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金业在苦守了近十年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辉煌盛世。基金开户人数屡创新高,而基金份额和总金额数更是接连飙升,近期更是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我国基金业发展了9年多才有了1万亿的规模,却只用了半年时间就从1万亿增长到了3万亿,可见此番基金热潮之猛。
部分基民不懂风险
见新基金就买
不少基金投资者一见到新基金就控制不住,要去银行抢上一些。比如张大妈,虽然存款不多,但每只新基金发行的时候她都要去排队买上1万的,现在手里已经有十几只基金了,她还把自己的盲目投资行为美其名曰“投资组合”。像张大妈这样的基金投资者,尽管许多人听后,只会报之一笑,却是现实中基民———尤其是新基民真实行为的写照。
北京各大基金代销银行,一到了基金发售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股市走好,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对基金和股市缺乏常识的人懵懂入市,他们一心只为赚钱,却不知基金为何物,更不知投资基金有风险,让人无法不担忧。
部分基民买基金像买菜 不知是啥就抢回家
现在基民的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有一部分老基民的专业水平相当老到,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投资者不知道基金是咋回事。有报道说在上海某农村地区,一位老妇人提着篮子到银行,开口就说,我要买点基金。银行职员问,你要买什么基金?她回答:我就是要买基金。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量不断创新高的现象表明,这种买基金像买菜,只管买不管问的情况,已是见怪不怪。
曾经无人问津的基金,在牛市效应的推动下,成为供不应求的稀缺商品。证监会本着“一片好心”,限制基金发行规模和节奏,以控制风险急剧扩散。然而,投资者却不领情。在“赚钱效应、限量发行”的双重刺激之下,人们越限越买。只要是新基金,投资者就会蜂拥而上、抢购一空,对基金公司的品牌、基金过往业绩、自身风险偏好等这些因素根本不关心。
鹏华基金总经理孙煜扬表示:“投资者教育一定是要有个过程的,让市场给他正面的、反面的、切身的教育他才能体会,否则他体会不了。他从进市一直在赚钱,他说有什么风险?没有风险,我天天在赚钱。我们有个同事的朋友,涨的时候很高兴,今天赚了宝马,跌的时候,又损失了一块劳力士手表。”
盲从买基金
投资风险增加
现在新加入“投基”行业的人,多是看见朋友在去年和今年收益非常可观,所以,很多人对风险不屑一顾,对收益抱有很高的希望,甚至觉得四季度基金业绩会再度翻番。
股市合理的长期收益水平应在15%上下。 参考成熟市场,基金正常年均收益水平是10%~15%。世界上最著名的私募对冲基金———量子基金在最红火的时候,复合年度收益率也才40%~50%。美国在1997年~2000年间出现一轮新经济牛市,指数涨幅累计达150%以上,但美国基金近15年来平均年收益率不过13.57%,而美国股市100年来平均年收益率仅为9%。过高的预期会让基金经理有非常大的压力,更会让投资者失望,不仅对投资者是伤害,长远来说,对基金公司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中国基金业可以说刚刚起步,基金公司投资者教育也才刚刚开始。个人投资者能获得的关于基金的信息,本就繁杂而肤浅。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一味盲从跟风购买基金,只会增加不必要的投资风险。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张后奇表示:“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基金,了解基金行业。华夏基金开设很多的销售网点,就是希望投资人不会是糊里糊涂的买,赚钱也是糊里糊涂的。华夏基金公司始终希望投资人能和我们的投资经理进行交流,在市场不同的阶段都能和我们一起成长。”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