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一位市民从合肥一家超市的价格牌前走过。当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季节变化鲜菜价格上涨较快,以及入秋以来猪肉消费量增价涨,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6.5%,比上月上涨0.3%。
1至10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4%。新华社记者李健 摄
相关阅读: 《瞭望》文章:“两防”释出强烈信号 11月20日,温家宝总理公开表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两件事做好了,中国经济大船可以继续乘风破浪向前进。”
此前,中央对我国经济形势所一再告诫和强调的,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此番新加一防,由一防而变为“两防”,很可能成为高层经济工作重心。这其中所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各界尤应深长思之,善策对之。
随着2007年还有月余即将“收官”,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些新特征也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目前,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物价结构性上涨明显。10月份CPI涨幅达到6.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6%,贡献CPI5个多百分点,猪肉价格甚至上涨55%。但工业品价格依旧比较平稳,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2%。可以说,迄今为止,CPI的逐步走高,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房价上涨过快。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2007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创下年内新高。其中,有9个城市房价同比涨幅超过10%,并且,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已经开始追赶一线城市,并且涨幅越来越快。
对于这“两涨”,需要宏观调控部门给予高度关注。因为无论是食品价格还是住房价格,都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其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强,甚至影响全社会对国民经济的判断。
2007年物价走势图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0-2007年物价走势图 来源:中国证券报
特别要注意到,尽管目前6.5%的CPI涨幅还处于相对可控的稳定范围,但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偏快、次贷危机影响下的全球经济脆弱性加大的背景下,如果物价结构性上涨不能得到有效平衡,很有可能成为物价全面上涨的突破口。而已处在高位的房价的继续上涨,也可能加剧银行信贷的风险。
当然,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调仍然是健康的。即使存在走向过热的风险,近年来也一直保持了难得的稳定高增长。我国经济中的风险处于可控范围,这是大多数专家学者的意见。
但是,理论上的可控不会自实现。事实上,应对当前“两涨”的有效办法仍在探索中,有的地方政府的“住房财政依赖症”依然强烈。因此,如何在大局下行动,与中央保持一致,驾驭复杂局面;“两防”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即是考验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大考题。“两防”真正防住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建立“灵敏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一目标也就实现了。(文/健君)
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在理论界已有长时间热议。对此,蒙代尔表示,他不认为中国经济已过热,“中国的经济离过热还为时尚早。西方一些观点利用中国经济过热为借口,来吓跑投资者,中国的经济还会继续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刚刚公布的10月份物价数据并不令人意外。从物价上涨的范围来看,还是食品价格、尤其是其中的肉蛋禽价格上涨过快,而非食品价格的增速始终保持在1%左右的超低水平,因此,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而不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全面通货膨胀。关键的问题在于未来物价演化的趋势。就此而言,虽然未来物价形势会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国际粮价、原油价格的变化,但是,决定物价总水平趋势的主要还是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昨日(19日)发布最新一期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不断深入的资源价格改革和调整,通货膨胀正在由食品向非食品价格领域蔓延,PPI有追赶CPI的趋势。限制农产品、能源及原材料的出口或许可对物价上升略有缓解,但人民币不宜在短时间内大幅升值。逐步小幅加息,并收紧国内流动性仍然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
如今外币已脱离了“金银”的联系,其内在价值完全是一种国家“政策”执行的后果,因此我们持续不断的外汇积累却可能造成国民财富的快速外流:高价进口原料、相对便宜出口、外汇储备又因美元贬值而不断损耗。但在民工低水平工资基础上形成的外向型经济,却不大容易出现需求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