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为西部的未来奠基--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人物

  新闻背景: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西部的明天一样美--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纪实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周婷玉、吴晶)“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这是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民常挂在口头的话。


  行进在西部农村地区,看着全新的校舍,再看看那一间间破旧的茅舍,人们就能从村民们绽放笑容的脸上读到他们心里最高兴的事——娃娃的前途有了希望。

  而娃娃们走向美好未来的道路正是一位位默默无闻、辛苦奔波的教育工作者付出时间、心血甚至生命铺就的。

  让孩子们“同在一片蓝天下”

  重庆市巫溪县百步中心小学坐落在大山脚下。周英的家就在这座山后面,过去,她每天要翻过这座山去上学,来回要5个小时,早出晚归。

  “现在好了,我们可以住在学校,把路上节约的时间全用在学习上。”周英说,“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在百步小学里像周英一样胸怀理想的小学生有900多名。

  寄宿制学校开学的前一天,新疆阿勒泰草原哈萨克族女孩贾娜儿兴奋得一夜没睡着。她说:“住校后可以早早起床读书,晚上可以温习功课。学校还开了很多实验课,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据教育部统计,自2004年我国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来,我国在西部农村地区共建成7651所寄宿制学校,满足了195.3万名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和207.3万名新增寄宿生的寄宿需求。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4个县均为国家级扶贫县,新中国成立前,当地文盲率达99%以上。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国家投入1.6亿元为当地建立寄宿制学校,至今已有3个县完成“两基”目标,还有一个县将在2009年完成目标。

  州长侯新华这样描绘家乡的变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在三江并流的地方拔地而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辉映着孩子们的脸,学生的读书声与怒江江水交响。”

  西部“两基”攻坚计划把党的政策带给每一个孩子,改变了西部教育落后的面貌,使西部的孩子可以和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发展成长,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

  寄宿制工程使山里娃能走进校门,远程教育则为他们打开封闭的山门。“干旱山区沟连沟、信息闭塞人人愁”的状况正在逐渐改变。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今年底将使我国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名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广大的学生就是西部的希望。“两基”攻坚计划就是燃起这团希望的火种。

  “一个也不能少”

  在西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凭着“一个也不能落下”的信念,努力让每一个农村娃都沐浴到知识的阳光。

  为贫困学生争取助学金、编写乡土教材、试办职业技术班……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盖县唐克乡每一件教育的事无不浸透着一位花甲老人的心血和汗水。州政协原副主席旦真在他退休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劝服300多名小学生重回教室,还办起了职业教育。

  旦真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当地孩子学得一技之长,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2005年5月30日,贵州长顺县摆所中学老师叶征国在讲台发现两张小纸片,是两名学生的请假条。叶老师立刻赶到学生家,打听到两位孩子借了钱准备外出打工。

  “追,一定要把他们追回来!”叶老师骑上摩托车飞奔50多公里,将两名学生重新送回课堂。

  在千百年来信奉“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滚贝乡中心小学的教师每年都会在暑假刚过一半时走村串户,动员学生家长确保孩子新学期继续上学。

  “现在连80岁的老人家都晓得不送娃仔读书是犯法的!”一位老师高兴地说。“两基”攻坚的几年间,融水县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初中入学率达98.8%。

  “一个也不能少”

  是“两基”攻坚地区教育工作者时刻牢记的原则。这短短6个字的背后是他们对家乡振兴怀抱的希望、对祖国未来的承担的责任。

  董小红,14岁;成小花,13岁……这是甘肃临潭县教育局原局长马永祥随身携带的辍学学生和贫困生名单。为了让这些孩子重返课堂,他跑遍全县19个乡镇,了解辍学原因、寻找返校办法,还带头资助了10多名辍学学生。

  2005年,一幢幢教学楼在临潭偏远的乡村拔地而起,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全县“两基”攻坚目标顺利实现。然而,马永祥却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他惦念的孩子们。

  在“两基”攻坚计划实施的工程中,正是这样一群人,把教育化作坚定的信仰,把对家乡的热爱寄托在下一代建设者的身上,把一腔热血播洒在西部贫瘠的土地上。

  娃儿们上学事最大

  贵州雷山县大塘乡也耶小学老校长余国臻40多年来一直盼望着能有间大教室,因为“校舍大了,上学的孩子能多点,家乡致富就添了希望。”

  1997年,余国臻开始筹建学校。2000年该退休了,他仍然在为此忙碌奔波。“学校一天没建好,我就一天不退休。” 他说。

  宁夏医学院苏泉安老师放弃省城工作到宁南山区支教。山里的百姓没想到,本来支教一年就可换人,但苏老师一呆就是10年,直到退休。

  支教这10年中,没有人算得清苏老师究竟掏了多少钱修补、建设学校。他每月也就1000多元工资,两个孩子还要面临就业问题。可他却说:“只要能帮助山区的孩子上学,再苦也值得!”

  像苏老师这样,活跃在宁南山区支教的省内外教师共有5000多人,他们都在默默地为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位老师、5个年级、20多名学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2团团部70多公里外的牧二连教学点,托玲是唯一的教师。20多年来,她走过的山路可以到乌鲁木齐几个来回,但她却从来没有到那里逛一逛。

  为了使牧区的孩子们不失学,44岁的托玲一直没有结婚。“我们哈萨克族女孩结婚就不能工作了,要操持家务。如果我走了,这里的孩子怎么办?”

  在西部沟壑纵横的山区、广无人烟的草原,还有很多像托玲一样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了十几位或几十位孩子坚守。他们的脚步虽然艰辛,却为学生开辟着求学之路;他们的生活虽然清贫,却为西部创造着无尽财富。

  陕西柞水县蔡玉窑镇药厂寺村,位于“一山未过一山迎、十里哪见半里平”的大山深处。做了23年代课教师的农民关发贵把自家仅有的一亩平地全部献出来建学校。

  关发贵只有一句话:“娃儿们上学事最大”。

  朴实的话语发自肺腑,代表着西部人对知识的渴望;倾情的投入总有回报,正在为西部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悲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周英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