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深度阅读

《商务周刊》:笔记本十年

 

  IDC预测显示,今后四年,笔记本出货量将保持接近16%的年增长率,而台式机不过3.8%。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笔记本将占到整体PC市场的46%,成为超过商用、家用的第一大PC产品。

  自1985年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产生之后,直到1997年,索尼、东芝、IBM乃至苹果公司相继推出的突破性产品,才使得笔记本电脑发展显现出更为强大的势头。

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空前发展,更大程度上把笔记本电脑带向了更多的消费者领域,笔记本产品开始功能多样化、设计多样化;另一方面,包括国内更多厂商的加入,产业的竞争带来市场领域的拓展和价格的走低。由此,从1997年至今的10年成为笔记本产业从商业用户走向个人用户的重要时期。

  10年来,技术推动了产业,产业改变了公司,笔记本在移动办公和个人娱乐两大需求的持续上涨下,突破质、性能、价格三大制约因素,已经成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

  选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把办公地点从封闭的办公室移到咖啡店,厚厚的落地窗把阳光遍撒身上,随便选择一个位置,你就可以上网、回邮件,也可以在休息时看看短片、听听音乐。听起来就是个不错的建议吧?或者,你早就已经享受到这种幸福了。

  但在10年前,这一切都还只能停留在想象。直到1997年东芝Libretto 50CT让多媒体迷你笔记本开始成为现实,2003年迅驰平台实现无线上网的突破,梦想才逐渐照进现实。

  “1997年到2007年,是笔记本电脑不平凡的10年。”英特尔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对《商务周刊》说,“这10年里,笔记本电脑完成了从高端到主流、从单一到多元、从工作工具到生活伴侣的巨大转变。”

  如果说互联网革命是把信息和大众在虚拟的全球市场中结合起来,笔记本电脑行业的变革则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这个全球网络中一个闪亮的“结点”。我们的工作乃至生活方式正在由此发生巨大改变。

  蓬勃发展

  英特尔中国大区产品市场部移动产品经理孙桂艳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时间也恰好是10年。当时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她使用的是基于英特尔奔腾M的笔记本。她清楚记得,那是一台非常重的笔记本,功能也很简单,电池导航时间只有不到1个小时。

  “尽管每天都要背着电源,但我拿到第一台笔记本还是非常高兴。”孙桂艳回忆到,“之前我使用台式机的时候,一出了办公室就没办法查找任何存储在其中的文件了。现在终于可以带着屏幕背着电源走了。”

  孙桂艳今天使用的笔记本是公司统一配备的ThinkPad X60,不但外型小巧得多,外出时也不用再拿电源了。更重要的是,她可以在公司内部乃至外面的任何地方随时随地上网。最近,英特尔正在为员工进行笔记本电脑的升级换代。她笑称:“同事们都希望能够换一款更酷、更时尚的漂亮本子。”

  尽管东芝早在1985年就推出了世界上首台笔记本电脑,但易观国际IT分析师李对《商务周刊》表示:“笔记本产业最大的转变发生在最近的三年。”

  2003年迅驰平台问世以后,更强的计算性能、更好的便携性、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和无拘无束的无线网络联结,促进了笔记本市场的迅速成长。而中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是IT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直接带来的就是培育了行业用户对包括笔记本电脑在内的IT产品的庞大需求。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与竞争的加剧迅速拉低了笔记本电脑曾经高昂的身价——就是这两年,动辄上万元的品牌笔记本只需要五六千元就能够买到。笔记本电脑也因此在对于价格更为敏感的个人消费市场普及开来。

  2003年到2005年,中国内地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年增长速度连续超过50%,远远把台式机甩在后面。2006年,包括单核时代的SONOMA、双核先锋的Napa和双核64位的Napa Refresh三代不同平台在短短一年中同台亮相,2007年,在微软Vista系统配合英特尔第四代迅驰平台Santa Rosa的推动下,以及四年一次的换机潮开始启动,笔记本对台式机的替代效应加速发酵。

  来自IDC的预测显示,今后四年,笔记本出货量将保持接近16%的年增长率,而台式机不过3.8%。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笔记本将占到整体PC市场的46%,成为超过商用、家用的第一大PC产品。

  小电脑大用途

  一位网名为“土狼”的笔记本发烧友对记者如此描述他的生活状态:“人醒着,电脑开着;人睡着,电脑还开着;只有在路上,我才把电脑关上。”

  的确,尽管目前最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仅0.7英寸厚、2.25磅重,但就是这样的“小家伙”正在极大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状态。

  “笔记本电脑让我的工作环境扩大了,工作时间和地点都可以随心所欲。”网名为“超人”的资深玩家对《商务周刊》表示。去年9月,他到沈阳出差,回来时提前半小时到达沈阳机场,花15分钟处理了一份标的文件。“这在以前根本是无法想象的。”他说。

