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深度阅读

《投资有道》:上电转债丑闻之台前幕后

  当失误被“捂”成了丑闻

  国庆之后,《基金观察》10月刊刊出了《“上电转债 ”丑闻 泰达、南方、华安是否犯幼稚错误?》一文,引起强烈反响:各大媒体纷纷跟踪报道和评论,投资人之间对此也议论纷纷。

  人们的反应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正如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基金业朋友所言,“上电转债”事件,无论从损失的大小,还是事件的轰动性,都不是基金业最抢眼球的新闻。试想,去年20多家基金公司违规操作货币市场基金事件,招致的损失,可都以上亿计。

  然而,这件本应该“小而化之”的事,却因为被“遮遮掩掩”后,引起媒体和投资人巨大的好奇心。被“吊起”的胃口得不到满足,与事件曝光之后反应的热烈,恰好互相呼应。

  谎言的可怕就在于此。

  第一个谎言诞生后,当事者不得不用第二个谎言去保护它,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最后,在谎言终于被揭穿那一天,人们的愤怒成倍增长。这些愤怒,指向的,并不是第一个谎言,而是制造谎言的这种行为本身。《“上电转债”丑闻 泰达、南方、华安是否犯幼稚错误?》一文作为独家报道,其社会反响如此巨大,我想,也是基于这个“原理”。

  9月初,有媒体报道三家公司被迫赎回上电转债,但三家公司具体名称,却未被披露。由此,谁是“肇事者”成为媒体和投资人最大的“心结”,而这个“心结”并未随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用风险准备金弥补2200万损失而化解。反之,媒体的跟进,投资人的疑问接踵而来。

  “那三家公司是谁?”9月初,记者曾被数个同行问及此事。当时,记者仍没有掌握相关信息,只能与同行一起,在等待中寻觅。

  刚开始,媒体、网络、坊间谁是“肇事者”有各种猜测。未料,随着日子推移,三家公司不但没有浮出水面,反而借着众说纷纭得以“隐身”。

  记者与《基金观察》同僚在9月中下旬曾致电15家以上的机构——包括基金公司、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和媒体,同时还与多位业内人士沟通,获得的名单却大不相同。

  有趣的是,记者曾接触一位北方同行,他告诉记者,他知道这三家公司具体名单,但他同时表示,“不能告诉你”。

  与此同时,媒体也没有关于这三家公司名单的定论,更不要提这三家公司对事件的正面回应了。

  直到记者从北京一位高层人士处确定这一名单,真相才最终拨云见日。

  然而,采访的进程并没有记者原先想象的简单。

  记者相继致电三家公司,但三公司的反应各异:有的直接回应,有的迂回闪躲,有的不置可否。这让记者十分意外。更出人意表的是,三家公司的客服均未对投资人坦言事实。这一点,着实令《基金观察》全体编辑和记者感到“惊讶”。

  如果说,上电转债事件一开始只是专业机构的一次小失误,我们也真诚地相信,这次失误造成的损失,最终不会转嫁给投资人。在基金规模迅速壮大之后,基金公司的人力、物力均有吃紧,导致一些疏漏。如能开诚布公,有则改之,相信,在基金业如火如荼的今天,没有人会长久记住这个小瑕疵。然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掩饰,一次又一次谎言后,失误便被有意无意地,捂成了“丑闻”。这里面,最令人目瞪口呆的便不再是2200万这个数字,也不是内控的严谨程度,而是直指一个行业的公信力了。

  根据新浪调查,超过8成人认为,基金公司事后的回应,“不过是迫不得已被动认错”。诚信!诚信!一个被上亿基民高度信赖的行业,在这个问题上,竟然交出一份这样的答卷,岂能不让人深思。

  10月11日,一位朋友、某基金公司的媒体总监致电记者。闲聊间,她打趣道:我以为《基金观察》一向的作风是以保护行业为主,没想到,竟也揭了一次“黑”。

  “难道找出坏掉的器官就不是‘保护’吗?”

