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循环经济”的样板,“资本市场的新星”,无棣乃至滨州的“明星企业”,种种光环置于鲁北化工(600727)高昂的头颅上。然而自2001年迄今,该公司连续六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各项经济指标却大幅下滑,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曾风光一时的鲁北化工,如今不得不低下头。
经记者查阅其他几家磷化上市公司相关资料发现,湖北宜化、六国化工等磷酸二胺的毛利率都超过15%,赢利能力远在鲁北化工之上。而一向以“循环经济”自居的鲁北化工为何辉煌之后又一蹶不振?是整个磷肥行业处于不景气状态还是另有原因?目前的鲁北化工及集团资产状况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怀着种种疑问,记者日前赶往无棣埕口镇,开始了一系列调查。
此一时彼一时
下列一串串数字足以证明鲁北化工曾经的辉煌。1999年“鲁北化工”股票进入上证30指数样板股,并列入沪市上市公司50强,被评为“中国大陆最具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之一。从1996年伊始,净利润如翻跟头加速递增,1996年净利润刚达6000多万,到了1999年,已经突破2.7亿元大关,年均增长率70.7%,当时在全国1400多家化肥企业中曾列居第一名。
然而,好景不长,2001年,鲁北化工衰败的颓势开始显现出来。鲁北化工董事长冯久田也提出多种举措,想扭转困局,然而这丝毫未能改变公司下滑轨迹。2000年起,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在归结原因时,公司认为北方持续干旱少雨,使农民的施肥量减少,影响了公司的产品销售量,同时国内磷肥市场竞争激烈,使公司产品利润空间缩小,影响了效益。而公司真正的业绩拐点在2001年显现出来,此年度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减少32.54%,净利润减少31.50%。
下滑的业绩轨迹足以说明一切。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净利润分别是1.32亿元、7532万元、6111万元、2165万元,呈加速下滑趋势。尤其是2005年以后,公司的赢利能力已变得十分可怜,该年度仅实现300多万元的净利润。2006年,国内高浓度磷酸复肥新建装置产能释放,国内市场总体上供求已处于基本平衡的格局,由于受取消磷酸二铵补贴等影响,再加上燃料、磷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公司综合赢利水平有所降低,仅实现100多万的利润,2007年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4万。
错失发展良机
当记者问及“公司近几年利润为何持续下滑?”时,该公司证券部的工作人员如此答复记者,“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涨价”。据悉,该公司原料主要以磷胺为主,山东境内却鲜有磷矿,其采购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云南、贵州等地。原材料长途跋涉的运输费用自然增加了生产成本,与其他以磷胺为主业的六国化工、贵州宏福等公司差距也越来越大。因为上述磷矿企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竞争力自然明显。正如该公司所言,原料涨价厉害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重要瓶颈。
诚然,国内磷肥企业竞争激烈的确加速了鲁北化工业绩下滑之势。化工行业著名研究员李国洪也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到2004年,我国国内磷肥企业已超过550家,总资产达125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国内已经陆续建成投产的高浓度磷复肥企业有100多家,磷复肥过度发展,打破了供需平衡。磷酸二胺装置年产能力达500万吨,加上云南、贵州、湖北等地正在规划建设的磷复产能有350万吨,预计2007年国内磷酸二胺装置产能将超过800万吨,届时磷酸二胺产能将超过国内消费总量,加上复(合)混肥产能以及进口肥,市场供需平衡供大与求,国内市场磷肥将面临激烈竞争。
此外,鲁北化工的另一主导产品氯碱也不被市场人士看好。近几年氯碱扩容速度很快,山东省尤盛。由于山东有原盐的资源、充足的电力、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使之成为氯碱扩容速度最快的省份。鲁北化工地处山东,深受周边氯碱企业快速扩融之害。残酷的竞争已将公司推向亏损经营的边缘。
然而仅仅是原料涨价或竞争加剧带来的连锁反应吗?原因肯定没有如此简单。
“公司自1996年上市之初在化工行业还是较为领先的,后来浪费了诸多机会,没有抓住资本市场的助跑机会从而对周围企业进行收购或转型。”一化工行业研究员向记者表示,“如果磷肥厂家没有属于自己的磷矿是比较麻烦的。而鲁北化工没有像六国化工那样四处寻找磷矿,或采用收购的方式去获取磷矿资源,致使公司对磷矿持续涨价的应对能力十分脆弱。”公司一位负责生产安全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赢利能力弱,关键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磷矿资源。”
“公司两头受到挤压,上游没有资源,下游却缺乏定价权,赢利能力自然很弱。”上海某基金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化工企业如果缺少丰富的资源做后备支撑,产品又是大陆货,进入门槛又较低,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必然面临着出局风险。”长城证券化工行业研究员张志宏认为,“在关键时刻,鲁北没有及时考虑战略转型,要么向下游转型寻找出路,要么向上游寻找磷矿资源。”
循环经济成幌子?
