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董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25日表示,自工业化以来,人类通过技术进步大量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创造了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存环境代价。为此,应大力推进生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李育材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重大工程与生态环境战略研讨会上说,生命基础设施是相对于没有生命的基础设施而言的。在高楼、大厦、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大量使用了钢筋、水泥、化学合成材料等难以降解的物质,它们是没有生命、不可再生的;而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是有生命、可再生的。
李育材认为,以此为依托的、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都可以称之为生命基础设施。保护、恢复和发展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可再生的资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的建设,都可以理解为生命基础设施建设。
李育材说,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没有明确提出生命基础设施建设的观点,但这个发展理念已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如,许多国家把城市林业建设、园林绿化纳入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屋顶绿化,在修建广场、停车场时应用可生长绿色植物的新型建筑材料等。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林业建设的类似做法积累了一定经验。
“林业重点工程是生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他说,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荒漠化防治、构建大江大河水源涵养林体系和三北、沿海、农田、城镇防护林体系等,都属于生命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
李育材表示,应当从生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为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最终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