  我们是以保护行业为主,我们保护行业中诚信的、为投资人创造利益的公司,但是,我们首先要保护投资人的知情权。这就是我们的答案。

  “上电转债”事件回放

  2007年8月14日上电转债结束赎回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赎回价格为103.2元,当日转债收盘价为226.58元,以当日上海电力10.12元收盘价计算,转股对应价值达到228.44元,投资者如果没有卖出上电转债或转股,而被上市公司赎回,则相当于每张债券损失120多元。

  诡异的是,尽管每张债券会损失120元,仍有271190张上电转债被赎回,占其发行总额10亿元的2.71%。其中就有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未能将其持有的上电转债及时转股或出售。有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产品未能及时卖出上电转债或转股,从而带来2200万元投资损失,更令人诧异的是在赎回之前一个多月内,上海电力连续8次发布了《关于“上电转债”赎回事宜的公告》,基金公司各部门相关人员都没有引起足够关注,从而错过转股或者卖出可转债的机会。

  9月5日,证监会基金管理部向各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发出《关于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未按期操作上电转债事件的通报》。

  9月中,有三公司被迫赎回上电转债的报道开始见诸媒体,但三家公司的具体名称却一直并未被提及。

  10月10日,《基金观察》独家披露:三家基金公司分别是泰达荷银基金、南方基金以及华安基金。

  《“上电转债”丑闻 泰达、南方、华安是否犯幼稚错误?》

  [摘要 详见《基金观察》2007年10月刊]

  截至截稿时,没有任何公司公开承认此次失误,证监会也没有公开3家公司基金公司的名单。但记者从北京一位高层人士处了解到,3家嫌疑公司分别是泰达荷银、南方基金和华安基金。

  ……

  记者随即翻看3家公司旗下基金持有上电转债的情况。根据2007年半年报,这三家公司旗下正好有5只基金分别持有上电转债。

  记者分别致电3家公司。有趣的是,3家公司的反应各不相同。

  记者于9月21日下午致电华安基金就上电转债事件做正式采访,华安方面随后约谈记者。根据华安方面的回复,华安基金确实被迫赎回上电转债,但公司很快就发现这一疏忽,并在第一时间主动上报证监会有关部门。最终处理意见为,以风险准备金(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的用于弥补损失的准备金)弥补有关损失,不会给投资人造成任在经济损失。具体投资损失的细节,他们将在年报中详细披露。

  然而,接下来的采访则让记者开始惊讶。

  记者于9月25日致电南方基金市场部,得到的回复是,请记者留下电话号码,随后联系。然而,记者“随后”并没有收到南方基金的来电,但得知,南方基金在不到半小时内,联系到《基金观察》编辑部,了解稿件情况,并提出希望不要点名。至截稿时,记者仍没有接到南方基金就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所作的任何回应。

  9月25日下午,记者致电泰达荷银基金。该公司营销策划部总经理徐克磊对记者的问题避而不答,只是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说的就是没有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

  “ 动用风险准备金弥补损失,也算是‘没有损害投资者利益’。”记者觉得其回答过于含糊不清,又继续追问:“你们还有没有进一步解释?”

  此时,徐反问记者:“你们是怎样对其它公司求证的?”

  “我们希望了解,贵公司对于被指发生上电转债失误有何回应?”记者直接询问泰达荷银是否在上电转债投资上出现失误。

  “我们能说的就是,没有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在记者再三的直接追问下,荷银基金营销策划部总经理徐克磊只是重复道。

  南方、泰达荷银、华安公司回应

  南方:10月11日傍晚,通过新浪网正面回应,承认在上电转债中出现失误。

  泰达荷银:在南方正面回应约2小时后,泰达荷银基金也在新浪网上,公开承认失误。

  华安:接受本刊采访时,已承认被迫赎回上电转债。

  至此,上电转债三家公司不仅浮出水面,而且均承认了其各自的操作失误。

  事后追踪

  公司承认,客服改口

  文/黄嫀淓

  “你们骂得不够狠。”《“上电转债”丑闻 泰达、南方、华安是否犯幼稚错误?》刊出后三天,一位过去的基金从业者如此评价这篇文章。

  其实,谩骂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就像小孩子偷吃了萍果,打不是目的一样。“有则改之”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基金观察》于10月17日重访三家公司,并再次拔通三公司的客服电话,进一步了解公司的事件跟进情况。

  南方和泰达荷银两公司先后于10月11日通过网络公开承认被迫赎回上电转债,然而,华安基金却一直保持沉默。有读者以及网友对此表示不理解。为此,记者致电华安基金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这可以理解为每家基金公司的做事风格不一样。事实上,华安在事前的处理方法与另外的公司本身就存在差异,因此事后的处理便不难理解。他告诉记者,关于上电转债一事的具体情况,将在三季报中详细披露。