  “超人”所在的建筑公司,原来一个部门有30名员工,因此需要30个办公位,每个办公桌上还要配备一台台式机。现在,部门的30名员工不变,办公位缩减到9个,大家使用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唯一需要共享的只是电源接口。

  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扩大与Wi-Fi技术的普及也相辅相成,由此带来的是包括学校、单位及家庭上网成本的降低。一位业内人士对《商务周刊》透露,以一栋20层高楼为例,传统网络布线大概需要1000万元的成本,并且具体网络设备的布点位置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测量及安装,而使用无线局域网,不但省去了专业人士的人工费用,其成本也降低50%左右。

  “英特尔最早推出迅驰平台是具有前瞻性的,到现在很多公司及家庭把有线网络变为无线,无线网络成为一种很基础的配备,这种改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李表示。

  笔记本改变的还不仅仅是工作学习的方式。随着笔记本电脑消费品属性越来越强,强调个性化、娱乐化和体验式的特性对笔记本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Santa Rosa的发布使得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表现出在娱乐方面的潜力。再加上近年来宽屏、独立显卡等硬件技术的应用,笔记本电脑甚至有成为家庭娱乐中心的趋势。

  网中人

  SSD(固态存储技术)、燃料电池等硬件技术的发展,会使笔记本电脑在未来更具便携性。对行业乃至个人用户的细分,则让市场出现更多为特定人群量身定做的产品,这一点在近年一些厂商推出的女性笔记本、学生笔记本中即可见端倪。

  在孙桂艳看来,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将出现在明年,比如超小体积笔记本电脑的普及,还比如笔记本的多功能集成。她解释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办公用品,还是一个消费品,更是一个时尚品。在应用模式上从最简单的移动办公到集移动娱乐计算于一体,重点之一是娱乐功能,可以看电影、电视,下一代这种集三种功能于一体的笔记本会是一个普及化的设备。”

  在无线网络铺就的巨大城市乃至全球网络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其中一个活跃的“结点”。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工作环境的扩大是否会导致个人生活的失衡?是否会有更多的人产生网络依赖症?

  根据美国学者多娜·霍夫曼和托马斯·诺瓦克的研究,网络用户在上网时可以进入一种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入定(flow)”的状态,由此可引起网络依赖症。该状态包括:具有一连串由于机器互动性而产生的反应,自我意识的丧失,自我强化刺激,以及对时间的感觉扭曲。

  可以看到的例子是,以随时随地接受邮件的便利性而获得巨大成功的黑莓手机给个人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正逐渐明显。在CNN的一个节目中,随处可见的“Bbers”(黑莓使用者)表情狰狞,运指如飞,深深陶醉其中。当“黑莓”因技术故障而中断服务,他们不约而同都表现出些须焦躁甚至疯狂的症状。

  事实上,在今年夏天的“MSN机器人”(Worm.MsnBot.h)病毒事件中,习惯了通过MSN联络的白领们不得不四处寻找对方电话号码,或者用邮箱逐个发邮件。这一刻,抓狂的人们多么怀念曾经的无网络时光。

  尽管如此,但网络正通过大幅度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效率而深刻改变着整个社会,让人们“一网情深”。如果更大胆的猜想的话,随时随地无线上网的普及,可能会导致未来个人全方位移动平台的产生。孙桂艳认为,一种可能性是,手机变得更加小巧,只满足最基本的通信功能,超小体积的笔记本电脑则承担其他工作、娱乐和地图搜索等实用功能;再进一步,两者融合成一个平台。

  被改变的厂商们

  10年间,笔记本电脑突破了品质、性能、价格三大制约因素,在无线网络和移动办公需求的持续上涨中加速增长,竞争者们抓住机会重新划分了中国笔记本市场的格局。沙中砾金成长起来的品牌,用实践演绎了以技术驱动产业、以产业更新改变企业命运的商业逻辑

  □记者 张娅 王哓玲

  来自国内IT消费调研机构ZDC的最新结果显示,2007年9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用户关注度状况调查中,15个笔记本品牌中,惠普、联想与华硕垄断了50%以上的关注比例,其他品牌的关注度均在8个百分点以内。其中,国产品牌表现出超越日系品牌、与美系品牌分庭抗礼的态势,占据排行榜8个席位,累计关注度超过50%;日韩系厂商由于价格偏高和渠道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市场表现欠佳。

  10年前,中关村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触目所及全是跨国品牌,1996和1997年,联想和方正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笔记本,开始撬动这块高端PC市场。10年间,笔记本电脑突破了品质、性能、价格三大制约因素,在无线网络和移动办公需求的持续上涨中加速增长,竞争者们抓住机会重新划分了中国笔记本市场的格局。沙中砾金成长起来的品牌,用实践演绎了以技术驱动产业、以产业更新改变企业命运的商业逻辑。

