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聚焦

上海应抛弃金融优惠政策诉求当务之急是衍生品创新(图)

image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即将发布有关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最新调研报告

    2008年谁将主宰金融的未来,目前可能还轮不到中国,但是潜在的趋势是,中国未来可能有这样的机遇。我想就上海在这样一个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谈一点想法。

金融中心

由离岸向在岸回归

    第一部分非常简单地回顾一下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

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基本上是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同时成为金融中心。在这样一个大趋势里面,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纽约这三个城市都曾遵循了这一发展模式。但在冷战的背景下,金融中心的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实行比较严格的资本管制,从而出现了离岸的金融中心。由此在很长时间里,金融中心的发展并不必然,而且主要不是和经济中心相吻合的,像我国的香港、开曼群岛,实际上它的管制很松,税率很低,有一些比较好的环境,银行一去就能够成为金融中心。那么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经历了第三个阶段,这个时候开始实行金融自由化,应该说金融自由化从根据上削弱了离岸金融的发展,所以大概有1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发现金融中心有一个向在岸回归的过程,离岸主要是由于国家管制发生,它会因为主要国家放松管制而消失。但在上个世纪后10年,我们发现有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种,一个就是更多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产生了,有一些是我们很熟悉的名字,有一些是我们不知道的。第二个情况就是作为全世界有领导地位的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就是纽约和伦敦之间发生了此消彼长,有人预计伦敦会获得重新的领导地位,美国的金融业相对地正在削弱。有几个因素影响这些趋势的发生。一个因素是全球化。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好的故事,无非就是说在今天全球化有了新的、更深入的变化。特别重要的是在这轮的全球化过程中,原来的苏联、东欧国家,然后中国、越南都卷入了,这是和过去的全球化不同的变化。第二个是根本性的,就是信息化的发展。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的分工,因为在这个网络世界上已经没有边界和中心的区分,只要进入这个网络,只要在这个网络上处在一个节点的位置上,它都渴望成为一个中心。那么第三个原因我觉得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也有很多新的产品,很多新的产品可以在新的金融中心进行交易,形成它的特色。这些因素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考虑。上海应该放弃包揽天下下面结合上海的新趋势提一些建议,我们现在已经接受了上海市来自不同部门的委托,过一段就将发布相关的调研报告。在发展国际金融中心中上海可能要抛弃两个诉求。第一个诉求就是要求中央给一个名义,给一个说法,我觉得这个应该抛弃,因为这不是市场经济中应当做的事情。像早期深圳,深圳可以用铁丝网拉起来,人造一个中心,现在铁丝网是不能再拉的。比如说“港股直通车”,我觉得是传统“优惠政策”发展模式的一个终结。把一些特权给予某些地区、某些机构,这个已经不是今天市场经济下可以做的事情。当然获得中央的支持是必要的,中央也是支持的,但是不要指望会有那样一些资源可供使用,这是第一个。同时,上海应该放弃包揽天下的诉求。过去说金融中心,就是否定了别人可以成为金融中心,我觉得这一点应当抛弃。我作为研究者经常被各个地方政府请去,哪个地方都说要建立金融中心,哪个地方都会有它的特点,而且从信息流、资金流来看,确实分成若干的中心,比如说上海很重要,但是到东北去就感觉不到上海的辐射,因为中国太大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依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做出我们的特色来,这是我想讲的不应当有的诉求。当然做的事情也有,我就讲三个比较重要的。第一个是人才。这是所有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必然条件之一,中国肯定缺人才,我们人才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引进,第二条是培养。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引进,但是肯定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这么大的中国,靠引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像前不久,楼继伟董事长在谈中投公司运作的时候,他就谈到引进,我说第一你付得起钱吗,第二它有用吗?这两个问题说出来都是否定的,付不了这么高的钱。第二个有用吗?他们在那样的背景下做的事,到中国来其实挺难。比如说现在衍生品,最主要的是利率衍生品,国外就是看图,但是到中国来做,就是必须懂得中国的利率,中国的利率体系就是非常特殊的,有的是非常行政化管制的,有半市场化的,而且他们互相之间发生一些境外人不太容易看得见的关联;比如说现在都谈利率,人民银行希望我们用利率的手段,这些都不错,但是我们的利率是一个半管制的利率,美联储说加息,联邦基金加个0.25%完了,中国要加息,需要讲一套话,然后再按揭贷款怎么怎么,信用社贷款怎么怎么,活期的、一年期的,这些都需要本土化人才才能懂。还有我们的人才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结构。金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基本上是货币经济学,然后开始有了分支,有了金融经济学,也就是说我们有两个分支。那么国内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因为这个刚好和我们过去文科和理科的划分有关。中国的金融教育要是按照在校学生发展可以说不错的,但是它是基于两条线的,一条基于文科,一条基于理科的。单独这样都不合适,我自己的体会,一个合适的金融人才应该结合各个方面,理论和实践都应当懂,只有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有用。我们现在金融毕业的学生很多,但是很多金融机构都说招不到人才,概括起来就是文理的结合。

以伦敦为师

加快衍生品创新

    第二个要做的是创新。我们看国际金融中心的变化,其实创新是第一位的。所有成为中心的,像迪拜、开曼群岛,它都是因为有一种独特的产品优于其他的金融中心。那么创新对中国和上海来说,就是大题目。首先我们需要有很多基础产品的创新,我们的债券很缺,股票也很缺,我想说的是在衍生品的创新上,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来。衍生品目前是国际金融竞争的焦点,下一步可能会成为国内金融竞争的焦点。在衍生品方面,我觉得一个是我们要大量的开发和银行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衍生品。衍生品发展是两个阶段,一个是传统衍生品,一个是现代衍生品。传统衍生品是基于市场,因为美国是一个资本市场很发达的国家,后来很多人都想复制美国的模式,但就是在我们这里,你模仿不了,我们的金融系统不是以资本市场为主,而美国是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基于银行的现代衍生品所对应的资产、服务远远大于美国式的传统衍生品,而这也成就了伦敦正取代纽约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因为欧洲也是一个银行为主的区域、一个国家群。欧洲一开始也在学美国,但是和他金融结构不吻合,所以他们结合银行为主的特点开发出现代的金融衍生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信贷相关的,这些不用把产品从资产负债表移出。这个刚好给了我们一个成功模式,我们是以一个银行为主的国家,基础结构决定不可能成为美国模式,因此在这个情况下吸收伦敦金融衍生品发展的理论,把它应用到中国来。还有要做的事,我觉得在正规的股票市场外要有一些权益性的产品交易。上海不能满足于一个交易所,还应当有交易所之外的一些机制、产品、市场。有了这么一些东西之后,上海才可以形成特点。我建议上海要做的是完善法制环境。法制是一个系统,在中国的背景下立法维权,我们应当加强司法、执法,使得国家确立的法律法规得到落实,使人民可以合法地经营,使我们比周边的那些竞争对手都有更好的优越性。在结束讨论之前我想讲两个期望,一个在三年之前,我记得在北京大饭店开会,我和香港、纽约的人在讨论,谈到最后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你们预测一下三年以后,香港、纽约、上海谁融资量最多?只有我选择了上海,结果大家现在都看到了。我希望今天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也能够有这样一个结果。谢谢!(作者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本文是其在昨天举行的“2007中国金融人才战略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国际金融中心研讨会”上的发言,早报记者张明扬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略有删节。)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