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9月CPI增速见顶回落……尽管高烧中的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初现退烧迹象,但新的调控措施仍有可能继续“杀跌”。年内的第6次加息似已一触即发。
偏快转过热势头缓解 “正是由于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我国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在昨天由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都出现了放慢或趋稳。”三季度GDP增速由二季度的11.9%回落至11.5%,9月CPI由上月的6.5%降至6.2%,见顶之势初显。
李晓超称,当前宏观调控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而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有利于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但效果会慢一些,因为传导过程比较多,“美国为了防止出现经济过热,历经两年连续17次上调央行基准利率才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箭双雕”成为今年调控的突出特点,“通过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既缓解了低收入群体因价格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又稳住了消费的增长;通过取消下调高能耗、高排放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有利于控制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
“退烧”难改调控预期 “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显示出放缓迹象,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仍处在高于决策者认为适当的区域,预计政府将保持调控的立场。”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昨天表示。
多位经济学家昨天预计,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频率和力度不仅不会减弱,甚至还会有“杀跌”性质的强化,以使经济充分脱离过热区间。年内的第6次加息可能性很大。
花旗亚太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预计,央行将在年底前再次加息27个基点,以抑制信贷需求,确保利率转正。
苏格兰皇家银行则认为,中国稳定的通货膨胀是一个积极迹象,但粮食价格随其他食品价格一同上涨的风险仍然存在,预计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再加一次息。而荷兰国际集团则预测,除了加息之外,预计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再次被调高,以13.5%创下历史新高。
高盛则将注意力放在了汇率上,“行政手段(如设定贷款限额)并不是效率最高的调控方式,市场化的调整尤其是汇率调整才是最优选择。”事实上,人民币昨天也首次突破7.49,连续三个交易日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日前表示,要将中国的负利率扭为正利率,会有一段过程,央行还要观望一段时间,才会决定是否进一步加息。
加息54点可能性降低 在某些市场人士眼中,三季度走缓的经济数据,即使无法令央行停止加息,但至少不会成为央行加强调控的理由,一次性加息54个基点的可能性由此进一步降低。
在9月28日发布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决议中,央行认为,今后应继续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与7月份的第二季度例会决议的最大差别是,央行直接删掉了“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单独提出“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分析人士相信,这是央行在暗示加息54个基点。
周小川此后也表示,央行有权视情况选择加息的力度,既可以是27个基点,也可以是54个基点。
渣打中国经济学家常钟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加息54个基点的可能性目前基本不存在,“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后,监管层的调控手段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