  颠覆者

  1997年前后是中国笔记本市场一个重要时点。1996年8月28日,联想推出国内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联想昭阳S5100。尽管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昭阳S5100可谓奠立了国产笔记本从无到有的里程碑。这台看起来很笨重的笔记本电脑至今还摆在联想陈列柜最显眼的位置。

  在此之前,作为东芝笔记本电脑的独家总代理,联想创造了“联想东芝神话”。当年,联想发动一场“万元奔腾”的行动,并连续4次大幅度降低奔腾电脑产品的价格,在第一、二季度连续达到市场第一的位置。站稳脚跟的联想开始思考拓展新业务增长点的问题。而正是在销售东芝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联想发现,尽管连台式品牌机都还在兼容机和DIY的包围下艰难图存,但已有国内企业级用户正逐渐认识并接受笔记本电脑。

  当时,联想专职做笔记本电脑的研发人员仅有两名,也没有专职的市场和渠道人员。外部环境也并不乐观,除了以东芝、IBM为首的国际品牌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之外,一些有笔记本电脑制造能力的台湾品牌,如宏、华硕也开始崭露头角。

  几乎在联想推出首台笔记本电脑的同时,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带领华硕把国际市场上的主机板地位建立起来,开始向微笑曲线的高端延伸。1997年加入华硕的现华硕电脑副董事长曾锵声对《商务周刊》回忆到,当时他的名片上,还把华硕的笔记本电脑自有品牌业务定为“新业务发展部门”。

  1997年,除另一家国内PC厂商方正介入笔记本业务,更多的本土厂家依然持观望态度,他们的真正发力还在1998年。当年2月18日,清华紫光宣布进军笔记本电脑,成为第一家没有PC背景直接制造和销售笔记本的厂商。方舟2000T是清华紫光推出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机型,并且与南极考察队开始了合作。这种炒作让紫光迅速以非PC背景厂家长期在国内笔记本市场上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

  经历了两年的痛苦摸索,联想率领国有厂商通过价格战向国际品牌发起冲击。1999年9月,联想昭阳推出主流配置、定价9999元的“全民笔记本电脑”1200CT。由此,昭阳笔记本到达一个全新的业务发展阶段,1999年到2002年连续蝉联市场销量第一。方正、宏等迅速跟进,国际巨头们不得不应战。当年9月份,戴尔对其笔记本电脑个别型号进行降价,降幅高达22%。

  与价格战相呼应的联想于1999年4月提出“OEM产业变革”。联想认为,“以OEM为特征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已经成为潮流”,产业变革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国有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工业设计、性能、品质等方面得以与国际品牌同步,为以联想昭阳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提供了发展机遇。这个思路对支持整个国产品牌军团和国际巨头对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指引作用。

  回顾这一段历史,由于大批新品牌加入,市场处于不稳定期,厂商每一个策略的变化均会对市场格局造成重大影响。除了联想凭借渠道和市场攻势逐渐形成领军之势外,宏、华硕以超轻薄产品占据这一细分市场的主流;方正、紫光则依靠对家用及教育市场的开拓,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提升。

  到2001年,中国笔记本电脑第二轮格局逐步形成。IDC数据表明,2001年,联想昭阳、宏、方正颐和、华硕等以45%左右的市场份额,成为国产品牌笔记本电脑的中坚代表;而IBM、东芝、Dell、康柏等则以约47%的市场占有率组成了国际品牌阵营。

  也就在同年,由于恒升笔记本电脑质量问题的暴露,采用台机CPU设计的国产笔记本成为众矢之的,消费者发出了“凭什么国产笔记本便宜”的疑问。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昙花一现的“移动PC”对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培养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移动PC出现,把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一下子拉低,后来价格才逐渐真正降了下来。”易观国际IT分析师李对《商务周刊》表示。

  2002年,笔记本电脑在中国消费市场的销售规模与2001年相比扩大了5倍,市场份额膨胀了3倍,全年销量达到15.7万台,占整体PC市场份额的16.9% 。

  重新定义

  在国有笔记本厂商的冲击下,原来的市场霸主东芝逐渐被挤下宝座。尽管2001年东芝也加入到“万元笔记本”行列,11900元的Satellite 1750在7月份的一周内直降2000元,但其市场份额和排名开始逐年下降,先后被联想、IBM和戴尔超过。2003年是东芝笔记本在中国的一个分水岭。当时东芝笔记本还有15%的市场份额,名列前三,并与联想、IBM的差距不大。但到2006年,东芝笔记本的销量甚至一度跌出了前十,市场占有率也下滑到了5%以下。

  在东芝电脑网络(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渡敏郎看来,东芝的销量下滑是市场竞争不断激化的结果,而东芝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尽快做出反应。

  “首先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当时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份额扩大主要来自于普及型领域,我们的价格显得贵一点,市场份额也因此掉了下来。”石渡敏郎对《商务周刊》表示。而当时东芝的渠道实行独家总代制,除了产品和服务以外的营销活动都由总代理商进行,这并不利于东芝对中国市场的判断。

