

  需求仍处高位。1~8月全社会用电同比增长15.2%,重工业用电增速略有下降,但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提高的带动下,全社会用电增速仍维持了年初以来的高位。

  水电出力大幅提高。8月份,我国主要江河水势基本平稳,局部暴雨洪水频繁,旱涝急转突出;受06年枯水基数较低及三峡新机组投产等因素影响水电发电量单月增速高达40.7%,并拉低火电当月增速至10.2%。

  秦皇岛煤价及运费再创新高。秦皇岛大同优混煤的车板价则较7月份上涨约5%,秦皇岛至广州及上海运费涨幅分别近18%及12%,均创出历史新高;BJ动力煤价则在创出70.6美元/吨的历史新高后小幅回落。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首次提出了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对于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的新一轮“跑马圈地”即将上演;发展规划对于上网电价提出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的新表述,风电等上网电价的提高或可期待。

  维持行业“中性”,资产注入溢价正在体现。行业整体股价基本处于合理区间,但是板块结构性投资机会明显。上期报告中我们重点推荐了未来节能调度中明显受益而当时处于严重低估的华能国际,该股近期上涨幅度达50%以上。未来处于利用小时反弹明确区域、大机组比例高以及新建项目较多的上市公司最具基本面支撑,而资产注入预期仍将是股价最有效的催化剂,结合估值因素建议重点关注华电国际、粤电力、华能国际等公司。

  需求仍处高位,水电出力提高

  需求:1~8月全社会用电量为21,182亿kWh,同比增15.2%,增速略低于前7月的15.7%。分产业与06年全年相比,第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提高2.4和0.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增速则分别降低4.6%和4.4%。

  受原油、生铁以及水泥等高耗能产量增速小幅下降影响,1~8月重工业用电增速略有下降(较1~5月高点回落1.1个百分点),但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提高的带动下,全社会用电量仍然维持了年初以来的高位运行。鉴于“节能减排”力度逐步加大以及06年下半年用电增速基数较高的背景,我们预计用电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全年增速约14.8%。

  进一步从细分行业来看,黑色、有色金属以及电力行业用电增速同比提高均在6个百分点以上(化工、非金属、黑色、有色、电力五大传统高耗能行业用电结构占比48.3%而对增速贡献度则达到56.5%),是造成上半年增速提高的主因,这也与这些行业产能以及效益维持高位运行有关。但从1~7月份的数据来看,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电力的累积增速环比前5月略有下降。

  1~8月全国水火电利用小时累计为3,358小时,同比降136小时,降幅3.9%;其中火电为3,570小时,受水电多发影响同比降173小时,降幅为4.6%;水电5月份后来水有所恢复,同比下降47小时,降幅为2.0%。我们维持对全年总体及火电利用小时分别下降4.2%和4.6%的预测。分区域看,东北、华东、南方电网火电利用率变动好于全国水平;华中降幅则相对较大,与新机组集中投产及水电多发有关。

  水电:洪水频发,出力大幅提高

  8月份,主要江河水势基本平稳,局部暴雨洪水频繁,旱涝急转突出。受局部强降雨及台风登陆影响,长江流域金沙江、岷江、洞庭湖水系湘江和资水、汉江、鄱阳湖水系赣江等部分支流,浙闽沿海部分中小河流,以及珠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南等地区的个别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其中湘江支流耒水、洣水发生超过历史纪录的大洪水,广东南渡河支流公和水发生重现期超过

  100年的特大洪水,湘江中游干流发生超保洪水。江河来水仍然偏少,但旱区来水明显,水库蓄水增加显著。

  据全国422座大型水库统计,9月1日蓄水总量为1921.7亿立方米,比上月初增加140.6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多65.9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80.5亿立方米。与多年同期平均相比,全国有17个省(市、区)的大型水库蓄水量偏多;全国有12个省(市、区)的大型水库蓄水量有不同程度偏少。

  8月,国家电网内重点水电厂总体来水比多年少10%,但4月以来来水情况明显好转,且远好于06年同期水平。其中,公司所属水电厂来水偏少约5%。

  国家电网内重点水电厂月末可调水量总计721.2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多174.3亿立方米,总蓄能量151.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9.3亿千瓦时。

  由于三峡今年汛期来水情况基本正常,在06年枯水造成基数较低的背景下,考虑到06年底水位提高以及6~8月右岸三台机组投运因素,7月发电量同比大幅提高73.0%。

  火电:秦皇岛煤价创新高,海运费继续上涨

  进入9月以来,国内外动力煤均保持高位运行。BJ动力煤价在创出70.6美元/吨的历史新高后小幅回落,目前基本与7月底的67美元/吨的价格持平;秦皇岛大同优混煤的车板价则较7月上升约25元/吨至490元/吨(涨幅约5%),山西优混煤则上升约15元/吨至450元/吨(涨幅约3%),均创出历史新高。从库存看,7月末,全社会库存达1.58亿吨,环比增加约655万吨,比年初增长2,047万吨,增长14.8%。

