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谋求再融资的华夏银行(20.22,0.00,0.00%),近年来资本充足率波动频频:2004年为8.61%,2005年与2006年徘徊在8.27%到8.28%之间,至2007年半年报,达到了9.09%的历史高点。
相反,该银行的逾期贷款由2004年的60.31亿元一路上升,到今年半年报,达到了82亿元。
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却从2004年的3.96%下降到目前的2.5%。
从华夏银行2006年损失类贷款余额6.33亿元下降到今年半年报的5.65亿元看,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正呈下降趋势。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无疑将提升资本充足率。
但这一系列变化,到底是真相还是幻影?
《证券市场周刊》获得的华夏银行上海分行2007年7月31日的不良贷款明细显示,其有11.86亿元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达7.6%,占整个华夏银行当期不良贷款的16%。
华夏银行2007年中报显示:上海分行250.5亿元资产,在华夏银行各分行中排第三,其156亿元贷款余额,占华夏银行贷款余额的5.38%。上海分行的贷款明细,为我们观察整个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状况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性指标的窗口。
而细数这家分行不良贷款产生的背后因由,我们看到了华夏银行不良贷款形成中的些许制度性缺陷。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的不良贷款包括至今以借新还旧、展期等方式留存账面的德隆系、飞天系、农凯系等的不良贷款。而另一份借新还旧贷款明细还显示,截至7月31日上海分行多轮借新还旧的贷款余额高达22亿元,其中8.4亿元已显示无法收回,但这8.4亿元并没有记入不良贷款明细。
如果记入这些贷款,上海分行的不良贷款在华夏银行中占比应该更高。
《证券市场周刊》获得的华夏银行上海分行截至2007年7月31日的内部资料显示,实际上,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超过20亿元。单这家分行账面上的德隆等庄系以及房地产商恶意逃废等造成的损失类贷款,就已经超过华夏银行今年半年报披露的上半年总体的5.65亿元。
在德隆系、飞天系、鸿仪系、农凯系等已经崩盘的股市庄家的旗下企业甚至已人去楼空的状况下,它们的贷款在华夏银行的贷款明细表中还显示为正常的借新还旧。据华夏银行内部人士透露,其实质并非是企业的借新还旧,而是贷款银行自我导演的“循环贷”。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