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类似“肉贱伤农”现象再度上演,国务院日前出台奶业“八条措施”保护奶农利益。国家发改委昨日表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确保这些措施在今年年底前落实到位,确保奶农得到政策实惠。
证券分析师就此指出,虽然这些措施的出台将促进奶业规范发展,但在养殖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八条措施”的出台不但不能缓解上市公司成本压力,上游奶农议价能力提升后,很可能迫使加工企业成本进一步上升。
在成本推动的作用下,奶制品价格上涨将是必然趋势。
上市公司成本压力增加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八条政策措施,扶持奶业发展。
这“八条措施”包括:加大奶牛良种补贴力度;实施后备母牛补贴政策;对奶牛养殖农户购置牧业机械和挤奶机械给予补贴;完善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政策;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支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完善奶业产业政策等。
针对包括多项财政补贴的“八条措施”,证券分析师认为,对乳业长期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如果奶农和加工企业仍然分属两个利益体的格局保持不变,上游企业议价能力提升后,会进一步增加上市公司的成本压力。
“长期来看,这将增加奶业企业的成本。”申银万国的分析师赵金厚指出,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小,奶源品质普遍不高,“八条措施”的出台对上市公司成本控制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记者了解到,与国外奶农自建加工厂、上下游利益一体的模式不同,我国奶企与奶农分属两个利益体。“我国奶业产业链是由加工企业主导的,比较脆弱。”上海壹言咨询分析师汤志庆告诉记者,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奶牛养殖户一直没有话语权。
全行业或将受累 去年以来,在养殖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昨日指出,这已严重影响奶业的正常发展及奶业基础。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户养奶牛规模小,20头以上规模养殖仅占29%,良种覆盖率只有44%,平均单产3.9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原料奶质量亟待提高。同时,奶农合作组织发育滞后,奶站管理混乱,存在压级压价、强买强卖、克扣奶农等不法行为。
在奶业产业链结构仍不合理的背景下,“八条措施”的出台对上游加工企业很难说是政策利好。赵金厚指出,企业会有不同的措施应对成本上升,长期来看乳制品涨价是必然趋势。
如果上游产业亏本状态不能缓解,奶农宰牛愈演愈烈,奶源短缺也将造成成本进一步提高,上游成本也将向加工企业转移。“这对整个行业的打击也是巨大的。”汤志庆说。
昨日,光明乳业(600597)、伊利股份(600887)股价分别收报于13.99元、33.80元,分别下跌2.17%、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