  以产品战略为例,东芝之前一直盲目地认为,在美国市场卖得好的产品在中国一定会卖得很好,但后来发现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曾经在美国市场工作6年的石渡敏郎现在如此描述中美两国的市场差异:“在中国,大家拿着笔记本到处走,工作完了晚上再拿回家的人很多,所以对于体积轻薄的笔记本非常喜欢。美国市场上正好相反,美国人觉得笔记本越大越好,他们注重大笔记本所带来的很强的功能性,而不在乎重量。中国消费者对最新技术和最新架构的需求也更快。”

  实际上,包括富士通、松下等日系笔记本厂商,渠道问题几乎都是开拓中国市场的最大困扰。传统的全国总代理制度导致销售渠道过窄以及不可控性,降低了他们在市场的竞争力。

  或许正是看到了前车之鉴,2001年才进入中国市场的索尼选择了更为垂直的销售模式。索尼VAIO市场科高级经理陈宁对《商务周刊》回忆到:“当时我们讨论最多的就是用什么经销模式。国外厂商主要采用的分销代理方式,容易失去控制。考虑到索尼的产品定位,我们选择了与经销商共同开体验式店面。”为此,索尼还专门开发了一套系统,门店登陆以后,每卖一台货都自动补一台,索尼的补货和销售都自动进行,不需要人工操作。这套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当时,索尼引入中国的笔记本只有505和GR两个系列,也只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开店。但通过这种渠道模式,到2003年,索尼的销售网络扩大到33个城市的150家店面,引入中国市场的笔记本型号也增加到了十几个。

  而索尼笔记本也一改原本比较呆板的外观,与时尚紧密相连,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对笔记本的传统看法,有了“既能工作也能娱乐”的概念。以索尼VAIO为代表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在时尚消费类市场的迅速崛起,给国产品牌带来新的思路。2003年6月,联想推出了定位于消费市场的全新品牌“天逸”,与商用品牌“昭阳”并行发展。随后,清华同方也推出灵迅M210,加上此前的日韩品牌和台系品牌,消费类本本开始风行。自此,笔记本电脑产品实现了“两条腿走路”。

  笔记本电脑从单纯办公工具到消费电子产品的重新定义,另一个更为核心的促进因素来自于技术的突破,即英特尔推出迅驰平台。

  1993年到2000年,英特尔的股价一路飙升,从4元多上涨到80美元,但从2000年9月开始,英特尔的微处理器业务无法支持这种高速成长。英特尔一直赖以为生的“摩尔定律”似乎走到了尽头。2003年1月,英特尔发布了全新的笔记本专用迅驰平台,它包括了代号为Banias的Pentium-M移动处理器、Intel855芯片组和一个支持802.11b/a的无线局域网,以及Mini-PCI卡(代号Calexico)。

  英特尔中国大区产品市场部移动产品经理孙桂艳透露,早在2003年迅驰推出时,英特尔就提出未来笔记本发展方向的四个主要方面,即笔记本的四个价值观:首先是高性能; 其次是电池时间长; 第三体积小;第四是随时随地上网。在此定位的基础上,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发布的新产品,英特尔都在围绕这四个方面做技术上的创新。

  Wi-Fi联盟负责全球市场以及会员的资深总监Karen Hanley则告诉《商务周刊》,过去几年中,Wi-Fi联盟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实现频谱的协调,“具体来讲就是当消费者使用有Wi-Fi技术的笔记本时,不管在达拉斯、新德里还是在北京、东京,都可以使用这个设备接入互联网,并且可以使用不同公司的Wi-Fi热点”。

  变革者

  走入消费时代的笔记本电脑行业产生了更多黑马。伴随着“5998,奔四笔记本电脑带回家”的口号,来自深圳的神舟在2003年一举成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低价革命。IDC发布的中国笔记本市场2005年第二季度报告中,第一次上榜的神舟就在消费类排名中位列第2,仅次于联想。

  2005年9月,台湾最后一条笔记本电脑生产线搬到内地,这意味着笔记本产业链中的设计、分工制造等环节正在慢慢转移。而随着笔记本进入更高速发展,厂商们也开始新的分化。2004年12月出人意料的将IBM的全球PC业务收入怀中之后,联想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一骑绝尘。方正、同方和紫光等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僵局,而被很多IT人嗤笑“不会玩IT”的海尔,却在英特尔的帮助下呈现出了高开高走的架势。

  华硕在2003年提出了“巨狮理论”的营销策略,“巨”指的是量,而“狮”指的是强,现在华硕在量上可能已经很大了,华硕的目标是“既大又强”。

  事实上,华硕也曾参与过IBM的并购。曾锵声解释到:“我们做过很慎重的评估,IBM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它的品质很好,技术很好,通路也很好,但这是一个很大的企业,以当时华硕的规模来说并购它,我们有点担心。”

