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是泼给意气风发走在对外并购道路上的国内金融机构的一瓢冷水。中银香港以51港元/股的价格入股东亚银行后即遭遇港股暴跌,短短3天之内,市值蒸发近5亿港元。
与以新桥投资为代表的国际战略投资者在低价入股中资银行获得10倍以上的利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财务投资者角色出现在东亚大股东行列的中银香港,其51港元/股的价位买入东亚银行后,未来的获利空间有多大成为悬念。
有消息称中银香港还称将继续增持东亚银行股权。
财务投资者的盈利空间 11月22日,H股与A股暴跌同悲。东亚银行以3.73%的跌幅收报46.40元,这意味着中银香港3天前购入的7750万股东亚银行市值蒸发了近5亿港元。
3天前,11月19日晚间,中银香港发布公告,已斥资39.5亿港元收购了东亚银行4.94%股权,每股购入价为51港元。
据香港媒体报道,受中银香港向第三者购入东亚银行股份利好刺激,11月20日,东亚银行出现罕见大手成交,总成交量达1330万股,涉资逾66亿港元,全日股价上升4.77%,收报于50.55港元。而11月21日东亚银行则下跌4.649%,报收48.20港元,中银香港账面一日缩水即超过2亿港元,11月22日则继续缩水至5亿港元。
中银香港称其对于东亚投资纯属财务投资,“无意委派人士出任东亚银行董事会或参与其管理或运作,亦无就此签订任何协议”。目前中银香港持股量仅次于持有7780万股(占总股本的4.96%)的SILCHESTERINT"L公司。
多家机构认为此消息对于东亚银行股价会有正面影响。尽管包括摩根在内的大投行对于东亚的评级有所调高,但很少有调至增持或买入评级的。其中典型的是摩根士丹利,其11月20日针对收购行为发表研究报告调高东亚银行评级至与大市同步,这份报告指出,东亚银行(0023)2007年以来一直跑输大市30%,因获中银香港(2388)入股而调高该行投资评级由减持升至与大市同步,并将目标价由41.3港元调升至50港元。这是国际投行方面给予此番收购最好的一个评级。而在7、8月期间,包括花旗、摩根在内的投行对东亚都是卖出评级。
摩根大通发表报告指出,中银香港截至9月底持有美国次级债资产12亿美元,这或许导致中银香港寻找其他投资以稳定收益率。
中银意在东亚潜力 中银香港称51元的价格是其与独立第三方双方公平磋商后所厘定,较东亚银行截至2007年11月16日,10天平均收市价有3.3%的溢价。中银对于东亚银行的买入时机也令内地的一些港股分析师不解,“为何不在30多元价位的时候买入呢”,一位分析师指出,自8月份以来东亚银行亦随着其他中资概念金融股有较大幅度上扬,他担心像当年B股开放一样,中银成为撤退的第三方的接盘者。
当然,东亚银行在内地业务的迅猛发展成为中银购入的主要理由。作为香港最大的本土银行,内地业务给其带来滚滚财源。与国内一些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网点增加上徘徊不前形成对比的是,今年4月获得独立法人身份的东亚银行成为内地网点扩张最快的外资银行,除武汉分行在今年9月正式落地开业,东亚银行又获得了筹备天津与南京两家分行的牌照。东亚中国在内地随着14家分行和26家支行伸展到内地14个主要大中型城市,其内地网点数达到40多个。
在各项业务牌照方面,东亚银行也堪称如鱼得水,不但首个获得中国银监会发予合资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QDII),也是首个取得QDII外汇额度的外资银行,同时亦是在首批获许经营对内地居民人民币定期存款服务的银行之列。
在内地业务发展上,东亚曾试图采用收购或入股部分城商行的战略,其曾与深商行、广商行、西安商业银行等达成初步的意向性的入股与重组协议,但现在看来,东亚一直没有结出一枚战略入股的内地银行的果子。与恒生银行在入股兴业银行(53.59,1.62,3.12%,进入该吧)上获得超过10倍的账面利润相比,东亚的内地业务利润来自其自身网点的经营战果。
从去年以来,香港市场上更不断传出银行股权并购的大戏。自马来西亚资本的大众金融以45亿港元高价收购了亚洲金融(0662.HK)出售旗下亚洲商业银行全部股权后,受中国银行(6.70,0.09,1.36%,进入该吧)股股价节节攀升刺激,越来越多的国际资金聚集香港寻找机会,中国银行也在这种背景下谋求走出去之旅。
中国银行业已经意气风发地走入海外并购时代:国家开发银行投入30亿美元参股巴克莱银行;今年10月,民生银行(16.01,0.38,2.43%,进入该吧)收购美国联合银行9.9%股权,工商银行(7.90,0.14,1.80%,进入该吧)也以约54.6亿美元收购非洲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
中银香港收购东亚股权,作为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背景下的一个案例,在51元高位的购入,是交学费还是抓机会赚大钱,市场会作出回答。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