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汹涌的“扩容潮”,9月末的股市屡创“地量”,沪市先是连连下跌并失守20日均线,由于投资者坚定的持股信心和主力的积极运作,大盘在金融、有色等板块带动下强劲反弹,并在最后一个交易日以长阳再创5552点新高。
而牛市中长假后大涨的惯例使我们更有理由期待10月股市的“开门红”。
持股信心支撑大盘
9月末,不断有新的个股加入“跌停板俱乐部”,先是航空股和江南重工,后有太极实业、香梨股份等。而日成交量的进一步萎缩,使沪市9月26日的1064.4亿元的成交量创下了7月20日以来的“地量”,次日成交量进一步萎缩,在成交进一步萎缩至969亿元“新地量”的情况下,市场依然顶住了抛压,收出吞食上日阴线的中阳线。
近期市场屡创地量原因很简单,一是由于估值偏高,众多投资者采取既不加仓、也不减仓的投资策略,以至大盘交投萎缩;二是长假前避险的心态使不少投资者宁可节后追高、不愿持股过节;三是近期大量超级大盘股的持续发行吸引了大量的二级市场资金,北京银行、建行、中国神华冻结的申购资金越来越大,已经说明了问题。
由于顶住巨大抛盘,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抛压大大减轻,且随着申购中国神华的2.67万亿元解冻,大盘终于大幅上涨。
节后常有“开门红”
说来让人难以置信:本轮大牛市以来,几乎每次过节都成了持股者的盛宴,节后大涨居然成为惯例。我们不妨对2006年以来的所有长假后的沪市走势作一个统计:
2006年:元旦后,1月4日股指上涨19点,涨幅为1.71%;春节后,2月6日股指上涨29点,涨幅为2.35%;“5·1”后,5月8日股指上涨57点,涨幅为3.94%;“10·1”后,10月9日股指上涨33点,涨幅为1.88%。
2007年:元旦后,1月4日股指上涨40点,涨幅为1.5%;春节后,2月29日股指上涨42点,涨幅为1.4%;“5·1”后,5月8日股指上涨109点,涨幅为2.83%。
为什么节后上涨的概率居然能达到100%呢?对此似乎很少有人做过研究,笔者愿意对此提出一些抛砖引玉的看法。首先这一现象出现在牛市,说明牛市中的长假具有助涨作用。节日亲朋好友聚会,牛市中的赚钱效应会使节后的买盘增多;其次,中国人过节讲究祥和,所以机构主力一般为了增加节前、节后的喜庆气氛,往往也会加大做多力度。
10月“开门红”可期
节后市场也有不少积极因素。第一、近期相当多蓝筹股轮流出现大幅调整,但从9月28日盘面看,金融股、有色股开始反弹,钢铁、煤炭也有止跌企稳的迹象,而大盘在20日均线处受到强烈支撑,大盘已有较强的反弹动力;第二、中国神华申购结束,中石油发行还没有接上,二级市场有望出现短期的资金宽松期;第三、节后三季报拉开序幕,有望使投资者增强业绩向好的预期;第四、美联储进一步降息预期和H股的屡创新高也会推升A股市场。
当然,以往长假后上涨的美好向往毫无疑问更是促使大盘迎来10月“开门红”的强大心理因素。对此,我们积极期待着!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