  从2004年开始,华硕对原有的主板和笔记本的固有渠道资源进行相应渗透。除了传统网络渠道外,华硕还开辟了专业网络代理商。到2006年,华硕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整体营收增长率超过60%,在台湾企业中名列前茅。

  今年7月,华硕宣布分拆旗下制造与品牌业务,品牌业务留在华硕,OEM代工业务则分拆为和硕与永硕。分拆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进行。按照华硕的划分,品牌公司掌握研发技术,首重“创新”;代工制造公司的研发能力则首重广度,即有能力将客户的需求加以延伸及扩大。

  在此之前的2006年7月,华硕任命石文宏为新的华硕电脑中国业务群总经理。石文宏的任务就是在中国市场更为明确地树立华硕的品牌形象。围绕这一任务,华硕与兰博基尼联合打造VX1跑车风格的笔记本电脑在中国首发。这一品牌联合的战略,让华硕电脑在品牌形象中融入了更多科技感、现代化、人性化的内涵。2007年5月,华硕电脑又与国家登山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携Ecobook环保笔记本电脑开展了绿色珠峰科技之旅。10月30日,华硕联合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启动“科技照亮金土地IT科普百城行”活动,在逾百个二、三、四级城市开展一系列的信息化科技普及。

  另一方面,包括东芝在内的老牌笔记本巨头也开始转变思路,推出更适应中国市场的策略。

  早在2003年,东芝在上海、北京、深圳成立了直辖的市场销售部门。2005年4月,东芝集团组建专门的笔记本电脑营销公司,曾将东芝发明的DVD机打入美国市场的石渡敏郎被派到中国任总经理,东芝开始大力推进自己的直营店“I shop”。截至目前,东芝在全国已经有400多家直营店,并且希望两年之内达到1000家店。

  但石渡敏郎强调,东芝并不会因此取消和总代理商的合作。2003年底,东芝开始酝酿寻找新的总代理。2004年2月,翰林汇和佳杰科技成为其全国总代,但佳杰科技不到一年就宣布退出。2006年2月,长虹佳华与东芝签约,形成神州数码、翰林汇和长虹佳华3家总代理共同运作东芝笔记本电脑的局面。2007年6月,东芝又与联强国际签约。

  “我们现在采取的是各取所长的策略。”石渡敏郎对《商务周刊》说,“总代之所以成为总代,他的强势是在供货能力上,能够把物流做得非常好,另外,总代在中国经营很多年,有很好的渠道关系,我们会把这种关系运用进去,把它发挥到最好。但在总代覆盖不到的地区,我们就自己要多动手。”

  此外,东芝笔记本的产品线也经历了相当大的调整。除延续以往的轻薄路线外,产品外观更加时尚。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东芝还引入了笔记本电脑全球的吉祥物“pala chan”。这个小白鲸形象的吉祥物不但有自己的故事和家庭,能与用户进行互动,还能做成个性化的屏保及贴纸。

  英特尔的力量

  在笔记本产业发展的背后,不容忽视的是英特尔作为核心厂商的力量。每项新技术诞生之后,英特尔总是花大力气让产业界的合作伙伴乃至终端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它们,进而从根本上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从奔腾到酷睿,英特尔都与ODM、OEM、渠道及AP厂商在笔记本电脑领域进行合作,包括概念电脑的推出、‘与迅驰相连’计划等等。”孙桂艳进一步解释到:“我们会参与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从处理器到产品应用有很长的链条,每一环节上都需要相关产业链的支持,甚至到最后一步,我们的产品完成了还要跟他们一起推向市场,保证最终产品到用户手里时能拿来就用。”

  在“摩尔定律”下,英特尔差不多半年升级一次处理器,一年升级一次平台。英特尔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对《商务周刊》表示,2006年英特尔全部产品将过渡到酷睿架构,今后每两年再过渡到一个新的架构。“去年65纳米,今年朝45纳米过渡,明年换成新架构,2009年过渡到32纳米,再到2010又会有新的架构。”他说。

  对于外界对英特尔升级换代过快的批评,孙桂艳解释到:“有很多人觉得太快了,但这个不是光从英特尔角度看,还要从厂商的角度看。每一年他们会更新一次外型、平台、材料、新功能,这些东西必须有英特尔基础件的支持。”

  英特尔还必须面对近两年与AMD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升级。Mercury Research的最新统计显示,在全球处理器市场,2007年第三季度,英特尔占据了76.2%的份额,AMD则保持有23%。在中国市场,AMD的进入也给笔记本厂商阵营带来一定分化,尤其影响了一批低价笔记本的产生。

  为继续掌握主动权,英特尔公司曾在2002年大力推广BTO(Build to Order,即“按单订做”或“按照用户的需求生产”)方式。根据这一模式,英特尔将移动处理器直接卖给经销商,同时协助他们采购没有安装处理器与内存、硬盘的笔记本电脑空机,组装成整机出售,俗称“白牌笔记本电脑”。为此,英特尔曾调动众多的人力物力投入,扶持BTO业务。