  泰达荷银相关人士则重申,公司已通过媒体发表了正面回应,并把这份“正面回应”正式以邮件方式发送给记者。

  记者于当天并没有联系到南方基金有关人士。该公司负责人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或是忙音当中,手机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客服也一改之前忌讳的态度。

  泰达荷银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确实在上电转债操作上存在失误,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但是,她不肯透露具体处理方式,只表示更具体的情况,将在10月26日的三季报中予以披露。

  南方基金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已对相关基金经理实施罚款,以赔偿被迫赎回上电转债带来的损失,其余不足部分,公司将动用风险准备金弥补,投资人利益不会受损。

  记者试图致电南方基金确认这一处理方式,但至10月17日下午6点发稿时未能联系到该公司相关人员。

  至此,原先不愿面对现实的基金公司已作出了正面回应,曾一度矢口否认的客服也已经改口,开始向投资人透露更多信息。

  然而,反思整个事件始末,从一开始各方揣测,到公司极力掩饰,最后事实“不得已”水落石出。整个过程中,作为“主角”的基金公司一直被动反应。这对于高度信任他们的投资人而言,多少有点失望。

  部分其他媒体跟踪报道

  10月12日,《东方早报》:“上电转债门”:五只基金犯低级错误

  https://www.dfdaily.com/node2/node29/node195/userobject1ai32592.shtml

   10月12日,《中国证券报》:两基金公司正面回应“上电转债”事件

  https://www.8cs8.com/viewInfo.aspx?ID=147505

   10月12日,《证券日报》:南方泰达荷银回应转债门:基金持有人利益没受损

  https://news2.eastmoney.com/071012,697421.html

   10月12日,《成都商报》:隐瞒两月上电转债丑闻终被揭发 五主角浮出水面

  https://news.cdqss.com/html/2007-10/12/content_23438.htm

   10月12日,《上海证券报》:南方基金正面回应“上电转债”

  https://paper.cnstock.com/paper_new/html/2007-10/12/content_59318007.htm

  『编辑手记』 苟安于欺骗 便是末路

  文/高振

  “幸而你们还没有麻木。”一位媒体的同仁对我说道。

  就在《基金观察》10月刊《“上电转债”丑闻 泰达、南方、华安是否犯了“幼稚错误”?》一文独家披漏上电转债丑闻的幕后真相后,我和几位媒体的同行一同吃饭,席间,却发现本来称好两斤的基尾虾端上来是明显的缺斤少两。于是,有人嚷嚷着要叫经理来;有人则说,算了,这种事情常有,何必为几十块钱坏了心情;大家都笑,说,消费者果然是被“骗”习惯乃至“麻木”了。于是一位同仁转过头来,对我说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我明白他言之所指,更觉得分外骄傲,为《基金观察》的同事追求真相、不言妥协的执着和努力骄傲,为他们身为媒体人所坚持的公正原则、对投资人的负责态度而骄傲。

  也就在10月11日,杂志上市以及网络转载浪潮开始的次日,有基金公司打电话给该文的记者黄嫀淓,问道:《基金观察》不是立意保护基金行业吗?

  “难道找出坏掉的器官就不是‘保护’吗?”看起来娇小甚至是瘦弱的她以一贯轻柔的语调答道,但却分外坚定和不容置疑。就像外人可能很难把面前这个看起来温柔、谦逊的漂亮女生,和一手调查出“上电转债丑闻”背后基金公司的资深记者联系起来一样。

  “我要把这3家公司找出来。” 9月初,黄嫀淓报选题时坚定地对我说。

  “查得出来么?”作为编辑我自然欢迎这样的选题,内心中却在犯嘀咕,毕竟这么多家媒体做了“上电转债”的报道,然而其背后基金公司却始终没“现身”。

  一如所料,黄嫀淓最初的采访毫无进展。有人劝她:“反正基金公司都会用风险准备金补偿的,投资人并没有损失,何苦较真?”相熟的人甚至告诫黄说,“算了,就算被你揭出是哪三家又如何,对你以后做基金记者没任何好处。”

