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广州万隆
提要:三季度,公募基金在政策加大监管压力的情况下出现集体减仓行为,甚至基金们对市场的看法也出奇一致的受到政策需要的影响。我们认为,基金显然已经成为监管层手中最重要的市场调控工具。
三季度,公募基金在政策加大监管压力的情况下出现集体减仓行为,甚至基金们对市场的看法也出奇一致的受到政策需要的影响。
一,监管层利用基金调控市场
近期一连串的市场现象显示,管理层实际上是利用对公募基金施加监管压力来间接调控市??/p>
1,监管层加大对基金的监管
2007年8月14日,5只基金身陷上电可转债事件,暴露出相关基金公司的内控形同虚设;10月12日各大基金公司总裁会议在京举行,共议流动性风险。据参加会议的一位人士表示,监管层表示基金公司不能一味扩大规模,要考虑风险控制,改善管理不足,并对中国船舶为何能涨到300元表示不解;10月23日披露的基金三季报显示,某合资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中签由其控股股东担任主承销商的新股广电运通,违反了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
近期媒体所公布的一连串事件,基金管理不严、内部监控虚设,短线操作频繁等问题纷纷爆出,自然将其推到了政策监管的风口上,而这会不会是管理层有意而为之呢。而证监会从9月份开始,明显减缓甚至暂停了基金发行。两者之间显然是相互呼应的。
2,三季度基金减仓,是监管压力加大的结果
可比数据显示,已披露三季报的基金中,主动投资的股票方向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78.84%,比二季度末稍降。值得注意的是重仓股占净值比例和持股集中度下降明显,分别由二季度末的37.09%和47%下降到三季度末的35.76%和45.37%。这两个指标的下降说明基金投资组合趋于分散,基金更加倾向于防御市场风险。
我们认为,导致三季度基金减仓的主要是由于监管风险加大,导致基金普遍持谨慎态度;另外一个方面,基金发行放缓导致基金后续资金缺乏,市场估值过高让尊从价值投资的基金也显得无所适从。
3,基金看法明显受到监管层政策需要的影响
除采取实际上的减仓行动外,基金对市场的看法近期也明显出现一个180度转弯。在监管层调查中国船舶事件之前,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基金们一般慎对唱空,普遍乐于唱多市场;但在中国船舶事件爆出以后,基金竟然由唱多市场集体转为唱空大势。10月22日登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上的一篇名为《基金经理:四季度将产生今年以来最大的调整》的文章,可以看作是基金们对外翻空的重要信号。
总体上,监管层明显是通过对基金施压来达到调控市场的政策目的。
二,基金成为典型的政策性资金
目前的市场宏观面非常复杂,而作为监管层而言时时也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局面。国资证券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长期牛市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市?T谡庋谋尘跋拢绾蔚骺厥谐∈且桓霾恍〉哪烟猓笨赡艿贾率谐”┑涸蚩赡芊抛菘炫5姆⒄埂R锏胶芎玫牡骺匦Ч看庖揽空呦匀荒岩允迪帧N颐侨衔窃谡庋谋尘跋拢捎谜叩骺厥侄沃猓喙懿闫涫狄丫壳傲绞械牡谝淮笞式?--公募基金直接打造成为政策服务的典型政策性资金。
如上文所言,由于政策风险的增加,基金在三季度减仓迹象明显。而正是由于3万亿基金的减仓行为,大大减缓了市场继续狂热发展的步伐。这里面,包含着监管层通过对基金施加压力,从而间接但是更为有效的调控市场过热的意图。而这种调控效果相比直接的政策调控而言,可能显得更为直接,并且更容易把握力度,还不至于带来过大的社会压力,优势比较明显。
三,基金和市场的长期发展受到政策利益干扰
我们认为为保证中短期的政策利益目标实现,过度频繁的干扰基金操作,对基金和市场的长期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第一,政策市所带来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而一旦监管层对基金具体的操作干扰成为习惯,则市场非但不能摆脱政策市的约束,反而是在进一步陷入政策市的泥沼。为了实现现有的中短期政策利益目标,而牺牲股市长期市场化的进程,这是典型的杀鸡取卵。
第二,大力发展公募基金的本来要目的,是改善市场资金结构,是集合大部分散户资金来共同享受牛市增长的成果,而不是让公募基金承担其不应该承担的政策性功能。这就如同当初的国有银行,一旦和非市场化的行政使命挂钩,就不可避免陷入到长期亏损的泥潭。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公募基金,是不是也需要走上这样的一条道路呢?作为两市最大的机构资金,一旦脱离其应该遵循的正常轨道,对市场的健康持续成长是不是非常不利。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