  在此基础上,英特尔于2004年第三季又开始推动共通性建构基础(CBB,Common Building Block)计划;2005年纳入硬盘、光驱及面板三项统一规格类别;2006年CBB概念再延伸,增纳电池、电源供应器、键盘及客制化NB外壳面板设计等4项零组件类别。

  尽管上述举动未获太多笔记本厂商的支持,但由此产生的影响是,按需定制的个性化笔记本有可能成为未来一个细分市场。索尼VAIO市场科高级经理陈宁向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拥有唯一的笔记本,我们会关注这一趋势。”

  此外,英特尔还在发展更多的核心笔记本厂商。2006年3月,海尔电脑率先推出双核笔记本和双核台式机,独获英特尔颁发的“双核平台转型杰出领导奖”;7月,海尔与英特尔联手在上海全球同步首发酷睿2处理器,成为酷睿2处理器“全球首发中国独家”厂商;11月,海尔又与英特尔联合成立创新产品研发中心。在此背景下,海尔电脑高调宣布了2007年销售目标:在国内卖出40万台,海外销售20万台。

  在杨叙看来,现在PC业正加速由台式机向笔记本的过渡,笔记本电脑对设计和持续创新能力要求非常之强,而且这种核心实力国内企业还没有完全把握住。“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他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说,“英特尔要站在整个产业角度想办法,加强笔记本设计和持续创新能力,抓住笔记本带来的空间和机遇,使英特尔与PC合作伙伴的目标市场都更有针对性。”

  被英特尔寄予厚望的下一代产品是“MID”(移动互联网设备)。这是一个独立的架构,并且有配套的产品平台——即将于2008年上半年推出的Menlow平台。孙桂艳透露:“与笔记本不同,它是一个移动互联网设备,强调随时随地对互联网丰富内容及应用的接入,同时它还能带有各种垂直应用,比如地图、GPS等专用功能。”

  “英特尔和产业合作的范围完全超过了过去PC领域,通讯、家电都有,更有面向融合式通信的全功能上网工具。”杨叙说,“我们会瞄准更多商业化的新兴应用,与不同伙伴共同研发,寻找更多商业机会。”

  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亮点

  大批被引入笔记本电脑的技术成就了我们今天的时尚生活

  □文 张娅

  2007年,由于Vista系统及Santa Rosa平台的推出,人们对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井喷式增长寄予厚望。的确,在笔记本电脑短暂的发展史上,每一次技术的更新都推动了产业的跳跃式增长。

  1990后期至今,是笔记本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早在1985年东芝就推出了世界首台笔记本电脑,但直到1997年,索尼、东芝、IBM乃至苹果公司相继推出了突破性产品,尤其是其中多媒体技术的空前发展,才使得笔记本电脑开始有了普及化的势头。

  我们从使用者的角度,选择了以下技术,他们分别代表着笔记本电脑这十年来在移动性、商务性以及娱乐性三方面的突破。另外,业已出现的一些新技术趋势,则将对笔记本电脑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移动办公

  ● 迅驰平台与Wi-Fi

  1990年代后期,东芝率先将“移动办公”概念引入,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初期培育。但真正实现这一梦想,还是在英特尔迅驰(Centrino)平台推出之后。

  迅驰平台以三个组件为代表,分别是CPU、芯片组和无线网卡,虽然都不是创新之作,但基于此的平台却成为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沟通信息的创新产品。2003年在北京钓鱼台举行的发布会上,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叙拿起一把大斧子,把一台笔记本电脑周围包括电源,网线在内的所有线都砍断了。这个类似行为艺术的举动,伴随“无线你的无限”这一口号,标志着一个笔记本无线上网时代的到来。

  在迅驰之前,笔记本代表的是PC的另一个发展思路,即通过牺牲部分性能缩小台式机的尺寸,以便于移动,其发展主要局限于硬件技术的改进。而迅驰平台包含了专门针对笔记本的处理器,使得笔记本已经基本等同于台式机办公能力。

  英特尔目前已经推出了四代迅驰产品:第一代迅驰使得笔记本更为轻巧,产生了IBM T40、惠普 NC6000和索尼 FZ系列等典型产品;第二代在前一代基础上做出了小改进,带动了IBM的T43和X40以及戴尔 D620等产品;第三代让笔记本电脑转向双核时代,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让笔记本更加轻薄;第四代增加了一个新的PC主要组件——迅盘,尽管并非该平台标准配置,但迅盘降低了硬盘访问的需求,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电量,也就等同于增强了性能和能效,对需要运行数据密集型软件的用户是一个好消息。