  黄嫀淓没有放弃,接下来的几日,黄嫀淓锲而不舍的电话采访声,使得黄嫀淓邻座的同事将其比作办公室第一“噪音源”。

  “也许损失了2200万元确实不算什么,投资人也没有实质损失,但恶劣的是,为什么基金公司为什么要隐瞒真相,不能勇敢站出来承认错误?犯错可以理解,但‘欺骗’不可原谅!” 黄嫀淓当时的答复仍历历在耳。

  在黄嫀淓及本刊另一位资深记者的调查下,3家基金公司终于现出庐山面目。

  9月21日,华安基金公司首先承认确实被迫赎回上电转债。

  “华安基金态度还不错,他们承认了。” 经过与华安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后,黄嫀淓确认了她手上名单的第一家公司。当天下午,当她离开华安公司后,却因过度紧张出现严重胃痛,不得不由同事搀扶回家。有趣的是,在送黄嫀淓的过程中,这位“热心”同事号称已经培养出深厚阶级友谊的自行车被盗了,以致于我们开玩笑说:你的自行车丢了属于“工伤”,可以要求杂志社报销。

  9月25日则是黄嫀淓害怕又激动的一天,南方基金在推脱了黄嫀淓的采访后,很快便迂回找到《基金观察》编辑部,“询问”相关情况。

  “我现在手都在抖。”黄嫀淓在南方基金找上门来后打电话给我,此时,我才意识到,黄毕竟是个女孩子,面对复杂的“利益斡旋”,还稍显稚嫩。即使是只处于“后防”把守编辑工作的我,也感到莫大压力,更何况处在风头浪尖的她。

  幸而,经世媒体编务总监和《基金观察》执行主编随即指示我和黄:“没有商量余地,报道真相”。

  有了整个编辑部的全力支持,接下来的调查愈加顺利,真相也越发明朗。

  同日,泰达荷银的相关负责人以“不否认”的回答印证了黄嫀淓早已了然于胸的答案,“上电转债事件”终于水落石出。

  为赶上杂志出刊时间,当天黄嫀淓赶完《“上电转债”丑闻 泰达、南方、华安是否犯了“幼稚错误”?》一文时,已是深夜。我与她一同走出公司时,本被乌云遮挡的月亮突然展露笑脸,皎洁如玉盘,两人才恍然当天是中秋节。于是找了一家小店,算是吃团圆饭。

  “终于找到真相了。”我举杯。

  “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黄嫀淓却没有我想象中的兴致。

  是的,平心而论,上电转债丑闻中涉及的南方、泰达荷银、华安3家基金公司损失的2200万元,相对于它们所管理的资产而言,实在是九牛一毛。真正让人心寒的是,基金公司的“隐瞒”甚而“欺骗”的行为本身。如果,整个行业都习惯了这种“隐瞒”,以“维护行业利益”为名,互相遮掩,当投资人也“习惯”了这些“欺骗”,最后连愤怒和抗议的冲动也没有,“苟安”于现状,恐怕到了那一天,基金行业中没有压力、没有动力,不过苟且度日,而投资人不再相信基金后,大规模赎回资金,整个基金行业便真是“穷途末路”了。

  “上电转债”事件真相大白后,基金公司的反应大相径庭。

  文章刊出不久后,另一位资深记者接到一个蹊跷的电话,问,“黄嫀淓做了多久记者,她是女强人型的还是一个普通女记者,这篇文章出来有没有什么背景?”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黄是《基金观察》的主力记者,也是工作多年的老记者。”我们的记者回答说。

  同时,上电转债事件中的一家基金在被曝光后,非但没有在第一时间痛定思痛,还寄希望要求《基金观察》能够刊登一则澄清公告以挽回影响。

  可喜的反应是,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在事后都表示惊讶,居然会是三家如此规模的基金公司出了这种低级错误,都在自己公司就此事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内控,确保投资者利益。《基金观察》也接到不少读者致电或发邮件,对上电转债的报道表示赞扬。一位读者表示作为基民,每天被各种为基金说好话的文章包围,已经难得看到一篇警世作用的报道。

  幸而,作为《基金观察》杂志,还可以有一份话语权的相对自由,为投资人发出声音;幸而, 我们身边有黄嫀淓这样的记者,只为真相和基金行业真正的健康发展而坚持。

  

(责任编辑:李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