  1~7月,全国动力煤出口量为2,442万吨,同比下降21%;进口量为883万吨,同比增长55%,印证了去年我们的判断。国内煤炭出口的减少,以及进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也是近期海外煤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但是BJ指数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仍然归结为美元兑澳元贬值。

  此外,进入9月份,煤炭海运费继续保持了5月份以来的上涨趋势。较7月底而言,秦皇岛—广州运费上涨19元至127元/吨(涨幅近18%);秦皇岛—上海运费上涨8元至77元/吨(涨幅近12%)。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

  9月初,发改委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以指导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项目建设。具体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

  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并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建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完善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到2010年,基本实现以国内制造设备为主的装备能力;到2020年,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国内可再生能源装备能力。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考核指标;

  建立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对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定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大电网覆盖地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网总发电量中比例分别达到1%和3%以上;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0MW的投资者,所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权益装机总容量应分别达到其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的3%和8%以上;

  改善市场环境条件:电网企业要负责建设配套电力送出工程;电力调度机构要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律,合理安排电力生产及运行调度,使可再生能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制定电价和费用分摊政策: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并根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实行招标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按照招标确定的价格执行,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在全社会分摊;

  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中央财政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和国家财力状况确定资金规模。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对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予以支持,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给予适当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加快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基本形成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形成以国内制造设备为主的装备能力。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装备能力,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要。

  对此发展规划,我们的观点如下: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首次提出了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根据目前的情况而言,权益装机在5,000MW以上的上市公司均未达标,这也意味着其将在今后三年中加大对于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的开发力度,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即将上演;另一方面,发展规划对于上网电价提出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的新表述,从而为目前招标制下可再生发电难以盈利局面的改善打下了基础,风电等上网电价的提高或可期待;

  对于设备企业而言: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的出台以及中央设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将为其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关税收优惠也将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其发展前景更加看好。

  公司债开闸,行业财务压力有所减轻

  8月14日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标志着我国酝酿多年的公司债券发行的正式启航,此后多家电力上市公司迅即发布了拟发行公司债的公告。

  长江电力成为首家获准发行的上市公司,并将于9月14日正式网上发行,其首期10年期40亿元的公司债的票面利率为5.35%,低于目前公司可获得同期贷款利率(7.83%*0.9=7.05%)约1.7个百分点,较好的化解了利率上升所带来的财务费用压力。

  但是行业结构性投资机会仍然突出,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选股:

  内涵式增长:

  1.利用小时反弹明确地区:我们预计行业08年利用小时将首次出现回升,而广东、山东等省区由于装机投产高峰结束将迎来反弹,建议关注处于此类地区的上市公司,如粤电力、华电国际;

  2.新建大机组带来的高盈利能力:如我们此前在报告中多次强调的,新投产大机组由于自身单位造价低、煤耗低等因素将大大降低折旧、财务费用以及燃料成本,从而较同等规模的中小机组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未来的竞争能力也更强,典型的此类公司有建投能源、华电国际、大唐发电、粤电力等,以及储备项目较多由此带来高增长的金山股份;

  3.“节能调度”带来的利用小时超预期增长:据我们了解节能调度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部分试点地区的试运行有望年底展开,并在明年全面铺开,这将使具有大容量机组上市公司的利用小时进一步提升,并带来盈利的超预期增长,建议关注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

  4.水电来水好转带来的投资机会:自今年汛期以来,全国来水情况虽仍显偏枯但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由此水电公司的业绩也有望改善,建议关注长江电力、桂冠电力。

  外延式增长——资产注入、整体上市预期下的估值溢价仍是主线:对于多数电力公司而言,其“小公司、大集团”所带来的资产注入及整体上市预期明确。对于4季度而言,我们预计部分公司的资产注入方案有望明朗,在目前市场出于估值瓶颈的情况下,外延式的资产注入仍将是市场追逐的热点,由此带来的估值溢价也将成为引领行业二级市场走势的风向标,建议关注华电国际、粤电力以及一些小型地方电力公司重组动向。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仍坚持此前观点:行业整体股价基本处于合理区间,但是存在明显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上期报告中我们重点推荐了未来节能调度中明显受益而当时处于严重低估的华能国际,该股近期上涨幅度达50%以上。本期报告我们认为处于利用小时反弹明确区域、大机组比例高以及新建项目较多的上市公司最具基本面支撑,而资产注入预期仍将是股价最有效的催化剂,结合估值因素近期建议重点关注华电国际、粤电力、华能国际等公司。(杨治山中信证券)

  建材行业:投资机会依旧存在 推荐5只龙头股

  共 9 页首页 5 末页

   建材行业:投资机会依旧存在 推荐5只龙头股

  核心结论:

  1、2007年建材生产、销售、效益和出口大幅增长,建材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但生产和投资增速偏快。

