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于2007年11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办“首届交银经济学家论坛”,届时知名经济学家们将汇聚一堂,展望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并商议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下面是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的报道:
刘晓勇:我们的议题是宏观调控下的战略转型,刚才王教授把重点集中在宏观经济,他认为对问题判断是形势判断的问题,他的阐述围绕宏观经济提供了,特别重点谈到了汇率问题,特别对解决中国的金融相关问题,开了三个药方,是汇率、放松金融管制、发展资本市场。
詹向阳:主持人好,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交行经济学家论坛,与诸位共同探讨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走势和商业银行的战略,根据分工,下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个看法是值得关注的商业银行目前面临新的挑战。我个人认为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三个挑战,正是因为这些挑战的存在,才促成了国内商业银行对传略转型的重大选择。在后过渡期,经过五年的过渡期,在后过渡期,中外资银行竞争态势主要有三点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我们认为竞争的核心领域是在中心城市和高端业务、高端客户,这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核心领域。随着入市后对外资银行经营限制的放开,中外资银行逐步由早期的错位竞争,现在转向更为直接的正面竞争,从全国的区域来看,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总体市场份额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但是在外资银行集中度比较高的中心城市应该说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外资银行的战略是集中争夺高端业务,高端客户和高端人才,这些都对中资银行产生时刻的影响。下一步的竞争,预测主要还是围绕在中心城市、高端客户、高端业务和高端人才在这些领域展开。所以中资银行必须要在这些领域保持优先,才能够保持在本国市场上的本土优势和竞争优势。
第二个值得关注就是面对的全面对外开放的挑战的关注态势就是资本融合已经成为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的主要路径,过渡期五年来,外资银行主要通过资本融合,快捷的获取金融服务网络和客户资源。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正在快速地演变成为不同中外资金融机构联盟体之间的竞争。对这种竞争格局,较之以前已经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在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外资进入国内银行业市场的的程度大大高于现有披露的统计数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资产占比不过2%,比五年前上升一个百分点。事实并不真得如此,我们知道到2006年末,外资通过合资参股已经进入到我国21家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总资本中,外资的入股部分已经占到15%以上,资本控制资产这是经济学的常识,根据这个常识,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和市场控制力应当不止2%,至少应当以其进入的资本比例相当,也就是说应当在15%。而且我个人认为,仅以过渡期五年的数据来说明外资进入的点难以确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刚刚开始,只是冰山一角,特别值得注意外资在中国金融发展战略有侧重的,就是力图把中国重要的金融区域,重要的业务领域和高端的客户掌握在一些手上,这些以发达地区高端业务和客户为对象的进入策略和难以数据表明其深度。
中外资竞争态势值得注意第三点,国家必须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和政策限制。正确把握金融安全和金融开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在推进开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关键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注意把外资进入的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在这一点,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即使是被认为最为开放和最为充分市场化的美国以及欧洲许多国家,他们至今境内的外资银行比例也不过10%左右。要树立办好国内银行,主要要靠国内银行自己的观念,把精力放在创造条件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国内银行转制转型上,放在国内银行自身经营机制和模式转化上,练好内功,包括发展综合经营,追赶国内先进的技术和水平,所谓高精尖项目,都应该以我为主通过国内银行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才能达到,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引进国外银行身上。
面对第二大挑战,就是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的挑战。中国商业银行正在经历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双重压力,为了兑现我国的入世承诺,本外币存贷款利率将在不仅的将来会实现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走势,我们的判断就是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收窄,对那些以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形成严重的生存危险。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可以看见它将来会有更快的发展。在债券市场发展已经提速的基础上,近年来,股票、基金、期货等市场都在加快发展步伐,证券业、保险业发展滞后于银行业的局面在不久的将来将渴望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预计的下一步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加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以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在社会总量中的占比,将进一步降低,这样使得金融脱媒现象将更加剧烈和明显,金融脱媒将从两个方面削弱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一个是日益活跃的直接融资将加速分流银行和存款,今年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再次说明这一点,这样迫使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使银行在存款总量减少的同时,增大成本支出。第二,方面,削弱银行的生存能力,就是直接融资,加速分流银行的贷款客户,有竞争力的优质客户更倾向于直接入市融资,减少甚至放弃贷款,迫使银行降低贷款利息,吸引客户,使得银行在贷款总量减少的同时,利息收入总量和利息收入水平都会下降。有资料表明,国际的商业银行业在上世纪70、80年代已经经历了金融泡沫痛苦的过程,他们的经验表明,金融泡沫化的趋势,将给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结构提出严重的挑战,使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破产的风险金融脱媒化趋势将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方式和结构提出严重的生存挑战。
面对第三大挑战就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挑战。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目前正在积累,银行资产质量面临新的考验,我们都知道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不可避免的规律性表现,我国已经经历了近30年高速增长,就本轮增长而言,也已经经历了五六年。经济在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如发展不平衡以及环境污染过高和能耗不能承受的矛盾,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正在积累,为此,我国产业、行业以及经济结构将要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巨大的调整,经济的宏观调整,从长远来看,固然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短期来看,经济的调整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特别有可能即将有可能形成节能、环保的风暴将会对银行的信贷格局带来重新的调整。国内商业银行将要经历重大的资产调整并将面临资产质量恶化。这是目前对国内商业银行面临挑战的基本判断。
