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湖北汉川迎来了建市十周年庆典。“简朴”是庆典最基本的基调,活动费用支出非常少,仅相当于一台晚会中两位明星的出场费。每一个庆典项目都是精打细算,“数着指头花钱”。参与筹备庆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总共花费不超过一百万”。
有参会的教授坦言,像这次这样无礼品、无红包、无大餐的“三无”会议极为罕见,第一次遇到这么“寒酸”的庆典。(《长江商报》12月4日)
有专家教授对“寒酸”的赞誉,有官员“总花费不超过一百万”的数字哭穷,有“仅相当于两位明星出场费”的直观比较,替纳税人省钱了,纳税人应该为之叫好才是。可相反的是,这种“自曝寒酸”之举却迎来公众一片质疑之声:“一百万的庆典还算寒酸吗”,“简朴有什么好宣扬的,谁说庆典一定要奢华的”,还有的问“庆典真的只花了一百万吗”。
所以出现这些质疑,问题出在公共财政的神秘上。因为无论是“总花费不超过一百万”,还是“整个庆典最基本的基调是简朴”,这一切都只是花钱者——政府自身的描述:钱是政府自己批的,预算只有政府官员看得到,账也是政府自己算,纳税人对这一切根本无法知情、无从监督、无力证实或证伪,根本不知道“那一百万是怎么花和如何算的”,只能被动和抽象地听着政府描述。这种对公共财政的隔膜中,必然会对政府的“自诩简朴”充满反感: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花钱的过程又不明不白,如此把纳税人扔在一边办庆典,政府有什么资格往自己脸上贴“简朴”的美名?省不省钱,简不简朴,得由纳税人说了算。
神秘财政下,政府没有“简朴”的阐释权。对政府的花销无从监督,纳税人就有理由怀疑政府不止花了一百万元,有理由认为一百万元还有充分的压缩和节俭空间,有理由推定“寒酸工程”是政府粉饰自身形象的噱头——看不到花钱经过,没有预算审批权,光凭政府的道德自律绝对不足信。众所周知的常识是:自己花自己的钱才有“简朴”意识,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会导致奢侈和浪费。
对于公众的苛责,可能政府官员会抱怨: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油米贵,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办建市庆典当然不知道一百万元是多么的寒酸和紧凑——这话是有道理。但是为什么不让纳税人自己当家“体验”一回油米之贵呢?不让他们当家,只让他们被动着听政府的描述,他们当然不会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体会其良苦用心。一百万元,对政府而言可能不是大数目,只是“两个明星的出场费”;可从一个纳税人的角度看,这钱未必就该花,民生疾苦,哪一样可能都比花钱办庆典要紧。即便要办庆典,预算也得经过审批,花钱过程在纳税人的眼皮底下,账目一清二楚可监督,百姓才会切身体验到政府工程之“简朴”。
政府要想公众更多地理解政府的无奈,仅仅告诉公众“自己决策时是多么多么无奈,受到多少多少制约”这个结果是不够的,得更多地让公民自己参与决策过程,去体验决策的复杂和种种约束,让公民在决策过程感觉到公共事务是一种需要依靠实践理性、协调智慧和管理技艺的事务,而不是像居家过日子那么简单。试想一下,当纳税人被动接受一个政府给定、自己无能证伪或证实的结果时,即使政府真竭力省钱了,公众也不会站在政府立场上去欣赏和赞美,而会尽可能站在对抗的立场苛责和挑刺。
民主财政和透明财政的涵义,不仅是体现纳税人的主权,也是帮助政府减轻责任的一种方式,让公众分担“当家才知油米贵”的责任。(木木)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