  2、预计2007年建材工业总产值将增长15%左右;水泥统计产量超过13亿吨,同比增幅在10%以上;平板玻璃统计产量4.8亿重箱,增幅在10%左右;出口创汇145亿美元,增长15%左右;建材行业实现利润总额有望达到650亿元以上,仍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3、在行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建材行业优势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将进一步显现。

  4、与全部A股和沪深300的总体水平相比,建材公司(尤其是水泥公司)的期间费用控制相对较好,这使2007年中报建材公司的利润总额增幅超过了全部A股和沪深300的总体水平。

  5、虽然目前建材公司的估值水平有些偏高,但考虑到其2008年仍有望维持较好的业绩成长性,建材公司(包括水泥公司)的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并未明显高估。

  6、维持对建材行业增持的评级。建议投资者关注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政策的优势龙头公司,并关注行业中的并购重组机会。

  7、给予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福耀玻璃、鲁阳股份增持的投资评级;给予南玻A、海螺型材中性的评级。

  一、2007年建材行业运行态势良好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7年建材生产、销售、效益和出口大幅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但生产和投资增速偏快:

  1-6月,统计规模以上建材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1%,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统计规模以上建材企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现价)7593亿元,同比增长32.4%,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平均产销率为96.93%,高于去年同期0.26个百分点。

  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5月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61.8%。其中,水泥制造实现利润56亿元,增长89.4%;平板玻璃4.85亿元,扭亏增盈13亿元;建筑卫生陶瓷26.3亿元,增长38.4%。水泥制品13.9亿元,同比增长67%。

  1-6月,建材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660亿元,同比增长25.2%,回落9个百分点。出口创汇总额71.2亿美元,增长22.5%,回落近10个百分点。平板玻璃、深加工玻璃、玻璃纤维纱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近两年持续出口高增长的水泥今年一季度首次出现下降。1-6月累计出口水泥737万吨,下降22.5%;出口水泥熟料1039万吨,增长29.2%。水泥及熟料出口合计1776万吨,仅增长1.2%。水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作用开始显现。

  1-6月建材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7亿元,同比增长50.3%,高于制造业平均增幅15.5个百分点。其中,1-5月份水泥工业166亿元,增长54.3%;平板玻璃工业27亿元,增长6.6%。建筑卫生陶瓷50亿元,增长98.3%。

  1-6月份新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2条,新增产能4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例提高到53%,落后产能由于淘汰力度加大进一步减少。以海螺、冀东、中国建材、中材集团、吉林亚泰等一批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势头良好,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中,海螺水泥产量约占全国水泥总产量6.5%。平板玻璃前10户占全部玻璃产量比例超过50%。玻璃纤维产品中大型玻纤池窑工艺所占比例接近70%。

  1、水泥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7年1-7月,全国水泥产量73519万吨,同比增长15.4%。7月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月减缓3.1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水泥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6月份由于淡季水泥价格有所下滑,7月份价格基本稳定。7月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284元/吨,与上月持平,同比上升1元/吨。7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961万吨,同比上升19.3%。

  根据中国建材信息总网对重点联系水泥企业的统计数据:2007年8月,水泥行业产销形势良好,各地区的产销率基本超过100%。由于一些国家及地方的重点工程将在冬季来临之前封顶,8月份华东、华北和东北水泥需求有所增加,市场销售形势良好,呈现产、销良性循环态势。受台风和季风的影响,华南沿海省市的公路中断,运输不畅,公路修复和清淤工程量很大,水泥需求有些滞后。8月水泥价格基本与上月持平,部分地区小幅下调。8月水泥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华北地区同比上涨了11.02%、东北地区下降3.87%、华东上涨6.88%、华南上涨15.07%、西南下降17.37%、西北上涨21.18%。

  2、玻璃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7年1-7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28597万重箱,同比增长17.2%。7月平板玻璃产量增长12.8%,增速减缓6.3个百分点。2007年平板玻璃价格呈现稳中有升态势。7月平板玻璃出厂价64元/重量箱,比上月下降1元/重量箱,同比上升1元/重量箱。7月末平板玻璃库存1846万重量箱,下降18.9%。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数据显示:受高速增长的房地产市场拉动,8月玻璃销售市场出现价量齐增的好形势。8月重点联系玻璃企业产量比上月增加32.76万重量箱,增幅为1.15%,月销售量创出新高,比上月增加销售337.68万重量箱,增幅为11.95%。浮法玻璃价格持续3个月飚升,8月重点联系玻璃企业浮法玻璃平均价格再创72.43元/重量箱的新高,比上月上涨2.52元/重量箱,比上年同期上涨9.45元/重量箱,涨幅为15.0%。8月普通平板玻璃平均价格为64.55元/重量箱,比上月上涨2.71元/重量箱,比年同期上涨4.5元/重量箱,统计中的9个浮法品种全线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浮法5mm每重量箱价格比上月上涨4.65元,浮法4mm、6mm、8mm及浮彩5mm每重量箱价格涨幅也均超过4.0元;普通平板玻璃除3mm每重量箱价格比上月下跌0.94元,其它品种价格均上扬,涨幅最大的普通5mm每重量箱价格比上月上涨5.36元。

