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减排系列报道:
海南农垦橡胶加工实现污水零排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梅芳李波陈飞/海南报道
海南,一直以来被誉为生态省、长寿岛、“空气可以罐装出口”的地方。以橡胶生产、加工为主的海南农垦也扎根在这里。
过去,海南农垦86个橡胶农场共有87个橡胶加工厂,污染较为严重。而今52家老橡胶加工厂已关闭,剩余的15家也将在近期内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13家橡胶加工分公司。目前,总投资达1.5亿元的7家加工分公司的大型橡胶加工厂已建成投产,到2008年底,还将有7家规模化、现代化的橡胶加工厂建成投产,从而形成海南农垦橡胶集中加工的全新格局。
据统计,在2006年新建成投产的7家加工厂,经济效益明显,每吨干胶加工成本下降100多元,全年节能降耗成本696万元。更为显著的是其带来的生态效益——全年减少污水排放量52万立方米,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从原来的每升150毫克减少到100毫克,生产每吨干胶的用水量更是大幅度下降。7家已投产的新胶厂,仅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一项就达2000多万元,占总投资的15%,加工标准胶的胶厂全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集中加工=环保+效益
“到2008年底,7家现代化橡胶加工厂建成投产后,垦区14家新建、改扩建的胶厂,总计将投入建设资金3.3亿元,其中污水处理设施投入总计达到近5000万元,占全部投资额的15%,平均每个胶厂的污水处理投入在300万元以上。”海南橡胶集团加工部部长黄向前告诉记者。
以往的87个小胶厂,规模小,加工能力分散。而新建成的胶厂加工能力都较大。加工能力最大的金联厂年加工能力达5.3万吨,最小的金晨加工厂年加工能力也有1.6万吨,远远高于老胶厂。
据介绍,过去大多数胶厂要么只有一条标胶加工生产线,要么只有一条浓乳加工生产线,因此,不管市场上是标胶价格高还是浓乳价格高,各胶厂都只能按部就班地加工,无法调节生产,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成立加工分公司后,产品加工紧紧围绕市场转,让价格说话,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去年,市场上浓乳价格一段时间比标胶价格每吨高出1400多元,海南农垦市场加工部统筹安排,减少标胶生产量,加大浓乳生产量。其中,金联加工分公司除了加工10个农场的胶水外,还从西达、加来、昆仑等农场调来3000吨胶水,全部用于加工浓乳,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全年增效达2000万元。全垦区去年因增加浓缩胶乳的加工量,使浓乳加工量累计达到6.3万吨,每吨折合干胶增效1400多万元,全年增效近5500万元,是海南垦区近10年来最高的一年,实现了从“为农场加工”到“为市场加工”的经营理念的转变。
此外,规模化、现代化的橡胶加工厂建成投产后,提高了橡胶制品的一致性,产品品质好,质量稳定,农垦品牌开始叫响市场。海南农垦的“美联”牌浓缩胶乳比其他民营胶厂加工的同类产品,市场价格每吨要高出300至500元;“宝岛”牌标准胶比其他厂加工的同类产品,市场价格每吨高出100至200元。
环保投入转变为环保效益
要节能减排就要舍得投入,这就意味着加工成本大幅增加。如何将巨额的环保投入转变为环保效益,海南农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自去年起,海南农垦对7家新胶厂生产用的燃料全部由柴油改为天然气和沼气。“油改气”工程实施之前,每加工一吨干胶大约需要消耗柴油22公斤,约127.6元;改造后每吨干胶只消耗天然气32立方,配合自产的沼气一块使用,只需花费60.8元,节省了50%的燃料成本。已投产的7家现代化胶厂均建有大型沼气池,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每吨干胶大约可产生20至25立方的沼气,经回收后作为辅助燃料干燥橡胶,每加工一吨干胶又可节省天然气15至20立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综合计算,通过节能,平均每吨干胶加工成本可降低100元。去年全年,海南垦区橡胶加工业累计节能降耗节约成本696万元。
与此同时,海南农垦将经环保处理后的废水再回抽到制胶车间,用于生产。目前,既加工浓乳、又加工标胶的加工厂,基本实现了60%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只加工标胶的胶厂,如金晨、金林、金隆等已全部实现了零排放。据统计,去年全年垦区橡胶加工共减少污水排放量52万立方米。
“我们这个唯一的废水排放口,已被省环保局装上了摄像头,全天24小时监控,一有排放他们马上就知道,我们投产一年多来,一滴废水都没有排放过。”金隆加工分公司的林辉对记者说。
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认为,作为海南最大的农业企业集团,垦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理应在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带动作用,对发展海南循环经济做出贡献。