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季明娄琛边巴次仁)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的最后一个记者节即将来临,长期在华采访的“老记”们明显感受到今年以来采访环境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如今到中国各地采访不再需要征得当地外办的同意,而只需被访者或者组织的邀请就能成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驻京首席记者吉米·弗罗克鲁兹说。
今年起,中国国务院颁布的《》正式生效,外国记者在中国进行采访,拥有了比以往更为便利的条件。
“中国对于媒体开放的态度历来慎重,允许奥运会及筹备期间扩大外媒采访的采访空间,应当不是一时权宜之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说。
他认为,中国推动媒体开放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有研究显示,中国GDP中的70%都有国际化因素,信息开放不够就会与当前经济高度开放的现状不相适应,“况且扩大媒体开放对加强权力制约、增强社会发展安全性都有重要意义”。
今年,中国两部与新闻媒体直接相关的法律性文件的出台和修订,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四月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应主动公开“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八月通过的《》则删去了一审草案中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
“这为新闻媒体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采访报道权力,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评论说,“可以说,非典危机推动中国的信息透明,奥运契机又扩大了外媒开放,如今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和扩大民主保证公民知情权,更需要媒体发挥作用。”
今年中国各地频繁遭受台风、暴雨、干旱、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袭击,当地政府实时更新发布灾害信息,国家民政部门及时通报受灾人数和范围,新闻报道较之以往也更为充分,有效地稳定了灾民的情绪。
突发事件之外,中国各级政府也在加强与媒体沟通对话渠道的建设。重庆市政府日前决定,今后每月将举行一次“定时、定点、定人、开放式”的自主新闻发布会,媒体可提任何与主题无关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国内继上海之后第二个举办自主发布会的省级城市。
而在2003年6月就建立起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全年无休”,基本上坚持每两周举行一次;做了上海市政府四年新闻发言人的焦扬至今也未在任何一次发布会上说过“无可奉告”。
西藏自治区今年7月举行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也让许多西方记者大吃一惊,在与美联社、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等驻19家境外媒体32名记者面对面的采访过程中,自治区领导对达赖、西藏人权、宗教自由、环境保护等敏感问题直言不讳,一一作答。
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说:“中国的官员已经开始认识到,对媒体说就是对公众说。”
在负责培养中国高级行政官员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最受学员欢迎的是一项如何向媒体说话的训练课程。学员需要在摄像机下模拟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作答,他的语言、神态、仪态甚至语气都会被记录下来,然后接受专业点评。
中国建设更为开放完善的媒体采访环境的努力受到了各方积极评价。北京奥组委日前收到日本《读卖新闻》、美联社、日本广播协会等多家境外主流媒体的感谢函,感谢组委会“善待媒体”的精神,以及对其新闻采访工作的支持配合。
而不久前结束的中共十七大也在增加采访透明度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代表团在小组讨论报告时都要对中外媒体开放一次,并留半个小时请代表回答记者问题。曾采访过四届中共党代会的CNN记者吉米说:“这是最为开放的一次党代会。”
从1982年开始报道中国的吉米说,尽管现在中国的采访环境较之当年已大为宽松,但CNN仍然面临着直接接触新闻源等困难,一些当地官员对于新闻开放新规则的认识也还存在误区。“我们希望中国能坚持在媒体开放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