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行长李若谷:进出口银行不会与商业银行竞争
本报记者 于晓娜 香港报道
11月1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下称“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第二次现身“香江论坛”,与KGI中信证券公司董事长陈冲等专家一起,探讨两岸金融合作前景。
尽管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出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已经2年多,但李若谷仍然是被两岸三地金融业界人士以及媒体追问中国经济问题的主角。
围绕着进出口银行商业化改革方案何时启动、在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启动改革方案并大胆入股包括巴克莱银行在内的海外金融机构的同时,进出口银行有何“出海”计划等问题,李若谷接受了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访问。
“有任何困难我都会克服”
《21世纪》:进出口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方案预计什么时候可以确定?改革是否有时间表?
李若谷:关于改革方案,我们正在研究规划。真实的情况是,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究竟在什么时间开始改革,我们还在做计划。
《21世纪》:目前关于改革讨论的重点是在哪里?改革是否遇到困难?
李若谷:我觉得不会有特别大的困难,有任何困难我都会克服的。
《21世纪》:国家一直在鼓励金融机构走出去,商业银行等机构已经先行,政策性银行如国开行也已经参股巴克莱,并对竞购荷兰银行做出尝试,在这方面,进出口银行有何计划?
李若谷:一方面,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一直都是支持的,但他们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也会在适当的时机考虑,现在还没有最终的想法。现在要做的第一步是把进出口银行改革好,让它变成一个非常健康的机构,把自己内部整理好。进出口银行现在要从一个光支持出口的银行,变成一个既支持出口也支持进口的银行,还要支持国际经济合作,包括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承揽项目等。
我们不会与商业银行竞争,我们会合作,因为我们各自的领域就互相交叉,他们会按照商业银行的原则去做,我多次强调进出口银行要坚持保本微利,不是利润最大化。
《21世纪》:也就是说,目前计划中的改革不包括引入海外的战略投资者?
李若谷:目前没有这个考虑。
《21世纪》:进出口银行在改革之后,性质和业务会否发生变化?
李若谷:进出口银行不会改变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只要不改变进出口银行作为政策银行的性质,就不会追逐利润最大化。
《21世纪》:你将如何在既保证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又要进行商业化改革之间取得平衡?
李若谷:我想我会有办法做好的,将来等我做好之后你就可以看到了。
“不合时宜”的译名
《21世纪》: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英文名字是“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而不是“Import-export Bankof China”?
李若谷:这是很有趣的,因为中国过去比较强调出口创汇,那时候外汇太少,1978年的时候整个国家才1.67亿美元,国家就想多收点外汇,到了外汇储备达到1000亿美元的时候还是觉得不够。现在外汇储备到了1.4万亿美元了,又太多了,但现在是你想控制都控制不住,往里进的太多了。
原来银行的名字把“出口”放在前面,是想强调多换点外汇进来。我去了(进出口银行)之后认为,出口和进口应该并重。
将来人民币是要变成人民币世界货币的,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自己首先得有一个市场,就必须要进口,进口的东西多,对经济的影响力才会有,所以我们要强调进口。
所以说,以前把出口放前面是因为以前没有钱,现在有钱了也没法改回去了。(笑)
对中国主权基金反应过度
《21世纪》:近几个月来,全球主要国家对主权财富基金好像很谨慎,尤其是中投公司成立时,西方国家和媒体反应都很激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若谷:主权财富基金的问题,我觉得是国际上的反应有点过度,(主权财富基金)这个东西早就存在了,又不是新的事物,中东的产油国早就有很大的财富基金。
之所以反应过度我想是因为,现在世界上对中国的事情往往都是反应过度,你要说服他们不要反应过度是很困难的。我们现在也不是很在乎,我估计给他们20年的时间,让他们过度反应20年,他们就习惯了。这个问题也没那么严重。
(责任编辑: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