  二、2007年第四季度建材行业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业内观点认为:2007年第四季度,建材行业仍将延续前三季度的良好发展态势,建材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长,主要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销售同比大幅提高,价格稳中有升,效益明显提高,但出口增幅可能会出现回落。国家发改委预计2007年建材工业总产值增长15%左右;水泥统计产量超过13亿吨,增幅在10%以上;平板玻璃统计产量4.8亿重箱,增幅在10%左右;出口创汇145亿美元,增长15%左右;尽管有原材料、燃料、电力、运输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建材行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仍可望达到650亿元以上,仍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依然是建材行业运行的主旋律,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力度,进一步促进行业结构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生产和投资增速偏快的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不排除相关调控措施陆续出台的可能。随着一大批建材新线建成投产,产能增加,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预计这种情形今后可能会随着建材需求增速的回落而逐渐显现。

  三、建材上市公司2007年中报情况

  2007年中期统计数据发现:虽然沪深300和全部A股公司总体的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建材上市公司,但净利润的同比增幅则明显逊色于建材行业的总体水平。其中水泥公司的净利润增幅最大,同比增长了195.69%。具体数据见下表2:

  进一步分析可发现:与全部A股和沪深300的总体水平相比,建材公司(尤其是水泥公司)的期间费用控制相对较好,这使建材公司的利润总额增幅超过了全部A股和沪深300的总体水平。当然,建材行业费用增幅相对较小,与行业景气的提升有关。

  在建材行业中,水泥板块和玻璃板块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了建材上市公司的总体水平;而其他非金属建材公司的成本和费用的增幅均超过收入增幅,导致利润增幅为负值。

  与水泥公司相比,玻璃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总额增幅均高于水泥公司,但因所得税增幅远远高于水泥公司,导致净利润增幅低于水泥公司。

  四、建材行业公司的估值情况

  截止2007年9月24日的统计数据发现:目前建材公司的估值水平略高于全部A股和沪深300的总体水平;建材行业公司中,又以水泥公司的估值为最高,这与市场对其景气提升的预期有关。具体见下表3:

  动态来看:虽然目前建材公司的估值水平有些偏高,但考虑到其2008年仍有望维持较好的业绩成长性,建材公司(包括水泥公司)的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并未明显高估。

  五、投资建议:维持对建材行业的增持评级

  综合考虑,我们维持对建材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主要理由如下:

  随着第四季度水泥消费旺季的到来,预计水泥等建材产品的销售将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2007年建材工业生产将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全行业实现利润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基于2008年对中国经济的良好预期,预计2008年我国建材行业仍将保持相对良好的利润增长。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行业背景下,建材行业将催生出更多的重组并购机会,也将成为证券市场的投资机会。

  维持对建材行业增持的评级。建议投资者关注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政策的优势龙头公司,并关注行业中的并购重组机会。

  建议关注如下公司:

  海螺水泥(600585行情,资料,评论,搜索):国内规模最大、管理水平较高的水泥龙头企业,产能稳健增长,未来三年业绩持续增长,中长线合理估值为100元,建议增持。

  冀东水泥(000401行情,资料,评论,搜索):区位优势明显的公司,产能和业绩持续增长,未来增长潜力较大。中长线合理估值为24-27元,建议投资者逢低增持。

  华新水泥(600801行情,资料,评论,搜索):中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目前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二位。若外资股东HolchinB.V.可顺利增持,将增强公司的发展后劲,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中长线合理估值为35-40元,建议投资者逢低增持。

  鲁阳股份(002088行情,资料,评论,搜索):公司为亚洲最大的陶瓷纤维生产企业,具有从基础产品(陶瓷纤维棉)到各种深加工产品的一条龙生产模式,盈利能力突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新产品不断推出、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上升以及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突出优势,使公司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较好的成长性。中长线合理估值为53--55元,建议投资者逢低增持。

  福耀玻璃(600660行情,资料,评论,搜索):公司是国内汽车玻璃OEM市场的龙头,具有供应链一体化优势和成本优势,国际汽车玻璃产业转移将为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三年业绩有望持续增长。中长线合理估值为40-45元,建议投资者逢低增持。

  南玻A(000012行情,资料,评论,搜索):深加工程度较高的玻璃龙头企业,受益于国家节能降耗政策的实施,其产品前景看好,新项目的达产将提升公司业绩。公司中线合理估值为25-28元,长线合理估值尚无法确定,暂给予中性评级。

