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了年内的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此前的3次上调一样,央行要求部分商业银行用外汇交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
一家商业银行有关人士表示,这一机制有望持续下去。也就是说,只要央行继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些商业银行仍要用外汇来交存。
按照经典教科书的定义,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央行按一定比率对商业银行吸收的人民币存款收取的现金,用人民币交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天经地义。那么,如何看待用外汇交准备金这一新手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以外汇交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通知》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等14家银行,要用外汇资金一次性交存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应新增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有关人士认为,用外汇交存和用本币交存,其实并无太大区别,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缴纳。由于每家商业银行有一个核定的每日结售汇周转头寸,当超出一定头寸上限时,银行会向中央银行结汇,央行投放出相应的基础货币。因此第一种方式是,商业银行留存部分外汇头寸,一次性划转给央行的准备金账户。这样商业银行减少了向中央银行结汇,从而减少央行外汇占款的投放。这部分外汇缴纳的准备金不计入外汇储备。
另一种方式是,当商业银行自身外汇头寸不够时,可以向央行购买外汇储备缴纳。这种方式也使得央行回收原先投放给商业银行的货币,并减少外汇储备。
不管用哪种方式,都减少了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取的人民币头寸,从而抑制其放贷能力。因此,在本质上说,无论是用外汇还是用本币交存,同样发挥了准备金率工具的紧缩功能。
但一位专家指出,央行采取这一创新手段,反映出外汇占款的压力已经让央行难以忍受了。
由于近年来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货币不断增长,已经形成货币供应的“倒逼机制”。随着最近几个月国际收支顺差继续积累,外汇占款继续增长,货币供应总量扩张的压力更加突出。分析人士指出,在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主要投放途径的情况下,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外部,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局面。无奈之下,央行“祭出”了这一技术性创新手段。
不过,杯水难解车薪之渴。海关总署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贸易顺差仍高达270.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经济增长依然主要靠外贸拉动的结构性失衡,是货币政策“捉襟见肘”困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专家指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汇率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辅助工具,其功能需要进一步发挥。(记者郭凤琳)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