第二,在这种挑战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实现战略转型。什么叫战略转型。战略转型不是一时的选择,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在他几十年,上百年的成长历程当中,战略转型不会发生很多次,以工商银行为例,这次的战略转型就要持续,预计要持续十年,要通过十年的努力才能达到这样的战略转型。现在所说的战略转型究竟是什么东西?现在所说的国内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就是主动地转变我们的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面对过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带来的传统存贷市场,面对国内国际竞争加剧的压力,国内商业银行唯有主动实施经营模式、增长方式和金融结构的战略转型,才能够应对。这种主动的战略转型就包括积极发展综合经营,全面调整资产结构,业务结构、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营销渠道结构以及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结构。这是从我们行自己的实践当中概括出来的战略转型需要六大结构的战略转型。通过结构调整,使经营结构转变为传统存带宽业务与投资性、交易性和收费性业务并重,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并重,贷款利差和非信贷并重多元化结构,实现经营模式由规模扩张为主像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实现我们的增长方式由主要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向多元化、综合化业务转变,最终把国内商业银行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竞争能力的现代经营企业。
怎么样才能够实现战略转型。从商业银行本体来讲,面临几个主要任务。第一,积极创新,来应对后过渡期全面开放的挑战。创新既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的动力所在。为了应对核心,在核心客户,核心业务、核心人才等核心竞争力上面临的新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创新。必须要通过自主创新,迅速地扭转我们在公司治理效益上,在跨市场,在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客户服务上相对弱势,提高应对后过渡期挑战的能力和竞争力。第二个任务就是继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体制和机制的转轨是经营结构和模式转型的必要条件,而体制和机制的转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成功的IPO并不意味着改制的结束,国内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果。第三大任务,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持久保持资产质量是对商业银行改制成效的检验,也是实现战略转型,进而成为国际一流银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风险管理,建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全程量化和立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战略、制度和文化。第四要稳妥推进金融业的综合经营,综合经营是国内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的主要路径,主要要依赖这个路径才能真正实现战略转型,要主动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收益结构,积极发展投资和交易业务,大力发展收费和佣金业务,提高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挑战能力,要加快综合经营的步伐,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资产营销,缓解当前的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要充分发挥分销渠道交叉销售的功能,提高应对金融商业化挑战的能力。第五大任务加速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尽快实现由本土银行向国际银行的转变是国内商业银行战略转变的重要内容。加速国际化经营,从商业银行本体来讲,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本土业务的国际化,要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为新契机,大力推进本外币业务一体化推进,把人民币业务优化转化为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支撑。第二加快推进境外网络的拓展和境外机构本土化经营,用多种方式稳步构建全球化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转型转移风险,提高收益。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实现战略转型,从商业银行本体来讲需要完成的任务,现在要讲的就是实现战略转型需要解决的外部环境问题。战略转型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增长方式和经营结构上一次彻底革命,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自我革命来实现,但是必要的政策环境是转型实践的保障,为此有七点建议:
一、国家政策层面加大推动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力度,如果仅依靠国内金融业自身的自然转变,综合经营和银行业战略转型的速度就会很慢,我们与国际银行业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因此国家应该加大鼓励金融业综合经营。
二,抓紧建立中国自己的投资银行体系。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融资,随着国内金融市场越来越快地发展,服务于国内企业直接投融资和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需求的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成为重要的金融市场和金融资源。要改变目前国外投资银行垄断国内投行业务市场的局面,以实力和管理比较好的大型商业银行为基础,通过自己设立或兼并收购等方式,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投资银行,满足国内企业国际国内直接投融资的需求,增加国内银行的效益,促进国内银行转型。
三,要培育相互融合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的各子市场之间有无法分割的联系,适度地融合和连接是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议在监管比较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对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合格机构和投资者开放金融市场。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建立各金融市场的连接机制,逐步改变金融市场分割的局面,为金融业综合经营创造平台。
四,要实现金融监管的“无缝链接”,我国在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分管,这使得金融业监管各方协调一致,成为实现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先决条件,充分协调各项监管政策,防止监管的规定和政策不统一,相互矛盾的问题发生。
五,要及时提供鼓励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法律支持。放松时修改商业银行对外投资以及在企业债券、股票等油价证券投资方面的严格限制,为推动国内金融业综合经营提供必要的法制环境。
六,要给予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自主权,对可以放权的创新业务和创新产品实行国内银行总行审批,一行三会报备制。主要通过控制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率来实现对银行业经营风险的总体控制,要给予国内银行业产品定价的自律权,实现银行同业协调定价机制,监管机构主要控制价格的合理趋同空间。
七,对地区金融监管机构审批的业务,要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审批效率,对合乎条件的国内银行的创新项目,要建立快速的审批通道,提高审批效率,要尽快制定鼓励银行创新的配套法规,及时修改现有的监管法规中不切合目前金融市场实际和有待于银行业务创新的规定,使监管法规能够充分体现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创新的精神。
值得强调的是,从现在开始起今后几年,是国内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一关键时期,转型效果将决定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我们相信和期望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在战略的大转型中,获得成功。谢谢大家!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