  海螺型材(000619行情,资料,评论,搜索):公司是国际上产销量最大的塑料型材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成本优势、质量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但产品结构单一,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弱。竞争的激烈可能一定程度影响其成长性。调整公司中长线的合理估值为12-15元,暂给予中性评级。(国海证券)

  港口水运:四季度重点关注公司 推荐2只股

  共 9 页首页 6 末页

   港口水运:四季度重点关注公司 推荐2只股

  投资要点: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44748万吨,同比增长15.7%。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197.06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23.1%。

  从港口相关上市公司上半年的财务指标看,其盈利能力降低,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港口相关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会有所波动,但是总体保持稳定。

  在单壳油轮大规模报废之前,油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状况仍会存在,市场仍将维持低位盘整的态势。在世界经济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油运市场的复苏预计到08年下半年之后才能到来。

  预计08年干散货海运量运输需求仍然强劲,运力仍较为紧张,干散货市场仍将在高位波动。干散货市场运力的大幅投放将在2009年到来,届时预计市场才会回落。

  未来两年,集装箱运力的供给和需求增长缺口有望缩小。集装箱运输市场有望进一步复苏。预计08年和09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将迎来好年景。

  世界经济波动和原油价格的上升为海运公司的主要风险。

  四季度,建议重点关注的公司为“中国远洋”和“中远航运”,干散货市场的繁荣能为两家公司带来较好的业绩。

  一、07年1-8月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仍快速增长

  2007年1-8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3697.1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7657.4亿美元,增长27.7%;进口6039.8亿美元,增长19.6%。8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977.4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出口1113.6亿美元,增长22.7%;进口863.8亿美元,增长20.1%。总体上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8月份出口有较大幅度回落,但当前仍难以看出有趋势性的意义。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44748万吨,同比增长15.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55323万吨,同比增长14.6%;内河港口完成89425万吨,同比增长18.9%。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197.06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23.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681.09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22.6%,内河港口完成515.96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30.8%。

  对于港口行业的未来发展,仍维持原来的判断:行业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其增长速度会逐步下降。预计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在15%左右,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在22%左右。

  二、港口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所降低

  从港口相关上市公司上半年的财务指标看,其盈利能力降低,反映上市公司利用资产赚取利润能力的指标(ROA、ROE)普遍下滑,而反映公司获取的收入能够贡献利润的指标也出现了普遍下滑(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由于港口行业仍在成长,相关公司的收入仍在快速增长,但是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增长率普遍低于收入增长率。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有:行业的增长速度在逐步降低;和母公司存在着同业竞争,分享不到行业成长好处;更为主要的是,各个港口上市公司所在的港区新泊位不断投用,导致竞争激烈,一方面导致作业价格不可能上涨,另一方面,货量的增长速度降低,而且,部分港口上市公司即使有新泊位投用,但是新泊位建造成本较高,而投用初期业务量需要培养,也会影响盈利。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港口相关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会有所波动,但是大幅降低的可能性较小。港口行业未来良好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港口相关公司仍是一个稳定成长的行业。

  三、资产重组,持续关注

  港口相关公司业绩较为稳定,可预期性也较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除非有不可明确预期的信息,很难刺激港口公司股价大幅上升,我们认为资产重组仍是港口相关公司的投资热点。当前,天津港和营口港的资产收购仍在进行中,股价已经部分反映相关信息。上次策略报告中,分析了深圳的盐田港和深赤湾的资产重组的可能性,我们认为,随着港口竞争的日趋激烈,上述两个港口的资产重组或股权收购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建议持续关注。

  此外,涉及港口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正在向中小港口扩散,厦门港务有收购母公司散货泊位的预期,随着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视,北海港和防城港等周边港口的重组将提上日程,涉及到上市公司为北海港,建议关注。此外,近期媒体报道的马鞍山港和芜湖港的整合重组虽然被芜湖港澄清,但是,在地方政府做大港口行业的思路支持下,我们认为可能性仍很大,涉及的上市公司为芜湖港。中小港口盈利能力较差,投资该类公司,须提防风险。

  四、油轮市场和干散货市场-冰火两重天

  进入2007年,油品运输市场表现持续不振,尤其是远洋原油运输市场,近期市场价格更是跌到了盈亏临界点,达到了五年来的最低点,波动幅度超出了我们上次策略报告的预期。运力过剩是主要原因。

  和油轮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干散货市场自06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繁荣,当前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已经超过8000点,7月份和8月份的平均指数和07年上半年相比已经上涨了30%,干散货市场的强劲上涨超出了我们上次策略报告的预期。当前,干散货运输市场进入旺季,预计短期内市场仍在高位波动。www.