  迅驰平台也把Wi-Fi(无线网络接入)概念引入笔记本产业。目前,90%出厂的笔记本电脑中已经配有Wi-Fi的功能。英特尔标志中代表Wi-Fi的“小蝴蝶”也将沿用到2008年。据Wi-Fi联盟预测,到2012年Wi-Fi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90亿美元,全球将有3.5亿人使用Wi-Fi,在全球不同的地点,例如机场、饭店、火车甚至汽车上,有将近20万个热点。

  ● UMPC

  随着迅驰发展至第四代,无线技术越来越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但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无限自由,普通笔记本电脑作为终端设备一直有便携性方面的限制。由此,Wi-Fi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在UMPC产品上。

  UMPC全称为Ultra-Mobile PC(超移动个人电脑),它在笔记本产业发展早期就已经有构思产生,最终被英特尔正名归类。

  英特尔对于UMPC产品功能的设计理念为:几乎随时随地存取内容与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即时消息、聊天或博客等手段沟通;在旅途中以视频、游戏、音乐、图片或者电视自娱;通过监控办公应用程序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2006年年初,微软正式公布Microsoft Origami UMPC计划,支持UMPC产品的发展,并主张UMPC产品都采用Windows XP Tablet Edition操作系统。在CeBit2007展会之前,UMPC产品一直都采用应用在超轻薄笔记本上的芯片组与处理器,而在这次展会上已经有了更具针对性的处理器。

  目前在中国市场,已有包括三星、华硕、索尼、方正和汉王在内的多家厂商推出了自己的UMPC产品。但受价格所限,UMPC只能是高消费层用户生活与办公的附属产品。UMPC的发展方向是功能丰富化,产品尺寸逐渐小型化。除了个人办公、娱乐、游戏等作为超便携性的个人终端以外,基于网络应用的功能挖掘是未来UMPC的重要方向。

  商务应用

  ● 蓝牙

  尽管蓝牙仅仅能够覆盖10米范围,但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继手机和头戴耳机之后,蓝牙的第三大应用。笔记本不但可以利用蓝牙技术接耳机,还能连接鼠标、PDA等类型的蓝牙手机以及其他应用蓝牙技术的办公设备,并且可以进行短距离的笔记本电脑之间联网。随之而来的是工作的日益简单和高效化。

  蓝牙技术的发展几乎与笔记本产业同步。1998年5月,爱立信联合诺基亚、英特尔、IBM 、东芝4家公司一起成立了蓝牙特殊利益集团(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负责蓝牙技术标准的制定、产品测试,并协调各国蓝牙的具体使用。3Com、朗讯、微软和摩托罗拉很快加盟SIG,与SIG的5个创始公司一同成为9个倡导发起者。截至目前,SIG的成员已经超过了2500家,几乎覆盖了全球各行各业,包括通信厂商、网络厂商、外设厂商、芯片厂商、软件厂商等,甚至消费类电器厂商和汽车制造商也加入了SIG。

  随着Windows XP以及Mac OSX等操作系统发布,蓝牙在操作系统方面得到了更强有力的支持。正向蓝牙市场扩张的无线局域网芯片设计公司Atheros Communications声称,31%的笔记本电脑已装备有蓝牙,到2011年将达到74%。而IDC的硬件市场研究报告则指出,蓝牙和UWB等近距无线通讯技术在笔记本电脑中的应用比例将翻一番,到2010年达57%的份额。2006年笔记本电脑中应用无线技术的产品还只有7.9%。

  尽管价格已经有所降低,但蓝牙技术对硬件环境、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等的依赖性是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限制。由蓝牙带来的病毒传播隐患也不容小觑,还必须警惕信息是否会中途被他人所截获。另外,它传输距离比较短,信号容易受干扰,并且现在还不能确定它是否会对人体带来不良后果。

  ● 指纹识别

  在目前的中高端商务笔记本电脑中,指纹识别技术几乎成为了一种标准配置。它有利于保护数据的安全。

  在研发T42系列时,IBM向ST(意法半导体)提出需求,希望对方能够为其研制可以在笔记本上使用的指纹传感器,后者为此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就是如今在指纹识别领域赫赫有名的UPEK。随后这种传感器开始走向普及,在笔记本等电子设备上大显身手。

  指纹识别技术的普遍应用是在2005年,当时国内外主要笔记本巨头都推出了各自用于商务领域的指纹识别笔记本电脑。据联想发布的公告称,2005年该公司共销售超过100万台指纹笔记本。

  ● 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的手写应用,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无纸化办公和商务活动中的数字签名等。其在2007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1月30日上市的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中,Vista Premium以上版本全部支持手写操作,比之前的Windows系统识别速度更快。除了自带的手写识别外,Vista还支持其他手写输入功能,包括“墨迹功能”、“手写批注”和“手势”等。在屏幕方面,平板电脑也逐步淘汰了老式PDA或UMPC所用的电阻式触摸屏,改为采用更先进的电磁感应技术。

