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活品质才是经济增长最重要动力
本报评论员 商 灏
对于如何解决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所必须直面的一些问题,历来看法不尽一致。激烈争论的结果,终于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体现。所谓“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之根本,正是为了达成一种微妙的新平衡:在宏调政策上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在环保、教育、医疗、三农等方面加大投资。
这是新的一年即将开始的时候,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呈现的一个显著的变化,也是一个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值得全体民众高兴和期待的显著变化。
众所周知,没有足够的消费需求最终消化经济供给,必会出现宏观经济供大于求的状况,整体经济形势必将随之渐入萧条。
纵观世界经济大格局,许多人已经明显地感到,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中国两大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逐步加重。
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元贬值下的资本流动方向,已是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隐患之所在,更是宏观调控一直所密切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政府不得不开始采取兼顾内外的适当的紧缩政策,采取一系列及时而有效的财政政策来预防外需放缓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得经济增长转变到主要由内需拉动。
因此我们看到,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中欧工商峰会上强调,“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12月初的中日经济高层首次对话中也提到,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下一阶段六个重要方面包括了扩大内需、重视改善民生等内容。
由此人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国家经济增长动力究竟是什么?国家经济增长终极目标又是什么?
十七大已经明确承诺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而从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消费已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是建立在消费需求之上的。从各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经验看,出口创汇的目的,从来不应为创汇而创汇,而是为了进口国内需要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投资和出口创汇之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本国人民消费水平。相反,若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过多的创汇,是建立在损害本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各级决策者心态膨胀和经济泡沫之上,并最终损害了本国民众的生活质量,这样的投资和出口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也就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毫无疑问,中国宏观经济确实存在着结构失衡问题。这种失衡,既表现为实体经济的内外失衡,也表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强调加快结构调整,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之外,政府运用产业政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等办法,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理应是改变目前的失衡状况,保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条正确的路径。
人们已经可以看到,随着新年临近,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举措正在陆续出台。近日,建设部表示,未来三年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将呈翻番趋势。劳动保障部强调,力求通过今年的调整,使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问题得到进一步缩小。财政部和教育部近日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增加了免费提供教科书、增加寄宿生补贴等更多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
相信到了2008年,中国经济更多的发展成果必将更好地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生领域的投入也应越来越多。
但2008年的中国经济能否像民众所期盼的那样一路走好,能否避免宏观调控过多依赖行政干预手段、避免缺乏统筹考虑而造成市场过度震荡,从而得不偿失,协调、效率、执行应是三个关键词。若类似港股直通车这样的波折不再发生,则人们的信心也许会更充分一些。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