  国内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也出现了大幅上涨,随着国内粮食和煤炭运输需求的增加,预计市场将再创新高。

  五、油品运输市场预计仍将低位盘整

  从运力角度看,油品运输市场在07年运力增长预计为7.5%,08年运力投放预计进一步增加到8%。

  油品运力的供给增速和需求增速缺口在08年有扩大的迹象,但是,如果考虑单壳油轮的报废,这种差距将缩小。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绝大部分单壳油轮将在2010年底之前报废。假定08年报废50%的、船龄超过20年的单壳油轮,则08年的运力增长将由8%降低到4%,若报废90%的船龄超过20年的单壳油轮,则08年运力仅增加1%。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世界油品运输市场运力不会出现严重过剩,但是,短期内,单壳油轮成本较低,船龄较长,基本或者即将提足折旧,能够接受比双壳油轮低许多的价格,这将对市场形成冲击,随着报废日期的临近,预计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将会跟随欧美对单壳油轮进行限制,单壳油轮才会大规模报废或者改造,这种情况预计在08年下半年或者进入09年之后才会发生,在此之前,运力过剩的状况仍会存在,市场仍将维持低位盘整的态势。在世界经济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油运市场的复苏预计到08年下半年之后才能到来,这比我们在三季度策略报告中预期的时间要推后。

  六、干散货市场仍将高位波动

  今明两年,干散货市场运力增长速度仍将保持下滑趋势,预计07年和08年分别为5.6%和4.5%。

  从需求角度看,在未来世界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运输需求仍将强烈。

  中国的铁矿石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支撑国际干散货市场的最为重要的因素,预计07年铁矿石进口量增长达到20%,08年仍将维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

  澳大利亚和巴西的港口拥堵,导致运力损失也不容忽视,据统计,07年前8个月,平均每天在澳大利亚等待装卸的好望角型散货船数量达60-80艘,占该类型船舶总运力的8.9%,而在2005年、2006年这一比例仅为2.5%、3.5%。

  海上运输距离的增长也是导致运力紧张的重要因素。2005-2006年干散货海运量增幅分别为6.0%、5.7%,而同期海运周转量增幅分别为6.3%、7.1%。运输距离的增长增加了对运力的需求。

  综合考虑,预计08年干散货海运量运输需求增长幅度仍将超过5%,运力仍较为紧张,干散货市场仍将在高位波动。干散货市场运力的大幅投放将在2009年到来,届时预计市场才会回落。

  七、集装箱运输市场仍处于复苏通道中

  从近些年集装箱市场的走势来看,04年和-06年,由于运力投放速度过快,运力增速超过需求增速,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从05年下半年开始走衰,持续06年全年,07年以来,市场有逐步复苏迹象,作为国际集装箱市场先行指标的国际集装箱租船指数(HRCI)逐步走高。而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也在近期创下了06年以来的新高,集装箱运输市场复苏的迹象明显。这和我们上季度策略报告中的预期基本一致。

  八、海运市场的主要风险因素

  海运行业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对经济景气程度反映敏感,根据IMF的预测,未来世界经济依然向好。但是,美国近期的次级债的影响并没完全显现,影响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中国作为影响世界海运市场的最为重要的主体之一,当前仍在执行紧缩性的政策,对钢铁行业的调控也在继续。若这些调控产生效果,则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将对海运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燃油作为海运行业的主要成本因素,当前占相关公司主营成本的30%-40%,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了新高,不排除原油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海运公司的燃油成本负担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九、四季度重点关注公司

  中国远洋:干散货市场仍处于高位,根据本文的分析,08年仍将高位盘整,公司收购母公司散货资产后,业绩有可能超过预期;集装箱运输市场仍处于复苏通道,公司作为世界第五大集装箱航运商,集装箱业绩将走出低谷;而且,公司多业务经营,在各个领域均以领先者的姿态出现,多样化业务降低了风险。详细分析可以参见9月4日的关于公司的深度研究报告。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目标价格71.7元。

  中远航运:公司作为特种散杂货运输企业,其所在的行业将随着干散货市场的繁荣而提升景气度,其重吊船和半潜船在未来将保持良好的市场表现,有利于对冲公司的经营风险。对于08年业绩给与30倍的市盈率,目标价格43元。(余建军华泰证券)

  软件行业:第四季度策略 重点关注2只龙头股

  共 9 页首页 7 末页

   软件行业:第四季度策略 重点关注2只龙头股

  2007上半年软件收入增幅继续下降2007上半年软件行业实现收入2994.0亿元,同比增长23.0%,与2006年同期27.6%相比,增幅继续下降。从增长结构看,2002年以后,我国软件增长重心已经从软件产品逐步转移到软件服务领域。

  管理软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继续维持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管理软件市场规模7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0%。2006年上半年管理软件市场中,ERP软件占有44.24%的份额,成为市场需求主体。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专业管理的软件如EAM、HRM、CRM、PM等需求开始逐步上升。

  信息安全市场将保持高速发展,软件出口继续增长我国信息安全市场将保持高速、超规模的发展势头,其中电信、政府、金融将是安全需求最大的领域,预计2006-200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以上,明显高于中国IT市场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软件离岸外包市场2007年第1季度为3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