循环经济始终是握在鲁北化工手中的关键之牌。循环经济理应是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既节约能源,又能提升效率。而循环经济在鲁北化工这里似乎变了味道。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利用、创造和谐社会”、“弘扬鲁北模式,创建国际知名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记者在公司厂区采访时注意到,每处宣传标语几乎都与循环经济有关。
有趣的是,该公司及其大股东很早就提出循环经济概念,然而,这却丝毫没有挽救上市公司“江河日下”的衰退趋势。有关资料显示,公司被确定为我国独有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零排放”可持续发展技术,其循环经济还得到中科院的肯定,并成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能获此殊遇,可见鲁北在循环经济领域,技术应该不存在问题。”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但按道理说,发展循环经济可削减成本,应更有成本优势,然而鲁北化工却没有大幅赢利,反而与日俱下。
“打着循环经济旗号,赢利能力却如此脆弱,是不是一个遮掩在身上的华丽外表?”业内人士表示怀疑。
“鲁北化工赢利能力如此之弱,为何不转型或寻求别的出路呢?”记者在公司现场采访时问。“鲁北化工就是靠化肥起家,采用的又是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公司的一块招牌,”厂里一位老员工回答记者。其实,仔细查看该公司及其大股东的各类资产不难看出,公司涉足磷肥化工、氯碱、热电等,大股东鲁北集团前几年投资氧化铝,一期50万吨早已投产产生效益,二期50万吨氧化铝目前正处于试车阶段。众所周知,氧化铝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似乎很难将此项目跟循环经济挂钩。
做小上市公司?
当下,整体上市、注入优质资产等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早已成为一种共识。然而,鲁北化工的大股东却显然没有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计划。“主营业务逐步萎缩,上市公司也越做越小。”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记者经过现场详细调研发现,赚钱的项目都在集团。“鲁北集团效益不错,尤其是100万吨氧化铝项目,”一位在集团氧化铝公司工作人员说。此外,集团公司的盐场、炼油、热电、钛白粉等项目赢利能力自然不可小觑。唯独上市公司赢利“营养不良”。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没有发现鲁北化工独立的网站。仅能从鲁北化工集团网站上获取一点点股份公司的情况,内容也寥寥无几。被夹在缝隙之中的鲁北化工赢利能力如此薄弱,自然得不到集团的重视。一般而言,注入优质资产,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在鲁北化工,情况却截然相反。
鲁北集团不能给上市公司及时输血,在关键时刻却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在解决资金占用问题时,大股东却采用了以回购2831多万国有法人股并依法注销的方式加以解决,而不是以现金返还。
“集团曾花巨资投资氧化铝项目,资金肯定相当紧张。”一位在公司近20年的老员工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集团扩展得太快了,资金有点跟不上”。目前,集团公司刚刚修建一条直达渤海的运河。而据有关人士透露,集团公司正在积极争取风力发电项目,“埕口镇狭长的天然的海岸线,10天得刮8天风,几乎都在七、八级大风。能投资风力发电,那可就厉害了。”该人士对未来风力发电充满了无限期待,但风力发电自然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前几年公司还经常搞一些宣传企业上市融资的活动,如今这方面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了。”一员工说。其实,集团最早起步就是靠的上市公司这块资产,主要是硫酸、水泥、磷铵。而如今这几块资产却不景气。鲁北集团在谋求转型,上市公司却迟迟不动,这确实是一大怪现状。“鲁北化工应该积极重新定位,在激烈的竞争中应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业内人士给出建议,“此外,大股东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将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并实现整体上市才是根本之策。”(卢青)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