  在今年秋季新品发布中,电脑厂商密集推出了平板电脑产品:9月4日,惠普在北京发布了HP Compaq 2710p旋屏手写平板笔记本电脑;9月8日,海尔又推出了心动V5系列笔记本——融合了UMPC和TabletPC的手写笔记本;9月13日,富士通亮出了自己的LifeBook T2010手写平板笔记本。

  娱乐平台

  ● 宽屏

  宽屏技术的产生来自于生物学研究的结果。研究发现,人类双眼的视角最佳比例为16:9,在这样的比例下造成的视觉冲击最为逼真和强烈。目前不少电影都采用了16:9的比例拍摄制作,而且16:9也是未来HDTV(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新标准,笔记本自然也在向这个领域过渡。据IDC预测,到2008年前,几乎所有的新笔记本电脑都将采用宽屏。

  世界上首台配备宽屏的笔记本电脑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PowerMac G4系列。不过,真正将宽屏笔记本电脑带入中国的却是2003年初首次进入笔记本产业的明基。明基Joybook 8000是国内首台采用15.2英寸15:10超宽屏幕的笔记本电脑。在良好的市场效应刺激下,2003年,先有苹果、明基、联想、紫光,后有TCL、戴尔、惠普以及夏新等相继加入了宽屏笔记本电脑阵营。

  宽屏首先降低了厂家的成本。对于同样一块液晶屏,厂家切割成宽屏的数量要比切割成普通屏的数量多得多。对于使用者而言,现阶段的宽屏笔记本电脑大多以“更出色的娱乐性能”为卖点。尤其是在观看DVD影片时,与普通屏相比,宽屏通过提升亮度和对比度,获得了更好的影像效果。此外,宽屏笔记本电脑一般都具有相对宽大的机身,由此可集成更多的功能。

  ● 独立显卡

  独立显卡的产生主要是适应目前年轻用户的游戏需求。笔记本电脑发展初始是走的完全商用化的路线,由于大部分应用是一般的文档输入和图片演示,所以基本上都采用集成显卡的显示子系统。但随着笔记本的应用往娱乐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3D图形处理也使得搭配高性能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逐渐多了起来。

  影响未来的技术

  ● SSD

  虽然现在笔记本电脑在处理器、内存、图形处理方面与台式机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仍有一个顽疾在困扰着笔记本用户,那就是硬盘的性能。

  SSD是固态存储技术的简称,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基于闪存的SSD,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外观可以被制作成多种样式。这种SSD固态存储器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但使用年限不长,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另一种是基于DRAM的SSD,其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目前应用范围较窄。

  与同等体积的笔记本硬盘相比,SSD十分适合当前笔记本往轻薄方向发展的要求。数据显示,SSD的耗电量较现时的笔记本型电脑硬盘低5%,这能延长下一代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工作时间超过10%,同时它的性能也达到同体积的硬盘150%。此外,SSD的重量也仅为同等体积硬盘的一半,生产成本也低于普通硬盘。据国外媒体测试表明,当按下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时,搭载SSD固态存储器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平均要用31秒。

  目前阻碍SSD固态存储器普及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价格,10GB的SSD可以买300GB的传统硬盘。其次是存储容量,目前笔记本电脑的主流产品均配备了80GB硬盘,而SSD最高容量仅为64GB。同时,缺乏终端设备的支持也是SSD所面临的另一大问题。目前SSD仅在富士通、索尼、戴尔、东芝等品牌的高端产品中能得以应用。

  但据In-Stat研究,未来基于闪存的SSD将在笔记本硬盘市场成为有力竞争者。预计到2013年50%的笔记本将采用SSD硬盘,十年后SSD很可能全面代替目前的笔记本硬盘。

  ● 燃料电池

  笔记本电脑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移动性,虽然笔记本电池经历了镍镉时代、镍氢时代、锂离子时代,电池使用时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笔记本的移动依然受到电池技术的限制。目前的厂商们往往通过增大电池本身的尺寸和重量或者降低笔记本性能来提高电池的使用时间,这就跟笔记本的便携性原则相违背。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有望克服这一难题。

  早在2003年3月5日,东芝就展示过一款甲醇燃料电池(DMFC)架构的笔记本系统。此后,美、德、日等国纷纷推出使用燃料电池的笔记本样机,工作时间可达20小时以上。2005年6月,英特尔笔记本电脑电池续航力提升工作小组公布了“笔记本电脑燃料电池指导方针”,该技术规范针对笔记本电脑燃料的电流、制造、控制、发热量、使用环境等作出了说明。

  最新有外国媒体报道说,英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新一代燃料电池,有望代替笔记本电脑上的充电电池。新燃料电池的能源来自于一节小小的甲醇燃料电池,电量用完后只需将另一块电池插入电池组的凹槽即可,就像为笔更换笔芯一样简单。

   

(责任编辑:李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孙桂艳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