  行业投资评级和配置软件行业投资评级:持有软件行业投资配置:用友软件和东软股份。

  2007上半年软件收入增幅继续下降自2006年开始软件收入增幅出现持续下降我国软件行业市场由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与软件服务组成,2006年软件总收入4800亿元,同比增长22.9%,与2005年62.23%的增幅相比,出现明显下降,同时也低于2004年的31.25%的增幅。其中系统集成与软件服务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超过25%,增幅高于软件产品的增长幅度。

  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速度开始回落,进入三季度,首次出现增速落后于制造业的现象,全年软件业发展速度为22.9%,低于制造业1个百分点。

  2007上半年软件行业实现收入2994.0亿元,同比增长23.0%,与2006年同期27.6%相比,增幅继续下降。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总体规模偏低,主要原因:一是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基于整机制造业的嵌入式软件发展空间亟待新的拓展;二是软件外包能力仍需增强,特别是承接国内跨国公司以及传统行业的服务外包水平不高,影响了产业规模的扩张。

  行业应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管理软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7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0%。

  2006年前6月管理软件市场实现销售额27.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2%,其中,ERP软件占有44.24%的份额,成为市场需求主体。在行业应用市场中,制造,金融,流通处主导地位,共占据了77.0%的市场份额,其中制造业仍然是ERP软件的主要应用市场,应用规模达15.14亿元,占56.3%市场,是主要的ERP软件应用市场,金融和流通市场份额分别10.9%、9.8%。

  用友软件、SAP、金蝶软件和ORACLE仍处于该市场的前4位,它们的市场份额之和为36.0%。

  分季度方面,2006年第一季度管理软件市场实现销售额1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其中,ERP软件占有46.7%的份额,成为市场需求主体。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通用性软件如财务管理软件和ERP软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对业务流程某一环节进行专业管理的软件如EAM、HRM、CRM、PM(项目管理软件)等竞争热度开始逐步上升,这是进入2006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需求的一大特点。在管理软件细分产品中,PM、EAM、HRM和CRM软件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8.0%、25.0%、23.7%和22.2%,超过市场的平均增长率。

  中小企业依然是管理软件市场的活跃点,2006年一季度中小企业在管理软件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占到58.9%,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为21.2%。

  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管理软件市场总量达15.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4%,增长率比去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左右。

  第二季度在管理软件细分产品中,ERP软件销售额已经独占54.1%的比例,ERP对财务、生产、销售等管理功能的整合使其在管理软件市场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财务管理软件和SCM软件增长缓慢,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8%和19.0%,其中带动财务管理软件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集团财务管理需求的强劲增长。对销售、客户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带来CRM软件23.4%的同比增长率;对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绩效考核等规范化需求的上升使第二季度HRM软件同比增长了24.6%。另外,最值得关注的一个亮点是2006年第二季度增长最快的产品EAM软件,同比增长率达到25.4%,增长的主要动因来源于EAM软件应用从电力行业向其它资产密集型行业,包括能源、精密制造、公共事业等领域的迅速渗透。第二季度中小企业是突出的亮点。小型企业市场销售额增长速度最快,达到23.0%,中型企业市场次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5%,均高于管理软件整体市场20.4%的增长率。中小企业市场较高的增长率吸引了用友、金蝶、浪潮等在内的主力厂商进行更加激烈的竞争,SAP和ORACLE也分别针对中小企业市场推出合作伙伴及渠道深入计划。赛迪顾问认为,随着主力厂商对这一市场重视程度的提高,原本定位于中小企业市场的小型管理软件提供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中小企业市场的管理软件品牌将面临不可避免的优胜劣汰。

  第二季度,由于部分中小厂商如速达、任我行,以及部分外资厂商如Infor、IFS、QAD等加紧了对市场的争夺,并通过提高自己的声音提高市场影响力,对于一线厂商如用友、金蝶、SAP等形成了不小的竞争威胁,竞争格局出现振荡,第二季度管理软件市场品牌集中度比去年同期相比有小幅下降,前十名所占市场份额从67.1%下降到66.7%。在主力厂商中,第二季度浪潮表现突出,销售资源的整合以及一体化管理策略的执行使其ERP等产品销售快速增长,神州数码通过产品优化和市场推广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获取一定份额,这些厂商进一步成长的潜力直接对用友、SAP等厂商形成竞争压力。

  2006年下半年延续上半年的平稳增长趋势,由于大型企业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而中小企业市场虽然用户数量较多、增长速度较快,厂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使得这一市场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相对较慢。总体来看,中国管理软件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市场理性增长。

