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深圳:揽天下人才 建国际化城市

  早在数月前,格兰达科技集团董事长林宜龙就为参加今天在深圳开幕的2007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做足了准备,他计划带着一份26个职位的“人才订单”到会场,寻觅总监、高级研发设计师、经理、工程师等人才。

  “大会搭建了一个平台,为企业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希望能招聘到有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境外工作经历者或外国专家。”林宜龙告诉记者。

  与格兰达科技集团一样,不少单位对这次大会充满期盼。这些单位,有的希望招聘国际化人才,有的推介高新技术项目,有的展示引智成果……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国家级、国际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的盛会,也是深圳延揽国际人才,引进海外智力,创建国际化城市,提高城市软实力的一个巨大的平台。

  搭建政策平台“筑巢引凤”

  近年来,我市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而国际化城市必须有大量国际化的人才。必须加大人才高地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研究制定新的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为此,深圳市委市政府将人才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吸引、留住留学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不断出台和优化各项政策措施。

  1988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有关鼓励出国留学生来深工作的政策。2000年又颁布了《关于鼓励出国人员来深创业的若干规定》,从2000年起,我市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支持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资金,在全国开创了重金资助海归的先河。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对海归人员创业的资助力度,创业前期费用补贴最高可达30万元,为国内城市最高。

  2002年,“海归”毛志荣的一封信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美国加州大学获国际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他来深圳工作,却遇到子女上学、汽车上牌、办理驾照等具体问题。很快,《深圳市海外留学人员居住证管理办法》出台,我市为留学人员颁发海外留学人才居住证,在他们子女入学、看病、申请租用安居房、申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2006年,深圳又颁布《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提出实行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来深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

  深圳积极搭建吸引和留住海外人才来深创业、工作的良好平台。2001年,深圳创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形式的留学生创业园。此后建立了8个留学生创业园,使深圳创业园总孵化面积达到27.3万平方米,形成了聚集海归企业730多家,各类科技人才2000余名,投资总额超过21亿元,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留学生经济体。

  “出海网才”创新引进海外人才渠道

  深圳不断创新海外留学人员引进方式,拓宽引进留学人员渠道,既“请进来”又“走出去”。1992年,深圳在国内首次以政府名义组团赴美国开展海外揽才活动。深圳先后5次大规模出海网才,吸引近3万人次进场应聘,吸引数以千计的海外留学人员来深创业。

  快速持续的经济发展、兼容并蓄的移民文化、健全完善的政策环境、海归创业的成功示范,使深圳成为海外学子回国创业和就业的首选城市之一。正如市政府首次组团赴欧洲揽才时,我市赴英留学生李路路所说:“我跟好几个到会的留学人员聊天,他们有的在英国已工作多年,有的刚刚毕业,面对深圳巨大的魅力,他们渴望踏上那片创业的热土。还有与我一样正在读书的同学们,在寻求未来美好的憧憬中,把心中的天平都放上向深圳倾斜的砝码。”

  深圳还在国内率先探索“会展引才”的揽才新模式。“闪存盘之父”邓国顺,就是高交会引来的一只“金凤凰”。1999年,在新加坡工作的他带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闪存盘技术来深圳参加首届高交会,“U盘”一亮相就一炮走红,使他坚定了回国创办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的决心。还有不少项目也是这样,“海归”带着项目回国在高交会上参展并成交。近年来,深圳又先后举办人才高交会、人才文博会,成为海外人才聚集和智力引进的新平台。

  据统计,深圳已经连续6年每年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超过1000名,总量突破了1万名。选择来深创业和就业的留学人员,85%以上出国前不是“深圳人”。深圳靠什么吸引他们纷至沓来、创业安家?深圳引进的第一万名“海归”凌杏园博士的说法代表了许多“海归”的想法:“专业发展的空间、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海归人才的高度重视,是我选择深圳的主要原因。深圳是创业者的乐园。”

  “人才罗湖桥”开创深港人才互动新格局

  深圳与香港一衣带水,由于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朝发午归的地理条件,深圳在引进大量港资的同时,集聚了大批的港才。

  2004年,深圳市政府首次大规模组团赴香港招聘人才,香港各界高度关注,翘首以待。招聘会全天进场人数达到1.1万多人次,约1200港人当场接下“绣球”,这些人才中80%以上是硕士和博士。本次招聘会既延揽了人才,推介了项目,又交流了信息,人才“罗湖桥”的搭建,揭开了深港人才交流与互动的新序幕。

  深圳利用毗邻香港的优势,以人才培养、智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交流和组织机构联络为平台,推动两地人才智力的交流与合作,畅通港澳专家来深工作和创业的渠道,着力打造“深圳-香港-海外”这一人才流动新模式,实现深港人才互补和共享。如今,深圳已成为港人北上投资、创业,项目寻求合作的“桥头堡”,成为香港专业人才、海外人才聚集的“深水港”,人才高地效应日渐凸显。

  在2007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香港牌”成为最大的亮点之一。10月27日,大会组委会在香港举行首次推介会,香港展馆招展爆棚,原定的40个展位,仅在推介会上就被一抢而空。推介会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港人北上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强烈。与历届人才交流大会相比较,本届是香港组团人数最多、涉及专业机构范围最广的一次。2007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举办,这对于正在极力寻找市场、商机突破口的香港专才、专业机构,以及渴求国际化人才、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内地单位来说,都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将为深港人才互动开创全新局面。

  拓宽引进境外专家渠道巧借“外脑”

  中兴通讯近年来聘用了美国、韩国、瑞典等技术和营销方面的“外脑”人才,不但使中兴通讯在海外市场的投标、销售和售后服务响应时间大大加快,而且有助于迅速建立覆盖全球的技术跟踪、研发体系;大芬油画村引进“洋专家”帮助建立大芬油画村国际营销体系,创作和加工适销对路的油画作品,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大芬油画村产业化进程;大亚湾核电站更是深圳的“人才联合国”,最多时外国和港澳台专家数量达到2800人……“外脑”已经成为我市人才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深圳引进国(境)外专家的数量在我国各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我市首次外国和港澳台专家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在深工作的外国和港澳台专家达7万多人次,累计聘请外国和港澳台专家27万人次,居广东省各城市之首。特别是近几年来,引进国(境)外专家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18.9%。

  在我市工作的国(境)外专家来源包括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遍及五大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国(境)外专家的分布从以前的几个较为集中的大企业如大亚湾、平安保险等发展到众多的学校、医院、金融、高科技乃至民营企业,遍布我市的各行各业;专业从原来的核能发展到石油化工、航天技术等100多个领域;工作时间从原来的短期攻克技术难关到工作一年乃至五年甚至在深圳安家落户,成为地道的“深圳人”。

  境外专家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境)外来深长期工作的专家中,有四成以上在聘用单位中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近三成担任高级技术人员,超过两成担任单位负责人。到目前为止,深圳已有10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21名获“南粤友谊奖”。

  改革开放,深圳奇迹般崛起,离不开一个支点的作用,那就是人才。可以预见,2007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举行,对深圳乃至全国引进海外智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及高层次人才、拓展人才国际化培训渠道、创新人才引进制度等方面,提升城市“软实力”,都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李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林宜龙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