  信息安全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以来,网络安全市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是2005年用户经常遭遇间谍软件、垃圾邮件等问题,在用户安全意识逐渐提高的同时,政府也对网络安全市场进行了引导,因此网络安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06年上半年网络安全市场仍保持稳步增长,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安全产品市场总体规模达9.12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0.8%,2006年2月21日,信息产业部宣布要在年内推行“阳光绿色网络工程”,活动将持续一年。信息产业部将联合各有关部门,从信息产品开发、网络运行管理以及信息服务提供等领域,在全国分阶段组织开展“阳光绿色网络工程”。主要包括清除垃圾电子信息、宣传网络安全、治理手机违法不良信息、打击非法网上服务四部分内容。

  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安全产品市场总体规模达11.37亿元,比2006年第一季度增长23.2%。本季度的网络安全市场仍保持着较快速度增长,总体走势良好。由于在电力、能源等平行行业的良好表现,东软在整体安全市场的份额上升0.1%,在防火墙细分市场的份额提高了0.2%。防杀毒市场中,赛门铁克依旧保持强势地位,连续两个季度位列首位;值得一提的是,冠群金辰依靠在内容安全网关市场的良好表现,业务稳中有升。IDS市场中,启明星辰依旧保持领先地位,安全服务在其营业收入中的份额不断扩大。

  软件出口继续增长2006年1-7月,中国软件出口16.8亿美元,同比增长32.2%。与第一季度相比,增幅有所下降。目前外包软件合同主要来自日本,但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外包合同有所增长,约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3%。

  2006年全年软件出口60.6亿美元,同比增长68.8%,摆脱了自2003年以来增幅振荡下滑的趋势,易观国际《2007年第1季度中国软件离岸外包市场数据监测》显示,软件离岸外包市场2007年第1季度为3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环比增长5.56%。

  CCID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软件外包将进入高速成长期,预计中国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比重由2006年的3.0%提高到2011年的8.9%,未来五年将以42.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

  目前国内软件外包的格局还没形成,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尽管东软集团公司占有外包市场最大份额,但还没有一家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能支配这个仍在发育的市场。

  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后,软件出口已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国家在政策上进行了扶持和引导,并正在积极培育软件出口龙头企业,软件出口已经成为软件行业新的增长极,并有可能成为中国软件走向世界的突破口,未来几年软件出口将成为软件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3G将成为2007年关注的焦点3G已经成为信息产业部近期的工作重点,业界翘首期待的3G牌照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发放。在3G的产业链中,与软件公司有关的主要是系统集成和业务支撑系统,由于3G投入巨大,相关公司都对3G寄予了较大厚望。

  在3G网络中,由于运营商数量的增加,且增值业务、数据业务将比2G有很大的增加,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服务的多样性会成为运营商主要的竞争手段,同时它对运营商的计费、中介、收费、互联、结算和CRM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提高网络运营性能及增值业务、数据业务为主要市场目标的软件及系统集成类企业,将获得广阔增长空间。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预计2007年软件行业增长的重点主要是出口和管理软件两大领域,另外,金融行业应用类公司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围绕3G将出现一些市场热点,因此上述领域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龙头公司是我们关注和配置的重点。

  软件行业投资评级目前软件上市公司26家,在经过几年的调整后,行业整体业绩在2005年出现低点后逐步出现恢复性增长,主要体现在从2006年第一季度开始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42%,每股收益由2005年的-0.51元上升到0.03元,第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74%。

  软件行业投资配置建议基于对行业和快速增长领域的判断,我们认为26家软件类上市公司中,管理软件领域的龙头用友软件和软件出口的龙头东软股份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业绩稳定性,因此选择这两家公司作为行业投资配置样本。

  600588用友软件用友软件的战略布局已经完成,前期大量投入研发的产品逐步进入收益期,IDC研究报告显示,公司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排名第二的ERP软件供应商。公司2006年度报表显示,2006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326.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4%,实现主营业务利润97563.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5%;实现净利润17338.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43%。

  数据显示公司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摆脱了近几年的调整阶段,业绩出现恢复性增长,目前公司已经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2007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0%,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25.5%,净利润同比增长78.1%。公司从2006年开始调整了经营策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在利润方面,而不是收入;分销比例加大,由于分销收入是直销收入的三分之一,因此造成收入增幅下降;公司对用友软件工程公司由控股变为参股,影响了收入。上述经营策略的调整尽管将影响主营收入增长幅度,但实际利润率更可靠。

  600718东软股份2005年公司软件外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9%,软件外包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为11.5%,而同期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务同比增长8.8%,数字医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软件外包业务高速增长是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的主要因素。

  2006年公司的软件外包业务收入继续快速增长,软件外包业务实现收入5548万美元,同比增长60.90%,而软件和系统集成业务同比增长14.9%,软件外包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上升到16.3%。

  2007上半年年公司软件外包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随着软件外包需求的强劲增长,公司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尽管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的申请未获中国证监会通过,但上半年业绩表明公司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对公司的业绩预测仍可维持不变。(惠毓伦广发证券)

  旅游业:步入旅游大国崛起的征途 推荐3只股

  共 9 页首页 8 末页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郭玉明)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